理想年代
字体:16+-

186坐南朝北

北京。

拂晓,天边出现一抹鱼肚白,风雪肆虐许久的京师终于迎来第一沐阳光,丝丝金色的阳光撒在这座东方古韵浓厚的城市上空,一片素裹,把整个京城装扮成银色的琼楼玉宁,耀人眼目。

京城风云激荡,却没有因为这个好天气有所好转,只会越来越激烈。<人民日报>大声呼号“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条消息,任袁世凯怎么捂着,还是从天津码头传到北京城里。“昨日在湖北省境内京汉铁路线,由武胜关至孝感路段,李想麾下的三个师团夜间突然奇袭北洋铁路兵站的驻军。李想毅然撕毁北京英国公使朱尔典电令汉口的英国领事葛福出面,于十月初十日到武昌斡旋和平,先商南北双方停战之协议。直到今日拂晓,事态突然变化,目前两军正在湖北展开激战!”

…………民军万岁、民国万岁的声音到处传响,警报飞传锡拉胡同,与时下京城的雪片相似。消息在京城传开,京城震动,清廷王公官吏,吓得魂飞天外。可怜摄政王爷和隆裕太后急得没法,只哭的泪人儿一般。

李想这一动作,无意是给高唱和议的活曹操袁世凯,还有为和议牵线搭桥的洋大人朱而典,两位一跺脚东亚大陆也要天蹦地裂的大人物,两个响亮的大耳刮子。

天下震动。在震动之后,所有人想到就是袁世凯会怎么接招?所有人的目光,包括紫禁城里的孤儿寡母,包括京城里的旗人王公汉人大臣,包括皇城根下的市井小民,也包括东郊民巷的洋大人,全都盯紧了庭院深深的锡拉胡同。

风声传来,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袁世凯居然并没有撤掉辱威失机的段祺瑞,反而是当初大呼主战,打得民军落花流水的冯国璋被调离汉口,转任察哈尔督统。

一时,京师的宗社党都仓皇失措,袁世凯这一举动无疑是坚定的议和步伐不变。北洋上下,即使还有个别不开眼的,也可以看到段祺瑞和冯国璋的位置调换清楚袁世凯真正的心意,而其他将领也必须以和议大局为第一要务。

湖北之事,现在全部委托段祺瑞所部,以段祺瑞全权,统带湖北所有的北洋军…………只是这样的布置,一旦李疯子坐大,到时候恐有不忍言之事!所有人不自觉的去琢磨袁世凯的心思,就算到了这个时候也还是深沉的令人琢磨不透。

袁世凯并没有外人看到的那样深沉。湖北战事的波折,反而提起了袁世凯一直懒懒散散的斗志。

京汉铁路的绵长战场,北洋军无论是被歼一千多,还是李疯子四处吹嘘宣传的一万多,对东亚大陆威名赫赫的北洋陆军来说,都是纵横北中国几十年来吃的第一次大败仗。正由于是第一次,北洋和他袁世凯无论如何也丢不下这面子,无论如何也不敢面对事实。

前线的段祺瑞竭力辩解:这不是一个败仗,只是指挥官在情报不准确的情况下的一次小小的差错,一次小小的失误!京汉铁路线重要的据点和城市,依旧还掌握在北洋军之手!

段祺瑞的辩解之词,袁世凯也选择全部相信,毕竟他也丢不起这个脸。

但是,京汉铁路线的“差错”毕竟使北洋丢了脸,也使大清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北洋军的头袁世凯在世人面前蒙受莫大耻辱。袁世凯一怒之下,对段祺瑞下达“如果不能尽快平息湖北李疯子,那就给老子滚回来!”的命令。改变了与杨度秘密商议关于在停战期间结束以前绝对不向民军占领地区发动进攻的决策,决定再次迅速向湖北大规模增加兵力,发动更大的进攻,誓报这一箭之仇,以雪奇耻大辱。

段祺瑞也是争气,战机很快便出现了。袁世凯的电报刚拍过去不久,孝感前线大营第一军总统官段祺瑞便回电袁世凯:孝昌地区有一股民军的强大集团,据可靠情报,该集团约一个师,一万余人,几乎全部为李疯子的精锐部队。

这几天在电报房异常勤快的袁克定最先看到译稿,顿时惊喜若狂,认为这是报京汉铁路一箭之仇的一次难得的战机。当即向乃父报告,强烈主张发动黄村大战。

段祺瑞电报说:“对于集中在黄村方面的李军予以痛击,可以收到挫伤敌军革命意志的巨大效果。因而,北洋军当准备实施对黄村的歼灭作战,由于该敌差不多是李军队的精锐主力,并且已经处于孤立状态。我军应不失时机,以大的兵力,以大的规模会战,使之一举彻底歼灭该敌。本职认为,只要达到了歼灭这股敌军的战略企图,就能使武力解决湖北事变,促使李政权屈服投降或求和,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亦可挽回我军在湖北京汉铁路线的不良影响。”

袁世凯闻讯,也是喜出望外,认为这是刹住李疯子正在进行的京汉铁路线破袭战胜利大宣传的嚣张气焰的大好良机,当即定案:围歼黄村李疯子军队。并要求:北洋军此次进攻,定要取得巨大战果,不使黄村地区一个师的李疯子军队一人漏网,务求全歼。

段祺瑞为求速战速决,不失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于当日向第一军京汉铁路线收缩防御在各兵站重镇的各将领下达孝感大营命令:一、孝感大营企图击破黄村附近之敌。二、第四镇的第八协(协统陈光远)应以有力之一部击破黄村附近之敌,占据汉口以北蔡甸线以北之地区。三、第二镇的第三协(协统王占元)应以一部占据第四镇的第八协(协统陈光远)之前项黄村(不含)以东京汉铁路线及黄州附近。

段祺瑞为确保黄村歼灭战的胜利,连冯国璋一系的人也拉来两个,更是于会战打响前,派遣了以孝感大营第一军的智囊徐树铮等高参组成的“孝感大营派遣班”,前往黄村前线,就地指导会战。

从汉口、孝感、孝昌、大悟、广水、信阳等北洋军占领的十八个城镇,调集北洋重兵八千余人,已经动用在湖北北洋军除去各地驻守最底线之外的全部兵力,附有大小炮百余门,分兵九路,采取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术,对孝昌根据地进行合围扫荡,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手段,欲速围歼李疯子军队主力于黄村附近,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让他的李疯子做大做强!

解决这场风波,袁世凯立刻召开内阁会议,此时正是利用革命军的风潮榨取摄政王手里最后的一点权利。

清晨,总理衙门,因为袁世凯的这个念头,匆忙召开了紧急会议。清廷办几十年洋务维新,总理衙门唯一开化的地方,就是议事厅里的条开大桌。横头处,肥胖的袁世凯正襟危坐,一面硕大的龙旗悬挂在他头后的墙壁上方,哄烤着气氛森严的会场。

袁世凯左手方依次坐着他内阁的新成员:外务部大臣梁敦彦,副大臣胡惟德。民政部大臣赵秉钧,副大臣乌珍。度支部大臣严修。陆军部大臣王士珍,副大臣田文烈。海军部副大臣谭学衡。学务部大臣唐景崇。司法部大臣沈家本。邮传部大臣杨士琦。农工商部副大臣熙彦。理藩部大臣达寿,副大臣荣勋。

袁世凯右手方坐着善耆等清朝皇贵。

会前,只有赵秉钧、杨士琦等少数袁世凯此次开议的真正意图,而更多的人尚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此时正交首接耳低声询问着。

袁世凯看了杨士琦一眼,见对方点点头,便转向赵秉钧说道:“开始吧!”

主持会议的赵秉钧先就收到段祺瑞的电报作了简短的说明,随即杨士琦首先向来人宣读南方民党最新局势动态。

会场一时气氛凝重、静寂,只有杨士琦均急促、有力的声音掠过众人,在屋里回荡着。

“一、南京陷落的消息传至上海,程德全、汤寿潜、陈其美等,议决以南京为匪党临时政府所在地,并约独立各省代表投票选举黄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元洪为暂定副元帅兼任鄂军都督,并发表通电说:现在南京光复,鄂军务适紧,援鄂之师北伐之师待发,急需统一。今同人公议不如暂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举黄君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君元洪为暂定副元帅兼任鄂军都督,藉动摇而牵大局,俟赴鄂代表返沪同到南京再行发表,所有编制日内并力准备俾进行无滞,事机紧急,不得不从权议决,务乞鉴原。”

“二、湖北,暴戾之匪党军队破坏京汉铁线,袭击我守备军,与驰援之我守备队部发生冲突。据报告,我孝感独立守备第一军正向现场出动中。”

“三、湖北匪党军队炸毁京汉铁线,其兵力约有三个师团,逐次破坏京汉铁路线。与我孝感大营兵交战,现已占得京汉铁路一角。但敌机关枪、步兵炮正在增加。京汉铁路沿线,我大军正在进行苦战。”

“三、段祺瑞、徐树铮正作如下之区处:(1)守备第一大军扫荡孝昌之敌…………”

电文念完,众人一脸惊愕。会场还是一片沉寂,只有袁世凯的目光在众人脸上睃来睃去。

袁世凯对此时众人的惊愕是完全理解的。他故意把情况夸张的比李想在<人民日报>宣传的还要夸张,也就是要狠狠的吓唬善耆等清朝皇贵。

于袁世凯而言,保有了武昌,给革命军留下一块地盘,在对外显示了自己宽容态度以外,最重要是保留住和谈的对手,证明革命军力量不可小视,借此可继续挤兑清朝朝廷,以免攻破武昌后载沣等人对自己再起烹狗之念。

然而,令袁世凯心中不安的事情发生了。

1911年12月2日,在武汉的交战双方停战协定生效的那一天,南京却被革命军攻占了。

这样一来,革命军阵营士气高涨,被汉阳、汉口失陷所打击而沉的锐气,重新出现。

南京虽然被革命党人攻下,十几个省份宣布了独立,但全国大局的主动权,仍然在袁世凯手中。

一方面,他想保留“武昌”的火种养敌自重;另一方面,他很想先剿平晋陕两省,图个北方的后院安宁。

基于此,他对外的调子自然不像内心那样把“剿”与“和”表现的段祺瑞和冯国璋那样的明显,这也使得北洋军官们一时摸不清他们的袁总理大臣究竟对南方是个什么态度。

见无人开口,袁世凯放下撸、着花白的短髯的手,说道:“事出突然,所以请各位来商讨一下对策,主要是对时局的判断和下一步的措施问题。”说着,他提高嗓音,收起了微微的笑意,“入京时我曾说过,南方问题爆发以来一直在向事态严重的方向发展。虽然我一直强调隐忍持重,剿,抚,和并用,可南方的形势恐怕不许我们再过于持重了。目前,在湖北的北洋军只有三万人,将少兵微,装备又差,处在残暴的李疯子部队的包围中。这必然导致南方方面乘机兴起排斥北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要记住,湖北是我大清的领土,更有北洋精英的亡灵。失去湖北,就等于失去大清的国防生命线,它必然祸及大清的千秋大业。大清不答应,就是弃尸湖北,北洋的亡灵也不会答应。所以湖北的严重事态必须加以解决。这次北洋军行动有些突然,请诸位就下一步的处置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站起来打破僵局的,是身材高大、威风凛凛的清末宗社狂热良弼。这时,他一扫以往给人的那种悠然超脱的印象,神情严峻、目光沉稳,颇有些军人气魄,以京城旗人特有的卷舌音说道:“我认为孝感大营此次行动完全合理,内阁应给孝感大营充分的支持,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彻底解决湖北李疯子问题。”言辞简洁,态度鲜明。

会前,良弼已经透过一些安插在北洋军的人打探到一些小道消息,已隐约窥透了袁世凯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因而在拿出自己的观点时更显得毫不踌躇、锋芒毕露。

参加内阁会议的这些人,无论宗社党还是新内阁成员,其实内心早已接受了湖北将以武力解决这一观念。所不同的,只是这一天到来的早晚而已。

袁世凯轻轻一笑,匆忙召开的会议,却很快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最后,看似漫不经心的说道:“南方民军大敌当前,为了振奋军心,为了鼓励士气,禁卫军应该起一种倡导和示范,皇族大臣也该为臣民表率,所以应由皇族大臣率领一部分禁卫军出征南方。”

他的这个题目很光明正大,可是这样一个提议,就足够唬住载涛这个出了名的胆小如鼠绣花贝子爷,他一听袁世凯要点他为帅,立刻把载涛吓得魂飞天外。

袁世凯这个提议,载涛死活不肯依,任良弼等宗社狂人劝说也无效。

“如此要解决湖北李疯子,扑灭南方民军就困难了。”袁世凯冷冷一笑,“只有继续请老英国府牵线,请太后降旨与南京开国民和议…………”

善耆等清朝皇贵见袁世凯按兵不动,转脸又公开唱起和议,还要逼太后降旨,一个个怒不可遏,大声质问他:“龟山大捷,汉阳、汉口已复,大胜如此,武昌指日可复,为何与贼党言和停战?”

袁世凯轻蔑一笑,答言:“汉口、汉阳虽收,南京又陷。南京,天下要冲,形势倍于武汉。党人势大,蛊惑国人,人心军心浮动。议和,此乃权宜之计。我以三年为期,必灭党人。如各位盲动,以天下为孤注,不妨代我行权,袁某当避位!”

恫吓之下,几个鸟笼子里出来的满洲贵人,噤口不言。嚣张狂妄如良弼也做不得声。

内阁会议就这样结束。之后,清朝隆裕太后懿旨:“现在南北停战,应派员讨论大局,着袁世凯为全权大臣,由该大臣委托代表人驰赴南方,切实讨论,以定大局,钦此。”

清朝隆裕太后懿旨一下。本来已经慌成一团的朝廷顿时就跟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仿佛。宗社党,论起指挥一场近代化的战事,可以说分毫成算也没有。以为帷幄运筹,电谕下,自然就是人人奋勇,为圣君在上死战,小小匪党,略战即破。对于近代化战事所要做的战略筹划,战术设计,后勤组织,资源调动。这些养在笼子里的八旗爷们是一无这个威权,二无实际操作能力!袁世凯拿出办法,胆寒地他们当下就全盘接受。

清廷的电谕雪片一般下,在本来死水一般地大清末世激起了满天波涛。

强大的北洋军,用多少银子堆出来的,连德国人都赞叹的东亚强军,怎么会在湖北被小小李疯子得这么惨?京师人消息最灵通,说话也最大声,街头巷尾,全是纷纷地议论。

“…………我大清怎么就不行了呢?武昌一夫倡乱,南方十三省响应…………国朝开国会,开议会,预备立宪,不也一步步的走向开化吗?这到底哪里出了毛病?”

“预备立宪……预备个屁!江南名下士不都是咨议局的大老爷,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民国议会的议员!”

“议会顶什么用?据说同盟会黄大胆病急乱投医,江浙民军攻占南京的时候,仅江苏就有都督十几个,黄大胆实在没法子,只能请出程雪帅主持江苏军政,请出状元公张老先生参议国事…………”

“可是张老先生是谁?他可是当年在朝鲜庆军与袁宫保有过师生之宜。他们还是坐南朝北…………”

“瞧着吧…………瞧着吧…………这国事,还得看袁宫保的意思…………”

(光景:扑街打滚要红票、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