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行
字体:16+-

第十一章(50)十七叔到京(三)

吃饭时,商成把段四也一起叫上,三个人围着满满一桌菜,边吃边说话。开始时,他们只是谈论过去的一些事情。不过,当大家渐渐都有点了酒之后,话题就不可避免地拉扯到燕山;而论说到燕山,自然就无法回避现任的燕山提督诸序。

商成没和诸序照过面,更谈不上了解,因此就不能对这个人作出什么评价。霍士其说:“我和他也没打过几回交道。不过,听张绍和孙奂他们说,认真比较起来,诸大将军的本事能耐或许比前头提督燕山的李悭还要强上几分。”

商成觉得这是个很公允的评价。诸序与萧坚严固相跟相扶数十载,真要是个庸庸碌碌之辈,怎么可能成为萧坚系将领里的中坚人物之一?再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虽然诸序自身的战功并不出众,但谁能说萧坚严固的卓著功勋背后就没有他的筹谋建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幕后英雄”的心胸似乎有点狭窄,在遭遇到怀疑和挫折的时候不是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和取信别人,而是采取糟糕的立威手段,结果反而使矛盾更加地激化,闹得所有的人都看不惯他;同时也把自己彻底地变成一个孤家寡人。这一点已经反映出来,就在十七叔带来的书信上。前任去职新官接任,有那么两三人顾念老上司的好,写封信表达一下思念沟通一下感情,这种事情原本很正常。可象燕山卫这种情况就很反常!新提督到任伊始,无论文武新旧一窝蜂地跑去给老上司写信,显然就是诸序上任后的种种做法犯了众怒,大家不约而同地采取这种方式来变相地向朝廷表达不满。可以想见,绝不止是自己收到了这种书信,象汤行、张朴他们,肯定也收到不少来自燕山的书信,也一定体会到了燕山文武官员们的一片苦心一一燕山局面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他一方面替燕山卫的前景感到担忧,另一方面又对霍士其身上表现出来的明显变化而感到高兴。依十七叔以前的性情,他在诸序那里吃了亏,见了自己的面肯定会大倒苦水,顺带着把诸序贬低得一无是处,而绝不是象现在这样给予诸序一个客观中肯的评价。他觉得,在燕山巡察司的别院里呆过一段时间,又经历了秋季战役的前前后后,十七叔整个人的气质、胸襟还有谈吐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十七叔处事虽然称得上是老到,但十多年的胥吏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因此他的一举一动就难免带着圆滑与世故的痕迹。这两样品性本身并不算是缺点,但要是想有一番作为,这就是大忌一一它们会使人不自觉地陷入复杂的人事漩涡里,令人不能坚持,教人失去公允,最终导致既不能严肃认真地评价自己,更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

吃罢夜饭,钟鼓楼早已经敲响二更锣。商成和霍士其又回到内书房里坐下。商成给他叔换了一盏新茶汤,自己还是喝苦茶水。

霍士其先开口,问他说:“你是不是要在京城里呆很长一段时间?”

商成沉默着点了点头。他垂下目光,望着手边的茶水,有些悲伤地说道:“至少要等到南征有个清晰的眉目。或者,一一或者北方四卫镇的局面迅速恶化。在这之前我都不可能离开京城。我可能要在这里呆上好几年。”这意味着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大概都会留在这座城市里。

霍士其对军事上的事情很懵懂,说他一知半解都是奉承话,所以他很惊讶地说:“萧老将军打个南诏也要花上几载光阴?”

“打仗的事情谁都不敢打包票。可能是一年半载,也可能是几年十几年。隋唐时倾全国之力征高丽,几十上百万人前前后后打了几十年,结果呢?高丽国现今都还活得鲜龙活虎!”

霍士其咂了下嘴不言声了。他熟读的史书只有《三国志》,不怎么清楚隋唐征高丽的事,就不好搭话。不过,他能听出商成很不看好南征,即使没有断言南征一定会遭遇失败,但也预料战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然就不会拿隋唐征高丽来比喻南征了。他默了一会,又说:“我前天在相州歇脚时,听说郭表取得了什么穷山大捷,还拉回什么元帐白马。这是怎么回事?”

说起郭表的穷山大捷,商成的脸上露出些笑容。他乐呵呵地说:“什么穷山大捷哦,多半是郭表在堆砌辞藻夸耀功劳。穷山是草原腹地,又是突竭茨祖庭所在,他踏破穷山,在军事上没什么意义,不过在政治上就很有点说头了。突竭茨人连自己的祖庭都保不住,还被郭表掠夺走那么多有纪念价值的东西,这证明突竭茨人就是只纸老虎一一看着挺能吓唬人,可拿手指头轻轻一捅就得现出原形。”他被自己形象的比喻逗乐了,仰起头呵呵地笑起来。

霍士其也跟着笑起来。他问:“郭表回来了,肯定会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依你看,接下来朝廷会怎么安置他?”

商成摇了摇头说:“暂时还没听说什么消息。”又说,“现在谈论这事还早,至少要等到天子寿诞之后才会提上宰相们的日程。不过,郭表的封爵肯定不可能比仲山低,勋衔也会再进一大截一一最少也是柱国,上柱国也有可能。”

“他还能回燕山去坐镇不?”

“不可能!”商成笃定地说。不管是从维护朝廷威信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持燕山局面的角度来说,朝廷都不可能再把郭表在安排到燕山任职。也许会让他在澧源大营担任一个要职,也许会在除燕山之外的三个卫镇里给他腾挪调整出一个位置;当然,最大的可能是把他调去嘉州参加南征。

霍士其点了点头。他觉得,郭表自己大概也很想参加南征吧,这样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功勋和更高的声望,以后才有机会做更多的事。他把自己的这个看法告诉了商成。

“很有可能。”商成很简洁地说道。然后他就没有再说话,而是看着霍士其,等着他的下文。

可霍士其仿佛没看见他专注的眼神,说完话就端起盏一口一口地呷茶汤,似乎刚才那句话只是他有感而发,根本没有夹杂着其他的任何涵义。

看着他神情自若地端着盏喝水,商成心头忍不住就掠过一句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看来十七叔不仅把《三国志》读得烂熟于胸,还在按着读书心得在努力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做到这一点,真的是很不容易!毕竟很多人的读书止不过是在看书,一般不情愿花时间去思考书里面讲述的道理。再考虑到十七叔的岁数和经历,这就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带着一些敬佩问道:“叔,您是不是有了什么新打算?如果可以的话,您能不能和我说一说。”

“我想辞去军中的职务。”霍士其说。

“您为什么要辞了军职?”商成奇怪地问他,“在军中不也一样能做事么?”

“不一样的。”霍士其摇了摇头,说,“自家人知自家事,我清楚自己的毛病。你看,自打转了军职,我的大过小错就没断过,根本耐不住军旅间的规矩……”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军事一窍不通,挂着将军衔也没法做个参谋提个建议,参加个军事会议就只能象樽木雕泥塑一般坐着,什么话都插不上嘴;更别提什么亲自带兵打仗的事了。过去一年,他也看了不少的兵书,可他把整本整本的书都能背下来,开会时依旧说不出子丑寅卯一一他根本没办法把书本与军务结合到一起!唉,看来他在军事上真的是毫无天分。可是,他今年还不到四十岁,还在年富力强的好时候,看着别人文的武的都在施展拳脚,自己却不得不在营帐里守着一堆帐册簿子煎熬岁月,这对他也是一种折磨啊……

商成张着嘴,惊讶地听霍士其把话说完。啊呀,要不是十七叔自己说出来,他还从来都没有注意到竟有这样的事!他很愧疚,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歉意,就问他:“那你辞了军职以后,有什么打算?”

“还是工部燕渤司的老沈给我出的主意。”霍士其说。他的脸皮突然有点泛红,停顿一下才继续说道,“你大约知道了,从今年开始,工部就要开始在各路州县大力推广新农具和新作法……”

商成点了点头,神情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霍士其没有注意到他的脸色变化,继续说下去:“……还要在各地兴修水利。我毕竟顶着个精通农事的名头,辞了军职后,完全可以在工部谋个职司。”他又停顿下来,似乎有点不知道该如何措辞。燕山卫那些推广了新农具和新作法的地方,今年秋后就开始有人照着土地公公的神祠模样在田间地头立起火星公公的神祠,而火星公公指的就是他一一他让勤劳的人们每年能多收一半成的粮食,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他的感激。可他每每看见田垄上与土地祠并列的霍星祠,就羞愧无地自容……他一连咽着好几口唾沫,才勉强张开了嘴,说,“一一我想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商成紧锁着眉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说话。他端着茶盏,一口一口地吞着苦茶水。这茶水是他在京城里的茶叶铺里买的生茶熬煮的,因为少了好几道工序,所以叶子的苦味很重,还有些涩口。只有把茶水全都吞下去以后,舌头下面才能慢慢地感觉出茶叶的清香。但不管怎么说,苦茶水总比茶汤更好喝。加了姜丝葱沫以及乱七八糟各种调味品的茶汤,那还能算是茶么?

远处传来三声锣响。三更到了。庭院里有人走动,随即就是侍卫换岗交接的短促口令。房顶上唏唏唆唆的声音从这头一下蹿到那头,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瓦片上飞快地跑过去,紧接着就是“喵呜”的一声很有气势的猫叫,没能逃脱灾难的老鼠吱吱地哀鸣两声,随即就又恢复了安静……

他放下空了的瓷盏,拎起茶水壶添满,随手又给霍士其的盏里也续上。看见盏底的姜丝葱花都被水流激得翻滚浮沉,他才反应过来。看霍士其无所谓地端起盏就喝,便笑了一下说:“叔,您打算进工部做事,这事有把握么?”

“有六七分把握。”霍士其说。“我不是进士出身,辞军职转文官的话要降阶,即便有人帮忙说话也至多是正七品或者从六品。再参照封爵的品秩,兴许能到正六品。一一但这个品秩在六部里很尴尬,高不成低不就,比郎中低比司曹高,就只能做副手。所以我才挂念着把封爵提上去,看能不能借开国伯的爵势在工部里谋个郎中。另外,我身边带着老沈帮忙写给工部翟尚书的信,也有陆寄写给汤相国的信,还有州学温教谕写给他老师的信一一他登科时的座师现在是礼部尚书……”

商成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有个很关键的事情,十七叔提都没有提。不仅不提,他还不停地说他都做了哪些准备,一件件一桩桩地诉说自己为谋个从五品郎中的优势……他怎么就不说他的劣势呢?他难道不知道,他不是进士出身,即便这一回做上工部郎中,以后也不可能再有升迁了?而且,以后只要有大的人事调整,他肯定会被第一个挑出来进行审定评议,哪怕他把事情做得再好,也有很大的可能会离职。没办法,谁让他的“文凭”不过硬呢?

他思索了半天,问道:“叔,您能不能换个衙门去做事?比如,去兵部呢?”为了让霍士其改变主意,他还分析出一大堆的好处,比如霍士其早年在屹县衙门就在兵科做事,熟悉这个行当;兵部在六部里的地位远比工部为高;另外,最近几年朝廷可能都会对外用兵,兵部里的升迁机会也比其他衙门多;而且自己也能在兵部里帮霍士其说点话。最关键的是,兵部与其他的大衙门不同,因为有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做反面教材,所以这里不是很讲究“文凭”;因此,霍士其的举人身份就不会成为别人针对他的借口。

他的一番好意却被霍士其拒绝了。霍士其实事求是地说:“要是去兵部做事,我何必辞去军职呢?何况在兵部做事和在燕山做事有什么区别?我还不是一样要面对帐册簿子。我就想干点我能做的实在事情。你知道,我是一个蒙混出来的举人,实际上就是个秀才的本事,除了衙门里的文书往来之外,我还能干什么?我只能去教人使用新农具新作法,另外就是在农田水利上还能说点话。”他自嘲地笑了笑。“好在在燕山时和陆寄周翔他们的交道打得多,现在也能假作个农田水利上的行家。”

十七叔的态度很坚决,商成也不好再说什么。但他满肚皮的话一时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只好再端起盏喝水。

霍士其看他拧紧眉头不停地喝着苦茶水,就是不赞同自己进工部的事,也觉得有点诧异。他忽然想起来,夜饭前商成似乎有什么重要的话要对自己说。难道说这两件事之间还有联系不成?于是他就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我进工部的事情不妥当?”

“是。”商成直截了当地说。

“为什么?”

“……工部准备搞的事情一一就是推广新农具和新作法的事一一很麻烦,说不定要出很大的纰漏,会连累很多人的。也许还会死人。死很多人。”商成很严肃地说。

霍士其被他的话吓了一大跳。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推广新农具和新作法能和死人的事情扯到一起。但他相信商成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更不是想通过这种说法阻止他辞去军职。他对商成的信任是无条件的!既然商成说这事要出大纰漏,要死人,那就肯定会死人!

“到底是怎么回事?”他问商成。

“您听说过商鞅变法么?”

霍士其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他听说过商鞅变法的事,但那是在燕州的茶园里听桑爱爱的大书。他只能说是知道有过这么一件事,然后秦国就变成战国七雄里最强的一个国家。但他并不知道商鞅变法具体是个什么样的过程。

他不知道也没关系。商成的书房里就有《史记》,可以翻出《商君列传》来边读边给他作讲解。

就这样,商成从商鞅变法开始给他上课,从商鞅讲到吴起,再讲到王莽。然后从变法说到当前张朴他们面临的局面,东元帝和宰相们的皇权相权之争,再到太子的病和成都王与济南王的储君之争……

他们俩把话一直拉到第二天天光大亮的时候。商成早就说得嘴皮子发干喉咙发涩,疲倦得眼皮子直打架。可霍士其却是精神熠熠。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见识到如此宏伟壮观的历史长卷,也是他这辈子第一次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去俯视整个大赵,商成的话让他胸中波澜起伏。当他推开正堂的门迎向朝阳时,温暖的金霞披撒在他的脸膛上,一股从未有过的豪情壮志在他心头油然生起:

一一与《商君列传》比较起来,开国伯算得了什么?工部郎中又能算什么?

他随即又觉得有点丧气。他连开国伯都不是,又该怎么做?

他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地想一想,仔细地想一想,认真地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