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霄吟

關於簫的吹奏方法

一:吸呼之間.

胸式腹式胸腹式這3種我們了解的最多的呼吸模式,我就不多總結什麽的了,很多人都說得很清楚.總的來說就是放鬆.橫膈膜下沉,胸肌,腹肌,腰部肌肉協調運做.說白了就是這些.

在吸氣的過程中,胸肌的緊張(如提肩膀)會讓氣吸得淺.也就是說:因為胸肌的作用力壓迫我們的肺,使得肺部不能吸到足夠的氣,不能讓我們的橫膈膜應壓力而明顯的下沉,不能讓我們的腹腔因為橫膈膜的下沉而變大.(不知道這樣說合適不,嗬嗬)不過其實在胸肌這一塊來說,吹洞簫的人要比吹笛子的人幸福,吹簫微微的低一點頭雙手自然放鬆的放在簫聲上,肩膀不是特別刻意和緊張的話,應該不會產生上麵那一連串的我所說的因果關係鏈.但是即使如此,老師也還是會在教學生吸氣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讓我們的肩膀提起來.

在吸氣過程中,腹肌,腰部肌肉以及胸肌的刻意力也會讓我們的氣息吸得很淺.有些朋友,很想象一些大師一樣,一吸氣,肚子和腰象一個氣球一樣有因氣而膨脹的感覺.但是要注意的是.人家是因為放鬆的吸氣,有氣才膨脹.而有些朋友學的是表象,來了個無源的膨脹..腹肌,腰部肌肉以及胸肌的刻意力使得肚子膨脹的錯覺,實際上沒有什麽所謂的底氣.氣依然很淺顯...

吸氣時無非是鼻腔&(AND)口腔.喉嚨到肺的一個過程.沒有多麽困難的事情,關鍵講究的是一個自然的放鬆的狀態.就象我們靜靜的躺在床上的自然呼吸一樣.(這是很多人都提出過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在練習的時候要知道"刻意放鬆"永遠沒有"自然放鬆"來得舒服自然.嗬嗬)

二、講講呼氣.

在講呼氣的時候還是要先說到吸氣.(偷笑一下..嗬嗬~)這好比是往桶裏倒水.而呼氣呢.是用勺子把桶裏的水一勺一勺的打出來.也就是從上到下.再解釋一下整個的呼氣狀態是.胸肌和腹部肌肉的協調運做慢慢的慢慢的把氣呼出來,腹部是支點,自然的隨著肺中的氣由多到少.腹部由漲到縮..然後又是放鬆,吸氣..循環往複.遵循的是一個自然.而如何讓一個音平穩.有規律的震動等等.那也是要建立在放鬆的基礎上加以時間練習和思考的.

講到呼氣.除了胸,腹那些.其實還要說到的是喉頭,口腔,風門.在呼氣的時候喉頭的放鬆下沉有助於氣的貫通.內口的打開對音色的飽滿也有幫助(打開內口的辦法是找打嗬欠的感覺).而說到風門,就不好一筆帶過了.

三、風門的形態.

說說最自然的風門形態.最自然的風門形態其實是在發"撲"這個音的基礎上形成的風門.這樣形成的風門比較圓.集中.並且上下唇不緊張.好控製.而許多簫友的風門是兩邊拉的,具體的說是嘴角兩邊拉形成的寬扁風門.這樣的風門出來的音比較散.而且所謂的副作用很大..因為這個現象比較常見所以我舉出他的副作用讓各位注意一下:首先這種緊張的風門音色比較散,且不適合長時間的吹奏.長時間用此種風門吹奏音色會更加不穩定.因為唇部肌肉其實因此而僵硬.其次,初學的朋友會感覺在吹了一段時間後下唇顫抖.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唇角兩邊扯造成的緊張.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