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回朝,主要的大路上人很多,但郭紹總覺得沒有了以前得勝回朝的那種喜慶。人多,卻有孤寂之感。
郭紹在金祥殿和大臣們決定了一些禁軍休整、撫恤、軍餉等事宜,然後到了金祥殿東側。
符金盞已經不再,郭紹一回來,她就主動退居後宮,似乎在表明無心迷戀權力的態度。
郭紹走進存卷宗的小屋,獨自坐了下來。這陣子紛亂的事兒從腦海浮過,打幽州不順利、還死了個兄弟,回來就有人造反……他意識到這個王朝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強大穩固。
他伸手在額頭上摩挲了一下,尋思接下來應該幹些什麽、見什麽人……他最想見的人,是金盞。
就在這時,左攸求見。
郭紹徑直讓左攸進到這間小屋來談話。左攸將李筠聯絡過的楊業、折德扆都談了一遍。郭紹隻是時不時點頭,作出傾聽的模樣。
郭紹拿起桌子上的圍棋子子把玩了一陣,忽然開口道:“左先生……”
左攸忙抱拳道:“請陛下垂問。”
郭紹若有所思道:“李筠謀反泄露後,便毫無勝算,其部下再為他賣命也隻是白白送死。可為何他還能驅馳部下發動對史彥超的進攻,甚至還能在城外布陣?”
左攸愣了愣,說道:“或許……是因李筠平日的積威?”
郭紹微微搖頭,低聲道:“他們是個小山頭。”
左攸頓時恍然道:“那楊業和折德扆……”
郭紹看了他一眼,咳了一聲,手指拈起一枚黑子,在桌子上做著瑣碎的動作。他心道:小山頭難以避免,不過這或許也能算是一種團隊。
他想的不僅是楊業和折德扆,還想到了李處耘……就算郭紹自己,不也有一個小山頭、一個團隊;李處耘算是這個團隊中的一員。
李處耘有兩個特點:一,對本朝有歸宿感和忠誠度;二,有能力。他雖然在溫渝河戰役中表現不佳(失去戰役主動權,手握最精銳的重兵,卻讓皇帝行轅遭受威脅),但之前長期的表現足夠證明他的才能。
暫時還沒有人借機攻訐李處耘,去追究溫渝河之戰的具體責任。一般人可以規避,因為李處耘的女兒是貴妃、而且李處耘倒黴對他們沒好處。郭紹想到的是史彥超,如果有人願意借題發揮,史彥超出麵最有可能。
郭紹看了左攸一眼,歎了一口氣,沉聲道:“自秦朝以來,‘中國’實力都是最強,一切問題根源都是內部問題。”
當天,郭紹傳旨宦官曹泰,先去李圓兒住的地方。
李圓兒高興之餘,看起來十分意外。郭紹今天才回東京,宮廷裏肯定早就知道了。
或許她意識到了什麽,不過還是高興地從奶娘手裏接過小皇子,教他道:“父皇,叫父皇。”
孩兒等著亮晶晶的眼睛看著郭紹,他還不到一歲。李圓兒生的孩子,比二妹那個次子安靜多了,郭紹在東京時兩邊都經常來看,就沒記得這孩兒哭過。
郭紹忍不住說道:“我這個爹當得不太好,沒怎麽過問兒子。”
李圓兒柔聲道:“陛下是天下人的君父,自當以大事為重。我們婦人,本就該相夫教子。”
郭紹點頭道:“現在我打江山,將來也是他們的。”
他以為李圓兒會謙虛地說二妹的兒子才是嫡子,因為李圓兒本來就算比較溫順。
不料李圓兒輕聲道:“江山是陛下的,不過陛下後繼有人了。”
郭紹聽罷愣了愣,端詳著李圓兒,李圓兒低下頭,一臉溫柔。
當晚,李圓兒盡心服侍。
郭紹晚上偶有走神,想起了白天在金祥殿寫東西時,宦官們把墨磨得特別濃,毛筆落在潔白的紙上,黑白顏色反差極大。
床笫之間,李圓兒問他,剛回來就到這邊來,皇後不會不高興麽?
郭紹答不上來。
李圓兒又輕聲道:“我不懂陛下的治國之道,不過相信陛下,內心一定是為了天下百姓。”
……
次日天還沒亮,宣德門內外燈火輝煌,文武大臣要打著燈籠進宮。眾人在路上紛紛側目,因為王樸進了宮手裏還拿著個烙餅在大嚼。與他最熟悉的魏仁浦卻很淡定,仿佛習以為常,不過魏仁浦是從來不幹這種事的。
大多數官員是去設在皇城內的官署,隻有一小部分先去金祥殿。
宦官曹泰親自到殿外接待諸臣,不過諸臣要先被搜身。大夥兒早也習以為常,就是個規矩而已,武將交了佩劍,然後站在那裏讓宦官們搜一下就放行。
李處耘把佩劍遞過去,展開雙臂坦然站在那裏。
曹泰這時走上前來,低聲道:“官家昨日剛回朝,便在貴妃娘娘那裏。”
李處耘沒吭聲。但前後的同僚卻紛紛轉頭看他,顯然曹泰的聲音雖小,卻讓好些人都聽到了。
過了一會兒,史彥超被搜完身過來,笑著臉大聲道:“恭喜李點檢,賀喜恭喜……”
“哼!”李處耘一甩袖子,濃密的黑胡子都起得快翹起來了,大步向前走。
一眾文武也不去台基上正麵的大殿,徑直往東走,到書房後麵的一間廳堂裏。廳堂裏兩邊都是擺得整整齊齊的椅子。
過得一會兒,換上了黃色錦袍襆頭的郭紹便大步走上上麵的位置。
眾臣跪伏在地,高呼:“陛下萬壽無疆。”
郭紹的聲音道:“平身,賜坐。”
“謝陛下。”大夥兒一起說道,然後分兩邊各自按上下落座。
一般情況下,日常議事多是大臣們提出具體的事宜和主張,郭紹一開始不會吭聲。但今天郭紹一坐下就說道:“幽州之戰,是朕登基以來第一次與遼軍角逐。無功而返是因攻城速度不快,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同樣是騎兵,為何遼軍比咱們靈活?”
在皇帝麵前,眾人都很注意言行舉止,不料史彥超卻側頭去看李處耘,仿佛在示意他說話一樣。李處耘一聲不吭,悶悶地坐在那裏。
就在這時,左攸起身抱拳道:“臣有愚見。”
郭紹道:“左少卿但說無妨。”
左攸道:“臣與昝使君談起過遼軍騎兵,若同樣是四萬騎,大周禁軍的馬大概就隻有四五萬匹;但遼軍的馬卻超過十萬匹!咱們對比兵力,隻算騎兵,未算戰馬。但正是遼軍的戰馬比大周多,比大周的馬好,才讓禁軍騎兵處於劣勢。”
眾人聽罷紛紛附和,都讚成遼國在騎兵上比大周實力強得多……這也是事實,要是遼國動員起全國的騎兵,更是遠遠超過周軍的騎兵。
李處耘這時便道:“臣有負陛下重托,在用兵上也沒做好。”
郭紹道:“順州、檀州等諸地有遼人準備的糧草,但是我們沒有時間餘力去一個個攻打,加上遼國的馬匹有優勢,本就難以防範。一開始分兵防範遼軍援兵的方略,是我決定的,此事最大的責任還是在我,戰前決定的方略並不明智。”
“陛下……”李處耘動容道,“臣等食君之祿,便該為陛下分憂。”
郭紹揮了揮手:“禦駕親征,所有的決策都經過了我的同意。李將軍在戰陣上沒有犯錯,方略上的錯不能怪罪到前線大將頭上。”
眾人紛紛道:“臣等有罪……”
郭紹此時不怎麽說話了,眾將議論起來,史彥超道:“西北有良馬,咱們有兵有糧,不如先去搶些好馬回來,再找遼軍算賬!”
王樸“咦”了一聲,說道:“陛下,史將軍此言不差。河套、河西等地沃野千裏,正是盛產良馬之地。”
郭紹聽罷說道:“爾等若有良策,盡可獻來。”
郭紹登基後,總體國策是以收複幽雲十六州、統一天下為目標;至今未改,但今年初試了一下沒成功,奇襲幽州投機取巧似乎不容易成功,確實應該重新議定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