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

第八十三章:別出機杼易幣製(二)

“王勇叔叔,李亨急於拉攏、控製北庭的心思我當然明白。隻是惡錢泛濫,禍國殃民,我既然看到了,就不能不管。李林甫看似要嚴加禁止,卻打著公器私用的心思,這也是他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楊國忠等皇親國戚大肆推波助瀾、渾水摸魚,自然更令人不齒。於今之計,我欲有所作為,就隻能借助東宮的力量,利用他鞏固權位之心,取得大義名分,消弭這場禍害。”王霨解釋道。

“聽李先生的意思,若要平息惡錢,是不是要耗費素葉居不少錢財?”王勇皺眉問道。

王霨平息惡錢的全盤計劃牽扯甚廣、十分複雜,因此今日見李泌之前,他並未向任何人透露計劃的細節。

“想要聖人、東宮、權貴、商家、百姓都滿意,我們肯定要出點真金白銀。”王霨臉上毫無即將割肉的痛苦:“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王勇叔叔請放心,最終我們得到的,會比所有其他人都要多。”

時光如飛,轉眼過了十餘日。長安春色更濃,兌換惡錢的三個月期限也即將到期。

三月二十一清晨,安排妥當的楊國忠著人打著劍南節度使的旌節,大搖大擺向西市行去。當他策馬進入西市時,忽然被眾多商人攔住。不等楊國忠發話,就有一幹京兆府的衙役揮動棍棒,試圖將商人驅散。可商人隊伍中也潛伏有不少孔武有力的武士,持械和衙役們混戰起來。

這些武士進退有序、出手迅疾,儼然是訓練有素的邊鎮士卒。京兆府的衙役不料商人隊伍中埋伏有如此好手,頓時敗下陣來。

雞飛狗跳中,一眾商人們跪在楊國忠馬頭,捧著密密麻麻滿是紅手印的萬民請願書,紛紛高呼“惡錢禁令擾民”。由於楊國忠有二十多項職使,商人們也弄不清楚究竟該如何稱呼他,於是有人高呼“請楊節帥為小民做主”,有的則喊“以十兌一、刮地三尺,楊侍郎,你得在聖人麵前為民疾呼”,有些人更赤裸裸地說道“楊國舅,聖人最聽你的話,你可不能不管我們”……

楊國忠拉韁立馬,很是享受了一會兒“萬民簇擁”、“百姓愛戴”的威風,才清了清嗓子回應道:“諸位請起!惡錢禁令,確有不周之處!眾人所請,某已知曉。吾將即刻入宮,奏請陛下革易禁令、改弦更張!”

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楊國忠收好請願書,揮鞭策馬,向大明宮馳去。而在他離開西市之前,李林甫和李亨安排的人手早已分別將“攔馬請願”的異變傳了回去。

或許是忌憚王霨之前強悍的表現,負責拉攏商人請願的各色人等從來都是過火鍋店而不入,因此素葉居並未卷入“請願鬧劇”。樓下街道紛紛擾擾之時,王霨站在三樓雅間窗前,指著人群中央的楊國忠,對阿伊騰格娜說道:“伊月,好戲開場了!”

楊國忠剛抵達大明宮,李林甫和李亨也不期而至。在麟德殿中等待聖人禦駕時,楊國忠以為李亨是來痛打落水狗的,笑意更盛;李林甫則閉目沉思,一麵盤算如何應對楊國忠的攻訐,一麵揣測李亨的來意;胸有成竹的李亨最為淡定,跪坐在軟榻上一言不發,如老僧坐定。

李隆基來到麟德殿後,楊國忠與李林甫在禦前發生了激烈爭執,兩人圍繞如何禁絕惡錢,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吵成一團。

楊國忠拿著請願書,指責李林甫的方略思慮不周,禁令出.台近三個月,市麵上的惡錢不減反增,百姓不堪其擾;李林甫則說楊家的弘農閣大肆輸送惡錢,是罪魁禍首;楊國忠則拿出賬本,說頒布禁令以來,弘農閣早已將所有惡錢按十兌一的比例兌換完畢;李林甫暗示所謂的萬民請願是有心人在背後操縱;楊國忠卻說京兆府無故幹擾百姓請願,王鉷行為失當,應當罷其京兆尹職使……

冷眼旁觀戰局的李亨見楊國忠發動的攻勢滴水不漏,暗暗歎道:“吉溫狡詐無比,楊國忠得之如惡虎添翼,日後一定得除去此僚!”

李隆基被楊國忠和李林甫的爭吵弄得心煩意亂之時,忽見李亨肅然起身,跪拜道:“啟稟父皇,兒臣心憂惡錢危及國用民生,曾召東宮臣屬和朝野賢達商議,偶有所得。現有《治惡錢疏》一篇,懇請父皇批閱。”

“吾兒用心了!”李隆基接過奏疏,信手翻讀。看之前,他並沒有抱太大期望,可讀了數段後,神情大悅。

“此疏為何人所作?真國士也!”李隆基恍然憶起當年立陳整治惡錢的宋璟,心中唏噓不已。

暫時休戰的楊國忠和李林甫見聖人如此重視李亨的奏疏,驚覺到形勢正在起變化,不約而同停下爭執。

李隆基見李林甫和楊國忠都目光灼灼地盯著奏疏,就向高力士使了個眼色。高力士會意,接過奏疏,送給李林甫。

李林甫急忙打開奏疏,急速瀏覽,隻見上麵寫道:“……治惡錢,必先查其源。其源為何?食貨多而泉幣少,民乏錢用,不得已而私鑄惡錢。泉幣為何匱乏,其要在銅貴錢小。國之通寶,每文重二銖四絲,每貫重六斤四兩,然六斤四兩粗銅,其價已近八百文,再添鑄幣之耗費,每鑄通寶一枚,國有所虧;新幣入市,則遭人囤積,故而錢幣匱乏。錢幣匱乏,則私鑄惡錢泛濫……堵惡錢之根源,在於鑄各色金銀幣。或十文、或百文、或一貫、或十貫。泉幣之數額、鑄造之耗費可減,民用卻可足……”

李林甫讀罷,手持奏疏,若有所思。等得不耐煩的楊國忠見李林甫遲遲不將奏疏給自己,伸手就要奪。

李林甫冷哼一聲,將奏疏還給了高力士。高力士無奈笑了笑,將之送給楊國忠。

楊國忠費力閱讀奏疏之時,李亨沉聲回道:“啟稟父皇,此疏乃東宮屬言李泌執筆,司議郎王珪和新科進士王霨亦出謀獻策。”

“李泌有宰相之才,吾兒當善待之。”李隆基叮囑道:“奏疏所言方略甚佳,隻是對金銀所需甚多,左藏中絹絲、銅幣甚多,金銀卻略有匱乏,當如何應對。”

“啟稟父皇,大食和粟特諸國喜用金銀幣,如意居、素葉居等商肆在磧西經營日久,囤積了不少金銀。兩年前,經北庭都護府允許,素葉居已經開始試鑄庭州銀幣,胡漢行商皆喜而用之。因此,隻需陛下和政事堂準許銀幣正式流通,如意居和素葉居願承擔惡錢兌換之事,不需耗費左藏分文。”

李亨說完,從腰間摸出數枚不同麵值的庭州銀幣,請高力士呈送李隆基。

李隆基捏著銀幣端詳一會兒,點頭道:“鑄造精良,不亞於官鑄通寶之成色。”

“如意居和素葉居好大的口氣!單憑兩家商鋪,就欲禁絕惡錢,某實難相信!”李林甫諷刺道:“從秦漢以來,天下通行銅幣、少用金銀,實因華夏金銀礦山匱乏,不得已而為之。敢問殿下,若是準許金銀幣流通,日後鑄造錢幣之金銀從而何來?”

“李相,王元寶富可敵國,霨郎君的理財之能亦天下聞名。兩人聯手,區區惡錢,還是治理得了的。至於日後鑄幣用的金銀,李相不必憂心。據王元寶言,江西南道銀礦極多,海外的倭國盛產金銀。某已令人核實,此言不虛。”李亨早將李泌提前備好的應對之策背得滾瓜爛熟。

“若能保證銀礦來源,此策自然大妙。”李林甫見李亨言之鑿鑿,雖不免有點疑惑,但想到李亨的提議對陷入楊國忠攻訐的自己有利無害,就熄了與東宮爭執之心。

“即便此策失敗,也不用我承擔惡果!”懷著如此心思,李林甫轉而將矛頭對準楊國忠:“陛下,如意居與素葉居主動請纓,赤心可嘉。弘農閣財大氣粗,也當為國分憂!”

“楊卿……”李隆基剛開口,楊國忠就匆忙跪倒在地,連聲哀求道:“陛下,弘農閣不比如意居和素葉居,隻在關中和益州行商,店中都是絹絲和銅錢,並無金銀幣可用。”

“父皇,禁絕惡錢有如意居和素葉居足矣,不必為難弘農閣。弘農閣賺得再多,都是貴妃娘子的脂粉錢。治理惡錢,豈能動用貴妃娘子的體己錢。”楊國忠不願出力,李亨還樂得不讓他分一杯羹呢!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楊國忠急忙附和道。

“吾兒所言甚佳,我大唐國庫充盈,讓商賈出力,已屬例外,豈能再動娘子的錢。”李隆基李亨今日的一言一行愈發滿意:“哥奴,汝覺得可否依此奏疏下詔?”

“啟稟陛下,微臣有一事需請教太子殿下。之後才能決定可否下詔。”

“準奏!”在治國上,李隆基對李林甫仍然頗為信賴。

“敢問殿下,王元寶與王霨苦心積慮,難道就別無所求嗎?”李林甫從不信世上有無欲無求的聖賢。

“啟稟父皇,正如李相所料,兩人均有事懇請陛下做主。”李亨並不諱言。

“哦?說來聽聽。”李隆基饒有興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