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

第九十七章:淫雨霏霏烽煙濃(二)

前來售糧的行商很多,趙無極因路上救濟災民耽誤了行程,排隊比較靠後。好在素葉居的木棚搭得嚴絲合縫,等候之時倒是免了淋雨之苦。

“辛苦!”趙無極正觀察素葉居如何組織人手應對洪災,手邊忽然多了杯熱氣騰騰的飲子。

“多謝!”又累又餓的趙無極剛將飲子灌入口中,卻愕然發現遞給他熱飲的竟是王霨,慌得他險些嗆到自己:“有勞霨郎君,在下受寵若驚!”

“哦,原來是趙東主,咱們也是老交情了。當年西征石國,你就隨軍走了趟商。某記得火鍋店開業時,你也曾到店祝賀。”王霨對趙無極印象頗深。

“霨郎君好記性!今日乃七月初一,並非休沐,霨郎君為何在此?”趙無極有點疑惑。大唐朝堂實行旬休製,每月的初十、二十和最後一日休假,王霨在非休沐日出現在西郊,按理不合章程。

“建寧郡王奉旨視察西郊災情,某是被他拽過來的。”王霨向後指了指,隻見李倓在數十名家將的護衛下,冒雨詢問勞作的災民。

“聖人和太子派建寧郡王來此,真是皇恩浩蕩!”趙無極向長安城的方向拱了拱手:“某聽聞建寧郡王的王妃乃霨郎君的姐姐,難怪郡王要請霨郎君同行。可惜當時某遠在河中,不然一定送份賀禮。”

“今日你運糧到此,就是最好的賀禮。”王霨笑道:“不知趙東主帶了多少糧食。”

“慚愧,隻有四百來石。”

“咦?某見你有數十輛大馬車,怎麽才運這麽一點?”

“不瞞霨郎君,路上遇見許多缺衣少食的災民,某邊走邊送,糧食就剩一半。”

“趙東主走這一趟商恐怕要虧本呀?”王霨算了算:“就是加上銅鏡,也沒多少賺頭。”

“確實如此。”趙無極苦笑道:“在下的出海東渡之計隻得緩緩。”

“趙東主出海可是去日本?不知你打算從哪兒啟程、走什麽航線?”

“霨郎君,從登州(今山東蓬萊)走北線經渤海、新羅抵達日本,雖耗費時日甚多,但勝在沿途港口密集,安全平穩;從揚州走南線易於采購貨物、路途也更為便捷,不過風急浪高,有些冒險。在下剛開始攢錢買海船,一時還顧不得選擇航線。”趙無極未雨綢繆,對南北航線的優劣了然於胸。

“某也有意開拓日本,無奈陷入瑣事抽不開身,不知趙東主可否與吾合夥?”王霨凝眉思索片刻後忽然拋出一個令趙無極無比震驚的提議。

“天下行商多如牛毛,不知霨郎君為何選擇區區在下?”驚喜之中的趙無極保留著最後一絲清明。能與冉冉升起的素葉居合作自然是求之不得,但他需要弄明白對方的真實動機。

“趙東主與某見麵雖不多,卻十分投緣。更重要的是趙東主宅心仁厚,令人佩服。某早有心設分號於揚州以東渡日本,但分身乏術,故欲與君合夥。”

“何不派簡掌櫃南下?”趙無極還有點疑慮,他無拘無束慣了,不願成為別人的傀儡。

“長安偌大產業離不得若兮娘子。”王霨猜出趙無極的心思:“趙東主放心,某最多隻占四成股,絕不會越俎代庖、指手畫腳。”

“霨郎君言重了!能得霨郎君賞識,實某之幸事。”趙無極見王霨赤誠相待,不再猶豫。

“多謝趙東主!”王霨掏出一張名刺:“遠航日本需籌備之事甚多,關於航線和造船,吾正好略有心得,趙東主不若持吾名刺去金城坊寒舍等候,你我秉燭夜談。”

“霨郎君還懂這個?!”趙無極大喜過望,拉住王霨的袖子:“何須等到晚上,現在就談。”

暗香嫋嫋、環佩珊珊。

“霨郎君,德嘉郎君來訪,說有要事相商。”幹練大方的簡若兮一邊向王霨匯報,一邊好奇打量著欣喜若狂的趙無極。

“既然霨郎君有客來訪,在下就先行進城,靜待霨郎君垂詢。”趙無極意識到自己失禮,連忙鬆手。

“多謝趙東主!”王霨施禮辭別,撐傘來到若兮客棧的一樓正堂。

“霨弟,移民實邊的奏章某已呈交高翁,但高翁說此事當從長計議,不能操之過急。”正與阿伊騰格娜和王緋閑聊的張德嘉見王霨進來,開門見山道。

“果然如此。”王霨並未特別失望。

去年冬至大朝會時,李泌提醒王霨關中雨雪過多,未來可能會有洪澇災害。

王霨請教李泌是如何做出如此判斷的,他本以為李泌會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一樣大談一通“夜觀天象”或“天幹地支”的道家玄學,誰知李泌的回答竟是:“某少時走遍嵩山、華山、終南等名山大川,希望求得長生不死之術,誰知丹方未得,卻深入民間習得幾句農諺。自三皇五帝以來,農人對氣候變化最為關注,積累眾多口訣。吾一直留心天地之變,也找欽天監查閱最近數十年的記錄,預判明年或有洪澇。”

對於李泌的猜測,王霨十分重視但也沒有盲目相信。他深思熟慮後,在金城坊家中修了個簡陋的氣象觀測站,每日記錄降雨量、風速等指標,每月再與欽天監往年數據對比並整理成表、繪製成圖。

最初此項工作由王霨親力親為,後阿史那霽昂覺得氣象站特別好玩,就主動承擔記錄工作。而他如此熱心,其實還有個原因就是能借機出門,約高雲帆和高雲溪遊玩。

在監測氣象的同時,王霨以村社義倉的名義在劉家村修築糧倉、收購糧食。長安城人口眾多,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經百餘年建設,城內外糧倉密布。宮城中有南北太倉、東西市中有常平倉、東郊有渭橋倉。除此之外,權貴莊園中多自修糧倉、販賣糧食的商肆也興建倉庫屯糧、民間村社則有應對災荒的義倉。

劉家村本有義倉,但規模極小,存糧不過數百石。經簡若兮夫婦從中作保,王霨大刀闊斧進行重建。在他看來,即便今年無洪水,儲備糧食備災備荒也是值得的。

監測到天寶十二載三月,春日降雨量已明顯高於常年,王霨篤信李泌所言不虛,便將消息透露給高力士、高仙芝、張均和李林甫,懇請政事堂早做防備。而太子那邊則由李泌負責。

得知可能有洪災,忙於新建飛龍禁軍的高力士立即派張德嘉帶人暗查太倉和渭橋倉的存糧;高仙芝關注的則是磧西軍鎮的存糧及隴右牧場的苜蓿是否夠用;李林甫和張均將信將疑,不過也責令有司巡察河堤溝渠。

不久,蘇十三娘和阿史那雯霞留意到如意居、聞喜堂、弘農閣開始提價購糧,太子和盛王的莊園也暗中擴建糧倉。

雖然大唐中樞已有所準備,可進入五月以來,狂風暴雨接連不斷,遠超預料的災情還是令政事堂措手不及。暴漲的河流不僅淹沒農田,還加大漕運風險,導致潼關以東尤其是江淮的錢糧稅賦一時難以通過水路運入關中。

雪上加霜的是,南詔和吐蕃得知關中和益州北部受災,興兵犯境,將劍南軍逼得節節敗退。本應向關中運糧的益州因狼煙四起和洪水放緩轉運步伐,關中災情愈演愈烈。

不知怎的,市井中忽流傳李泌夜觀天象,早有“霧遮井宿、雨落關中”的預判。熟知內情的王霨本對這種無稽之談付之一笑,可盧杞卻懷疑是太子有意為之,以助長東宮的聲勢。

王霨正感慨李亨無所不用極其時,手段老辣的李林甫則因勢利導,借劍南戰事發難,迫使楊國忠灰溜溜離京前往益州。據阿史那霄雲說,楊國忠曾欲圖說服貴妃娘子和虢國夫人為他求情,誰知楊玉環不為所動,反勸楊國忠以天下大局為重,盡快出鎮劍南。而阿史那雯霞則深明其中奧秘,因為正是她告知楊玉環,虢國夫人勾引聖人是楊國忠慫恿的,且兩人早有奸情。

李林甫的心計和謀算還不止於此,當聖人召政事堂朝議如何應對災情時,陳.希烈以天人感應為依據,提議聖人避正殿、減膳食,以消災彌難;大赦天下、釋放囚犯,以符上天好生之德;關閉壬癸水方位的玄武門、蓋住散發陰氣的井蓋,以衝銷天地間的水氣。張均則建議將太倉存糧減價糶於長安民眾和受災流民。

李隆基正欲詢問高力士太倉內有多少糧食,李林甫卻說盛王李琦在洪災伊始就變賣家產在東郊莊園囤積十萬石粟米,現願拿出來平息糧價、開設粥廠、接濟災民,為陛下分憂。

李隆基聞之大喜,派高力士親赴十六王宅宣旨嘉勉盛王。一時之間,李琦在朝野的名望節節攀升,竟有蓋過東宮之勢。

大受刺激的李亨也表示要將田莊中的糧食用以救災,無奈風頭已被盛王所奪。為扳回此局,李亨征得李隆基許可,命廣平王親臨太子莊園張羅救災,建寧王則被派到西郊劉家村巡察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