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數月前,盛王一夕身死,太子李亨接任天下兵馬元帥,史思明攀龍附鳳之途陡然而斷,長子史朝義也險些喪命亂軍之中。
突如其來的變局令史思明不得不另辟蹊徑,重覓良策。範陽軍一部雖趁盛王身死殺入關中,可惜功歸一簣,未能攻破潼關。短暫混亂後,唐軍在哥舒翰統帥下迅速穩住陣腳,致使安祿山主力止步於崤函山道,望長安而不得。
潼關未破、關中穩固,平盧軍若獨自西進,風險重重。況且西行必經之地雲州尚在朔方軍包圍之中,回紇部又在北方虎視眈眈。
思來想去,史思明決意南下洛陽,以臣服之態贏得安祿山的信任,並勸其攻掠江淮,斬斷唐廷糧餉來源。
平盧軍的投靠對安祿山而言可謂雪中送炭,既解了後顧之憂,又增添了生力軍,困於雄關之下的範陽軍士氣大振。安祿山投桃報李,命史思明全權指揮攻略江淮之戰。畢竟諸將皆知北強南弱,江淮守軍不過是些孱弱不堪的州縣團結兵,而江淮又是大唐富庶之地,攻伐江淮準能吃得滿嘴流油。
史思明倒是沒那麽樂觀,江淮守軍自然不堪,然其地江河縱橫,不利騎兵作戰;且唐廷一方又不是傻子,肯定會調兵遣將,加強防禦。
史思明料到南征不會一帆風順,但他並未想到,南下之路竟然如此坎坷,剛出門就撞上硬骨頭。
睢陽城乃宋州治所,南控江淮,北臨河濟,彭城距其左,汴京連於右,實乃東南襟喉。奪下睢陽,方能順通濟渠南下,攻伐彭城、臨淮諸郡,進而攻克揚州。
史思明本以為睢陽可一鼓而下,孰料千餘守軍在張巡帶領下奸計百出,生生攔住了平盧軍的攻勢。不過張巡手下兵微將寡,史思明堅信睢陽的抵抗不過是徒勞的掙紮,即便再來三兩萬唐軍也不在平盧健兒話下。
素葉水師的橫空出世,徹底打碎了史思明的美夢。早在營州之時,史思明就留意到王霨一手打造的素葉軍步騎兼備、器械犀利,具有不俗戰力。可史思明從不知素葉軍暗中還編練了一支水師。
更為恐怖的是,素葉水師船堅砲利、訓練有素,進若蛟龍出水,一擊翻江倒海;退如金鼇歸海,刹那一舸無跡。平盧軍七拚八湊的戰船,根本不是對手。
失去對水網河道的控製,平盧軍不僅無法將臨渠靠水的睢陽城困死,反而時時麵臨後路被抄的風險。神出鬼沒的素葉水師令史思明甚是憂慮,他權衡數日,終於定下退兵之策。
當然,史思明從來不是輕易服輸之人,在營州苦寒之地,隨隨便便就放棄的人隻配給人當牛做馬,唯有堅毅不拔之輩方能出人頭地。故而撤退之前,史思明令平盧軍布下重重陷阱,並以飛鴿將曳落河調至睢陽附近。若素葉軍貪吃咬鉤,不死也要讓它脫層皮;若王霨謹慎不追,對史思明的大計也無所妨礙。
年輕氣盛的王霨果然中了平盧軍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