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算長,薄薄的幾頁紙而已,可李貞卻看得很慢,足足花了有一柱香的時間,這才算是將信全都看完,然則李貞卻並沒有即刻出言評論,而是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後,才麵色平靜地抬起了頭來,沉著聲道:“先生以為如何?”
“納兄之分析有幾分道理,此事定有蹊蹺。”莫離早已看過這幾封信,心中已然有了判斷,此時聽得李貞見問,自是張口便答,絲毫也不曾有半點的猶豫。
“嗯。”李貞不置可否地應了一聲,將那幾封密信湊到幾子上的燈火處點燃了,隨手往邊上取暖用的銅盆子裏一丟,目視著密信燃成了灰,這才伸手揉了揉有些子發脹的太陽穴,淡淡地道:“看樣子有些人是等不及了,此事該如何了斷?”
等不及的人很多,從太子到吳、魏雙王,甚至一代雄主李世民怕是也有些子不想等了,可這裏頭卻絕不包括李貞在內,這一點莫離自是清楚得很,此時聽李貞問起,莫離淡然一笑,搖了搖羽毛扇,開口道:“陛下親征,太子勢必得監國,如此一來,自是太子擴張勢力、展示能力的最好舞台,從這一點上來說,太子一係自是企盼陛下去親征高句麗,然則,有所得便有所失,陛下若離京,太子勢必失去陛下之翼護,吳、魏雙王又豈會放過這等攻擊太子的天賜良機,順水推舟也就說得通了,如此一來,殿下就成了三方首先要拿下的第一目標,再怎麽說,有殿下在邊上看著,三方可都是投鼠忌器著呢,是故,前些日子三方暗中聯手在朝中排擠殿下的人馬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條納兄已經說得很透徹了,無須某再多言,依某看,該退就先退一步好了,殿下以為如何?”
如何?娘的,都到了這會兒了,還能如何?李貞苦笑著搖了搖頭,心裏頭滿是無奈之意——就在這短短的半個多月時間裏,在諸方勢力的壓迫下,李貞門下已有六名朝臣因各種名目被貶出了京師,還全都是中級文官,這令李貞一係原本就缺的文官人馬如今更是隻剩下些可憐的小貓小狗兩、三隻,在朝中的喉舌生生被人給捏啞了一半,至於李貞原本占優的武將人手又大多將隨李世民親征,到了太子李治監國之際,李貞一係在京師中的勢力勢必低落到無足輕重的地步,一旦京師中稍有些閃失,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那倒是真的,可問題是退下去容易,再想冒頭那可就難了,天曉得那三方人馬會鬧到何種程度,若是不退,以一方之力確是無論如何也鬥不過三方聯手的,這一點從近日來李貞一係人馬紛紛被排擠出京師便可見一斑,待得親近李貞的武將們一出京,隻怕局勢還得更嚴峻上幾分,誠然,京師中並不是李貞所經營的重心所在,任由三方在朝中瞎折騰一番也不是不可以,可麻煩的是明春乃是出征天山以北的最佳戰機,一旦錯過了,日後想要再出兵西突厥,所要付出的代價至少得翻上數倍,若是京師不穩的話,李貞也不可能放心出征西突厥,再說了,退卻素來不是李貞的風格,甭管什麽吃虧就是福之類的屁話說得如何動聽,李貞可是不想平白吃啥虧的,在李貞看來吃點虧不是不可以,可得有所得,一味地退讓,隻能導致敵人得寸進尺,而這是李貞絕對無法忍受的結果。
“退可以,但要反咬上一口,別叫人小瞧了去,唔,就拿老四那頭開刀好了。”李貞反複斟酌了一番得失利弊之後,臉色陰沉地說了一句。
依目下的朝局來看,雖說魏王李泰早已被攆出了京師,可算起朝中的勢力來說,還是他占據絕對的優勢,拿他來開刀是得冒一定的風險,然則,正因為魏王一係勢大,良莠不齊也就是難免的事情,真要認真計較的話,以“旭日”之能,找出一大幫子魏王嫡係人馬的過錯並不算甚難事,隻消讓魏王那一頭感覺到壓力,那事情顯然就好辦了——魏王一係吃鱉,太子、吳王兩方雖不一定會落井下石,可坐山觀虎鬥怕是免不了的,一旦魏王一方被打得疼了,自然得顧忌到另兩方人馬的虎視眈眈,如此一來,雙方講和也就是必然之事,隻要魏王那一頭老實下去了,三方聯手之勢也就告破了不是麽?
莫離早就知曉李貞素來不肯吃虧的性子,對於李貞的這番決定倒也沒多說什麽,隻是點了點頭道:“也罷,反擊一下也好,適可而止就是了。”
“這個自然,就交給納先生去把握分寸好了。”李貞並不想再多談此事,沉吟了一下,突地轉移了話題道:“莫先生,若是本王上表代父出征是否適當?”
身為人子,上表代父出征本就是尋常之事耳,無論是否真願意這麽做,這個姿態都是要擺出來的,這一點無甚可言之處,然則莫離卻知曉李貞說這話的意思卻不是在擺姿態,而是真有這種考慮,原本就嚴肅的臉立時更緊了幾分,手中的羽毛扇也不由地搖得快上了幾分,皺著眉頭想了想道:“殿下為何有如此之想法?”
李貞斟酌了一下語氣道:“父皇雖是一代英豪,可年歲已高,若是鞍馬勞累,恐有閃失,本王身為人子,自是該為父皇分憂解難的,這又有何不可?”李貞這番話倒是說得大義凜然,可莫離卻半點都不信,也不開口,停下了搖扇的動作,隻是朝李貞翻了個白眼。
該不該代父出征之事李貞早已思量了多日,可卻始終沒能拿定主意,此時見莫離朝自己翻白眼,自個兒也覺得那些冠冕堂皇的屁話著實不怎麽動人,立時有些子尷尬地笑了起來道:“嗬嗬,就知道瞞不過先生,唔,本王是這麽考慮的——而今之勢,出征高局麗怕是免不了的了,隻是那一頭山多林密,道路難行,非大軍一戰而能定之地,前隋之敗乃是前車之鑒也,一旦大軍後勤輜重耗盡,勢必坐困險地,恐有大敗之虞,父皇雖善兵略,也未必便能一戰建功,此為其一;本王領兵出征,若得火藥之助,並不需要太多兵力,而攻城掠地當屬易事,此為其二;我安西平西突厥之舉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今因雪災之故,軍中糧草儲備已是不足,若是父皇出征,則我安西調糧困難,大軍動彈不得,恐有貽誤戰機之虞,此為其三,此四,林承鶴老城持重,可代本王為帥,有他在,本王可放心征高句麗。有此四者在,本王若是代父出征,一來可保全父皇戰無不勝之名聲,二來可取平高句麗、西突厥之勝事,似無不可之處。”
莫離乃是李貞一係中最核心的存在,自然知道火藥武器是李貞最後也是最大的王牌,此時聽李貞為了征高句麗之事,竟不惜提前暴露,倒也對李貞的公心欽佩不已,然則,作為一個謀士,他看問題的角度卻隻能從是否有利李貞這一點來看,茲體事大,卻不是可以輕易判斷出利弊所在的,是故,莫離並沒有急著開口,而是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時間書房裏徹底靜了下來,隻剩下莫離搖動扇子時發出的輕微呼呼之聲。
“陛下此番親征是個局!”莫離沉思了良久之後,突地抬起了頭來,冷著聲說了一句,聲音雖不大,可聽在李貞耳朵裏卻宛若是打雷一般地震撼。
莫離跟隨李貞已久,他的能耐李貞心中自是有數得很,知道莫離絕不是個輕下斷言之人,他既然敢這麽說,那此事十有八九就是真的了,可李貞默想了好一陣子,也看不透這個局是何等之局,不得不出言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莫離既然道破了謎底,此時便已放鬆了下來,輕快地搖著羽毛扇,笑嗬嗬地道:“此局出自陛下之手,要裝的就是諸位皇子!這話要從當初陛下堅持親征說起了,嗯,依殿下看來,若是陛下率軍出征,誰能從中得利?”
誰能得利?厄,除了老子要吃虧之外,貌似誰都能得利的。李貞眉頭一皺,細細地將莫離的話一咀嚼,心中頓時一動,點了下頭道:“得利最大的怕該是老九那廝罷,唔,不過也不一定,老三、老四想來也不會坐看老九羽翼豐滿,一場好鬥怕是免不了的了。”
“這就對了,陛下一離京,太子便可監國,大權在握之下,勢必要有所行動,然則,就太子殿下那塊料,若是沒有長孫司徒之照應,其本性畢露矣,有何能為哉,某料定陛下親征一定不會讓長孫司徒留守京師!”莫離笑著點了一句。
“嘶”李貞本就是個靈醒之人,一聽之下,頓時倒吸了口涼氣,心中沉得發緊——老虎不在家,猴子勢必就會稱霸王,四方勢力在京中必然鬧得不可開交,老爺子不用做甚子事情,隻消大軍凱旋之後,來個輕輕一擊,便可將諸皇子的勢力一網打盡,真到了那時,朝局已清,也就到了老爺子將“真命天子”抬出來的時候了,可問題是老爺子究竟屬意於誰卻還是個謎。
娘的,老爺子這一手毒辣得緊麽,唔,老九那塊料想來不入老爺子的法眼,若老爺子真將長孫無忌帶著隨軍,剩下一個蕭瑀壓根兒就派不上用場,也壓不住場麵,老九得意忘形之下原形畢露是定然之事,一準就是被廢的料,這貨壓根兒就不必去理會;老三、老四這些日子以來也很做了些收攏民心的事情,尤其是老四,這貨不單朝野勢力龐大,更加上還有個嫡子的身份在,立他為東宮並非不可能,至於老三麽,也屬文武雙全之輩,雖說沒有戰功在手,可論及治理地方卻也是一把好手,這一年多來將潭州打理得蒸蒸日上,實屬難能可貴,更兼其溫文爾雅的表象很能迷惑人,又善能討老爺子的歡心,他也有份上位,至於咱麽,嗬嗬,戰功倒是有一大把,可貌似老爺子對咱似乎最不放心,有事沒事地整日往安西摻沙子,這哪像是要扶老子上位的樣子,該死的,老爺子好端端地玩出了這麽一手,還真是要命!
頭疼,頭疼得緊!李貞越想越是頭疼,到了此時,他已然明白老爺子親征的真實用心,自是不會再去考慮代父親征的問題,可該如何麵對眼下這個即將成型的局卻令李貞頭疼萬分了,左思右想也沒能得出個準主意,無奈之下,隻好出言問道:“本王該應對此局?”
莫離沒有絲毫的猶豫,斬釘截鐵地說道:“不動如山!”
不動如山?這話說起來輕巧,可實際上卻沒那麽簡單,不說朝中可能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不反擊怕是不可能之事,再說了,出擊天山以北也勢在必行,這時候要想不動怕是不可得了,麻煩的是——一旦出擊天山以北的戰事打響之後,能不能在短時間裏完勝卻尚難說得很,若是光隻有西突厥本身還好說,問題是薛延陀那頭未必會放過這等向北擴張的有利時機,圍繞著天山以北的歸屬,雙方隻怕還有一番血的較量,若是在此期間京師裏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被戰事牽扯住手腳的己方,拿什麽來威懾宵小?當然了,若是按兵不動,坐看西突厥內部打生打死卻也未嚐不可,隻消己方重兵在握,就算老爺子推出來的“真命天子”是旁人,卻也不見得敢冒著內戰的風險對安西一係下毒手,至少不敢做得太過分,等到李世民歸了天,李貞再來個“靖難之役”啥的,也算不得太難的事情,該如何抉擇就成了擺在李貞麵前的一道難題。
動?還是不動?這煩人的問題令李貞再也坐不住了,起了身,在書房裏煩躁地踱來踱去,心中思緒亂成了一團的麻,好一陣子踱步之後,站住了腳,猛地一個回頭,目光炯然地看著莫離,幾乎是一字一頓地道:“本王之意已決,明春出兵天山以北!”
莫離顯然甚是了解李貞,對於李貞最終作出了最不利於己方的選擇卻也不怎麽意外,長出了口氣道:“也罷,既然如此,某這便通知納兄好了,至於軍糧之不足,殿下可分兩路謀之,一是上本表明出征西突厥之決心,請陛下設法從隴右調撥些軍糧救急,二是從紹武九姓國調些牛羊輜重,此事某可為之。”話說到這兒,停了一下,大有深意地看了李貞一眼,這才接著道:“福禍兩相依,殿下能以國事為重,陛下自然會看在眼中的。”
“或許罷。”李貞連趕了半個多月的路,縱然自幼習武打熬出來的好身子骨也有些子疲憊了,再加上做出了個重大選擇之後,精神上的消耗也是不小,此時已沒了繼續詳談的興致,笑著揮了下手道:“時候不早了,本王可是有些乏了,今日便議到這兒罷,先生也早些歇息好了。”話音一落,大步行出了書房,由幾名小太監陪著徑自向後院而去,莫離望了望李貞離去的背影,長歎了口氣,也不再多說些什麽,走到書案前,埋頭速書了起來。
東邊?還是西邊?這又是一道難解的選擇題——自大都護府搬到高昌之後,李貞還是第一次回自己的王府,由著一幫子陪同的小太監詳加說明,這才搞清楚自個兒兩位夫人的住所,東院乃是王妃裴嫣與長子李純所居,西院則是明月公主的住所,兩院子並未挨在一起,而是隔著一個不小的花園一左一右地分了開來,先前李貞回府之後,並未與家人見麵,而是徑直去了書房,不過麽,這消息自然是早已傳到了後院之中,這不,此時都已是亥時三刻了,早過了熄燈時分,可兩院子卻都還是燈火通明,顯然都在等著李貞的到來。
“去王妃處。”李貞在岔路口躊躇了好一陣子,總算是下定了決心,淡淡地吩咐了一句,一起子打著燈籠的小太監自是不敢多言,唯唯諾諾地在一旁領著路,一行人踏上了通往王妃院子的道路,卻沒人注意到花園一角一名丫環急匆匆地跑向了明月公主所在的小院子。
正斜靠在床榻邊靜靜地想著心思的明月公主突然聽到門簾掀動的聲音,立時一個激靈跳了起來,忙不迭地看了過去,一見是自己的貼身丫環秋紅,張了張嘴,卻並沒有出言發問,隻是如同白玉一般的臉上卻閃過了一絲失望的神色。
“稟娘娘,殿下去東頭了。”秋紅見明月公主愣愣地站在那兒,立時心頭有些子發虛,低著頭呐呐地道了一聲。
“知道了,下去罷。”盡管明月公主早就知道會是這等結果,可還是忍不住一陣心痛,輕輕地揮了下手,示意秋紅退下。
秋紅乃是明月公主的貼身丫環,自是清楚自家主子在想些什麽,眼瞅著明月公主傷心,立時有些子不忿,張嘴便道:“娘娘……”
“下去!”明月公主此時心亂如麻,根本不想聽秋紅進言,提高了幾分聲調,臉也扳了起來,嚇得秋紅一個哆嗦,忙不迭地應了聲“是”,便即退出了臥室。
“唉。”盡管知道李貞回府先去王妃處乃是正理,可明月公主卻忍不住一陣傷心湧起,默默地站了好一陣子,緩緩地躺倒在床榻上,長歎了口氣,淚水已在如玉般的臉頰上肆意地流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