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

第四百八十六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四)

吳王李恪是個很講究儀容的人物,盡自雪大,可卻無礙其翩翩的風姿,但見其一身白狐皮裘,腳下清水一色之厚底官靴,大袖飄飄,屹立在馬車旁的雪地上,麵如冠玉,睛若點漆,骸下三縷長須隨微風飄揚,當真濁世之佳公子也,引得長孫府門房的下人們全都聚集在門口讚歎不已,可李恪卻依舊不動如山地立著,甚至不見其對雪中久候而有何不滿之色,那滿臉的微笑在寒冬裏著實給人一種如沐春風般的溫暖之意。

若是可能,李恪其實並不想來長孫府,隻可惜形勢所迫,他卻是不得不來,盡自臉上掛著微笑,其實內心裏卻是苦澀得很——實力,這世上的一切都得靠實力來說話,沒有實力麽,那就得似自己這般奔走權貴門下,以尋求支持了罷,太子可以不來,除了有著大義名分之外,還有著軍方的強力支持,他根本就不需要看關隴集團的臉色;老四也可以不來,如今老四那廝實力又起死回生了,自也用不著急著去表態,完全可以等事情水落石出了再行動,而野心勃勃的老六卻壓根兒就不夠資格參與其事,於是乎,為了能有個崛起的契機,他李恪就算再不想來,也得硬著頭皮前來了。

來了也就來了,然則能不能達成自己預計中的目標,李恪心裏頭卻是一點底氣都沒有,天曉得長孫無忌這頭老狐狸會不會上鉤,就算上了鉤,這廝過河拆橋的事情幹得還少麽?隻可惜明知可能會被賣了,李恪卻還是不得不來,隻因他沒有選擇的餘地,隻要他李恪還想著能登上大位,哪怕是最縹緲的一絲希望,他也得緊緊抓住不放,這便是身為帝王之子的一種無奈,又或說是種悲哀罷,一念及此,李恪的心便疼得厲害,險險些連麵上那虛假得不能再虛假的笑容都保持不下去了,好在此時身為主人的長孫無忌已從大開的中門匆匆地行了出來,李恪忙借助著迎上前去的動作,掩飾住自己那混沌已極的心情。

“吳王殿下大駕光臨,老朽有失遠迎,恕罪,恕罪。”一見到李恪迎上前來,長孫無忌忙搶上前一步,一張胖臉上裝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樣子,躬著身子便告罪不已。

李恪一見長孫無忌迎了過來,立馬矜持地立住了腳,微笑著還了一禮,笑著說道:“司徒大人客氣了,小王冒昧前來打攪司徒大人之休息,罪過,罪過,真巧,諸侍中,崔博士也在,幸會,幸會。”

“見過吳王殿下。”崔澤官位低,一見李恪跟自己打招呼,忙不迭地便搶上前行了個禮,以示參見之意,可諸遂良卻隻是笑著拱了拱手,卻並未開口說話。

“殿下能來,寒舍蓬蓽生輝啊,雪大天冷,殿下還請屋裏敘話,您裏麵請。”長孫無忌自是早就猜到了李恪的來意,但卻絕口不提,隻是笑著一擺手,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李恪先行一步。

“司徒大人請。”李恪自也沒多客套,笑著也比了個請的手勢,而後瀟灑地一擺大袖子,從容地踏上了長孫府門前的台階,徑自向門裏行去,長孫無忌與諸遂良飛快地交換了個心照不宣的眼神之後,落後李恪半步,笑吟吟地便跟著進了門。

長孫無忌將李恪迎入了廳堂,各自分賓主落了座,自有下人們奉上了新沏的香茶,而後依次退了下去,偌大的廳堂裏便隻剩下四名朝廷大員各自端坐,誰都沒有急著開口,一時間廳堂裏竟自詭異地安靜了下來。

李恪笑吟吟地端起了茶碗,淺淺地飲了一小口,而後隨手將茶碗擱在了身邊的幾子上,裝模作樣地環視了一下簡樸的廳堂,這才對著長孫無忌拱了拱手道:“父皇常言司徒大人富而不嬌,貴而不傲,生性儉樸,小王曾有疑惑,今日看著廳堂之擺設,始信然,小王該當向司徒大人好生學學。”

見李貞東拉西扯地不說明來意,長孫無忌也並不著急,笑著拈了拈胡須道:“殿下客氣了,那是陛下謬讚矣,老朽實愧不敢當。”

李恪正容道:“不然,自古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則難,若是一向富貴,卻依舊能保持儉樸者,則難上加難,近聖人矣,以司徒大人之富貴,常人難比也,卻依舊樸素如此,小王歎服。”

長孫無忌見李恪一味地吹捧自己,心中立馬暗自警醒,可臉上卻依舊是謙遜的笑,並沒有再接話,而是端起了茶碗,假做飲茶狀,暗中卻對坐在下首的崔澤使了個眼神。

崔澤乃靈醒之人,一見到長孫無忌如此做派,便知曉長孫無忌這是要他崔澤來挑起話題,探明李恪的底牌,這便會意地眨了下眼,笑著開口道:“吳王殿下所言甚是,司徒大人確是我等之楷模也,然則卻有人借事端暗中攻訐司徒大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吳王殿下以為如何?”

“哦?竟有此事?小王暗昧,竟不得而知,是何人竟如此之狂妄?”李恪自是清楚崔澤說的是甚子,可卻裝出一副莫名驚詫的樣子,緊趕著便追問道。

“這個……”崔澤假做躊躇的樣子,沉吟了一下道:“為尊者諱故,下官不好明言是何人,然,卻確有其事,殿下不聞有人欲借實關東之事,行摧折我關隴一脈根基之事乎?司徒大人一生清譽竟也落得個為門閥張目之罪名,豈不可笑也哉?”崔澤一將題目點出,正假裝飲茶的長孫無忌雖沒望向李恪,可低垂的雙目卻忽地掠過一絲精光,至於始終笑嘻嘻的諸遂良卻是玩味地看向了李恪,一副等著看李恪如何表演的樣子。

“哦,崔博士所言原來指的是這件事,嗬嗬,小王倒是有所耳聞,有趣,很有趣。”李恪嗬嗬一笑,不以為意地說了一句,卻並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

“有趣?殿下覺得何處有趣,還請指教。”見李恪不接茬,崔澤也不急,笑嗬嗬地拱了拱手,緊扣著主題不放。

李恪此番前來,是要幫著長孫無忌一把不假,可卻沒打算無條件地幫忙,他要的是一個承諾,此時沒見到兔子,自然是不肯撒鷹的,一見崔澤緊追不放,這便笑了笑,並不接口,同樣端起了茶碗,假做飲茶狀。

“好茶,難得的好茶啊,此茶該是今年新出的貢茶罷,司徒大人深得父皇之恩寵啊,嗬嗬,小王府上雖也得了些貢茶之賞賜,可惜到不了秋日便告馨了,倒是司徒大人府上尚有,好叫小王嫉妒煞的。”李恪嘻嘻哈哈地岔開了話題,讚賞起貢茶來了,可話裏卻藏著話,聽得長孫無忌滿心不是滋味的,卻又拿李恪沒辦法,無奈之下隻好放下了手中的茶碗,陪著笑道:“殿下說笑了,老朽得蒙聖恩,也就得了些茶葉,平日裏舍不得用,加之前番隨軍出征,也沒顧得上用,所以到了此時還能剩餘些罷了,並非聖上特意多賜的。”

“哦,原來如此,那是小王錯怪了,海涵,海涵。”李恪本意就是為了岔開話題,兼拉長孫無忌開口,又哪是真的吃味了,此時見長孫無忌接了口,自是順坡下驢了,哈哈一笑,拱手為禮地道了個歉。

長孫無忌老於世故,如何看不出李恪的算路,偏生李恪先前提到了聖上,卻也由不得長孫無忌裝啞巴,這會兒眼瞅著自己無法再保持沉默了,也隻得陪著笑地搖了搖手道:“無妨,無妨,不知者不罪也。”

“司徒大人真實誠人也,心胸寬廣,自有溝壑萬千,常人難及矣,小王自該多向司徒大人請益,若能得司徒大人不棄,小王願執弟子之禮,還請司徒大人受小王一拜。”李恪話說到這兒,霍然而起,納頭便要拜倒在地,驚得長孫無忌忙不迭地跳了起來,槍上前去,扶住李恪的身子,驚慌地叫道:“使不得,使不得啊,老朽當不起殿下之大禮,使不得啊。”

“該當的,司徒大人本就是國舅,乃小王之長輩,又兼德高望重,小王以師禮相侍,乃理所當然之事。”李恪一邊說著,一邊堅持要拜,長孫無忌自是不肯依,這老少二人就這麽你推我不讓地糾纏在了一起,煞是有趣得緊,生生讓諸遂良與崔澤二人都看傻了眼,到了末了,還是崔澤反應快,強忍著笑意,大步走上前去,幫著長孫無忌扶住了李恪的身子,口中卻道:“殿下拳拳之心可感日月,然此事卻實草率不得,縱要拜師,也須尋個良辰吉日方好,殿下且請安坐,一切從長計議如何?”

一聽崔澤如此說法,李恪立馬借勢站直了身子,笑著拱手道:“不錯,崔博士此言有理,是小王孟浪了些,還請司徒大人海涵,若能蒙司徒大人收於門下,乃小王三生之幸也。”

長孫無忌一聽便知李恪的算計何在,這是要拉攏自己來著——雖說長孫無忌早前也有心要扶李恪上位,然則如今時移世易,李貞的根基已深,絕非輕易能動搖得了的,長孫無忌這份心思早就泯滅了,若不是此番李貞來勢太洶,長孫無忌壓根兒就不想跟李恪套近乎的,畢竟此時尚未到必須與李貞生死相搏的地步,長孫無忌又怎肯輕易地跟李恪拉拉扯扯地糾纏在一起,不過麽,長孫無忌乃心機深沉之輩,卻也不願輕易得罪了李恪,萬一將來李貞真要對自己動手,說不得還真要李恪這麽個人物來紮起,故此,麵對著李恪誠懇已極的表情,長孫無忌也隻是笑嗬嗬地道:“好說,好說,一切從長計議,從長計議罷。”

聽話聽音,以李恪的智商,自是聽得懂長孫無忌話裏的潛台詞,那就是說一切走著瞧,將來或許有可能聯手,而這對於李恪來說,卻已經算是勉強達到目的了,自是不會再故作姿態地糾纏此事,這便笑著道:“司徒大人所言甚是,小王受教了,您請安坐。”

見李恪如此識趣,長孫無忌心頭一鬆之餘,也甚是欣賞李恪的機靈,哈哈一笑,拱手為禮道:“殿下請坐。”待得見李恪落了座,這才走回自己的主位上端坐了下來,笑眯眯地看著李恪,等著李恪將底牌亮將出來。

見今日已經不可能再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李恪雖心中略有不甘,可也沒轍,此時見眾人都笑咪咪地看著自己,自也清楚是到了該交出底牌的時候了,這便沉吟了一下,笑著道:“司徒大人,諸相,這幾日雪大天冷,極易傷風,若是一不留神病倒了卻是不好,恐有貽誤朝議之虞也,還請千萬小心方好。”

李恪這話說得蹊蹺,長孫無忌及諸遂良一聽之下都愣住了,一時間也鬧不明白李恪話中的含義何在,倒是崔澤靈醒,心頭猛地咯噔了一下,有心不想解釋,可一見長孫無忌探詢的目光掃了過來,無奈之下,也隻能笑著道:“殿下所言甚是,這天氣還真是糟得很,眾臣工若是不留神,隻怕還真會全都病倒了,若如此,朝議之事恐難以為繼也。”

長孫無忌這回可就全聽懂了,眼珠子轉了轉,胖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鼓了下掌道:“是極,是極,老朽倒是忘了此事,哎,本該提醒一下諸臣工的,回頭就緊趕著去辦上一辦罷,不過……”長孫無忌話說到這兒,卻又停了下來,露出一副憂慮的樣子,看著李恪,一派欲言又止狀。

李恪乃是有備而來,自是清楚光使出拖延戰術並不足以阻止《移民疏》的通過,此時見長孫無忌如此做派,不問亦知長孫無忌想說的究竟是什麽,卻並不以為意,笑嗬嗬地接著道:“洛陽乃是數朝古都,好地方啊,更難得的是如今地廣人稀,若是按我朝體製授田,當可延續數代而無缺田之窘境,當然了,若是廣移民以實之,那可就不好說了,嗬嗬,若真如此,卻不知洛陽之民眾會做何想,小王倒是期待得很呢。”

李恪此言一出,長孫無忌等人全都倒吸了口涼氣,瞪大了眼,驚疑不定地看著李恪,一時間竟無人出言詢問個究竟,可心裏頭卻都被李恪的膽大妄為所震駭——民變向來是曆朝曆代最害怕的事情,處理上稍稍一個不小心,便會摧垮一個皇朝的根基,似李恪這個主意乃是殺雞取卵的辦法,真要是強盛的大唐因此事而陷入崩潰,那麽,參與其事之人可就全是十惡不赦之輩了。

長孫無忌雖不滿李貞的《移民疏》,可為的僅僅隻是關隴諸門閥的利益罷了,他可不打算做葬送了大唐基業的罪人,畢竟大唐之強盛乃是長孫無忌為之奮鬥了一生的願望,豈能因著私怨而坐看大唐亂起,故此,李恪話音一落,長孫無忌立馬收起了笑臉,也不開口問話,隻是一味冷冷地盯著李恪,一副李恪不解釋清楚此事,便要下令逐客之狀。

李恪敢出這麽個主意,自然有著他的把握在,此時見長孫無忌變了臉,卻依舊渾然不以為意,淡然地笑了笑,隨口解釋道:“父皇向來信奉聖人之名言: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是民意所向,父皇向來從善如流,今若真有移民之事,既累了關中之民有遷徙之苦,又害關東之民無授田之福,弊政也,以父皇之英明,又豈能坐看此事發生?”

李恪雖說得風輕雲淡,可長孫無忌卻依舊板著臉,絲毫沒有就此放鬆下來的意思在內,倒是坐在一旁的諸遂良皺著眉頭問了一句:“《國語》有雲: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今若民心變易,何如之哉?”

“諸相問得好,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此自古不易之真理也,然,若是移民伊始,百姓積怨必深,莫非便不會有怨言乎?小王誠不信也,既然如此,與其事後補救,不若事先製止,與百姓剖析利弊,由百姓自擇之,豈不更佳,若控製得宜,更是安撫人心之良方也,諸相不可不察。”麵對著長孫無忌的冷臉以及諸遂良的詰問,李恪瀟灑地拈了拈胸前的長須,不慌不忙地解釋道。

“這個……”諸遂良依舊覺得李恪此策有著不妥之處,卻又無法從李恪的言語中找出破綻來,一時間尷尬地不知說啥才好了。

“卻不知殿下所言的‘控製得宜’又是如何個控製法,下官愚昧,還請殿下指點迷津。”一見諸遂良被駁得無話可說,崔澤立馬接口追問了一句道。

李恪饒有深意地看了崔澤一眼,哈哈一笑道:“自古以來,所謂民變有二:其一為有小人作祟,並操縱,乃為民亂,乃大忌,當絕之;其二為民憤不可遏,乃是對朝廷之舉措有所不滿,自發簽名以為請願,乃是出自對朝中奸佞之不滿,非針對朝廷社稷,此等變對於開明之朝廷當是好事,實不能以變亂而視之,不知崔博士以為然否?”

崔澤學富五車,自是知曉民亂不可倡之理,哪怕李恪說得天花亂墜,他自也不信,剛要出言反駁,卻見長孫無忌一揚手道:“殿下請見諒,老朽偶感了風寒,恐難支撐矣,所有諸事概無法參預,身子骨乏了,得早些歇了,殿下請自珍重罷。”

李恪見長孫無忌雖是下了逐客令,可話裏卻暗示他會稱病不去朝議,但絕不會參與到李恪鼓動民間的事情中去,這原本就是李恪的策劃,隻消長孫無忌肯配合著讓一眾關隴權貴們稱病不朝,李恪也不擔心將來無法將長孫無忌拉攏上船,這便笑嗬嗬地起了身道:“司徒大人請留步,小王先告辭了。”話音一落,瀟灑地拱手為禮之後,一轉身,緩步行出了廳堂,由在門外侍候著的長孫衝陪同著出了長孫府,徑自回自家王府去了,隻留下長孫無忌等人麵色凝重地在廳堂裏默默地沉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