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主事樂炫此時也趕緊伏地跪拜道,“太後英明,國之所幸,臣之所幸。”
但是他真的估料不到太後梁氏,在這麽短的一時之間就想得那麽透徹,而且還做得那麽穩妥直接,爽爽快快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實屬意外。
在他腦海深藏的計劃裏,他想他最少得向太後梁氏和國主陳述一翻理由,才能讓太後和國主改觀,欣然接受他的此翻建議。但是眼前的事實變化大快,讓他也超出了自己的意料之中。樂炫張目地望著朝堂上一張張表現各異的臉孔,一時也感到了半分的迷茫。
樂炫的迷茫自然有他的擔心和道理,他此時已想到了一個辣手的問題,自己已然當眾捅下了一個眾人避之不及的馬蜂窩。他得為自己這一力承攬下來的‘幸事’解繩摘鈴,得為太後和國主以及一幹極力相對的人梁王做出一份公正的舉止,不然他自己招攬的‘幸事’豈不是不攻自敗,給自己的臉上抹黑。
人一旦被某些事態逼迫到這個時候,自然會想到“人為刀徂,我為漁肉”,豈能任你宰割。所以樂炫想了一想,又趕緊出列湊道。
“太後,國主,已允臣之所湊,那臣就不得不向朝堂上下交個底。微臣一直得以刑事公正為主事,立正直被人稱頌,那麽梁王彈核大將軍李亮光之事,臣就得以朝廷律法祖宗之製而行之。若是微臣到時做了以下犯上的之事,還請各位不要見怪多多諒解。”
“樂愛卿,太後和朕已把此事全權交予給你處之,你就公正廉明地做你該做的事,天下人又有何異議之言。別忘了,太後還等著你的結論‘認親’呢?你就不要擔心這麽多了。”李天照高高地站立在殿宇之上說道,好像他也禦下了這一件辣手的事情。
畢競,讓別人去做總比自己一國之主親力親為好得多。一來可以對母後有個完滿的交待,二來可以封住百官和平民或多或少的流言蜚語。在‘認親’這件事情上,他和太後都沒有動用朝廷的最高權力,一切遵循朝廷律法,祖宗之製。再在這件事情上找渣,你們再想說我皇家什麽閑言碎議語,是是非非,連門都沒有。
得了國主和太後的親口金科玉律,樂炫簡直像手握羊生殺大權的尚方寶劍一樣,又躬身作揖道。“微臣既得太後和國主的口喻,那臣下就當眾宣喻一下微臣作為刑部主事斷案的做法。”]關於梁王和磊副相合眾彈核大將軍一事,刑部按朝廷律法當廷初步宣告如下。”
“一、保留梁王和磊副相合眾彈核大將軍李亮光回師途中犯了‘欺君惘上’之罪的彈核權利,直到刑部和三司查明此事的真相為止。二、大將軍作為朝廷的領兵將帥,知法犯法,按律當革職查辦。但事出突然,又牽連到皇親國戚,舊案陳冤,為避免造成錯漏冤假案件之虞,避免削弱和打擊忠勇的愛國之士,喧喻朝廷上下對有功之人的彰跡和敬戴。大將軍所犯之罪在沒有事實證據證明之前,一切封賞爵位職務不可剝奪。三、雙方在刑部和三司調查取證期間,不得對相關人員進行藏匿,轉移,不得對當事人進行人身
攻擊和直接打擊,更不得對相關人員進行追剿滅口。否則,刑部和三司一旦查實某一方有違些判,必將嚴辭懲緝,罪加一等。”
樂炫喧告畢,當堂向朝堂之上的一眾文武百官拱手說道。“太後,國主,以及眾位臣僚,不知樂某此判可公允否,若是有偏私之嫌還請諸位加以指正;若是沒有異議,眼下‘彈核’之事暫且作罷。咱們不可背了太後‘認親’之嫌,畢競天下之大,能找著‘河陽王’的遺孤也是喜事一件。圓人之所願,皇家團圓,天下人也能夠團圓,那才是國之所幸,民之所福。”
不等別人先開口讚同樂炫的做法,梁王就急急站出來說道。“臣附議樂卿之見,如此之判並無不妥。既不損朝廷顏麵,亦不損朝臣的利益。臣實在是無言可以挑揭,所以臣以樂卿之舉實為公允,是再好不過的刑罰了。”
看來梁王如此快速的認同樂炫之舉是心懷叵測的,他想有人為自己的主意出頭去評判那是再好不過了。省得自己出麵多了,反而落人把柄。到時引起太後和國主的雙重注意,後果就難以意料了。所以當梁王看到堂上有人出頭為自己的彈核之事開篇注解的時候,他心裏自是高興得不得了,這事能在太後和國主雙重的重壓之下起死回生,全是這個刑部主事樂炫的無心之舉。如今他自己反麵向地上的眾臣問起公允否來,像梁王這樣勾心鬥角的人,他當然會順水推舟,送人以情,饒之以義了。
另一邊,磊副相耳聽梁王言語裏的口氣,心裏已然明了梁王肚子裏到底打的是什麽歪主意。於是他也出列來溫順地說道。“臣也以為樂卿之舉最為妥當,臣雖雎意支持梁王彈核大將軍,但所作之事也是以公允為甚善。所以臣支持樂卿此舉,雙方平分秋色,不傷和氣。”
一直沉默寡言的大將軍李亮光,此時也隨聲附和道。“臣也認為樂炫之舉最為公允,讓人不能亂舌多言,流言蜚語。”說罷,斜眼掠過這朝堂上戲劇性的一幕,無奈地長舒了一口沉悶的怨氣,嘴角邊終於滑過一絲苦澀的笑。
李亮光明白,這個時候如果他站出來為自己辯白一句,那麽就無異於自取其禍,欲蓋爾彰。這樣做隻會認天下人認為自己是在掩耳盜鈴,反而不能在天下人麵前證明自己的忠勇之心。與其多此一舉,不如少說一言。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可能就是天下聰明人的一般做法,或者也可能是李亮光此時最無奈的選擇。
三個原本互相指責的權臣,此時既然大家低下了高昂的頭顱,暫時向對方忍讓屈服。別人也不好再說什麽,如果誰非要多嘴插言進來說一句,無異於自己引火燒身,自尋死路。所以聰明的朝臣寧願睜著兩隻奇怪的大眼睛,靜靜地看著兩隻猛虎在樹林裏打得你死我活,血流滿地,當然也不會笨到把自己的卿家性命搭進去。
所以,此時的沉默成了眾朝臣自保的戰勝法寶。但是一個朝堂之上總得要有人說話吧,不然要那多文武百官站在一起不就是一種擺設了嗎?看來在此種情況下,還是得最有權勢的人先發言了。不然朝堂之上,大家寧做
井底之蛙也不會做出頭鳥了。
至此,太後梁氏首先在座上揚手直言讚道。“樂愛卿,此舉判得堪幸,合符當下,也合符你樂愛卿的一慣公正廉明的作風,衰家大感幸慰,自覺無有不妥。說來衰家還得多謝你啊,一言點醒夢中人。”此刻,太後仿佛沒有了先前眾臣附議時的悲絕一樣,心情顯得格外明睸開朗。
太後當朝如此讚賞,國主李天照自然少不得來一翻表彰。他也趕緊連連跟著太後的話題說道。“樂卿家,得太後如此當堂讚譽你,實屬難得。說明樂卿家還真是忠心為國,清廉如風啊。太好了,朝中有臣如此仗義執言,實是朕之幸,國之幸。”說罷,也擺出了一副威儀不可侵犯的樣子,站在那裏。
等太後和國主說過之後,樂炫又連忙辭謝道。“臣能如此開懷暢言,全賴太後和國主的胸懷坦蕩,不閉塞拒言,不鉗人嘴舌,真乃臣幸事也,民之神福也。”
一時之間,朝堂上的眾臣也跟著直言諫說道。“太後英明,國主英明,臣等齊心協力當為國盡力,不負眾望。”
此刻,不等眾臣一翻朝誦完,又見太後在高殿之上說著。“眾卿家,‘核彈’之事到此已了,那衰家也不便久留於此,就此回宮罷。免得在此久留,又會防礙眾卿家商議國事了。”說罷,太後起身離座,不等一旁的宮娥繡女走過來相扶,自己就先站起來往殿宇上的後堂走去。
眾朝臣又不得不躬身作揖拜謝道,“太後吉祥,福壽安康。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送走太後,朝堂之上又恢複了往日的威嚴。國主李天照座在龍椅之上向堂下的一眾文武官員說道,“眾卿家,誰還有何事相湊,快快說來。若是無事相議,退朝便是,各回本部協力辦工即可。”說畢,就抬眼疑目看上了堂下的一眾臣子,直等著他們甩出另一種議題的凜湊。
在殿宇之上等了好一陣,李天照眼見朝堂之下再沒有人出來湊議他事。他不禁一聲長歎,忽然從龍椅之上站起來對眾朝臣說道。
“既然眾卿家都已沒有朝事相湊了,那朕今天就在這裏宣布一件大事。朕決定從即日起委托大將軍李亮光,負責追查當年“河陽王”狐山一戰失利之事。天下臣民不管是誰,亦不論貧富,能提供相關線索和有力證據證明者,朝廷必將重賞。若是提供歪曲材料,妨礙追查事件真相者,虛構故事和積心處慮騙取朝廷獎賞者,一律嚴懲不貸,決不寬容。”
說畢,李天照好像一時性情瀑起,轉身從一旁太監的身上糾過一玉,狠命的往堂下一甩。隻聽得一聲清脆的玉碎石裂之響,那大監身上佩戴之玉已然碎成了細沬。李天昭又撙命補上一句道,“作惡、汙蔑、迫害他人者,必將形同此玉。”
李天照這無故的衝天一怒,和惺惺作態,頓時令朝堂之下的百官瞪目結舌,不明所以。隻得張著一雙雙驚惶失措的眼睛,呆若木雞地看著殿宇之上的國主,一時似是摸不著頭腦,切底沒了主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