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軍閥

第890章,布置

四天之後,*“獵雕”作戰室定下了“亞洲戰略”的框架方案,中央政府所有部門開始遵照新的“亞洲戰略”開始進行前期準備。前期準備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麵,其一是財政部利用中央的宏觀調控,在最短的時間裏儲備一筆用以戰爭的經費。

這方麵采取了很多辦法,比如統一規劃國內股票市場,控製股票市場上的流動資金,暗中掌握一筆現金;又比如發行“建國國債”,對外稱用以國家未來建設,隻向國內銷售;同時財政部與外交部也在積極聯係美國,進行第二次國家借貸。

其二是北方第一集團軍的建成之後完善所有係統,並且由*參謀長作戰會議與陸軍部一起,對北方第一集團進行戰前的實質評估。同時關於北方第一集團軍的人事任命也會在月內落實。經過兩天的磋商,吳紹霆決定調蔡鍔為北方第一軍團總司令,直轄新三十七師,吳佩孚為總參謀長,直轄新三十八師。

不僅如此,吳紹霆決定撤銷戰區戰略編製,直接設置永久性的區域統帥部。戰區戰略編製從之前南北戰爭到最近的青島站在,都是屬於臨時性的最高戰略指揮中心,其作用是為了統籌一個地區眾多部隊的行政指揮情況。而新設置的區域統帥部,則是以集團軍為主要戰略單位,並以集團軍所轄區域為主要行政指揮區域,不僅加強了指揮係統的效率,減少了戰區司令部與集團軍司令部的層次。

當然,戰區與統帥部各有各自的優勢劣勢,相對統帥部來說,臨時編製的戰區操作更靈活,更適合在多部隊區域執行。而統帥部僅僅隻掌握集團軍和轄區地方軍政的指揮,一旦遇到多部隊同時作戰,則需要申請更高規格的指揮權。

其三是從外交和地方政務上,繼續擴大中日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在東北三省地區,派出更多的諜報人員一邊搜集日本的最新進展,一邊散播對日本不利的輿論消息。在這個方麵張盛霆北方事務公司與北京大本營著重出力,前者在商業上利用官商背景大肆排擠日本企業,後者則提供政治保護,同時也與東三省的地方士紳拉攏關係,注資張盛霆北方事務公司,擴大中國企業的資本全力對抗日本。

中央政府在未來四個月時間裏的側重點雖然是放在“亞洲戰略”上,但是國內民政的建設也不是毫無建樹。在南京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結束之後,中央政府內與“亞洲戰略”並無直接聯係的部門馬上按照吳紹霆做出的指示,開始投入各自的工作當中。

財政部成立了國家稅務局總局,分派官員趕赴地方省府整頓國稅,同時也監督省府的地稅係統建設。吳紹霆在中央政府工作會議上關於國稅、地稅的一番激烈言論,很快就通過各黨派官員傳遞了出去,僅僅三、四天的功夫就在全國引起了轟動。地方政府知道吳紹霆既然能說這番話,也就能按照話中的內容來付諸行動,各省不由自主感到壓力倍增。

不過吳紹霆在南方執政期間,已經於南方諸省打下了一定稅政基礎,尤其是在執政府時期更是加強了這種稅政體係。廣東、廣西、福建三省尤為其甚,浙江、雲南、貴州、四川四省也有一定政治基礎,至於湖南、江西、湖北三省雖然政治勢力不屬於吳紹霆的範疇,但因為有嫡係大軍駐紮在此,推行起來也不會太困難。

真正感到擔憂的還是北方諸省的地方政府,這些地方政府就指望著扣押稅款來維持政府運營,而且十多年來一直如此,突然要把地方的稅務分一大半給中央,換做誰都不會心甘情願。不僅如此,地方政府依靠這些稅收才能與中央政府對抗,如果失去了這比資金,地方政府的權力會大打折扣,中央政府反而會越來越強,此消彼長之下遲早會損害地方官紳的利益。可是吳紹霆把話都放出來,畢竟中央政府現在手握雄兵,而且還贏的了全國民心,真是惹毛了吳紹霆隻怕遭殃的會更快。

北方諸省的態度各有不同,有人驚慌失措,有人無比憤怒,有人鬱悶不已。但是經過中央政府內部的北洋公黨去北方各省做了工作,勸說北方各省不要輕舉妄動,更何況這次僅僅是整頓稅政,又沒有說要撼動地方政府的權威,隻要好好配合一定不會有虧待。北方諸省的眾人聽到如此,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除了遵從之外別無他法,總不能現在揭竿而起跟中央政府對著幹吧?再者隻要有北洋公黨在中央把持幾分席位,必然會為北方爭取利益。

稅政的問題得以解決,但真正要發揮稅政係統的作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民間老百姓對這項政務仍保持著許多猜疑,唯一讓百姓們欣慰的那就是新的稅政不會增加稅負。

教育部部長朱執信在中央政府工作會議鄭重許諾之後,第二天便開始大刀闊斧的執行任務。他先在廣東、福建、江蘇三省幾個大城市裏推行三年義務教育試點,要求這些城市的所有小學堂對適齡兒童進行免費入學,直至完成三個學期課程之後再開始收費。

當然,為了保證這些學堂能夠正常運作,他派遣專員到廣東、福建兩省聯係地方教育部,協調地方與中央一同撥款讚助小學堂。至於江蘇省的教育工作則由他親自督辦,要求江蘇省所有教育部門、機構在三個月之內完成所有統計和前期準備工作,必須在六月中旬正式推出三年義務教育試點。

為了給教育提供足夠的資金,尤其是在“亞洲戰略”是姓期間,朱執信從財政部要到的經費少之又少,他不得不推出教育基金以及教育部募捐項目。前者分為地方教育基金與中央教育基金,不過性質是一樣的,隻不過一份由省教育部管理,另外一份則由中央教育部直轄。教育基金屬於商業基金,采取自願購買的形式,以為學生儲備高中、大學的學費為目的。

而教育部募捐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每年定時向全社會公開募捐,而定時的這一天則被稱為“教育節”;另外一部分是接受海內外熱忱支持中國教育事業的人募捐,甚至對捐款到達一定數額的人給予受益學校某棟大樓命名的特權,這樣一來則能吸引一些希望名流千古或者沽名釣譽的富戶豪商。

無論是教育基金還是教育募捐,所得資金統一交給教育部專門機構保管,用來進行盈利性質投資,當然前提還要保證資金運作的風險。如果這兩項教育資金來源控製的很好,那麽教育部手中就能掌握一筆充裕的資金,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大有幫助。

朱執信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裏,除了計劃三年義務教育試點和教育資金之外,還花了大功夫規範全國的教育部門。經過常年內戰,不少地方政府還是軍政府的性質,而軍政府當中幾乎很少有教育部門,就算有也隻不過是擺設罷了。

中央教育部的命令能否得到貫徹和落實,能否執行的更有效率,必然要有地方教育部的配合,畢竟中央政府不可能把全中國上校的教育事業一攬子都囊括了。在經過三次會議之後,朱執信決定成立教育部督辦小組,派遣專員到每個省審查教育部工作,對還沒有教育機構的省府協助組建中央直屬的教育工作站,一步一步完善全國的教育係統。

為了配合三年義務教育試點,民政部也加快了戶籍製度的落實,所有享受三年義務教育的家庭都必須有當地的戶籍,否則暫時不予辦理免費入學。而在正式推行的戶籍製度當中,民政部決定將戶籍分為三級,其一是城市戶籍,其二是縣鎮戶籍,其三是農村戶籍。這項戶籍製度的出台,正式為中國奠定了“城市”化的概念,雖然分為三個不同戶籍,實際上正是為了將中國舊有的“縣”向“城市”過渡,而在這個過渡的過程當中,利用不同戶籍更好的進行民政上的調控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