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奴

第一百七十九章 醫院和翻譯學校

整編完第三步兵聯隊後,聚集在首義城的人馬還有近兩千人,除了教導大隊正在受訓的軍官外,多是北上開拓隊擄來的新附營人馬,另外還有一些陸續歸附的各族青壯。這些人被統一編為兩個大隊,歸於軍曹指揮,成為已建好的驛站驛卒和小型據點的守兵。

經過近三個月的鋪建,各地已完成驛站四十六處,小型據點十三處,驛站屬於交通司管轄,司長許平給每個驛站配備的驛卒是三十人,另外還配以十名老弱青壯負責雜事。小型據點則屬於軍曹管轄,軍曹對於小型據點的人員配置是五十名戰兵配以五十名輔兵,另外還有三十名賤民從事非戰鬥事誼,因此一個小型據點內連同守兵總共要有一百三十人。

四十六處已建成的驛站一共需要一千三百八十名驛卒,另外正在建設及規劃中的驛站總共需要驛卒近四千人,整個驛站鋪設完成後,僅是所需要的驛卒就達到近六千人。這個數字對於關寧軍來說,是十分巨大的,難以承受的。因為加上新成立的第三步兵聯隊,關寧軍的五個聯隊正規建製內的兵力也不過一萬六千人左右,所以驛卒的調配肯定是不能夠從關寧軍內調配。交通司的做法是將曆次戰鬥中負傷的軍士安排到驛站,要麽充當驛長要麽充當驛卒小隊的隊長。另外人員一律從老弱民夫中抽調,盡量不使用青壯勞力,因為驛站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來往信使的住宿休息,並提供換乘馬匹,並不需要承擔戰鬥任務。那些青壯無須被浪費在驛站內,需要他們的地方還有很多。

六千人的驛站體係需要的糧食數目是十分巨大的,民曹曾有人向趙強提議,縮減這些驛站,以減少本來就不多的糧食供給,對於這個提議,趙強毫不猶豫就否絕了。深知信息暢通對於戰爭重要性的趙強,寧可餓死幾千賤民也不願意縮減驛站的規模。他讓民曹不管在什麽情況下,都要優先提供驛站所需糧草,絕不能讓驛站的運轉有所停頓。

剩下的各族人馬除了四百名被挑選出來隸屬軍曹指揮外,其餘的全部發到了驛站和小型據點,前者占了五分之一,後者占了一大半。

雅斯克城的築建已經熱火朝天的展開,根據事先民曹的製定,首義城外沿河而居的各族百姓被一批批的遷往雅斯克,參與雅斯克城的築建當中,民曹各司也開始往雅斯克遷移。首義城醫院到目前為止,已培訓出一百多名能夠從事簡單治療的“毛腳醫生”,出於將首義城醫院擴建為關寧軍野戰醫院的目的,首義城醫院也在遷移名單之內,那一百多名“毛腳醫生”被分到各地組建各地的純民用醫院。趙強要求郭有福等佛郎機人在到達雅斯克後,盡快將醫院運轉起來,並且要培訓不低於五百人的戰地醫生,明確告知他們,未來在關寧軍的每個聯隊內都要有一支百人規模的野戰醫療隊。而做為總院的雅斯克醫院,更是要在規模上超出首義城醫院幾倍,床位要達到一千張左右,護理人員和醫生更是要有五百人以上。

郭有福等人已經知道鄧肯和郭有壽他們已經前往澳門,並且還得知在不久的將來,他們這些佛郎機人將要主持關寧軍占領區內礦藏的開發,在這麽誘人前景的誘惑和激勵下,郭有福等四人對於趙強的命令落實得很是徹底也很積極,他們充分發揚了“國際主義”精神,在短短兩天內就完成了首義城醫院遷移的一切準備,對此,趙強特意召見他們,並讓民曹給予他們豐富的賞賜。不過幾人對於趙強規劃的雅斯克總院和各聯隊醫療隊的規模卻表示了質疑,認為僅憑他們幾個根本無法完成這麽龐大的醫院建設。趙強聽後,也知他們說的沒錯,自己的規劃是有點太過龐大了,不說一個合格的醫生了,就是一個合格的護理人員也不是幾個月時間就能培訓好的。但是鑒於對清戰爭的即將來臨,可以想象屆時士兵的死傷率有多麽大,所以趙強不能不大躍.進式的提前組建醫療體係,以期在對清戰事開始後,最大程度的減少傷亡率,保證關寧軍的作戰核心,尤其是保證那些負傷的老兵能夠及時返回戰場。但要求和現實卻是形成了兩極分化,僅憑郭有福等人根本無法滿足自己的要求,趙強有點苦惱了,不知應該如何才能將自己的規劃落實到位。

知道大帥的苦惱後,劉德告訴趙強,除了那幾個佛郎機人,各族部落中也有很多通曉醫術的人,其中許多在原先的部落裏充當的都是巫師之類的角色,如果需要,大可以將這些人征招進醫院,讓他們充當醫師和護理人員。聽了劉德的意見,趙強大喜過望,他可沒有對部落巫師持偏見,這些人一方麵是宗教圖騰信仰的執行者,但另一方麵卻也都是會醫術的,否則他們也不可能僅憑鬼話連篇就可以獲得部民的尊重和崇敬。洋人的醫術固然重要,但土生土長的醫術也不可忽視,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水土相融,才能更好的為關寧軍為治下百姓治病。當下趙強就讓民曹在各地征募懂醫術的部民,由郭有福等人考核後錄用,而那些巫師則直接被征調進醫院。按照治下各族的人口比例,通過這種辦法大致可以得到近五百名懂醫術或稍懂的部民,加上原先受過培訓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手不足的問題,再通過一幫一、一對一、一培多的模式,明年開春時,至少可以將總院建好,順利的話,聯隊醫療隊也能建起來。至於醫院所需要的藥材之類,趙強就一點也不擔心了,這片廣袤的土地別的沒有,珍貴藥材卻多的是,為此,趙強讓民曹除了從各地居民手中購買藥材外,還自己成立采藥隊上山去采,務必將所有能夠治療外傷的止血藥物收集起來儲備使用。

醫院的問題解決之後,另一個讓趙強操心的就是翻譯學校了。翻譯學校的成立事關治下各地異族的同化,並且也關係到軍中號令,現在關寧軍中大部都是異族,如果沒有語言的交流,隨著時間的流逝,士兵與士兵之間的隔膜是必然會產生的,而要消除這個隔膜,就必須靠語言交流,因此翻譯學校實質上是關係到關寧軍未來的。出於這個考慮,趙強將翻譯學校也一分為二,一半留在首義城,一半遷往雅斯克。遷往雅斯克的將擴建成關寧軍翻譯學院(未來的翻譯學院在雅斯克城的東南,占地有千畝之大),而留下來的一半則將成為首義城的翻譯學校,與即將建設的定遠城、古裏河等地的翻譯學校一樣,成為各地居民學習漢語的渠道。而雅斯克的關寧軍翻譯學院則負責軍內士兵的漢語教學工作。為了提高各族士兵學習漢語的積極性,趙強特意下令今後軍中所有軍官提拔都必須遵循一個前提,那就是懂漢語的優先。與醫院缺乏人手不同的是,翻譯學校並不缺乏教員,因為那些原明朝衛所軍隊後代的歸附,讓關寧軍一下多了幾千漢民,而這些通曉漢語和多族語言的漢民無疑是最好的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