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臣

第77章 吳黨裂痕

五月下旬,崇州的氣溫已經算得上炎熱了,元嫣穿著薄衫,露出半截如藕似玉的手臂,端坐在竹榻邊,給太後梁氏讀從南陽寄來的書信。

太後梁氏害眼疾,一直無法治好,如此隻能看到糊塗的影子,有信函過來,是根本無法讀了,好在有無嫣在身邊,總要比幾個侍女趁心。

“淮東在信陽收購藥材哩,南陽缺少藥民,雖占了半座桐柏山,西麵還有伏牛山,倒是不能拿藥材跟淮東換糧鹽,侯爺在信裏的口氣,還是十分的惋惜……”元嫣就著信裏的內容說道。

“是啊,沒有產出,再多的財物也是隻會坐吃山空,而南陽那麽點丁口,根本就養不活兩萬兵馬,將來董原要截斷航道,南陽那邊會先急了吧?”太後梁氏最後一句話倒是問苗碩的。

苗碩這些年掌管虞東宮莊,軍事上雖沒有什麽能力,但治政的見識到是不淺,特別是近來梁氏跟淮東關係改善之後,海陵王府的日子就舒坦許多,除了跟南陽、江寧等地的信函往來不受控製外,他平時進崇州城也不再受限製,也能及時看到江寧及各郡府的塘抄,消息就不再閉塞,說道:“淮東是好手段,聽說維揚、江寧布鐵,幾乎都是產自淮東,而江寧、維揚等地的糧價,差不多比淮東高一倍。隻要南陽、信陽等地,糧鐵布等物不能自給自足,就靠著淮東;董原也無法限製淮東的觸手,往淮西伸。要是各府縣的地方宗族,都說淮東的好話,將來,將來就什麽都說不定了……”

太後梁氏曉得苗碩嘴裏的“說不定”是指什麽,輕歎了一口氣,問道:“如今到處都在說淮東秋後要打閩東,淮東遞到江寧的密折,也是成了明折,皇上也下旨允了,這秋後一役真是很關鍵啊……”

*************

江寧藏津橋前的澤園,是左都禦史餘心源一家在江寧城裏的住所。

餘府東苑小園的小亭裏,餘辟疆坐在其父餘心源身側,陪著到餘府來做客的謝朝忠說話。

謝朝忠隨新寧南下時,家眷都留在燕京,沒於戰事,謝家僅有三名子弟趁隨崇觀帝出燕京突圍之際,逃到江寧來投靠謝朝忠。

謝朝忠雖得新帝信任,執掌江寧禦營軍,但在江寧的根基太淺,在江寧禦營軍裏,也沒有幾個嫡係能用,而無數人又盯著禦營軍都統製的位子,不得不在江寧城裏找一強援。

餘心源本與陳西言同為吳黨的中流砥柱,以左都禦史執掌都察院,乃江寧言官之首,本身又是丹陽大族出身,謝朝忠續娶餘心源的內侄女為妻,這才算在江寧城裏有了根基。

餘謝彼此借勢,在江寧城裏也算是強橫,但也非事事如意。

“倒非我不給姑父麵子,隻是陳西言這老匹夫實在不識抬舉,年前禦營軍給董原撥走兩萬兵馬,錢糧沒有縮減不假,但也是之前欠禦營軍的賬太多,剛好能將之前的欠賬補上。如今這老匹夫要扣禦營軍的錢糧不說,還說什麽要精兵簡政,”餘心源武將出身,說話粗魯,在餘心源麵前指責陳西言也無顧忌,“禦營軍拱衛帝都,陳西言要減禦營軍的兵馬,是什麽居心?程餘謙那老匹夫,也跟著湊熱鬧,說要整肅禦營軍。說是整肅禦營軍,還不是合起夥要整我謝朝忠嗎?”

禦營軍一度擴編到十萬之數,給董原帶走兩萬人,還有八萬之數,分隸八軍。

謝朝忠出任禦營軍都統製近有兩年時間,但承襲江寧守備軍而來的禦營軍,戰力、軍容都遠不如李卓時期;甚至給董原帶去淮西的兩萬兵馬,最後也都給董原狠心打散的編為屯卒。

董原在淮西大肆擴編屯卒,有別的用心在,但主要還是禦營軍兵馬實不堪用。

去年入秋後兩萬禦營軍兵馬隨董原入淮西,不要說與燕虜鐵騎對抗了,移駐之時就出現很多耐不住辛苦的逃卒,以致徐州戰事期間,董原根本就不敢用禦營軍的兵馬,隻能依仗肖魁安所部。

禦營軍兵馬在淮西的種種表現,董原有奏,劉庭州也有密折專呈其事,叫陳西言擔心等敵軍兵臨江寧城下,禦營軍兵馬雖眾,但也很可能會不戰而潰。

另一個就是禦營軍兵馬太多,錢糧消耗壓力太大,淮東勢力越發的膨脹,陳西言就越有心整肅禦營軍,支持董原將調入淮西的兩萬禦營軍打散編為屯卒,才是第一步。

隻不過謝朝忠斷不會認為自己沒有治軍的本事,隻會認為陳西言事事找他的麻煩,甚至禦營司商議禦營軍的事情時,陳西言也斷不會隻請謝朝忠一人過來,而是將謝朝忠及禦營軍八位統製將領一起列席。

禦營軍承續原江寧守備軍而來,八軍統製倒有六位都是出身江寧守備軍的將領,跟老上司程餘謙關係密切,他們有要列席禦營司軍議的資格,自然也就不大理會謝朝忠這個暴發式崛起的上司——謝朝忠理所當然將這個視為陳西言、程餘謙對他怕製肘。

便是給董原打散編為屯卒的兩萬禦營軍兵馬,其將校多為謝朝忠提拔起來的親信,他們巴不得離開淮西這個四戰之地,給打發給江寧也沒有*,但到江寧之後,自然要訴苦董原及劉庭州對他們事事刁難,還要求謝朝忠在禦營軍裏重新安排將職。

一方麵謝朝忠要往禦營軍安排更多的將職,而陳西言這時候又主張整肅禦營軍,要精兵簡政,在永興帝麵前鬧了好幾次。

謝朝忠這些天一肚子怨氣,這時候在餘府又怎麽可能不抱怨?

餘心源雖為言官之首,但未列相位,給排除在真正掌握兵權、財權的禦營司及軍領司之外,所以在廷爭時,也幫不了謝朝忠。

往深裏一層說,陳西言退隱之後,吳黨以餘心源為首,偏偏寧魯之爭時,淮東將陳西言推出來,聯絡嶽冷秋、程餘謙等人共同擁立寧王。陳西言挾擁立之功,理所當然的成為諸相之首,餘心源隻落得一個左都禦史的職差。

與相位錯身而過,餘心源心裏有著說不出的失落。

聽著謝朝忠滿腹怨言,餘心源隻是沉著臉,不應聲。

“精簡禦營軍,錢糧節減下來,想投到哪裏去,”餘辟疆質問道,“我看陳西言薦嶽冷秋去江州之時,就想好現在這一步;如今淮東計劃在秋後對閩東用兵,陳西言又諫言加強江州,要嶽冷秋能在秋後同時在江州對豫章用兵。陳西言倒是越老越糊塗,忘了當年誰整的他,這時候竟一心要將嶽冷秋撐起來……”

寧王繼位之後,餘辟疆得了出知濠州的差遣,當時陳明轍出知嘉興。

同為吳黨新秀,餘辟疆自然是事事跟陳明轍相比。雖同為知府,但濠州與嘉興相比,有天壤之別。雖出知濠州,餘辟疆心裏卻是滿腹怨言。

去年燕虜大軍南下之際,河淮動蕩,眼看著連濠州也難保,餘辟疆便托病離開濠州,濠州知府由劉庭州兼任。

餘辟疆在江寧一“病”大半年,想重新出來任事,陳西言卻要他將“病”養好再說,他心裏怎麽沒有怨恨?

柳葉飛叛投之事給淮東揭開,餘心源本以為有望補嶽冷秋的相位,組織都察院言官彈劾嶽冷秋最力,自然也有清算跟楚黨的舊恨在內;而當時陳西言卻是極力要保嶽冷秋。

陳西言要保嶽冷秋,倒不是忘了以往的黨爭,而是江寧這邊,實在找不到比嶽冷秋更知兵事的有聲望的官員。

嶽冷秋雖為文官,但當年以兵部侍郎整肅燕山防線,又出任東閩總督鎮懾奢家,繼而出任江淮總督,都有不俗的表現,對長淮軍、徽南軍及廬州軍都有很深的影響力。有嶽冷秋在江寧,每遇兵事,新帝也隻是最重視嶽冷秋的意見,根本沒有謝朝忠表演的舞台。

嶽冷秋在廟堂拜相,對朝廷掌握局勢,抑製地方勢力,有百利而無一害;陳西言保他,也是為顧全大局。

嶽冷秋最終還是辭相離任,餘心源卻未能如願補上嶽冷秋離開後空下來的相位。主要是背後有淮東撐腰的林續文極力反對,聯絡其他人一起反對吳黨同時有二人占據相位,永興帝也顧慮吳黨勢力過於強大,不合製衡之道;餘心源卻怨陳西言這回又沒有幫他說話。

陳西言要精簡禦營軍,節減錢糧以增加對江州及淮西的投入,倒是勾起謝朝忠、餘心源、餘辟疆三人的新仇舊怨。

謝朝忠與餘心原發著牢騷,餘心源的話倒是不多,他的城府還不至於隻圖一時嘴上之快,他考慮要深遠一些。

淮東計劃在秋後打閩東,陳西言同時要嶽冷秋在江州對豫章用兵。

淮西局麵逐漸穩下來,江寧這時候全力保江州的,是有能力支持嶽冷秋同時對豫章用兵的。

這個策略是要奢家首尾難相顧,同時能壓製淮東的光芒過於強盛,陳西言要用嶽冷秋去分淮東的勢,以遏製淮東的野心繼續膨脹下去。

隻要嶽冷秋能順利收複江西,董原在淮西又能站穩腳,林縛的野心再強,也隻能暫時窩在淮東。陳西言的用心不可謂不良苦,這個局麵對餘心源卻是極不利。

一方麵謝朝忠的權柄會給削減,甚至可能給架空,成為名義掌握禦營軍的擺飭;一方麵嶽冷秋若能順利收複江西,為了不讓嶽冷秋在江西坐大,就隻能讓他歸朝重新拜相,將在短時間裏徹底杜絕餘心源拜相的可能?

更重要的,陳西言此時視董原為吳黨中人,也更看重董原,在董原之外,則更重視培養自己的門生陳明轍——餘心源此時心裏也有給陳西言徹底拋棄的感覺,也怕陳西言為了固鞏自己在吳黨內部的地位,再一腳將他徹底的踢開。

“朝忠,要是你率軍去江西,可有把握?”餘心源兀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