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西風祝福所有讀者合家歡樂、和和美美、健健康康。)
清軍占領鬆山之後,先頒布了剃頭令,然後聲稱因城中軍糧被|焚、糧食需要定量分配,開始收繳百姓家的糧食。
清軍士兵衝進民宅,將糧食*一空,又把數萬人口集中看押,婦孺和男人分開,全城的人都成了俘虜。
驚恐的百姓以為會被馬上屠殺,哭喊著亂作一團,清軍調動軍隊重重圍困,一麵敲鑼打鼓安民,一麵用弓箭火炮威脅,這才漸漸平息了事態。
女人和小孩被關在城東的一片居民區內,四麵戒嚴,動亂結束之後,受傷未死者哀嚎遍地,慘不忍睹。玄衣衛使者陳玉|娘也混在人群裏,她見到如此慘狀,便站了出來組織人們救助傷患,東區的婦孺有了主心骨,都聽陳玉|娘的安排,那些傷者才得到了幫助。
陳玉|娘從容鎮定,調度有方,儼然成為了女|俘們的頭領。現在她喬裝成了百姓女子,自然不會戴玄衣衛的那種帷帽,她的頭上包了塊青布,臉也露了出來,瓜子臉清秀非常,個兒高高,英姿颯爽。
傷者痛苦地呻吟,小孩哭著喊餓,陳玉|娘忙得團團轉,她臨時把身邊的女人分工,讓她們各自選出年輕有力的人,有的照顧傷者,有的尋找食物,有的看管小孩。漸漸地東城女|俘區的情況穩定下來,傷亡大大降低。
城中的糧食早就被清軍收刮得所剩無幾,城陷不到兩天時間,在戒嚴區內已經找不到一粒糧食了。大人們還能忍耐,小孩哭得“哇哇”直叫。
“滿人要把咱們活活餓死嗎?”人們不由得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就在這時,設在一條長街街口的戒嚴區出口進來了一隊滿清士兵,他們抬著許多熱氣騰騰的大桶走了進來。
“有吃的了!”眾人頓時向長街上湧了過去。
陳玉|娘大喊道:“不要搶,先分給孩子……”可是餓得發昏的女人們在食物的誘惑下立刻變成了烏合之眾,哪裏還聽她的?紛紛衝過去哄搶。
清軍士兵見狀,丟下木桶便走了。
“是肉湯!竟然有肉湯吃……”不知誰喊了一聲。
蓬頭垢麵的女人們拿著各種容器向木桶擠過去,一邊大吃一邊裝盛,就像一大群乞丐一般。
“啊!!”突然人群中爆發出一聲尖叫,聲音之大以至於旁邊的許多人急忙丟下碗盆,捂住了耳朵。
“是人的指頭!”
“他們給的是人肉!”
搶到肉湯的人頓時彎腰哇哇嘔吐起來,眼淚鼻涕齊流,汙|穢之物弄得滿街都是。人們紛紛破口大罵:“這幫天殺的,給咱們吃人肉!”“短陽壽的……”
兩天之後,清軍大營內。代善問道:“百姓肯吃肉湯了?”
一個將領跪倒道:“回聖上,初時他們都不肯吃,後來怕小孩餓死,就給小孩吃,很多人餓得不行,也跟著吃了,不過這幾天仍然餓死了幾百人。”
代善歎了口氣道:“餓死的人要盡快燒|掉或者埋掉,以防發生瘟疫。”
這時範忠孝陰陰地說道:“聖上不用擔心,有的地方發生饑荒,百姓易子而食,自己家的孩子都能吃,人肉吃不得?人都是逼出來的,沒法子的時候什麽都能吃!奴才建議以後掠到的人口,都押送到鬆山做‘活糧’儲備;從百姓家搶得的糧食,還能做軍糧。這樣以來,軍糧問題就能更好地解決了。”
代善沉思片刻,說道:“軍糧的事兒暫時別管了,咱們繼續南進,把杏山攻下!控製沿海諸路,伺機消滅明朝南部援軍。”
眾臣大呼:“聖上英明。”
不料清軍在鬆山的暴|行影響太大,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遼西,滿人竟然用活人當糧食!在這樣的氣氛下,清軍圍攻杏山城,遭到了強烈的抵抗。
駐紮在杏山城的萬餘官兵表現出了從來沒有過的勇猛,城中的數萬百姓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男丁紛紛湧上街頭,拿起各式武器隨時準備和清軍拚命……被當成牛羊變成糧食實在難以讓人接受。
結果清軍無法攻下杏山,而此時近左的明軍部隊正在快速向杏山靠攏。秦良玉受命節製杏山-大興堡防線的明軍,隨即集中本部兵馬及已經到達的援軍幾個師,共約十萬大軍向杏山推進。
雙方輾轉鏖戰,不分勝負,每日死傷無數。
……
明廷山海關指揮司,張問著急文臣大將商議對滿清作戰對策,文武群臣聚集在衙門裏吵鬧非常,多半都在議論鬆山“活糧”的事兒。眾人自然是義憤填膺,對清軍恨之入骨。
不料這時已升任禮部尚書的黃仁直把|玩著下巴的山羊胡說道:“滿人這次被逼急了,不知是誰出了這麽一個昏招。”
張問聽他話中有話,忙平息住眾臣的議論,問道:“黃大人何出此言?”
相對於其他大臣的情緒激動,黃仁直顯得風清雲淡,他緩緩地說道:“建虜先後攻打鬆山和杏山二城,效果大不相同:鬆山三天就被攻破;而杏山兵力與鬆山相差不大,為何固若金湯?”
有人大聲道:“自然是建虜滅絕人性的‘活糧’手段,激起了軍民的憤怒,同時大夥無路可退,所謂哀兵必勝,作戰時自然舍得性命。”
黃仁直道:“對,就是這個原因……那麽建虜此舉不是昏招是什麽?真不知代善他身邊都聚集了一群什麽樣的膿包,才能想出這樣蠢材的招數。”
眾人一聽情緒漸漸平息了下來,大夥冷靜一想,雖然鬆山數萬百姓慘遭不幸,但是和百萬大軍的勝負命運比起來,一個城的人算什麽呢?
這時黃仁直又說道:“此時此刻,咱們的首要不是調兵和建虜火拚;而是出輕兵收複鬆山,救出百姓!”
“輕兵冒進,風險不小啊。”
黃仁直仰起頭,摸著胡須道:“鬆山之戰,勝負並不重要,重要是一個態度。建虜以活人為糧,我大明不惜代價珍視百姓,正邪立判……大人,得人心者,得天下!不可不察也!”
“得人心者得天下……”張問咀嚼著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