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鏡

第一百三十三章 鏡鑒人心 基本問題(下)

趙相山大概知道餘慈的打算,可讓他頗為無語的,是餘慈的態度。

要說餘慈不是不知道,自己這邊在看著,幻榮夫人也在看著,可這個主兒卻是這樣憊懶——沒錯,就是這個形容詞。

餘慈難道不知道,這種態度和方式,很難讓人生出信任之心嗎?

如果連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又怎麽可能控製住信眾,建立起體係……等等!

趙相山突生明悟,莫非,餘慈的意思是……

他驀地心神晃動,有了些別樣的期待。

趙相山既然在餘慈的心內虛空之中,又不像最初那般,緊鎖心神,其思維流動,餘慈也能隱約生出感應。

餘慈很想告訴他——你想多了!

在有關“實驗”的方麵,趙相山的想法沒錯。

元始魔主有著穩定而堅實的基礎,餘慈無論如何也比不了。就是與其他神主……甚至於部分有誌於神道的修士相比,他的核心要義都不怎麽出挑,想要真正弄明白,隻能是試驗著來了。

就目前來看,他有一個比較好的開始。有了第一個魔頭信眾,就證明他的方式是有效的,而且,隨著“信眾”的增加,反複刺激、共鳴,他自然就能找到,或曰“證明”那最真實也最合適的那部分。

然後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明晰並強化。

可是,餘慈也不得不考慮另一件事:就算是實驗得出了結果,他所擅長的、擁有的,必須立為根基的部分,他手下的信眾,更確切地講——幻榮夫人是否接受?

這是最現實的問題。

餘慈能給什麽?

從修行角度看,幾乎什麽都給不了。以他修行的資曆和見識,幻榮夫人隨便拿出一個問題,就能讓他難看。

可從另一個角度講,幻榮夫人肯定又是有所冀求的,隻是看餘慈願不願給而已。

這是一直困擾餘慈的問題,從準備補全照神銅鑒開始,就一直在琢磨思考。

如今,餘慈心神切入萬魔池,看照神銅鑒前後兩部分逐步相融,看血海之中魔頭掙紮哀嚎,體悟其中的微妙處。可沒多久,他的思維又受到那個問題的影響,發散開來。

說起來,幻榮夫人也好,血海中的億萬妖魔也罷,都應算是試驗的對象。

同一類的試驗和做法,血海之中,億萬魔頭麵目模糊,某種意義上,隻不過是符號而已。既然是符號,就可以算計、權衡,不會有什麽心理負擔。

所以,他如此泡製萬魔池中的魔頭,作為神主,讓信眾認同也好、敬畏也罷,威懾性的力量永遠不可缺乏,如果沒有,何以分辨、過濾?這樣也是為了要讓它們成為易於調配的資源。

這種思路非常正確,可如果用到幻榮夫人身上,就成笑話了。

幻榮夫人和一眾魔頭,為什麽要有差別呢?

說到底,還是有得失之心,分別之心。

在真界這個範圍裏麵,魔頭和幻榮夫人的價值並不等同。

魔頭億萬,死掉千個萬個,也能隨時補充,但他們對於當前的局勢,幾乎沒有任何用處。

幻榮夫人隻有一個,是餘慈最重要的戰力之一,也是僅有的能夠獨擋一麵的人才,對她,餘慈的顧忌也就多了很多。

可是從他們本身的需求來講,一眾魔頭和幻榮夫人,差別真的很大嗎?

似乎也未必……

趙相山“想多了”的那部分,給了餘慈靈感。

餘慈忽然就發現,差別是有,可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麽明顯。

尤其是將趙相山居於“中位”,使其介於億萬魔頭和幻榮夫人之間,相去天壤的差距,竟然也有脈絡相連。甚至可以說,在本質層麵,餘慈能給予他們的,他們從餘慈這裏謀求的,三個來回,六條線,其實有一份相當的契合感。

嚐試著總結一下,或許可稱之為“超拔的可能”。

掙紮在魔獄的魔頭,登光路而“升天”,從痛苦到輕鬆,是超拔;

趙相山要擺脫外道的局限,是超拔;

幻榮這樣大神通的魔主,要擺脫元始束縛,擁有無拘無束的自由意誌,同樣也是超拔。

推而廣之,幽蕊想擺脫靈巫的宿命,血相老祖想擺脫死劫的威脅,虛生老道想突破生死的困鎖,都是對現實的環境不滿,都在求變,求上進,這就是超拔。

沒錯,這就是天人九法中的“超拔”。

佛祖也好,道尊也好,元始魔主也好,都給予了生靈超拔的希望,也確確實實傳下了超拔的體係。隻要沿著他們的體係一路向上,就能從凡胎俗子,一路而上,突破形骸、生命、精神的極限,成就不可思議的境界。

隻不過,佛祖道尊在他們的體係最後,給了“涅槃”、“合道”的選項,不敢說確證終極,但已經放開了上限,且玄德永存,或因而成就。

元始魔主由於他自身的局限,同樣宏偉的體係,最終還是夢幻泡影。其族類更攀附在這上麵,謀圖私利,所以,他被稱為“魔”,在生靈心中盤踞了億萬年,也沒有超脫。

以餘慈目前的境界,去考慮佛祖、道尊、元始魔主的差別,想到這兒,差不多就是極限了,再往下想,也沒什麽必要。

苛求真實,隻會離真實越來越遠。

初心立意,不過如此,過多則惑。

他現在要解決的是,自己和佛祖、道尊、元始魔主不同的地方在哪兒?

就目前來看,區別就在於,他沒有那三位無上存在恢宏遼闊的“超拔體係”,短時間內,也確確實實建不起來。

可是,他也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獨特之處就在於,在真界這個“小範圍內”,他掌控了生死法則,並且多方涉獵了釋、玄、魔等“超拔體係”的內容,任何一個體係中,都有他的位置。

而且,他的那幾位“信眾”和大批的“準信眾”,都是用正常的法子,已經做不成了,想從頭再來。

其實,佛祖、道尊也好,元始魔主也罷,都有破解胎迷,轉世重修的法子,真界這麽重來的,也不少,可是,這總有一個機率的問題——且非常之低。

餘慈卻能夠依靠生死法則,幫助他們將機率大大提升。

而且,因為有了心內虛空,有了一個獨立法則體係的雛形,也有心象物象的轉換過程,隻要餘慈願意,他可以幫助任何人,洗去其在各自“超拔”體係中的烙印,或曰負債,真真正正重頭再來。

是的,就是這樣!

如果說,佛祖、道尊、元始魔主立下了大的框架,餘慈就是在這個大框架下,找到了一個相對窄小,更注重功能性的區域。

這就是餘慈所能給出的,以幻榮夫人為代表的“準信眾”又極為期待的東西。

站在這個層麵上思考,眼界放得很開,他之前的想法又延伸開來。

億萬魔頭、幻榮夫人,如果沒有趙相山居中“緩衝”聯係,確實是天差地別。

可在神主的位置上,這麽看是不合適的。

餘慈也曾偷師元始魔主,他很清楚地知道,神主的視角,很大一部分是宏觀的視角。從宏觀的尺度來看,幻榮夫人與魔頭,真的都微不足道,真界的幻榮夫人,威能神通不可思議,可如果擴展到更廣袤的宇宙中,絕不是獨一無二。

但更本質的,也不在宏觀微觀,而在於是何等參照。

在平地看,大山巍峨,高拔萬仞。

可換一個角度,平地和大山,都是土石聚合而成,又能有什麽不同?

從餘慈所處的環境來看,幻榮夫人的戰力不可或缺,但從神主的層麵看,一個連信眾都不是的幻榮夫人,與血海中翻湧的魔頭,又有什麽差別呢。

“信”與“不信”,僅此而已。

至於道經所雲“有無相生”,或言述此狀。

當然,餘慈本人也就在微觀層麵,也有我與非我的差別,妄言諸法無別、有我無我,天地不仁之類,時刻都要玩高境界,未免太可笑。

他隻要注意思路的差異,宏觀與微觀、個人與神主,兩個思路可以同時存在,但絕不能混淆。

對神主而言,混淆了,就是根本的錯謬,再也扳不回來。

那麽,現實的矛盾就出現了。

他的矛盾之處就在於,他遠遠不是元始魔主那般,可以站在宏觀尺度,俯瞰宇宙萬物運轉的大能,現實的迫切需求,使他必須具備基本的“傾向”選擇。偏偏兩種道路的折中是不允許的,因為這關係到他的修行前路。

那麽,隻能在根本道路所允許的尺度下,做一番調整。

這種時候,他應該慶幸,涉獵很多。

當思路清晰了,本質明確了,用什麽樣的方式、什麽樣平台,其實都沒有問題。

餘慈不認為他有另辟蹊徑的見識和能耐,模仿就是繞不過去的必要環節。

那麽,模仿誰?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元始魔主的情況,已經讓人明白,閉合的體係在最後,是沒有前途的,神通廣大如元始魔主,也要受到衝擊。所以餘慈更傾向於玄門的法度,開放、鬆散,可以拓展,也可以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