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趕上了護聖軍之後,李孝天立即便將如何擊敗李全伏兵的詳情報知了高懷遠,聞之獲此大捷,全軍上下無不振奮異常,高懷遠親自探視了那些被俘北軍將士,親自以宋軍主帥的身份告知他們,他們放下武器之後,便不會受到任何迫害,並且立即著令將此戰負傷之人轉運到後方妥善安置,加以救護,並且下令將這些戰俘盡數釋放,讓他們自己選擇去處,想到泰州定居了可以而且發放給他們路資,讓他們自行上路,想回李全軍中的也行照樣發放路資,讓他們回去,想就地留在宋軍之中投軍的還可以,直接將他們編入軍中,一視同仁。
這樣的命令無疑讓不少人有些不太理解,要知道他們抓住俘虜的數量可是幹係著他們軍功的大小,於是有些將官便表示不太理解。
隻有華嶽等一些有心計的將領立即便明白了高懷遠的用意,不用高懷遠去給手下解釋,他們便將工作提前做通了!
華嶽對幾個找他表示疑問的部下解釋道:“你等在這方麵確實無法和大帥的遠見卓識相比,大帥豈是在故縱俘虜呀!他現在可是在瓦解李全的軍心,你等想想看吧!雖說我軍曾經放言過隻要李全軍將士放下武器,便可獲優待,不追究他們的過錯,但是空口無憑,又有多少人會相信咱們的話呢?
現如今我們俘獲這麽多北軍,當即便遵守承諾,將他們就地釋放,這些人隻要回到李全軍之中,便立即會將這件事告知他們的袍澤,我們說十句不見得能比得上他們說一句更令人信服,如此一來,北軍定會人心浮動,無心和我們死戰了!
假如我們食言,不但不放戰俘,還以酷刑對待他們的話,日後遇上敵軍,定會讓敵軍同仇敵愾,於我等死拚到底,到時候倒黴的可還是咱們自己弟兄們!”
聽罷了華嶽的話之後,這些不太理解的將官當即便明白了過來,紛紛點頭稱是,說了半天高懷遠所為還是在為以後著想,單憑這一點上,他們便算得上是目光短淺了,於是這些人再無意見,立即開始按照高懷遠的指示去釋放戰俘去了,並且替高懷遠給手下將士們解釋這麽做的原因,顯得他們也很有腦子一般。
高懷遠處理過了這件事之後,便立即給護聖軍以及李孝天記了一功,同時派信使立即將此次大捷的消息送回臨安城去,稟報給趙昀得知,高懷遠還特意囑咐信使,沿途將這個消息還要告知地方百姓以及官府,盡可能的讓更多人知道。
他這麽做還有一個心眼,就是盡可能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獲勝的消息,以此來振奮國內軍民的士氣,在輿論上更加支持他這次北伐。
而李全當得知了馮大壯泛水鎮一戰命喪當場,全軍覆沒的消息之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著詢問了三遍報信之人這才確定自己沒有聽錯。
要知道馮大壯乃是他手下又一員虎將,從他起兵造反開始,便隨同他南征北戰,惡仗打了不止十場八場,雖然次次受傷,但是卻都沒有遇上過慘敗的事情,而這次本來他想要派馮大壯做先鋒,狠狠的給宋軍一個迎頭痛擊,卻沒想到馮大壯這次出去,卻成了他亡命之旅,死在了宋軍手下。
於是李全趕緊查問馮大壯是如何戰敗身亡的,報信之人乃是從林中逃脫的馮大壯部下,於是他便一五一十的將所知的事情告訴了李全。
李全聽罷之後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他這才知道,自己這次還是小看了這支宋軍,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這個宋軍主將高懷遠了。
豈是李全現在對高懷遠這個名字一點也不陌生了,自從這個人的名字進入到他的視野之後,他便加意留意了這個性高的家夥。
為此他還特意命手下查訪了有關高懷遠的身世,詳細的了解了高懷遠成長的曆程,在他的眼中,高懷遠實在是個走了狗屎運的家夥,因為少年時期乃是當今南宋朝廷官家的密友,近年來跟著趙昀扶搖直上,最終爬到了這個位置上。
在他的眼中,高懷遠不過是個運氣不錯,又善於趨炎附勢之輩罷了,湖州之戰一戰成名,不過也是運氣的關係罷了,而今天來開,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起這個高懷遠了,要知道他已經死在高懷遠手下了兩員虎將,一個是紅介山一戰陣亡的劉寶,另一個就是眼前剛剛戰死的馮大壯了,一次假如可以說是運氣的話,那麽連續兩次就不能說單單隻是運氣了。
眼看朝廷大軍就在眼前了,李全再也坐不住了,立即點兵派將,再次派出劉慶福帥一萬兵馬,陳駐於寶應縣城,以寶應縣城為依托,拖住宋軍北上的步伐。
劉慶福本來近一兩年來已經被李全閑置了起來,隻因為當初他攻打海州不利,後來又和李福鬧出了矛盾,於是便被李全削去了兵權,閑置在了楚州城中,雖說沒有明著處置他,實質上也等於將他軟禁起來了,而劉慶福對此頗為不滿,多次找李全訴苦。
而這次宋軍討伐李全,也給了劉慶福一個機會,畢竟李全手下堪用的大將並不是很多,而劉慶福始終在他麾下軍中頗有一些威望,一直以來也算是對他忠心耿耿,於是便重新啟用了劉慶福,讓他做自己的副將,而劉慶福這次能重新被李全中用,甚為興奮,決心要好好作為一番,讓李全軍上下都知道他劉慶福並非庸才,故此得令之後,立即便點兵進駐了寶應縣城中,將寶應縣城之中的百姓留作人質,幫著他一起守禦縣城,並且在城外提前構築起來了數道防線,做好了堅守的準備。
劉慶福要說也並非一個庸才,此人最早也是自己拉了一杆人馬起兵造反,後來歸附於了李全,成為了李全手下一支強兵,這些年來一直跟著李全南征北戰,立下過不少的戰功,大大小小也經曆了百戰之多,算得上是一個身經百戰之將了。
在李全手下之中,他算是數得著的幾個元老級人物,故此在李全軍中享有盛名,不少部將都是出自他的手下。
和李全不同的是,劉慶福這個人還是相對要謹慎一些的,自從經過海州一敗之後,他便被閑置了起來,於是利用這段時間,劉慶福倒是抽出了時間,詳細的分析了局勢,對於這次宋軍來伐,劉慶福始終都沒有太敢小覷宋軍。
在他看來,南宋自從史彌遠一黨倒台之後,風向已經大變了,武將掌權在南宋曆史上是非常少見的,而且高懷遠這個人少年從軍,算得上是打小就行伍,其能坐到現如今樞密使的位置上,除了運氣之外,自身也一定有點本事才行,而且劉慶福趁著沒事,還收集了有關湖州一戰的詳情,對高懷遠用兵的手段有所了解,更對高懷遠麾下的軍隊的戰力也有所了解。
所以這次他重掌兵權之後,並未小看高懷遠所率宋軍,知道這次高懷遠定會調集宋軍之中的精銳之師,對李全進行討伐,所以以他麾下李全的兵馬,其精銳程度一定不會超過這次北伐的宋軍。
故此他接令之後,便放棄了主動進攻,采取被動的防禦,來盡可能的拖住宋軍北上的步伐,將宋軍拖成一支疲兵,然後慢慢的消磨掉這支宋軍。
也正是打定了這個主意,他率軍一到寶應縣城,便立即親自督促手下北軍將士,加固城牆,構築各種防禦設施,在城牆上準備了大量的滾木礌石,還有不少的砲車等物,做出了死守的架勢。
高懷遠在泛水鎮休整了一天時間之後,便立即揮師繼續北上,兵鋒直指寶應縣城,作勢要一舉攻占寶應縣,拿下這個楚州的南麵門戶之地,打通通往楚州的道路。
當護聖軍率先抵達寶應縣城外的時候,劉慶福得知宋軍已到,於是立即關閉城門,收起吊橋,並且傳令不得任何人出戰,違令者斬。
李孝天氣勢洶洶的領兵趕到寶應縣城下,立即擺開了戰陣,列兵於城外,派人開始罵陣,要守城的北軍出來一戰,分個高低。
可是劉慶福站在城頭上麵,就是不肯出城和宋軍一戰,而是仔細的觀瞧著城外的這支宋軍,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看罷之後劉慶福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被城外這支宋軍的氣勢所驚嚇到了。
他已經料到,這次姓高的領兵來伐,一定會調用宋軍最精銳的兵馬,但是他卻沒想到城外出現的這支宋軍先鋒軍居然精銳到了如此程度,所有宋軍將士無一例外,全都是一身精致的輕質鐵甲,其中還不乏有一營重甲步軍,手中所持武器更是明光閃閃,刀槍斧鉞樣樣精良,弓弩齊備,士氣如虹,而且這支宋軍軍紀嚴明,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難知如陰;不動如山,動如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