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宋

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議

趙府堂立即和石崇貴以及城中彭義斌手下的頭領商議了一番之後,重新對城中的這些義軍進行編製,挑出青壯之士單獨組軍,讓這些義軍頭領們立即在城中對其加以嚴格操練,並且讓宋軍之中的一些軍官佐助他們加以操訓。

其餘的那些淘汰下來的士卒,則組成輔軍,專職負責修葺城池,開挖壕溝等事,一旦有事的話,輔助主力進行作戰,從事運輸等事。

而且趙府堂跟著高懷遠還學會了重視工匠的作用,在這些淘汰下來的兵卒之中征集石匠木匠之類的人,編配給宋軍之中隨軍工匠調配使用,令他們立即加固城門,製造各種攻防器械,隨時準備供應軍中使用。

而李孝天被授命領軍重騎兵,出城追剿附近存在的蒙古遊騎兵,盡可能的清除掉他們,減少他們對地方的危害,同時打擊他們囂張的氣焰,擴展城中守軍的視野,以免造成守軍被他們折騰成睜眼瞎。

李孝天也是個騎術精湛的家夥,深知騎兵的應用,這家夥自有辦法,帶著幾百宋軍騎兵出城之後,便集中力量,對城外進行了一番掃蕩,兩天時間,便幹掉了幾十個蒙古軍的遊騎兵,將他們的人頭掛在了城頭上麵。

此時蒙古人才總算是鬧清楚恩州城來了一支什麽樣的軍隊,敢情是南宋朝廷的官軍也跑到了這裏,加入到了對他們的抵禦之中了呀!

於是恩州城外吃了虧的蒙古遊騎馬上有所收斂,趕忙回去稟報孛魯這個情報。

先放下高懷遠率軍北上抗蒙的事情,再說一下前段時間朝廷那邊的情況,這段時間自從高懷遠出兵討伐李全之後,朝廷便連連接到奏捷快報,讓朝野開始為之振奮了起來,這麽長時間了,說起來京東義軍投靠了宋廷,但是朝廷卻並未實質上的控製住京東,眼下當趙昀得知了李全被殺的消息之後,當即高興的差點手舞足蹈起來。

“高愛卿果真乃是我大宋之虎將也!有他率軍,誰人還敢小覷於我大宋?速速將此捷報傳於各地,讓大宋子民都知道一下,我們大宋並不可欺!

鄭愛卿,你這次可是沒有料到吧!高愛卿居然會不足半年時間,便將李全及其所部盡數剿滅吧!高愛卿不負眾望呀!”趙昀坐在龍案之後,拿著高懷遠派人送回來的奏折,得意洋洋的對著大殿下麵的這些大臣們說道,並且著重點名對鄭清之說道。

鄭清之的臉色頗不好看,因為他當初確實是不看好高懷遠能很快解決掉李全,並且一再聯合一些大臣試圖阻止高懷遠出兵,但是沒想到高懷遠居然真的這麽快就解決掉了李全及其麾下的兵馬,如同給他臉上重重的來了一記耳光一般。

看著趙昀充滿欣喜的臉,鄭清之先是躬身向趙昀道賀:“高大人果真不凡,微臣確實沒有料到他能如此快的剿滅李全。

但是眼下高大人已經剿滅了李全,就該領兵返回了,為何卻不見高大人有意回朝呢?要知道雖然高大人領兵數量並不算多,但是數萬大軍每日消耗卻還是不小的,單單是運送糧秣等物,每天就要不斷的從各路調撥,長此下去,恐怕消耗太大,還望聖上盡快令高大人撤兵為好!”

高懷遠的奏章是直接送到趙昀手中的,不用通過鄭清之的手,所以鄭清之並不清楚高懷遠奏章上寫點什麽,現在他因為高懷遠的事情鬧得很沒有麵子,所以趁機要再拉高懷遠一下後腿,其實他也知道,高懷遠眼下是不會輕易回師的,李全隨死,但是京東不代表已經安定,還有不少勢力盤踞在京東一帶,不處理好的話,下一步還是不會安穩的。

聽罷了鄭清之的話之後,趙昀當即搖頭道:“不成不成!高愛卿奏折上寫的分明,李全隨死,但是京東未定,時下蒙古人企圖染指京東,發兵攻打德州、冀州等地,一旦讓蒙古人入主京東之後,再想收回京東之地就難上加難了!

故此高愛卿請奏要立即出兵北上,協助彭義斌抗擊蒙古大軍,眼下他是不能班師回朝的!

這份奏折朕已經看罷了,鄭愛卿、真愛卿你們這些大臣們也傳閱一下吧!”

說著有小黃門接過趙昀手中的奏折拿下去交給諸位大臣傳閱。

這幫人可人人都是大儒,一目十行的便將這片奏章給看完了,用的時間並不算長,但是也隻是像鄭清之、真德秀、紀先成這樣的等級的大臣才有資格傳閱。

但是看罷了高懷遠的這份奏章之後,大殿上立即便響起了一片嗡嗡的交頭接耳的聲音,宋代大臣帽子上都有兩根長翅膀,此乃宋朝所獨有的風景,一時間大殿上帽子翅膀亂顫,嗡嗡聲響成了一片。

“聖上!微臣有本要奏,高大人雖然戰功赫赫,但是如此行事未免太過大膽了吧!淮東初定不假,但是如此興師動眾北上抗擊蒙古大軍,豈不很可能會觸怒了蒙古的成吉思汗了嗎?現如今成吉思汗正在征討我大宋宿敵大金國,假若我朝與之交惡的話,豈不正中金國下懷了嗎?

微臣以為,現在不能讓高將軍繼續北上,聖上隻需令他平定京東也就足矣,千萬莫要再去招惹是非,令我大宋再豎新敵才是!

還有高將軍著意動用民壯疏浚汴河,此舉無疑太過冒險,當年金軍曾經從水路大肆進犯我朝江淮防線,假如我朝現在疏浚河道的話,豈不等於自毀長城了嗎?一旦金國再次於我朝反目的話,隻需奪取徐州之後,便可以乘船南下,長驅直入,我江淮一帶豈不危矣?

而且如此大規模疏浚河道,勞師動眾不說,其耗費之巨更非我朝現如今可以承受的!還望聖上能駁回高將軍的奏請,令其隻需安撫地方既可!”

鄭清之看罷了這份奏折之後,馬上就覺得抓住了高懷遠的痛腳,跳將出來立即提出了他的反對意見。

長久以來,南宋朝廷之中的不少人已經形成了以江淮為界,偏安江南的思想,在他們的腦子裏麵,江淮防線見不可破,隻要金人不能越過江淮一帶,那麽南宋就沒有什麽危險,當初韓侂胄就是冒然起兵北伐,結果不但沒有占到便宜,反倒令南宋損失慘重,積存的大量錢糧物資都毀於那次開禧北伐之中,現在的人一提到北上,心裏麵就有些發怵,不願冒這樣的風險,更何況這次高懷遠是想去北方和蒙古人開戰,雖然這些當官的沒見過蒙古大軍的厲害,但是從這些年來金國被蒙古人欺負的程度,也知道蒙古人絕不好惹,鄭清之便是這些人之中的典型代表,所以他剛剛說出來,便引得大殿上一些大臣趕緊附和。

趙昀皺了皺眉頭,鄭清之這幫大臣的話有些讓他覺得如同兜頭受了一盆冷水一般,興奮的心情一下子就跌了下來,頓時也感到有些緊張了起來。

但是鄭清之他們這些人的話音一落地,紀先成就第一個不幹了,當即便出班說道:“啟奏陛下,微臣對於鄭大人等人的話不敢苟同,現如今雖然李全新滅,但是並不代表著京東局勢已穩,高大人此舉也乃是為國著想,豈能阻止他北上抗蒙呢?

而且蒙古人狼子野心,可以說已經是昭然若揭了,李全占據淮東京東等地,他本已是歸順了我朝,那麽京東淮東之地也就早已被我朝收回,可蒙古人卻還接受李全投靠,宣稱京東及淮東之地乃是他們轄地,豈不等於公開向我朝索地嗎?

而現如今他們明知京東一帶的義軍已經盡歸我朝,其轄地自然就是我朝屬地,卻還發大軍侵入京東,此舉擺明了就是要強占我朝屬地,想我大宋剛剛收回百年失地,又豈容韃子輕易奪走,高將軍此舉當是順應民心之舉,唯有擊退蒙古大軍,我朝方能保住京東之地,否則的話,就莫要妄論什麽安定京東了!

至於高將軍請旨疏浚汴河,更是可以說此乃遠見卓識之舉,鄭大人的擔心根本就是杞人憂天,金人及其北人不善水戰,天下人盡知,假如我朝以後打算北複中原的話,大軍糧秣器械的轉運將是非常繁重之事,高將軍眼下疏浚河道,正是為長遠打算!

當年開禧北伐雖然失敗,且不論其它原因,大軍糧秣轉運方麵就乃是一大問題,大軍北上之後,後方轉運糧秣不濟,以至於令大軍無法推進,也是開禧北伐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高將軍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在此時提出疏浚北段運河,如此遠見卓識豈是一般人可以相提並論的?

更何況剿滅李全之後,我軍俘獲眾多李全舊部,這些人假如不能妥善安置的話,遲早還是禍患,又何談安定之說?而高將軍正是看清了這一點,充分的利用這些所俘李全舊部,令其有事可做,以免閑來生出事端,此舉可謂是一舉兩得,還望聖上鼎立支持高將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