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丹剛回到邊境城邑大梁,就接到了範增派來的信使,告知姬丹,眾多賓客和夫人贏玉已經到了鄴城,馬上就要穿過趙境趕回燕國。
接到這個消息,姬丹和尉繚、酈生等人都是大喜。尤其是姬丹,雖說眾謀士當初言之鑿鑿,自己潛蹤而走,當不會給留下的眾人造成什麽危險,但姬丹心裏卻仍是有些擔心的。不說夫人贏玉,已經懷了自己的孩子,就是那府裏的這些賓客,那可多有大才,好不容易才搜羅到門下,萬一秦王政借機生事,把這些人扣住,那自己可才虧大發了呢!
酈生笑道:“太子,既然範君等人就在路上,也不過就十來天的功夫,太子倒不必緊趕著回薊城。等大家到齊,從容而歸,豈不是好?”
尉繚也道:“正是,太子潛歸燕國如今是天下皆知,隻怕諸侯賓客都在看太子何時回都,回去之後動作如何。與其此時趕回薊城,還不如等到眾人皆到,大隊浩浩蕩蕩一起回去,也不墜了太子氣度。”
姬丹笑道:“如此也好,想必眾人這般趕路,也是辛苦的很,索性咱們就到下都去等他們好了,那裏宮殿皆在,倒是比這大梁城便利的多了!”
燕下都武陽城,初建於百多年前燕文公時,當時北戎猖獗,薊城屢受無終、孤竹之戎威脅,文公遂於這中北易水之間,西依大山,東控平原的地界,建了這燕下都武陽城。待到燕王噲,讓位於國相子之,國內亂起,齊軍大舉攻燕,以至於薊城殘破。待齊軍敗走之後,昭王自韓而歸,就在這武陽城即王位。
昭王為報滅國之仇,在位期間,招賢納客,就在這武陽城中,築黃金台以待台下之客。二十多年勵精圖治,國勢為之一強,秦開北逐東胡,辟地千裏,樂毅率諸侯之軍合縱攻齊,取齊國七十餘城,這武陽城外,就有一個高高的土崗,乃是樂毅伐齊記功京觀塚,內有齊人首級三萬有餘。當時齊國王室留在臨淄城宮中的國器重寶,也都被運到了武陽城中,同時,昭王定上、中、下三都之製,以薊城為上都,武陽為下都。
隻是這武陽城,地處燕趙之邊,那時趙軍正強,燕國後任之王,都是駐紮在薊城,為了防趙,自武陽往東,沿易水之堤,修長城數百裏,武陽城就又成了這燕南的軍事樞紐和要塞之地。
這武陽城中,自然是條件要比大梁這等邊邑好的多,在哪裏會麵,還可以利用這幾天等待的時間,好好了解一下武陽城的情況。畢竟這武陽城,可是燕國南部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呀。
尉繚和酈生等人,早就對燕下都武陽城聞名已久,這些人作為諸侯賢士,誰不知道燕昭王築黃金台招賢納士的故事。如今能親眼看到這先賢隆遇之地,自然都是興奮的很。
一行人不過走了一天多的時間,就到了燕下都武陽城,大家看時,這城果然雄偉。夯土的城牆巍巍而起,綿延十餘裏,城下壕深數丈,裏麵引易水環繞城池。中間一條運糧河,將城分為兩部,東城為主城,在這主城的東北部,即是統稱黃金台的宮城,為據守由南向北依次是武陽台、望京台、張公台、老姆台等等高宮大殿,四周更有蘭馬台、小金台,釣台等各色台殿,大小共有五十多個,其間以武陽台最為雄偉,東西寬約四十多丈,南北長有六十丈,單是台基已高達五丈,上麵柱廊巍峨,殿宇高聳,武陽台的前麵,左右各有一個翼台,高約十餘丈,秀峙相對,各台之間水流徑通,長廡廣字周旋被浦,著實壯麗。
武陽台南麵不遠,是宮城內牆,外麵依然挖有護城的河道,自西向東,引運糧河水流入,南麵,則以鑄幣、兵器、製玉、製陶等各式工坊為主。
燕國之製,除五郡行郡縣製外,燕南各地,並未設郡,各城分屬三都,下都設下都守總管軍政,其下有下都司馬掌軍,下都司徒掌民,下都司空掌刑律、工程。其下屬各城設城守、城司徒、城司馬、城司空各掌其事。在下都之中,因有宮殿宗廟,又有下都宗伯,掌下都宗廟宮殿值守的祭祀。
如今的下都守,乃是燕國近枝宗室公孫襄,按輩分是姬丹的父輩。姬丹並不陌生。
十幾年前,燕相栗腹鼓動大王喜伐趙,在宗室子弟之中,對栗腹的支持態度最堅決的就是這公孫襄。因此栗腹出兵之時,就任公孫襄為軍中校尉,隨大軍出征。
公孫襄滿指望能跟著栗腹建功立業,沒想到碰上了廉頗那個殺神,一戰大敗,連栗腹都喪了命,倒是公孫襄見機的快,率領著自己所部,直接進了武陽城據守。廉頗追擊敗軍,連殺五百裏,看到這武陽城實在難攻,也不想頓兵在堅城之下,於是留了一部趙軍在城外築壘據守,防止城內燕軍攻擊大軍後背,自己則帶了主力,直逼薊城。
公孫襄早被趙軍嚇破了膽,趙軍不來攻擊已經喜出望外,那肯出來自找麻煩,而城外趙軍兵少,隻要城內不出來搗亂,當然也不肯去碰這堅城大邑。故而雙方對峙,直到兩國和議。趙軍退去才算結束。
此時燕王喜檢點這次大戰,野戰大敗,主將都死了,也不好追究誰,而燕南諸城,大都殘破,反倒是這武陽城,據說是因公孫襄進駐據守,反得以保全,因而認為公孫襄知兵能戰,無過有功,升他做了下都守。負責鎮守燕南一線。
此後各次燕趙之戰,雖然都是燕軍大敗,但公孫襄偏有一個好處,就是用兵極為持重,別的城池丟了也好,敗了也罷,自己一力就是據守下都,哪怕外麵都丟了,趙軍都攻到薊城了,那和我也沒關係。而趙軍對武陽,雖有攻取之心,但看武陽城實在是城高壕深,實在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拿下的,因此一般也不過就是堵住出城增援之路而已,倒是從沒認真攻過這個堅城。所以反倒成就了公孫襄的將名。這下都守做了十幾年,一直做得都是有滋有味。
燕丹從薊城到大梁,沿途因是秘密前去,各地城守隻知道是朝中大人,可不知道是太子姬丹。而大梁城守雖然見了姬丹,知道太子已經從秦國潛回,但是因太子有吩咐,大梁城守隻是小心伺候,並沒有報告公孫襄,因此姬丹來到轄區內,都到趙國都走了一圈回來了,這公孫襄還一點也不知情。
所以,當公孫襄在府裏,接到門口僮仆傳報,說是太子駕到時,公孫襄勃然大怒,罵道:“放屁,太子好好的出質秦國,怎麽會來到這裏!滾出去看清楚再說!”
別看公孫襄打仗不行,對待家中僮仆下人那可是極為嚴苛的,打罵是小事,砍腳剁手的也並不少見。這些僮仆在公孫襄麵前,沒一個不是膽戰心驚的。被公孫襄這一嚷,那僮仆諾諾連聲,趕緊連滾帶爬的跑了出來,回到了門口,見了姬丹等人,不由埋怨道:“貴客,你到底是何人?我家主君說了,太子遠在秦國,怎會來在這裏。小的去通傳,反累小的挨罵!”
姬丹一聽這話,心裏有些不高興,暗道我潛回燕國之事,已經傳遍諸侯,公孫襄乃是我燕國鎮守一都的主將,怎麽還一點也沒聽到風聲。
冷聲說道:“你挨罵倒是小事,隻是你家主人如此大膽,我為大燕太子,都到了門前,他居然不來迎接,隻怕這不敬之罪不小!”
尉繚在後,喝道:“太子回國,諸侯皆知,還不快去讓你家主人迎接!”
這僮仆看這來人氣度不凡,做的車馬又是車高馬大,後麵護衛武士氣勢赳赳,甚是雄壯。早信了九分,趕緊行個禮,又跑進去傳報。
公孫襄聽了僮仆所說,將信將疑,這才緩步出來,待到門前一看,可不正是太子姬丹,公孫襄這才慌了神,趕緊急趨幾步,到姬丹麵前行禮,道:“臣不知太子駕到,迎接來遲,望太子贖罪!”
姬丹有心發作,但一想這也是父輩,自己剛來,還是留三分麵子的好。因此上前兩步,扶住公孫襄,淡淡地道:“罷了,不知者不怪。卿公務繁忙,一時思想不及,倒也無可厚非。”
公孫襄聽姬丹口氣,知道姬丹有些不高興,趕緊再拜道:“臣不敢,確是臣疏忽怠慢,外麵苦寒,太子請進府歇息!”
“也好,頭前帶路吧”姬丹淡然道。
公孫襄趕緊倒退著,引領姬丹進府,到了府內,進了正堂,公孫襄小心翼翼,親自為姬丹拂席,請姬丹上座,又請眾賓客依次坐下,自己才回到下首坐了。
雖然公孫襄很是陪著小心,但姬丹心裏卻是別扭的很,自己的這位伯父,算得上忠謹,隻可惜本事和膽略實在提不起來。下都武陽城,乃是燕南重地,就算不放一位虎將鎮守,總不能讓這麽一個對付著吧?
雖說燕趙議和結盟,但實際效果如何,還是要拿出點實力說話的,燕國如果絲毫沒有抵抗之力,趙國來了就能占便宜,還不誤抗擊秦軍,那趙國憑什麽不來占便宜?隻有燕國這邊自保有餘,趙國掂量輕重,攻燕沒好處,反而會被秦國所趁,自己吃大虧,趙國才會認真看待兩國的盟約,才會真的想辦法去聯手坑一坑秦國。
算啦,回去之後,好好和父王商量一下,怎麽調整一下這燕南的軍事布置吧!
姬丹不鹹不淡的應付了兩句,簡單說了一下自己的由來,隨讓公孫襄傳來下都宗伯,安排自己一行住宿諸事。
思路不是很暢,算是一個過渡章節吧,大家湊合著看吧,馬上就是燕丹回國的政局之便和秦趙之戰的交錯。需要好好構思一下穿插的結構。還是收藏吧!!!
特別感謝各位打賞的大大!感謝那些提出寶貴意見的兄弟!歡迎大家加入我的群43228920,一起討論斬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