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秦

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點

酈生回到武陽城,向太子稟報了出使趙國麵見趙王和龐煖的結果,姬丹聽了,大為高興,喜道:“酈卿三寸舌,縱橫天下足矣!”

酈生得太子肯定,心裏也很是歡喜,謝過太子誇獎,酈生提醒姬丹,如今趙國大王和重臣雖然都已讚同盟和,但各國局勢變化萬端,說不定哪天趙國君臣就可能變了主意,所以太子還是要盡快整頓軍事,以實力促和才是正道,正所謂不恃其不攻,恃我不可攻。

酈生所說,姬丹深以為然。諸侯之間最為現實,合縱也好,連橫也罷,無非都是為了本國利益的最大化,自己這次能促進燕趙之盟,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秦國不斷的強勢東伐,給趙國的造成的西部、南部防守所造成的巨大壓力。二是秦國要一統諸侯這個根本目標和趙國保持自己國祚不滅的的根本性矛盾。三是燕國雖弱,但畢竟人口三百萬,集全國之力,也有甲兵數十萬,戰車萬乘,趙國要對付燕國,目下的軍隊戰力和綜合國力來說,沾點便宜可以,但想徹底吃掉燕國,趙國的牙口則還差了不少。

正是在這三個條件都存在的情況下,趙國為了避免陷入兩麵作戰,才答應連燕抗秦。

弱國無外交,自己多方籌劃,巧借秦國之力,才達成這樣一個較為滿意的結果。但如果燕國不能迅速壯大自己,具有不借助任何外力,就能單獨和趙國抗衡而保持不敗的能力,那麽一旦盟和的基本條件發生變化,比如說一旦趙國通過大戰取勝,獲得了對秦國的均勢,使得秦國顧慮趙國的實力,調整戰略突擊防線,暫時將趙國放在一邊,轉向韓、魏、楚方向攻伐擴張。那麽趙國西南邊境壓力頓減,趙國肯定不會拒絕秦國的媾和,為了始終能維持和秦一戰的實力,趙國君臣為了擴張國力,肯定會把目標轉到相對弱小的燕國身上。

所以,要想在諸侯間遊刃有餘,實力是基礎,沒有實力,說的天花亂墜也不過得一時之安,要想國祚長久,盟交不可恃,強大自己才是第一位的。

好在自己還有些時間。現今各國征戰,單是正常服役的常備兵力,用於據點、要塞和京城的戍守還差強人意,如果要發動對諸侯的征伐的大戰,非征召邊境郡縣兵不可。

現在這個時候,沒有那個國家會主動興兵,馬上進入春耕季節,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的收獲,全靠春天的播種耕作,如果此時大規模的征兵,先不說打完了仗的勝敗戰果如何,單是整整少了了這一年的收成,那就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所以,除了有些仗是從上年一直延續下來,收不了手,停不下來之外,沒有那個諸侯會選在這個時候主動挑起大戰的。尤其是想趙、韓、魏、燕這樣麵積較小的諸侯。所以,從現在到秋收結束,就是談不成盟約,自己也根本不用擔心趙國的進攻的。

不管真心也好,假意也罷,秦趙之間的盟和的完成,怎麽也還要幾個月,畢竟剛剛由甘羅出使趙國,剛剛完成向趙國傳達善意的任務罷了,這樣的談和重任,絕不是甘羅這樣的小使臣能獨立完成的。怎麽也要是趙國的秉國的重臣麵見秦王,或者秦國重臣麵見趙王,乃至於兩國大王見麵才能敲定此事。

所以,就算是秦趙商定結盟之後,趙國真的上了秦王政的圈套,相信了秦國釋放的友好信息,那也需在秋後進行糧草和兵馬的調動儲備,年底才能對燕發動攻擊。

自己已經通過李牧、公子嘉和龐煖幾個方麵都傳遞了秦國的險惡用心,想必趙國徹底上當的可能性不大,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趙國一方麵在西南保留重兵,另外抽調部分主力在年底伐燕。

以燕國目前的實力,隻要趙國不是傾國而動,燕國還是不怕的。

但隻要燕趙之間開戰,無論規模大小,必然給秦國造成可趁之機!

所以,在這半年的時間內,自己必須著力經營燕南,以實力讓趙軍明白,燕南不是想捏就捏想吃就吃的軟柿子。

隻有自己手裏實力足夠,趙國在燕國這裏無機可趁,才會認真考慮和執行自己和趙國的盟約之議,才有可能和燕軍在燕趙邊境做一個局給秦國看,誘騙秦軍按計劃出動。

按時間推算,趙軍再秋收以後,全麵布置完畢,和燕軍佯動,怎麽也要收秋後三個月的時間,那麽秦軍的攻擊,也就差不多是在年底了。

上次秦軍攻趙,兩路出兵,各有十幾萬,那麽秦軍自以為得計,肯定想取得最大的戰果,總兵力應該不會少於二十萬。

其實對於趙國來說,隻要西南方麵保有大軍,始終讓秦人知道強兵就在對麵,那麽在一定程度上就足以讓秦人不敢輕動了。如今在和談中,無論是趙王、公子嘉還是龐煖,都對和自己做局引誘秦軍上當不反對,自然想的就是要聚殲一路秦軍,讓秦軍狠狠的疼一下。

以秦軍的實力,就算是失去了先機,趙軍想吃掉一路秦軍,隻怕也是殺敵一萬,自傷八千的結果。趙軍沒有數萬的丁壯填進去,隻怕是拿不下來的。

這樣一來,加上趙軍還要損耗打量的器械糧草,就算趙軍如意,那也暫時沒有了翻身對付燕國的能力。況且,嬴政年輕氣盛,在趙國手裏吃了這麽大一個虧,怎麽會善罷甘休,一定會馬上調集大軍,準備報複。趙軍主帥再傻,也不會放棄西南,轉頭來對付燕國吧?

所以呀,隻要今年年底秦國和趙國之間這一仗真的打起來,那自己這邊,起碼有一年半的和平時間。如果秦趙兩國一時半會分不出勝負,三五年的時間都會有的。

關鍵是這半年,一要維持好燕趙之間的盟和關係,二是在今年秋後,在趙國佯動的時候,自己在配合趙國做局的同時,必須也要讓趙國看到燕國有可戰之力,讓趙國明白,別說你們現在沒工夫對付燕國,就是有功夫對付燕國,趙國必然會陷入久戰的泥坑拔不出來,必然會在秦國身上吃虧。讓秦國漁翁得利。

姬丹知道酈生能言多謀,見酈生的提醒,遂問道:“卿得父王看重,馬上就要回薊城上任,不知卿可有所教我?”

酈生略略沉吟,道:“太子,變法圖強之事,非是一朝一夕之功,範君在朝,還需折衝,量勢而行。尤其是這重農,興學、變革官製等事,非有三兩年不能見效。如欲示敵以強,太子在此,可著力軍事。”

“燕南之地,人口稠密,不下於趙境,況我燕地,北近諸胡,民風彪悍,人高馬壯不下於諸侯,前麵國勢不彰,雖有國小財弱之因,但主要仍是將帥不良,訓練不精之故。太子可暫不顧其他,專注於此兩點,定可使燕南之軍容煥然一些。然後再徐圖強盛根本可也!”

姬丹自從到了武陽城,這些日子調來了各城守、司馬等官,在眾賓客的協同下,了解各城的兵馬、錢糧、城守、丁壯等事宜,對這武陽城所轄各部的家底有所了解。對比自己在秦國所見,賓客所研究的情況,自覺燕南這南部重鎮,實在是徒有虛名,難怪趙軍看不起燕軍的戰鬥力,看著那些在自己麵前隻會唯唯諾諾,哼哈應付的各地實權官吏,能帶出精兵勇士來,那才叫怪了呢!

姬丹自覺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官吏要換,要整頓,軍士要練,農事要抓,城防要修,水利要開發,千頭萬續的,賓客們也是出了不少主意,可姬丹總覺得那塊不做都不行,放下任何一塊,都有損於的自己的宏圖偉業,可都要抓,又不知道從哪裏著手。

聽酈生這麽一說,姬丹猛然一醒:對呀,自己前來鎮守燕南,主要是防止趙國騷擾,同時坐鎮下都,掌握重兵以保護在朝中的大王和範增他們不受外力威脅。其他事都可以放放,在現有的基礎上,先整合好燕南的軍隊,使雁南的軍力有一個大的變化,一來便於對付趙國可能的變局,二來也可以保持對各地宗室封君的足夠威懾力就足夠了。很多改革的措施,是需要範增在朝中根據情形一步一步的推開,自己根據範增的步驟率先垂範,給各地做個榜樣就可以了。

姬丹起身,對酈生深施一禮,笑道:“非酈卿提醒,丹險些亂了陣腳,慚愧!慚愧!”

酈生趕緊起身還禮,道:“太子言重了,以太子之明,豈能不知。隻是太子過於心急罷了!”

姬丹笑對酈生道:“範卿剛正忠直,實乃良相,隻是如今朝中,多有宗室老臣,隻怕範卿在都行事,恐多有阻礙,卿言語詼諧,又擅變通,父王甚是喜歡,我有意請卿回都中任職,周旋於範卿和父王之間,也好在旁協助範卿一二,不知卿意如何?”

這是太子重任,酈生自不會推辭,當即慨然應諾,第二日就辭了太子北上,麵見燕王喜。燕王喜見了酈生,當即任為任為上大夫,成為燕王的愛臣。

更得完了些,希望票票不要太少呀!!!!什麽時候一天能長100個收藏,我就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