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短板,訓練水平。
姬丹上次來武陽城,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燕軍的訓練一方麵是主將並不重視,不管是下都守公孫襄也好,還是直接領兵的下都司馬也好,對於和趙國作戰,早就沒什麽信心,因此對於集中到郡中服役的軍士,訓練上並沒有放什麽心思。
主將如此,何況那些直接負責的軍中將佐,自然也是得過且過。而且,就算是他們想用心操訓,也未必能做的好。因為這又和第一個短板有關,那些中下級得將佐本身就沒有經過實戰的磨練和嚴格的操訓,或者是隻打過敗仗,就算有也隻剩下了悲慘的教訓而已,又哪裏會什麽操訓呢?最多按照自己的印象和一些傳統,按照上麵的命令照貓畫虎罷了。至於和實戰要求是否相符,他們不知道,也沒法知道!別看燕國和諸侯各國一樣,丁壯到年齡必須集中服役,接受軍事訓練,但最後的效果可就差得太遠了。
第三個短板,是經過考驗的老兵缺少。
就像我們學生考試一樣,平時學習再好,到了大考的時候,總避免不了心裏會產生一些緊張。隨著考試的進行,反而會逐步的輕鬆下來,開始正產的發揮。新兵上戰場一樣如此。新兵操訓的再好,戰鬥動作再熟練,那也是個訓練基礎罷了,到了兩軍對壘,成千上萬的將士對壘的時候,麵對即將到來的生死考驗,軍士們肯定避免不了心裏的緊張和失常,這個時候,如果身邊是上過陣的老兵,有老兵的示範和榜樣,新兵自然能適應的快些。也就更容易忘掉恐懼和不適,投入到拚殺和堅持中去。
秦、趙、韓、魏各國,雖不是每年必戰,但兩三年之間,定會有些大大小小的征伐,在部隊中,始終保持了一些上過戰場的老兵。這些見過生死的老兵,其戰鬥素養和麵對生死的時候的心理素質,在關鍵的時刻,自然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而燕國這些年,要麽不戰,戰則大敗,軍士中根本就無法產生這樣的老兵群體,同樣的新兵嫩卒,隻怕相互之間,不但沒有相互的支持和鼓勵作用,相互傳染還差不多!
第四個短板是獎罰體係。
如今各國諸侯,都是實行的普遍征兵製度,軍士被征召,上陣衝殺,是一種義務,而且,如果你不幸生活在了邊郡,可能每一兩年就會被征召參軍,參加大戰。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調動和鼓舞軍中士氣,讓軍士樂戰、敢戰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獎罰入手,將戰鬥的行動和軍士本身的利益密切掛鉤!單憑什麽理念灌輸和思想教育,那是絕不可能完成的。這一點上,諸侯各國當中,秦軍可說是做的最好的榜樣。從獎來說,商君製定了軍功爵製,軍兵作戰勇猛,獲得敵軍首級,就可以獲得軍功獎賞,得到相應的田地房宅官爵奴仆。這樣的誘惑在前,軍兵們自然聞戰則喜,麵對敵人,奮勇之前,去謀取自己的榮華富貴。
而從罰來說,秦軍之法,又不但甚是嚴酷,而且實行連坐,五人為一伍,一人逃走,其餘四人要受到兩年以上的徒刑,能斬敵首一級的,可以免於懲罰。各級將佐,都有自己的衛隊,如果在戰鬥中,主將被殺,衛隊所有成員都要受罰。畏死不前,臨陣脫逃的,一律處以死刑,當眾車裂。就連包庇或求情的,都要除以刺麵、割鼻之刑。所謂將士不鬥,“身戮家殘,去其籍,發其墳墓,暴其骨於市,男女公於官”
正是有了這利誘和強迫的兩手,使得軍兵一上戰場就如同嗜血的虎狼一樣。這樣的軍兵組成的部隊,自然戰力強盛。
燕國目前,並不是沒有獎罰體係,而是其伐雖重,其獎甚輕。根本就沒法和秦國相比。對於軍兵鬥誌,自然起的作用就小些。
這四個短板不補上,作為燕國來說,就算自己穿越的金手指點個不停,隻怕燕軍的實力,也提高不了多少。
姬丹暗自琢磨,這四大短板,說起來,這獎罰倒是不算難辦,畢竟自己在動身前,已經和眾賓客們都商議好了,關於這軍法一塊,已經參考秦製定了方案。隻要自己提前推行下去就可以,但態度問題好解決,各級將佐缺乏實戰經驗,進而使的軍隊的操練落後於征戰的需要這一塊,確實有點棘手,總不能現在就把隊伍拉出去,找麵前的趙國去真刀實槍的對陣,一點一點的磨練經驗去吧?
姬丹苦思無計。
好在他知道,別看自己擁有來自於後世的智慧,在宏觀的眼光和曆史趨勢的走向上,是占了點優勢,但在具體的計策和處理問題的急智上,單憑自己那點底子,隻怕趕不上自己手下的這幫曆史牛人。所以,姬丹馬上召來尉僚等一幹賓客,將自己的苦惱告訴大家,讓大家想辦法。
聽了姬丹的問題,別人還沒說話,尉僚笑了。
尉僚道:“太子,此事不難!”
姬丹一聽,大為興奮,沒想到自己想了半天的問題,在人家麵前居然不難,趕緊問道:“尉卿之策為何?”
尉僚嗬嗬一笑,說出了自己的主意。
尉僚也認同,太子說的這幾個短板,確實很有道理。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隻看燕南這一塊,還要把眼光放得遠一些。
沒錯,燕南這裏,幾十年來,打仗不多,就算打了,也是敗仗。可是放眼整個燕國,在燕國的北部邊疆,那裏這些年雖沒有打過大仗,可在對抗東胡諸族的侵擾中,可是沒少動手。那裏還是有從一批槍林箭雨中摸爬滾打的將佐的。
太子身為儲君,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別人辦不了這事,太子辦這事容易,通過中樞,抽調一批將校老卒過來就是了。
當然,全靠抽調的將校老卒,畢竟數量不夠。這北方五郡,要論常役兵數,那個也趕不上下都,又不能抽空了北邊的郡軍得骨架,所以,想靠抽調完成將校的調整和完善,肯定不行,隻能把這些人作為成長的種子。
燕國立國八百年,好歹也是諸侯七雄,就算這些年敗多勝少,這軍中作戰操練,也還是有自已一套訓練體係的。隻是這套訓練體係,一來未必保留、整理的齊全,二來未必適應現在戰場和征戰的變化。
在太子門下賓客之中,也很是有些武勇知兵之人,隻是沒經過戰場實戰罷了,在抽調的北方將校軍卒到來之後,在他們實際操訓的基礎上,結合舊有的操訓體係,集門下眾賓客之力,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重新修訂燕軍操訓之法,當能完善可用。
姬丹聽著,不斷的點頭,沒錯,尉僚所說,雖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起碼能彌補一些現在的不足。
隻是這調人和完善操訓之法,總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吧?難道空等著?
姬丹再問尉僚時,尉僚還沒有回答,趙午笑道:“太子出鎮為帥,豈能空等他處將校才能操訓?如此豈不是讓人小瞧太子和臣等?”
“如今這軍中,操訓不力,皆因將校不適任,在尉君之策實行之前,太子可先行揀選將佐,進行整軍!”
按趙午的想法,這個要分兩步走。
第一步,揀選軍中最低級的伍、夥、曲長。按照燕軍軍製,乃是以五人為伍,兩伍一夥,兩夥一曲。這些伍長、夥長、曲長,別看連最低級的將佐都算不上,隻能說是個小兵頭而已,但真正到了戰場之上,這些人才是直接影響和督領軍兵的骨幹。
而且這個揀選,也相對比較簡單,身體強壯,勇猛有膽,淳樸守紀就好。隻要能在這幾個方麵突出的人,一定是在群體當中有影響力之人。隻要這些人被太子選定,成了基層官長。則一軍之心,定然心向太子,就是將來調換上級官長,也不用擔心軍中不穩!
第二步,則是考察其上的各級將佐。雖說如今軍威不振,主要是這些官佐不力,但也不能將這些官佐一概否定,這就需要早下功夫,好好考察,把那些確實沒本事,靠著家世混日子,熬俸祿官爵的,一定要拿下,另行安排。但對於一些有才,隻是因為上級整體風氣如此,一直沒機會發揮的,則要給予重用。和將來調來的那些將校一起,錘煉新軍!
趙午的辦法,尉僚也是稱好。
姬丹笑道:“尉卿和趙卿之策,雙管齊下,如有半年時間操訓整頓,軍容戰力定可煥然一新。”
“就是如此,也不過初見成效罷了,畢竟新整之軍,並未經戰陣磨練,將來拉上戰場,猝然對陣秦、趙強軍,未免還是有些吃虧。不過用來唬住龐暖應該夠了”
“劍不磨不利,軍不戰不強。隻有真正在戰場之上,生死拚殺之後,才能真正打造出一直強軍。”
“將來還是要尋些戰機,讓新整之軍多見見血才好!”
過渡的時候,真的很頭痛,求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