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風雪如晴。
李想率領的最後一批安西軍舉行入城式,全軍官兵穿著嶄新的軍裝,扛著油光鋥亮的武器,在南門外集合,排成三路縱隊,高唱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雄赳赳、氣昂昂地從南門循序而入,然後轉向東門。十幾萬西安熱血青年湧上街頭,敲鑼打鼓,高呼“將革命進行到底”口號,熱烈歡迎鄂州革命軍進城。
西安谘議局,安西軍高級將領足有十幾人,有的鵠立簷前,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在敞開的三重門向西北遙望,等候著,原陝西將領張鳳歲羽,張雲山等人一邊思量如何應對李想的問話,一邊滿心好奇的等著見凶名傳世的李大帥的麵。
李想在林鐵長,宋缺,趙又誠三名大將陪同下,威風懍凜的走進來。微微皺起的眉頭,年輕的令人嫉妒的俊臉上,自然而然的流露從屍山血海拚殺出的煞氣和霸氣。
張鳳歲羽、張雲山等,一瞬間被李想走進來的氣度的折服,心裏忽然的跳出一個詞:一代雄主!他們收起所以輕視,默默恭侍李想進了門。
“鹹陽之戰大家都曉得了。”李想坐定,等眾將依次魚貫而入,行過禮,便開門見山地說道,“鹹陽之戰,典型的反映了革命軍中的將領指揮特征,出敵不意,勇猛,前期戰果豐盛,”他從容喝了一口剛進上來的熱茶,又道,“但這種作戰指揮粗疏,各種情況考慮不周,往往虎頭蛇尾。我們打開地圖看一下就知道,安西軍主力自陝中西向插到寶雞,很是冒險,打升允,馬安良會坐山觀虎鬥實在是一相情願。結果,不但升允反應迅速,馬安良也全軍出動全力壓過來,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打下寶雞後,就算是革命軍擋住了升允,也擺脫不了戰役的被動局麵。隻是由於馬安良不肯加大“投資”,升允和馬安良不能通力合作,協調不好。當然了,林鐵長亦有功底,反應迅速,堅決死守在鹹陽,恰巧我率領的最後一批安西軍剛剛進入西安,迅速增援鹹陽,才擊退馬家西軍,使主力擺脫升允和馬安良夾擊回到陝中。”
林鐵長因鹹陽一戰的事餘驚未消,站起來自責道:“此次戰事,革命軍損失很大,我應該負主要責任。”
鹹陽一戰的損傷雖然比起攻城的馬家西軍要小得多,但這對於剛剛組建,總兵力不大,底子薄的安西軍來說真是個痛苦的事。
“責任當然要追究,管家還是錯誤當中吸取教訓,得到經驗,不要再犯同意的錯誤。勇猛是好事,革命黨人從不缺少勇猛,但是有勇無謀的不是什麽好事。”李想不是刻薄的人,但是該訓的還是要訓。他憂鬱的說道:“我來之前和軍部參謀就安西軍各軍的進軍作出具體部署,賦予安西軍的任務是:向西北進軍,消滅西北地區之敵,光複並經營陝西、甘肅、新疆、西藏、蒙古五省。要求辛亥年底前必須占領甘肅、新疆,這時間非常緊迫。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由林鐵長率領,經營新疆的同時,隨時做好收複外蒙的準備;一路由趙又誠率領入青海,做好光複西藏、西康諸省的準備。”
李想雖然一臉憂鬱,但這話說得十分慷慨,各部將領無不悚然動容。
張雲山在旁朗聲說道:“我以為要在辛亥年底擊潰清軍升允,長庚,馬安良,袁大化,誌銳的聯軍,有點難!”
李想略一思索,一傾身子問道:“不妨明言。”李想這麽急切,無非就是想清帝退位之前結束西征,免得受人以柄,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隻要他盤據甘肅和新疆,到時候征蒙還是征藏,隻等蒙藏之獨立鬧開了,他隻有鼓動一下輿論,必然可以成事,還能風風光光的做回民族英雄。這些想法還不能大張旗鼓的公開,畢竟南北和議,還沒有出結果,清帝退位更是沒譜的事情。
張雲山一怔,也不知道李想的心思,良久才說道:“鹹陽一戰,你們應該知道西軍的實力,西北的清軍是能戰之軍,真的不好對付。”
林鐵長在鹹陽吃了虧,非常想要報這一箭之仇,但是剛剛被李想批評了,這時候知道一開口,必落實他有勇無謀的論斷,自緘口不言。李想的嫡係不開口,陝西剛投奔的將領雖然有報效之心,但也不肯出這風頭。一時間殿上空氣仿佛凝固了、板結了,死一樣寂靜。
李想不動聲色地喝著茶,瞟一眼在座將領,便笑道:“鹹陽之戰,給馬安良的西軍以重大打擊,必使之不得不收縮兵力,退居甘肅。”
李想清了清嗓子,繼續道:“你們可能不是很清楚,在甘肅發展革命力量方麵,革命黨人已經以不同方式滲入到學校、軍隊和幫會中。青年學生思想活躍,對清政府黑暗統治的本質有深刻認識。當時,一些進步學生,在《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書啟發下,頗有以天下為己任之概。革命黨人在他們中的工作卓有成效。不少有覺悟的青年如蘭州武備學堂的呂錫有、張讚廷、顏伯亭、陳海山、申香亭、蘇正卿、郭漢三等人先後加入同盟會組織,進一步加強了革命力量。文縣人陳綜達,接受革命思想後,在天水組織了“關隴英青社”的組織,提出“瀹民智、資民生、厚民力”的綱領,並出版《關隴晨鍾報》,在社會上有廣泛影響,不少人紛紛加入該組織。新軍是革命黨人活動的重點。在升允督甘期間,甘肅駐軍有督標軍和續備軍。前者駐防省城蘭州,後者分駐各地。在編製上有馬隊、步隊和炮兵。宣統元年,為了實行新的軍隊編製,長庚把一部分甘肅軍隊改編為常備軍,共轄馬、步四標。所屬各營全係召募的新軍。他們絕大多數是當地破產農民、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革命黨人宣傳革命思想,卓有成效。”
李想說的他們都知道,但是現在戰事緊張,根本無法聯絡。張雲山就曾以雞毛傳貼,敦促寧夏革命黨人迅速反清起義,但是卻一直等不到回音。
“在革命黨人分途聯絡鼓動下,周務學忠武軍三營最先“成功”。王之佐運動建威軍柴洪山與炮隊管帶梁國璋,黎兆枚運動駐秦州的城防軍均獲成功。又有駐防寧夏續備軍五營也表示讚助革命。另外,綠營和回軍中也有人通過幫會與革命黨人保持聯係。”這些都是李想在黃興處得到的中部同盟會部署西北的秘密力量,“湖南寧鄉人黃鉞正在甘肅,甘肅總督長庚與其父,原新疆提督黃萬鵬有舊,遂取得信任,旋被委充督練公所軍事參謀,總理兵備。他利用合法身份,與先前到甘的革命黨人周昆、盧士璜、黎兆枚等人加強聯係,並與蜀人順爻密組大同會,鼓吹新知,號召同誌,積極從事革命活動。”
當時的甘肅,城鄉凋蔽,無業遊民增多,民間秘密結社哥老會有了新的發展。原來,甘肅哥老會始於清同治時左宗棠督甘剿回。那時在湘軍中有不少湘、鄂、皖、川籍的哥老會成員,退伍後落籍西北各地,有轉為政途者,有從事於工商農者,但多數後來隨著土地集中而失業變為流勇。迄光緒末年,甘肅西起瓜沙及西寧,東至環慶,北抵銀夏,南及洮岷,哥老會之足跡,無處無之。其民族成份包括漢、回、蒙、藏、滿等族。辛亥革命前夕,在革命黨人的支持和聯絡下,入會者日趨增加,哥老會發展如火如荼。這對壯大革命力量,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發動起義中,革命黨人根據形勢變化還特別注意調整戰略布局,及時選擇以寧夏為軍事首圖之地。幾年來,經過革命黨人的艱苦努力,蘭州方麵的革命力量已逐漸組織起來。但是,由於革命黨人行動不慎,事為甘肅地方當局偵知,總督長庚密令各地文武衙門、防軍捕拿,並將革命黨人所掌握的忠武軍三營嚴密監視起來,使革命幾遭挫折。這樣,原定在蘭州首先舉義的計劃已不可能實現。但是,革命高潮即將到來,革命黨人在敵人的嚴重威脅下沒有退卻。他們分析了當時整個甘肅的形勢認為,寧夏扼清廷北路交通要道,而且這裏負山帶河,物產豐富,餉餶無匱。加之,與省城蘭州相比,寧夏的反革命勢力也較薄弱。因此,西北革命同盟會決定戰略轉移。為了實現既定方針,便派出革命黨人劉先質、呂錫有、陳海山、顏伯亭等人前往寧夏開展工作。他們在寧期間,利用各種社會關係,乘機活動,先後發展紳學軍政各界人士五十七人加入同盟會組織,成立了寧夏革命同盟支部。與此同時,革命黨人還以多種形式秘密聯絡會黨。為適應鬥爭需要,支部負責人劉先質、呂錫有等亦加入哥老會中,並被推選為會黨首領。哥老會會員加入同盟會者也不乏其人。這樣,寧夏同盟會和哥老會在組織方麵實現了聯合,成為革命的中堅力量。
“寧夏素稱“關中屏障,秦隴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革命黨人在寧夏舉義,會代表什麽?”李想自設一問,接著又道,“先是西安光複,斷絕了清廷通向西北的南路,寧夏起義成功,又切斷了當時唯一的北路交通,這就有力地動搖了清政府在甘肅的統治。隻要寧夏起義,使進攻陝西的清軍不得不分兵回剿,分散了進攻西安的軍力,牽製了清王朝西北的軍事力量,使其難以實現消滅陝西民軍進而迎接清帝,建立反攻全國、複辟清王朝的基地的目標。特別是對清軍的士氣打擊會很大。這不僅對殲滅原提督張誌行的壯凱軍,原甘肅提督馬安良的精銳西軍和陸洪濤的振武軍極為有利,也為在辛亥年底占領甘肅和新疆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