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

71鹹與維新

清晨,清王宮東華門外,戒備森嚴。四個身體魁梧的侍衛武官,穿著清一色的新軍製服,佩著軍刀,早早地便來到了乾清宮,筆挺地站立著。

不一會兒,外務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趙秉鈞、度支大臣紹英、陸軍大臣王士珍、海軍大臣譚學衡、學部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郵傳大臣梁士治、工農商大臣熙彥、理藩大臣達壽等十名國務大臣進宮來了。

按規矩,他們先在乾清宮門內東南角上的廊子裏落座,這裏是王公大臣們入朝候旨的地方。

今天,隆裕太後帶著六歲的小皇帝溥儀,在養心殿舉行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朝見儀禮。那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仍然稱病不入朝。國務大臣,頭戴翎頂,身穿袍套,進入乾清宮門內東南角上的廊子裏落座候旨,他們默默無語地坐著,喝蓋碗茶,但卻表情不一:胡惟德、趙秉鈞、王士珍眉飛色舞,一副欣喜若狂神態;梁士詒眯著一雙神秘莫測的眼睛;唐景崇表情遲鈍;紹英一臉憤懣;達壽無可奈何地垂著頭;譚學衡、熙彥一副悵然若失的神色。

過了好些時候,終於來了個太監,通報道:“太後已至後殿,請各位大臣上殿。”

十位國務大臣起立,習慣地套了套頭上的翎頂和身上的袍套,從廊子裏出來,向殿裏走去。他們走到離寶座一丈遠的地方,橫列一行,麵向寶座站定。大殿內的四個佩著軍刀的侍衛武官,站在大臣身後。那內務府大臣世續、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也應召前來上朝。

一位太監呼道:“請太後禦駕!”

一會兒,從後殿走出兩個太監,分站在寶座兩旁。這時,隆裕太後才領著六歲的小皇帝溥儀慢慢地上了殿。

眾大臣忙向帝後跪下行禮,隆裕太後輕輕擺了擺手,說道:“不必行舊禮了,今天改改,行鞠躬禮罷了!”

於是,群臣站了起來,向帝後鞠了三個躬。隆裕很不自然地點了點頭作為還禮。禮畢,隆裕落座在正中的寶座上,宣統皇帝溥儀坐在旁邊的另一把椅子上。

胡惟德上前一步說道:“總理大臣袁世凱因身體欠安,未能親自見駕,所以叫胡惟德帶領各位國務大臣到宮裏來給太後請安,給皇上請安。”

隆裕太後點點頭,說了聲:“好。”接著又說道:“袁世凱深受皇恩,為國家、為皇室也出了不少力,如今議和能使南北滿意,做到優待皇室,支撐局麵到現在,也是不容易的。我和皇上按照議和的條件,把國家的大權交出來,交給袁世凱去辦共和政府。今天就頒布詔書,宣布退位。”

禦前太監把最後三道詔書放在隆裕太後麵前,她看了幾行,淚水便糊住雙眼。正在這時,太監總管小德張急匆匆地從養心殿門外跑進來,跪在太後麵前享報道:“稟太後,醇親王載灃、恭親王溥偉進宮來了,他們一路破口大罵!”

“罵啥?”隆裕太後忙擦了擦眼淚問道。小德張望了望太後和立在寶座兩側的十名國務大臣,欲言又止。

“你盡管說吧!”隆裕太後口氣很硬。

“他們罵袁世凱是內奸,他們反對下退位詔書,要進宮來,和太後對辯。”

“你給我派人截住宮門,不讓他們進來擾亂!”隆裕太後斬釘截鐵般地說道。這樣的口氣,她還從來沒有過。說完之後,連她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麽一向優柔寡斷,今天竟然能說出如此果斷的話來。

小德張剛應聲而去,隆裕太後又接著看那退位詔書,她看了幾行,眼淚又一下湧出來,糊住了雙眼。

她實在不忍再看下去。她覺得,此刻手裏拿的不是一張詔書,而是大清二百六十八年的江山,她實在不願意把它奉送出去,但又無可奈何。她看了一眼在她兩側垂手恭立的各位大臣,似乎他們都成了一隻隻猛獸,睜著貪饞的眼睛,看著她手裏的詔書。

突然,隆裕太後“哇”地一聲痛哭起來,雙手死死地抱住了那紙退位詔書。整個宮殿裏,充滿了恐怖、陰森的氣氛,空氣似乎已經凝結,仿佛這是一座已經深埋地下千百年的皇室陵寢一般。

胡惟德擔心發生意外,不好向袁世凱交差。因為袁世凱與他們在一起絞盡腦汁策劃的逼宮行動,現在已經到了尾聲。隻要他把退位詔書拿到手上,回去交給袁世凱布告全國,他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如果中途有變,隆裕拒不交出詔書,載灃和溥偉再衝進宮裏一鬧,把事情弄砸了,這便如何是好呢?隆裕此時也顧不得太後的身份和體麵了,嚎啕大哭,呼喊著:“祖宗啊!祖宗啊!”

小皇帝溥儀見狀也莫名其妙地跟著“哇哇”大哭起來。

那胡惟德見隆裕死死攥著退位詔書不肯交出來,深怕發生意外,他恨不得奔上去從隆裕手裏把詔書奪過來,揚長而去。但他卻從眼裏擠出幾滴淚水出來,哽咽著對哭得死去活來的隆裕唯恭唯謹地奏道:“太後,現在大局隻有如此。太後能睿明鑒遠,顧全皇室,顧全百姓,袁世凱和群臣、百姓豈有不知,絕不會辜負太後的一番慈衷善意。況且優待條件已經確定,今後必然做到五族共和。敬祈太後保重。太後放心。”

隆裕太後非但沒有止住哭聲,反而哭得更痛心了,雙手仍緊緊地把那紙退位詔書捧在懷裏,深怕被誰突然搶走。

這時候,早就被袁世凱喂飽的總管太監小德張卻先開了口:“照奴才看,共和也罷,君主也罷,老主子全是一樣。講君主,老主子管的事不過是用用寶。講共和,太後也還是太後。不過這可得答應了那‘條件’。要是不應啊,革命黨打到了北京,那就全完了啦!”

隆裕太後被這一嚇,哭得更傷心了。

這時,民政大臣趙秉鈞也醒悟過來,趕緊的向胡惟德遞了個眼色,用手指了指衣袖。胡惟德恍然大悟,記起入宮前袁世凱交給他的一份孫中山發來的電報。他慌忙上前一步奏道:“稟太後,這裏有一份孫文發來的電報,臣差點忘了,該死!”

“孫文的電報說什麽,是不是革命黨又要變卦?”太後倏地止住了哭聲,抽泣著問道。

胡惟德聽了心裏一樂,展開電報念道:“萬急。上海伍秩庸代表鑒:今日經參議院同意,如十五日下午十二點鍾以前清帝不遜位,則收回優待條件。此布,即轉北京。總統孫文。震。”

隆裕聽了,如一聲霹靂蓋頂,山崩地裂。她渾身震顫,仆地而倒,兩個隨扈太監趕忙把她扶起,她悲痛欲絕地將詔書交給內務府大臣世續、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由他們鈐印禦璽後,交胡惟德。胡惟德捧在手上,大聲地開讀起來:

“朕欽奉隆裕太後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為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念完詔書,清王朝最後一次朝見儀式便宣告結束,胡惟德拿著詔書,領著各大臣向隆裕太後和宣統皇帝再次三鞠躬,隨後便退出殿外,從此就不再是清朝的大臣了。

隆裕太後愣愣的看著這些人走出殿外,而身邊的小皇帝溥儀仍舊像往常一樣懵懵懂懂的,他哪裏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等大家都走了後,溥儀便也急著跳下寶座,想走出這陰森的大殿出去玩耍。隆裕太後見後,急忙將小皇帝抱下,不料剛才哭得過於傷心,兩人差點摔倒在地,好在太監們急忙趕過來扶住。在太監們的扶掖著,隆裕太後和小皇帝溥儀隨後愴然還宮。

千秋萬代終是夢,俱往矣,換了人間。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入關後從攝政王多爾袞定都燕京開基,最後也是以攝政王結束,莫非也是天數所致。

詔書由原任清政府農商部大臣、現任民國臨時政府實業總長、光緒二十年恩科狀元張謇擬就,袁世凱親筆加了“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一句。這樣以來,共和政府不是由議會選舉產生,而是由清政府任命產生了。孫中山對此極為憤怒,他致電袁世凱,表示抗議:“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可是這篇詔書為退位之文,猶如遺言一樣,無再起死回生而使之更改之理。袁世凱後來回孫中山說,如果要改回來,豈不是要再搞一次複辟和退位?孫中山一時語塞,最後隻能不了了之。

袁世凱的這招,真可謂是用心良苦、老奸巨猾。

另外還有兩道諭旨,一道是頒布優待條件,一道是飭文武官吏,各循職守,毋生異論。

袁世凱早已做好了接受詔書的準備。在外交大樓附近,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尤其是外交大樓的門口,便是戒備森嚴。從大門口一直排到正廳,一色扈衛的隊伍。正廳裏,兩旁站著各級武官,再往裏走,便是一些重要的大員了。正廳中央,靜擺著一條大條案,條案中間,放著一個紫檀鏤花的帖架。

胡惟德等人捧著詔書走進大廳的時候,大廳裏百餘人啞口無聲,甚為靜穆。袁世凱從內室走了出來。胡惟德同去朝見的各內閣大臣,都以胡惟德為首列隊站立。袁世凱一臉虔誠,輕整衣冠,朝胡惟德走去恭恭敬敬地向詔書鞠過躬,雙手從胡惟德手裏接過詔書,把它放在大條案上的大帖架上陳列起來,然後轉身站到下手。

胡惟德朗聲道:“太後把國家大權交給了宮保,請宮保早日組織共和政府,以不辜負太後的願望。”

袁世凱恭恭敬敬地回了聲:“是!”

接受詔書儀式完畢,袁世凱轉身,對胡惟德等人說:“你們辛苦了,到後廳裏休息吧!”

袁世凱撫摸腦後那根保留了五十多年的辮子,說道:“這條辮子到了該剪掉的時候……”

在剪的時候,旁邊的記者猛按照相機快門,鎂光燈輝煌耀眼,袁世凱太息道:“我當年練新軍的時候,覺得這辮子實在礙事。但這辮子相伴我多年,今天一旦剪去,還真有點不習慣呢!”

剪完後,蔡廷幹將辮子交到袁世凱手中,袁世凱撫摸了一下,歎了口氣,將辮子扔到地上。隨後,他站起來嗬嗬大笑道:“姑且鹹與維新吧!”

袁世凱異常興奮地哈哈大笑。其他人也紛紛效仿袁世凱,把發辮剪去。

與退位詔書宣布的同時,袁世凱發表了“真電”表示讚成共和,其原電如下:“南京孫大總統、黎副總統、各部總長、參議院同鑒: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所公認,今由帝政一躍而躋及之,實諸公累年心血,亦民國無窮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布之日,為親政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從此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現在統一組織,至重且繁,世凱亟願南行,暢聆大教,共謀進行之法;隻因北方秩序不易維持,軍旅如林,須加部署;而東北人心,未盡一致,稍有動搖,牽涉全國,諸君皆洞鑒時局,必能諒此苦衷。至共和建設重要問題,諸君研究有素,成竹在胸,應如何協商統一組織之法,尚希迅即見教。袁世凱真。”

袁世凱認為他逼迫清帝退位工作已告完成,他已履行了他的諾言,於是他要等南方履行他們的諾言――推袁為第一任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