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師關中,可能不費太多時日。”陳重如釋重負道,“也可能讓大軍被拖住。”
陳重如釋的擔心,讓吳階有些不以為然:“關東之戰,當真有這樣重要麽?”
“就算靖康之事重演,耶大律石在南朝也站不住腳的,”吳階道,“我們解決了關中再回師,把他趕回去就是了
吳階雖然嘴上沒說,他早就想揮兵關中,和老冤家曲端見個真章,這該死的方略,讓他這樣的戰將有勁兒使不出,大營裏幾個部將到洛陽青樓消遣,和當地的幾個無賴子弟動手打架,還被軍情司警告了。正當用人之際,吳階好容易才把這破事抹平。他心裏念叨著,要是一早發兵打仗,這種破事就不會發生了。他一直無法理解,為何陳重如此著緊關東的戰局,不就是靖康年的重演嗎?
“關東的局勢不能再拖了,”陳重看著吳階,意味深長道,“關鍵不在契丹,而是宋人。”
“宋人?”
“正是,宋人。””外間天色漆黑,大地尚在沉睡,陳重的眼中卻閃著若有若無的光芒。
“遼人南征疲敝,本來應該龜縮漠北,休養生息,可耶律大石偏偏不縮反盈,再度傾全力南征,這是自取滅亡之道。契丹眼下煊赫一時,隻要宋人撐過眼前這一關,遼國一敗塗地,可想而知。不過,宋人就不同了。關東人口數千萬,遼軍兩次南征之下,元氣猶存。遼軍兩次南征,麵對的情勢卻和從前大有不同,上次遼軍南下,沿途宋國州縣大多不戰而降者眾多,而這次遼軍南征,宋國上至州縣,下至村寨,竟然能各自為戰。遼軍看似得勢,實際上卻是陷入泥淖了,越是南下,陷得越深,全身而退亦不可能。”
“吳帥,”吳階點點頭,神色輕鬆,陳重話鋒一轉,沉聲道:“我想,假如你與遼軍易地而處,能輕鬆摧城拔寨,甚至一擊得二虎嗎?”
“這......”吳階的臉色一滯,思忖片刻,雖不甘心,還是搖了搖頭。
身為關東行營大帥,吳階無時不關注著這次遼宋之戰的進程。這一次遼軍南侵,宋人的抵抗堪稱堅決,河南,甚至河北許多新收複的縣城,守軍都拚命抵抗到了最後,甚至一兵一卒。與此同時,在戰線的後方,宋國朝廷州縣拚命招募團練,總數恐怕不下百萬之巨。而最要命的是,無論是是前麵守城的還是後方招募的,宋軍全都以火銃手為主,這就意味著,隻需要簡單的訓練就能上陣,而在戰場上,這些火銃手的角色不再是兩腳羊一樣的沒用簽軍,而是能讓遼軍真正的對手,宋人在河南河北無數次戰鬥所流的鮮血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他疑惑道。
“所以,”陳重低聲地,卻是堅定地道,“契丹敗亡無疑,如何一擊而得二虎,眼下是唯一的機會,不能再拖了。”
吳階眼現出驚異,陳重向來沉穩,胸中謀劃,少與人言,哪怕康國之亂後,也很少如此坦率,看來,眼下的形勢當真緊急了。
“若要攻打宋國,那趙上將軍?”吳階疑惑道,他心目當中,領兵攻宋最佳的搭檔,莫過於趙行德。陳重極為看重趙行德,而趙行德十九不願領兵攻宋的。不但如此,趙行德的親朋故舊都是宋人,久掌大軍,若他想不通,說不定還要擁兵反戈一擊。康國之亂前,大將軍府還沒將全部由火銃手組成的大軍放在眼裏,而康國之亂後,再沒人輕視這些匆匆訓練而出的火器團練。如今關東團練已有百萬之眾了。
“趙上將軍平定叛亂,”陳重聲音低沉道,“需要留他在河中坐鎮一些時候,等關東局勢平穩了,再讓他回來吧。”
“也好。”吳階點點頭,“我早已聯絡河東楊家,應該很快有消息了。”
他歎了口氣,從心底裏,吳階還是對趙行德最為認可。不過,陳重和他有相同的顧慮。
號角響起,東大營仿佛一個巨人從沉睡裏蘇醒過來,馬蹄得得聲,士卒的喊號聲,整齊的步伐聲陸續響起。天色微明,關東大營的晨操就開始了,火銃營軍官帶著士卒每天要完成十四項操練,一直持續到太陽下山。軍士們則要自由得多,校尉、隊長先後集合演練了一下營、隊兩級戰陣隊形,便各自練習武藝,三五個,十數聚在一起,射箭的射箭,舉石鎖的舉石鎖。數萬將士圈在大營的彈丸之地,如同猛虎圈在籠中,若不狠狠地打熬抓牙,耗其精力,就會鬧出亂子,不過,這反過來,時間拖得越久,將士們求戰之心就越是迫切。
XXXXXXXXXXXXXXXXXX
熾烈的白日懸在天空,地麵升騰起一股熱浪和腐屍的惡臭。
滑州城,這座河北州城,已經抵抗了遼軍一月之久。滑州位於黃河大橋的橋北,遼軍剛剛出現的時候,宋軍就主動燒毀了大橋,這也意味著,這一個月來,滑州守軍一直困守孤城,沒有退路,也沒有援兵。遼軍調遣兵馬攻打了幾天,見守軍堅韌,便留了一部人馬監視,大隊渡河而去。守軍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後續的遼軍又來了,因為滑州地當要衝,這一次,遼軍不願意留下隱患,勸降未成之後,便加派人馬日夜攻打。在上一次靖康之亂時,滑州城牆已經被拆毀過一次,新的州城修好不過一年,又在遼軍火炮的轟擊下搖搖欲墜了。
長達月餘的抵抗,早已激怒了遼兵,幸好知州黃英華提前將城中老弱婦孺送過了河,否則,城破之日,便是屠城之時
滑州城外的護城河早已填滿了屍體,遼軍每次攻城時,都攜帶沙土袋拋在城下,日積月累,壘起了好幾個足以和城牆平齊的突破,騎兵可以順著突破直衝上城。宋軍不得不在這幾處地方臨時加築了寨牆,架起別處移過來重炮,靠著血肉和死誌,勉強又守了三天,三天下來,宋軍的死傷超過了過去一個月的總和,拚到今日,所剩兵丁已經不足千人,全部集中在城牆薄弱之處,知州黃英華已經在數日前殉國,學正陸秉義帶著留守官吏,也親自上了南城樓。城外,遼軍火炮照例轟擊了數十發彈丸,然後便是上千人步卒簇擁著數百騎兵照著城頭衝鋒。
“陸大官人,”都頭燕天擦著刀鋒,低聲道,“看樣子,今天這個坎兒是過不去了!”
“燕三,周六兒”陸秉義望著遠處鋪天蓋地的黯然道,“我連累了你們。”
“大官人哪裏話來,”周文市天拍著胸脯,豪氣地笑道,“若無大官人提攜,我等也不得入忠烈祠。”
“好漢子!陸某果然沒看錯人!”盧秉義聞言精神一振,伸手拿起一柄銃槍,照城下密密麻麻的遼兵一指,道,“今日便叫遼賊看看我北漢子的忠烈。”城頭數百宋兵齊聲答應,這些殘兵在城頭苦守了數日,銃子火藥早已用盡,幾乎人人帶傷,所有人都知道今日不可幸免。不過,就如燕三、周文市所言,大家出征之日,已經在忠烈祠列上了名字了。與其落到遼賊手上受盡折辱,不如慷慨赴義。
城下不遠處,遼將已經看出城頭彈藥用盡,冷笑著下令蟻附攻城,大群的遼兵衝了上來。
廝殺聲,呐喊聲,再度響徹城垣,戰鬥持續了一個時辰之久,城頭的大宋旗幟終於被遼兵砍倒。
河北清流盧秉義,聯絡南渡鄉人數千家北歸,被推舉為滑州學正,八月初三,滑州淪陷,盧秉義與滑州守將周文市、燕天等數千宋兵無一生還。消息傳回,流落汴梁、大名等地的滑州父老哀聲動地,朝廷也鄭重將盧秉義等人的靈位移入忠烈祠。自從雄州之戰,遼兵大軍南侵以來,盧秉義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與城同殉的地方牧守,忠烈祠中,州官學正這一級的靈位已經擺滿了數排,記載殉難兵將的名冊也越來越高。
XXXXXXXXXXXXXXXXXXXXX
“陸學正殉國了。”
大名府城頭,曹良史望著耀武揚威的遼軍騎兵,幾乎目眥欲裂。
嶽飛陰沉著臉,望著日月旗上挑著一排木籠中的首級。
遼軍每陷一城,都會將守將首級傳到尚在堅守的大名府前,滑州是河北重鎮,與大名府遙相呼應。
滑州陷落後,遼軍不但將陸秉義的首級送到大名城下,更揚言要把他傳首河北,借以打擊宋軍的士氣。
“誰願出城,將陸學正首級搶回來?!”嶽飛沉聲道。
城外遼騎如雲,早已張開了天羅地網。然而,縱然明知道遼軍是有意挑釁,但這口氣,是可忍孰不可忍。
“末將願往!”張憲左右看看,第一個站了出來,其他幾名騎將也抱拳請命,人人臉色悲憤。
“且慢!”曹良史阻止道,他看著城下的遼軍,切齒道,“遼賊的奸計便是激將法,我軍兵少,唯有深溝壁壘可自恃,如果倉促出城,是舍長就短。眼下隻需堅壁穩守,河南各路援軍都在路上,隻需相持一段日子,就要遼賊好看!”他雖然是文官,但代表朝廷經略河南已久,在軍中也極有威望,嶽飛沉吟了片刻,也不再堅持。他看破了遼軍的陷阱,便下令張憲帶騎兵從另外一邊的城門殺出,專找遼軍陣營薄弱處衝殺,斬落數百遼軍首級,為盧秉義等人一泄心頭之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