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天下

第175章 變遷(二)

【下一章還有一千多字,明天早上發,回來就感冒,被禁止熬夜了。】

“馮公,王太尉走了?”

馮從義衝問話的會員點點頭,他記不清此人是誰了,隻是有些麵熟,“剛剛送走。”

“會首,王太尉走了?”

馮從義又點頭:“剛剛去車站送走了。”

從馮從義進門,到他抵達的會館主廳,百來步路,多少人的詢問都是有關王中正。

畢竟是從京裏退下來的大貂璫,手握兵權多年。眾所周知,他是韓岡在宮中的盟友,地位極高,功勞顯赫,有定策之勳,若非閹人之身,樞府都不在話下。現在到京兆府養老,自然是受到世人矚目。

前幾日馮從義率一幹商會大佬擺開宴席,款待王中正,許多會員沒有資格參加宴會,但也是關心的。

不過也僅止於關心。

真正了解王中正西來內情的成員,還是在主廳中。真正有資格與馮從義共議此事的成員,也都會在主廳中。

馮從義走進主廳,巨大的圓桌就在大廳中央。他環目一掃,圓桌旁的每一張座椅上,幾乎都已經坐上了人。

有商會成立以來就沒有離開過的金家,也有七八年前才進來的種家,但他們都是萬餘商會成員的代表,還是商會的決策者。

當他們看見馮從義進來,紛紛站起身問好。

馮從義連連拱手回禮,一路走到他在圓桌離門最遠的座位上。

雍秦商會的總會館就在京兆府中,相較於商會的財力和勢力,修造於二十年前的會館,現在已經跟不上商會的發展,顯得過於局促。不過商會的成員們都沒有將總會館擴建的打算。

商人這個群體,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被打壓的對象,一向是秉持著悶聲大發財的想法。即使雍秦商會的勢力龐大,其中又不乏貴人,但絕大多數高層成員依然保持著低調。

如今並非是大會期,不過大部分理事都從全國各地趕回了京兆府。

“王太尉已經走了?”

當馮從義坐下,旁邊副會首探頭過來,問了一句同樣的問題。

“剛送走,說是要趁還有力氣走動,把關中寧夏隴右甘涼都繞一圈。”馮從義點點頭,依然心平氣和的回答,而且還多說了幾句。

副會首嘖嘖讚道,“此老可當真有閑情逸致。”

馮從義道:“好歹苦了幾十年,臨老了,出外走走,也不算過分。”

副會首直搖頭,臉上的表情,就像一個餓了三天的乞丐,看到一位身前擺了滿桌子菜,卻在叫著沒處下筷子的富人。

“兩鎮節度還叫苦,天下還有幾個不苦的人?!”

“還是苦的。”坐在這位副會首左手邊,是另一位副會首——雍秦商會中,總共有十七位副會首,三位名譽會首,這一位在副會首中排在第三——他露出神秘的詭笑,“想想這兩鎮節度,是拿什麽換來了。”

“換?”第一副會首先是一愣,

第三副會首笑問:“不苦嗎?”

第一副會首苦笑著點頭,“是苦,是苦。”

第三副會首見其點頭,得意一笑,還想再說些什麽,卻見馮從義輕輕敲了敲桌子,噠噠兩聲,他立刻就收起了笑容,正經起來。

“留點口德吧,他是我們這邊的人。”馮從義歎了一聲,暗自搖了搖頭。

不管做了多少,閹人的身份,總很難得到真正的尊重。即使馮從義,在與王中正來往的過程中,也是覺得有些別扭。真不知道他的兄長是怎麽才能讓王中正對他心服口服。

王中正在京裏就聽韓岡的話,致仕出京後,依然是聽了韓岡的建議,準備在陝西多走走,多看看了。完全待不住,在京兆府歇了幾天後,就說要趁還能走動時多看一看關西的風土民情。

按他的說法,打算旅遊的不僅僅是在關中,還要去隴右,不過這要到幾個月後了。

王中正自己規劃的旅遊線路,他離開長安京兆府後,就要先去延州,從當年的羅兀城那條路,一路走到銀夏之地,然後再前往興靈。自興靈往蘭州有一條鐵路,就在黃河北岸,剛剛修起不久,而且鐵路總局正準備設計建造一座在蘭州跨越黃河的鐵路橋,以便那條路能直接接入蘭州城旁的另一條線路——不過這要好些年後了。

到了蘭州之後,如身體條件允許的話,王中正還會往河西走廊走一回,看看老朋友。馮從義從他那裏聽來,說是‘玉門關外的風景,隻在詩書中讀來,卻一直無緣一見’,王中正當年甘涼路也走過了,不過到了肅州就回頭了,沒有繼續向西往瓜州、沙州去,當然也沒有去遊覽過古玉門關。

等他從甘涼路回來,將會由蘭州走青唐線,經過隴西返回關中。

這一趟,就算是全程走馬觀花,也要兩個月之久。走得慢些,在路上就得停下來歇一個冬天,等回京兆府時,說不定就要明年夏天了。

馮從義對此很擔心,這一趟西北遊,莫說年歲如王中正這樣的老人,普通人在路途上奔波兩個月,也會大感吃不消。

但王中正堅持要去,馮從義也隻能依從他的決定。背後派人一路飛馬傳信,將王中正要經過的州縣全都通知到,讓他們好生準備。

一想到王中正要一口氣走上幾千裏,馮從義就想歎氣,好生在京兆府休養該多好,就是要走動,也沒必要走那麽遠。

“聽說會首把子午鎮外的一座莊子送給了王太尉。”又有人問道。

王中正在京兆府有一座宅院,乃是出京前麵時太後所賜。馮從義又送了他近終南山的一處田莊。

那座田莊在京兆府中名氣還挺大,望山臨水,風景絕佳。又有上田十餘頃,溝渠密布、水車風車林立,每年的出產絕非小數,是韓家在京兆府最好的產業之一。但馮從義隨手就送出去了。

真要說起來,這手筆並不算小了,但雍秦商會的資深會員都能拿得出來。不過商人們對外付出好處,沒有利潤拿回來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可是現在沒幾個能想明白,馮從義如此大方是準備拿回些什麽。

而馮從義隻是想讓他兄長滿意罷了。

每隔兩三天就要互通一次信件,馮從義很了解他的兄長對王中正的態度,隻是酬賞功勞,一座田莊還嫌太簡薄了。

當最後一個人走進廳中,四十七人坐滿了圓桌旁的所有座位,馮從義隨即就開始了今天的會議。

“想必在座的每一位都還記得,家兄當年許下的諾言。”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了會議的主題,其中有三分之一得到了馮從義的事先通報,保證能夠維持住會議能如願達成協議,所以馮從義沒有多做寒暄,幾句閑話過後,便直奔主題,“但是,有很多人都覺得家兄最終還是會設法留在朝堂上。所以我就直接說了,家兄從來不會食言而肥,更不打算用其他手段留在朝中。他並不打算愚弄世人,所以家兄他會在明年的大議會會期前,辭去相位。”

會議廳中立刻就沸騰了。馮從義的話就像比燒紅的鐵塊直接丟進水缸裏一樣,一下就把眾人心中的憂慮和疑惑給引爆開來。

“但是……如果你們了解過家兄的為人,就應該”

一直以來,韓岡辭相的事看起來都是在說笑。以韓岡的年紀,三五十年的宰相不做嗎?但誰能想到,這件事邯鋼一直記在心裏,而且在無人催促的情況下,主動要求離開。

這不可能不引起與會者的恐慌。

韓岡是雍秦商會最大同時也是最硬的後台,如果沒有他高瞻遠矚的指點,如果沒有他以自身的聲望集合各家豪門投入商會,如果沒有他在官場上方方麵麵的照顧,雍秦商會絕對發展不到今日的地步。反過來,雍秦商會在各方麵都對韓岡和他的派係,竭盡一切的給予了巨量的支持,這使得韓岡能夠維持住他手下的那張網。

一旦韓岡辭位,被安排到其他地方任職,京師裏麵做主的就是章惇了。那時候,不僅僅是京師,京外各路都會聽從章惇的吩咐,甚至作為韓岡自留地的關西,都難以抵抗宰相的命令。

因而馮從義在這些資深會員、商會理事的臉上,看到了不滿,甚至還有憤怒。韓岡的辭相,甚至可以說是對他們的背叛。

“相公退下來後打算做什麽?”

“還會留在京師嗎?”

“是不是要回關西?”

七嘴八舌的詢問,差點就將馮從義給淹沒。

“收一收這些不知所謂的問題。”一名副會首上來駁回了之前所有的疑問。他堅定的問著,“相公現在打算做什麽?”

此問一處,一切噪雜都消失了,韓剛打算做什麽,這是所有人都想問的問題之一。

而另一個問題,“相公辭位,商會該怎辦?”

當韓岡辭位之後,押注在章惇身上的當不在少數,即使是鐵杆的反都堂派,也是會投效章惇。隻要他們能夠攛掇章惇對關西下手,韓岡也隻能反擊,兩人就此反目成仇,舊黨的出頭空間終於就要來了。

即便沒有舊黨,韓岡這一係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憂心忡忡。

馮從義在議論聲中抬起手,“且稍安勿躁。讓從義給各位好好分說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