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不能孤注一擲的集中所有軍力徑直北進一樣,徐世業也明白:拿下武安郡以後也並不適於集中所有軍力全力的東進。在這一點上,暫時接受了徐世業兩路出擊安排的李靖,倒是同徐世業的想法一致。
背倚太行、憑借中原大地西高東低態勢上的優勢向東蠶食、拓展,乃是作為一代軍略大家的李靖所十分推崇的客觀自然條件。何況,在整個河北烽煙四起、反隋豪強如雨後春筍一般此起彼伏的崛起這幾年裏,反而是太行東麓這一側還比較安定,民生狀況也相對較好。先取之,則也可以站在相對較高的起點。
這也正應了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往昔山賊、流寇嘯聚的太行山東麓(漢末黃巾的發源地、黑山黃巾的盤踞地),在隋末這個亂世反而是河北最為平靜的地域。
其實,太行東麓相對較為平靜,如果往深層次探討,則也有著其內在的原因。太行山東麓乃是當年北魏入主中原的首站立基之地,十六歲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進入河北以後,首先就立足於中山國(博陵)、並改中山國為定州(南北對恃期間的一代智者崔浩、可能就是此時隨侍的拓跋氏),取已經在中原‘站穩腳跟’之意。
故而,經過從北魏始相對安定的數百年經營、發展,太行山東麓郡、縣的民生狀況一直就比較平穩、富庶。
而從徐世業對竇建德比較重視這個角度去考慮,也同樣是不適於集中所有的軍力都投入到東翼。如果徐世業在清河、渤海二郡就如瓦崗在虎牢關之下一樣,與竇建德糾纏不清的相持不下,那就宛若‘丟了西瓜撿芝麻’一般,反而會因未能及時的攻取太行東麓的郡、縣而顯得有些得不償失,會大大的遲滯勢力拓展的進程……。
自然,之所以徐世業等剛剛趕到邯鄲就已經開始運籌攻取武安郡以後的具體軍力部署,其中也有在這月餘的時間內、主持邯鄲事務的淩敬早已經安排好了攻取武安郡的具體辦法的原因。
所謂有一利就有一弊。作為原本乃是山賊、水盜身份的王德仁和張升的部眾,在戰力上也確實是讓人不敢恭維。然而,卻由於這些部眾大多均是本地人,被淩敬派往武安郡充任細作,卻能夠如魚得水似的十分勝任。甚至,在這月餘的時間裏,潛入武安郡充任細作的這些‘地理鬼兒’,已經按照淩敬的吩咐做好了偷襲武安郡的一切安排,就等待著發動的那一刻到來。
同樣,聞聽到隋庭在武安郡的主官太守的名姓以後,徐世業也不禁在心裏暗說:又出現名人了!
現任的隋庭武安郡太守,又是一位原曆史曾經揚名隋末一時、後卻又不知所蹤的人物:齊善行。
在原曆史,齊善行人生最為輝煌的時期乃是出任了竇建德所建立的‘大夏國’的左仆射(左丞相)這個職位。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純按官位來品評,當時的齊善行就是稱帝以後的竇建德臣屬中的第一人。不過,原曆史在竇建德兵敗以後,率竇建德‘大夏國’朝廷的殘存官吏(其中亦包括竇建德的皇後、竇線娘的母親曹氏)投降‘李唐’的齊善行,卻從此無任何史料記載的不知所終。
由齊善行,徐世業亦不禁又聯想到了原曆史另一位一生侍奉了四個朝廷、卻都地位十分顯赫、當時竇建德‘大夏國’的右仆射裴矩(這是一個人生宦海仕途的奇跡、多幾句嘴)……。
‘似忠似奸、忠奸難分’的裴矩,現在還在江都的隋庭身為楊廣的寵臣。而這個時期,原曆史的評價也公認裴矩乃是禍亂隋庭的佞臣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奸臣。隨後,在原曆史宇文化及弑殺楊廣、建立所謂的‘大許’之後,裴矩也同樣是身居高位。繼而,宇文化及覆滅以後,裴矩接著就出任了原曆史竇建德‘大夏國’的右仆射。而最後,原曆史投降了‘李唐’的裴矩,同樣也是榮光無限的得到了李淵的寵信。
據記載原曆史八十多歲尚耳不聾、眼不花、反應機敏的裴矩,先後侍隋、侍許、侍夏、侍唐……。乃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裴矩,還真可稱之為:宦海沉浮中的一朵奇葩!
而原曆史評價裴矩的‘忠’,則是因為裴矩出仕早期和投降‘李唐’後,均曾經在對付外夷上堪稱功勳卓著。甚至,在裴矩入仕的初期還曾統軍靖邊。
從裴矩恍若‘不倒翁’一樣的宦海仕途經曆來看,河東裴氏家族也同樣可以稱之為人才輩出!裴矩是河東裴氏出身、裴仁基是河東裴氏出身、李淵的密友裴寂亦是河東裴氏出身……。
也許,如果徐世業未來能夠做到問鼎天下之時,同樣也不會少了河東裴氏家族成員的輔佐?河東裴氏,在原曆史就將會是繼‘五姓七望’之後,中原大地崛起的一個新興家族……。
徐世業欲想在剩餘的幾個月時間內實力飛速的壯大起來,在不久的將來真正能夠達到同在關隴地區擁有著龐大勢力的‘太原李氏’相抗衡,其實還需要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而這個條件,現在的徐世業還沒有太敢去考慮實現的期限。他隻是寄希望於能夠很快的對河北整合完畢,在‘太原李氏’起兵的前、後,能夠進入到攫取這個條件的步驟;在同‘李唐’展開正麵強力對抗以前,能夠達到這個條件。
這個條件就是:需要擁有一支數量不菲的移動迅捷、飄忽的鐵騎。而想要擁有一支龐大的鐵騎,所具備的最基本條件自然是需要擁有馬匹的來源,奪取產馬之地;單單僅靠花大價錢去買,則是遠遠不夠的。
以徐世業現在所處的地理位置堪可企及的產馬之地,西北無疑是癡心妄想,那裏原本就是在‘太原李氏’勢力的覆蓋之內。想要奪取西北地區,除非現在徐世業就去‘自尋死路’進攻關隴地區,不自量力的去同關中隋庭的雄厚軍力、亦包括‘太原李氏’在內相對抗,舍此別無他途。
舍棄了西北,那也就隻剩下了正北和東北;也就是幽燕大地。而徐世業想要擁有幽燕大地的產馬之地、進而擁有幽燕鐵騎,則就必須要在整合完河北以後,去同‘野心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羅藝、乃至很快就將在漁陽繼任格謙‘燕王’之位的高開道進行爭奪。
由原曆史的‘李唐’對羅藝和高開道一再容忍、能夠安撫就予以安撫亦可知,徐世業想要把幽燕大地攫取到手中,也絕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往昔的曆史也同樣可以驗證了這一點:
漢末之時,擁有著雄厚人脈和並、冀、青三州龐大實力的袁紹,為從公孫瓚手中奪取到幽州,同公孫瓚是整整打了六年之久的僵持戰。而聞聽到袁紹奪取了幽州、擁有了幽州鐵騎(其實,當時的袁紹本身還是擁有著並州鐵騎)之後,一代梟雄曹操心驚膽戰之餘,也隻好乖乖的把大將軍的頭銜拱手讓給了袁紹、自身甘願退居驃騎將軍之位。
故而,徐世業未來的逐鹿天下之路,也並非是順山順水,而必將是舉步維艱的征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