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明

請個假

抱歉啊,今天出去辦事,剛剛到家,下午在高速上堵了四個小時,連碼字的時間都浪費掉了,本來如果不堵車是能趕回來的,在長途車上百無聊賴的等著,呼呼大睡。這個時候才到家,無論如何也趕不出來更新了,抱歉。決定攢錢買個便宜的筆記本,不過這個月全勤都丟了,心疼死我了,如果有個筆記本的話,就能應付突發情況了。

下麵貼一些本書後來主要人物的資料,都是從不一樣的角度來詮釋的。

李建成

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1],也是被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創業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戰功,卻被幾個渾蛋史官一筆勾銷;他禮賢下士,溫文爾雅,常能提出治國良策,卻被幾個無恥的禦用文人忽略不計;他一直深得父皇賞識,被朝野上下愛戴,卻因居安而不思危,終被他的弟弟李世民所殺。於曆史貢獻,我們不敢斷言他登基後會比李世民做得更好,但絕不會太差;可於仁義道德上,比之於李世民的矯揉造作、陰險毒辣,李建成會更磊落光明、仁者無敵。諸多人認為李世民是明君,隻是出於他對曆史的貢獻。可曆史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真正的王道,不摻半點虛偽的仁德,李世民永遠缺少,而李建成天生就具備,不然,他也不會有君子之心而血灑玄武門。曆史不能假設,所以我們隻能歎息地說一聲:可惜了一位仁者——太子李建成。如果可以,真希望能將篡改《舊唐書》的許敬宗淩遲。如果不是他,有關李建成的事情不會隻寥寥數筆,李建成也不會變得麵目全非。幸運的是,我們從關於李建成的幾件事上還是可以看出其真實麵目的。曆史掩蓋不住李世民篡改國史、弑兄囚父的醜惡,更掩蓋不住李建成的真善。第一件事是玄武門兵變時,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痛哭不已,與眾將士言:太子生前對我等不薄,此刻正是報恩之時。遂奔赴玄武門,為李建成報仇。古來“士為知己者死”,二馮所為正是這一俗語的最好注解。第二件事是破劉黑闥之戰。作為唐朝統一中國的最後一場戰爭,它的勝利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李建成破劉之前,已有李元吉與李世民征討過,但二人不僅沒有對劉黑闥等實行安撫政策,反而還施行“懸民處死”的高壓政策,再加上這些人對李家的疑懼心理,武德四年七月,劉黑闥再次造反,抵抗大唐。李建成隻好親自征討之。他接受了魏徵“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諭遣之,則可以坐視離散”的建議,改變過去“妻子係虜,欲降無繇”的高壓政策,實行寬大安撫政策以爭取人心。史載:“建成至,獲俘皆撫遣之,百姓欣悅。”為了擴大影響,李建成讓被釋者互相轉告:“若妻子獲者,既已釋矣。”這一措施起到了爭取民心、瓦解鬥誌的作用,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結果劉黑闥部隊“眾乃散,或縛其渠長降,遂擒黑闥”。這樣,李建成沒費一兵一卒就成功地解決了河北問題,使唐初社會安定了下來。在這一事件中,雖然采取的寬大安撫政策是出於魏征之謀,但實施者卻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樣,李建成也曾廣羅人才,善待賢才,“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嚐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在建唐前後,李建成招攬了許多謀臣猛將,為他出謀獻策。這些人中的許多人都成為後來的貞觀名臣,為貞觀之治作出了貢獻。如李建成的謀臣魏征後來在貞觀年間以諫諍之臣而聞名,李建成曾甚禮之;武將中的馮立也在後來的貞觀年間“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視為心腹;名臣韋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還有鄭善國、李綱等,都受到李建成的優待。那麽,讓我們看看這樣一個人被許敬宗描繪成什麽樣了吧。《舊唐書•隱太子傳》記:“(建成)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高祖幸第問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這段精彩的描述,絲毫不比武俠小說的盤腸大戰遜色。在這裏,除了把李建成描述成一個陰狠歹毒的人外,還將其描述成了一頭豬。這隻是史書中一個小片段,還有一件事是,李建成給了李世民一匹根本已經站不起來的劣馬,想摔死李世民。李世民這個打了半輩子仗的人騎上馬時卻還沒有感覺出是一匹劣馬,於是,在高祖眼皮子底下摔倒了。即使這件事是真的,那也是李世民在高祖麵前做秀。李建成真的就這樣愚蠢和冷血嗎?所有的事實已經證實這是胡編出來的。唐朝時小說還不發達,所以許敬宗編的這兩個故事在當時可能會蒙住一群人,但現在,恐怕隻能蒙住傻子。史書上有確切記載,在李建成死後,其黨徒散亡於民間。李世民費了很大的勁兒也沒有捉到這些人,不是因為這些人神通廣大,而是因為人們同情李建成,所以想辦法將這些人藏到朝廷無法找到的地方。貞觀元年(627年),一直支持李建成的燕郡王羅藝造反。不久,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衛將軍劉德裕造反。可見,李建成還是頗得人心的。假設沒有玄武門之變,這些大臣們會繼續跟隨李建成。李建成上台的第一件事必是輕徭役,這是肯定的,也是由當時的條件決定的。這些大臣們在李建成的領導下未嚐不能創造出另一番大唐盛世,而這樣的大唐盛世是真實的,因為是真正的準皇帝李建成創造的。

李元吉

巢刺王元吉小字三胡。高祖兵已西,留守太原,封姑臧郡公,進齊國,總十五郡諸軍事,加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帝受禪,進王齊,為並州總管。初,元吉生,太穆皇後惡其貌,不舉,侍媼陳善意私乳之。及長,猜鷙好兵,居邊久,益驕侈。常令奴客、諸妾數百人被甲習戰,相擊刺,死傷甚眾。後元吉中創,善意止之,元吉恚,命壯士拉死,私諡慈訓夫人。劉武周略汾、晉,詔遣右衛將軍宇文歆助守。元吉喜鷹狗,出常載罝罔三十車,曰:“我寧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獵。”夜潛出淫民家,府門不閉。歆驟諫,不納,乃顯表於帝曰:“王數出與竇誕縱獵,蹂民田,縱左右攘奪,畜產為盡。每射於道,觀人避矢以為樂。百姓怨毒。不可與共守。”有詔召還。元吉密諷民詣闕請,乃得歸。武周以五千騎屯黃蛇嶺,元吉使將軍張達以步卒百人嚐寇,達辭兵少,強之,至則盡沒。達怒,導武周陷榆次。元吉保祁,賊急攻之,遁還並州,賊張甚。元吉紿司馬劉德威曰:“公以老弱守,吾率銳士拒賊。”因齎寶物、攜妻妾夜出,委軍奔京師,並州陷。帝怒,自是嚐令從秦王征討,不複顓軍矣。尋授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秦王圍東都,竇建德來援,王以精騎逆戰,留元吉、屈突通守,而世充易之,輒出兵,元吉設伏劫之,斬首八百級,禽其將。東都平,拜司空,賜袞冕服、鼓吹二部、班劍二十人、黃金二千斤,與太子、秦王得三爐鑄錢。累進司徒,兼侍中、並州大都督。時秦王有功,而太子不為中外所屬,元吉喜亂,欲並圖之。乃構於太子曰:“秦王功業日隆,為上所愛,殿下雖為太子,位不安,不早計,還踵受禍矣,請為殿下殺之。”太子不忍,元吉數諷不已,許之。於是邀結宮掖,厚賂中書令封德彝,使為遊說,帝遂疏秦王,愛太子。元吉乃多匿亡命壯士,厚賜之,使為用。元吉記室參軍榮九思為詩刺之曰:“丹青飾成慶,玉帛禮專諸。”元吉見之,弗悟也。其典簽裴宣儼免官,往事秦府,元吉疑事泄,鴆殺之。自是人莫敢言。秦王嚐從帝幸元吉第,伏護軍宇文寶寢內,將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於我何害?”突厥鬱射設入圍烏城,建成薦元吉北討,乃多引秦王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誌玄與行,又籍秦府精兵益麾下。帝知之,不能禁。元吉承間密請害秦王,帝曰:“是有定四海功,殺之無名。”元吉曰:“王昔平東都,顧望不即西,散金帛樹私惠,豈非反邪?”帝不應。太子與元吉謀:“兵行,吾與秦王至昆明池,伏壯士拉之,以暴卒聞,上無不信。然後說帝付吾國,吾以爾為皇太弟,而盡擊殺叔寶等。”率更令王晊密以謀告秦王,王召僚屬謀,皆曰:“元吉戾很,使得誌,且不能事其兄。往者護軍薛寶以元吉字合之,其文成‘唐’,元吉喜曰:‘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為亂未克,已複傾奪,大王不蚤正之,社稷非複唐有。”秦王由是定計。死年二十四。子承業為梁郡王,承鸞漁陽王,承獎普安王,承裕江夏王,承度義陽王,並伏誅。貞觀初,改葬,追爵海陵郡王及諡。後改封巢,以曹王明嗣。

李世民

1.不拘一格用人才,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2.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地予以采納;李世民坐像

3.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個政府機構之間權力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製度,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發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危害與影響;4.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複奏(外地五複奏)複審批準後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讓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3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3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複刑,結果3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5.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對高句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東-突厥、吐穀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曆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占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6.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李世民多次以少勝多,經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再堅持和請求下才勉強在大軍護衛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戰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啊!7.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隻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思摩、執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齒常之、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8.完善科舉製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範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9.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10.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麵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汙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於誌寧、魏征、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11.由於社會安定,商業經濟得到發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城市,城市業有相當的發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濟發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古代封建經濟登頂奠定了基礎;12.對玄奘佛學的支持同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製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一位偉大政治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傑出人物,他為古代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唐太宗能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視民如子,不分華夷。開創“貞觀之治”。

爭議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人,人無完人,是人就有錯誤。貞觀後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征伐高句麗,這個被某些人認為是錯誤的舉動,但是,就當時形勢來看,此征是必要的和需要的。第一,發動戰爭的責任是高句麗,高句麗悍然進攻唐朝附庸國新羅挑起戰端,為了維護權威,唐需要發動戰爭來保護自己的附屬國的利益。第二,戰爭中,唐軍是正義和人性的,這也是保證唐軍損失非常小的一個外在條件,在唐軍攻占的城池中,均擁護唐軍。但是由於為了保持正義性和人性化,導致偏求穩,而使戰期拉長。第三,唐軍的撤退和後續戰爭,充分體現了李世民的胸懷和高超的戰略思想,唐軍以2000人的損失消滅高句麗四萬人,千古罕見。撤退之時,敵將城牆跪拜,也實屬罕見。唐軍後期的軍事騷擾和政-治-封-鎖,使高句麗的實力每況愈下,最終高宗消滅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