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

第六百二十九章(上) 空間換時間

西蒙.佩特留拉這會兒倒是真有點心定的架勢,看得出來,德國人不是在唬弄自己,而是針對哈爾科夫的防禦作戰的確有那麽一套辦法,下麵一群烏克蘭將領這會兒也都興高采烈起來,德國師的戰鬥力當然毋庸置疑,兩個德國師收拾一個日本孤軍冒進的旅團,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參謀長閣下,如果敵人不是一個旅團,而是整個師團都迂回到無人設防的北頓涅茨河左岸發起攻勢呢?您的兩個德國師一口氣吞不下對方一個師團吧?”烏克蘭第1集團軍步兵第3師的師長塔拉斯.米哈利克人冷不丁道。

“呃,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當然,如果協約國聯軍的那個日軍統帥腦子抽風把整個師團都用於北頓涅茨河左岸的迂回進攻的話,那麽,我們在北線的步兵第1、第2師可以直接向當麵的敵人發起反擊,切斷對方的後路,於此同時,我們將集中德國預備步兵第47、第48師和烏拉爾步兵第3、第4師一共4個師的優勢兵力,把後路被切斷的日本第三師團包圍並殲滅在北頓涅茨河左岸!”

德烏聯軍前敵指揮部的參謀長顯然對戰役的各種可能的情況有充分的預判,給出的答案相當令人振奮,這廝意猶未盡接著又道,

“根據我們的判斷,敵人突破第一線塹壕防線之後,更多的可能是向右路迂回,就是派一部分兵力佯攻哈爾科夫城北的環形防線,把把主力用於哈爾科夫東邊的迂回,當然,這樣也是徒勞無功,我們的兩個德國師將給對方迎頭一擊,並且,關鍵時刻德軍第29軍的預備步兵第49師,也將作者火車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北上增援,我們三個德國師消滅對方一個師團的主力,綽綽有餘!”

馮.迪特裏希把自己和赫爾曼.馮.弗朗索瓦多次兵棋推演後確定的戰術打法算是徹底的給眼前的德軍和烏克蘭民族軍將領交了個底。

“參謀長閣下,您現在紙上談兵當然痛快,問題是,東線怎麽辦?您說我們且戰且退?退到哪算是個頭,靠近邊境的橋頭堡克拉斯諾頓要不要守?盧甘斯克要守多久?敵人越境後直接插向克拉斯尼路赤和德巴爾切夫切斷盧甘斯克的後路怎麽辦?”烏克蘭第2集團軍第5師師長塔拉斯.斯捷潘年科忍不住又問道。

“斯捷潘年科少將,東線不用擔心,參謀長馮.迪特裏希中將將親自指揮東線的烏克蘭第2集團軍和德軍預備步兵第51師和52師戰鬥,具體打法他會告訴你們,總之,在北線我們打開局麵之前,東線的任務是利用縱深遲滯對方的進攻,把對方拖入北頓涅茨河下遊河網縱橫的地帶,讓他們使不出勁!”說話的是德軍步兵第29軍軍長、德烏聯軍前敵指揮部總指揮馮.弗朗索瓦。

對馮.弗朗索瓦而言,派自己的參謀長去指揮東集群是無奈之舉,駐守敖德薩的步兵第31軍軍長馮.艾森博格說什麽也不肯到北頓涅茨河以北來給馮.弗朗索瓦當副總指揮,而烏克蘭將領又缺少大兵團作戰的經驗,無奈之下弗朗索瓦隻能把自己的參謀長派去領導和指揮東集群,要不然,德軍預備步兵第51師和52師的兩個師長誰領導誰都容易擺不平。

馮.埃因霍溫和馮貝格曼這倆人雖然對62歲的東線宿將赫爾曼.馮.弗朗索瓦心服口服,但彼此之間卻都叫著勁,1918年這年頭,整個駐烏克蘭的德國第10集團軍的師長以上將領中幾乎個個姓前麵帶著個“VON”,這意味著這幫家夥都是德國貴族家庭出身的子弟,反倒是他們的新任上司威廉格萊納的姓前頭沒有個馮字。

威廉.格萊納1867年11月22日出生於路德維希堡的一個軍人家庭,1884年加入德國陸軍,1912年出任德總參謀部運輸處上校處長,歐戰爆發後,他負責部隊和輜重的運輸。1915年8月晉升為少將,次年5月,又接手了德軍的軍糧補給。1916年秋,升任副總參謀長,負責德國的軍工生產。

1917年8月,被突然解職,前往西線擔任一名師長,1918年2月,被調往烏克蘭擔任艾希霍恩的參謀長,1918年7月底,接替被召回國的艾希霍恩陸軍元帥,擔任駐烏克蘭德軍總司令兼德國第10集團軍司令。

他的前任,在烏克蘭搞得天怒人怨的艾希霍恩陸軍元帥,回國後就被宣布退役,當然,赫爾曼.馮.艾希霍恩陸軍元帥已經72歲高齡,這時候退役也是適得其所,再在烏克蘭耽誤下去,沒準隨時就做了民族主義分子的槍下遊魂。

在王庚前世,1918年10月魯登道夫辭職後,威廉.格萊納被召回柏林,接替興登堡出任德軍總參謀長,負責迅速將德軍從法國撤回。一戰結束後,1919年9月退役,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曆任國防-部長(1928-1932).內務部長(1931-1932),希特勒上台後,這廝逐步退出了政壇,1939年5月3日在波茨坦去世,終年71歲。 

當然,此刻這個時空,名字裏沒有“VON”字的威廉.格萊納不過51歲,在歐戰期間的德國將領中絕對算是小字輩,和名字裏同樣沒有“VON”的53歲艾希裏.魯登道夫一起,成為德國那一堆姓前麵有"VON"的將領們的上司,甚至領導諸如赫爾曼.馮.弗朗索瓦這樣62歲的宿將。

“諸位,我們在東線的打法和北線不同,在東線我們用空間換取時間,要知道憑2個德國師和烏克蘭第2集團軍的4個師,要守住頓涅茨克河盧甘斯克這兩個地區兵力是捉襟見肘不夠用,所以我們在東線節節抵抗誘敵深入,德軍預備步兵第51師和第52師將作為拳頭收在後方,而烏克蘭第而二集團軍的部隊頂在前頭牽著對方的鼻子往後走!”馮.迪特裏希形象的比喻道。

“既然這樣,為什麽在盧甘斯克擺三個師呢?要是節節抵抗誘敵深入的話,隻派一個步兵師都綽綽有餘!”德軍預備步兵第51師的師長忍不住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