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挨打不能還手成了純粹的拚消耗,而聯軍的裝甲戰車又不是一顆兩顆4.5公斤重的德軍迫擊炮彈就能掀翻擊毀的……反正馮-裏布是不肯再輕易的揮霍自己的迫擊炮實力,自己這邊發射三發炮彈過去,沒幾秒鍾對麵在自己的射程之外能砸回來三倍以上的迫擊炮彈,這仗怎麽打?
德軍預備步兵第141團轄三個步兵營,每個營轄4個步兵連、一個摩托化排和一個重機槍連,每個步兵連轄3個排,其中第一排轄2個步兵班和2個輕機槍班,以及一個槍榴彈/迫擊炮班,合計45人,第2排沒有迫擊炮班,為36人,第3排的編製和第1排一樣,也是45人。
這樣馮-裏布手裏的12個步兵連一共裝備了24門7.6cm輕步兵迫擊炮,而對麵聯軍與之抗衡的是兩個裝甲營所轄的16門M81營屬迫擊炮,外加6個裝甲連所屬的36門M60排屬迫擊炮,這在數量和火力上完全超過了進攻方的德軍步兵141團,並且聯軍兩種迫擊炮的射程都在德軍迫擊炮那1000米的射程之外……這種情況下要憑借人海戰術都沒法弄,森林裏光走路都磕磕巴巴黑燈瞎火的……密集的衝鋒和進攻隻能成為對方大口徑重機槍收割生命的對象……
“少校,我給你的命令就是向東邊迂回,讓誌願者第2師3旅那個團給你們派一個步兵連當向導,你們必須迂回過去兜對方的後路,否則沒法發揮優勢兵力,我已經下來炮兵第141營轉移陣地,用卡車拖拽到哈爾科夫新城來加強炮兵139營的火力,不過這需要時間,天亮前我們必須吃掉武藤旅團,執行命令吧!”
馮-諾伊豪斯不容分說的掛掉了步兵第141團的電話,接著又要通了森林小路西側陣地上的德國步兵第140團的電話,“費多爾.馮.博克少校,你的展太慢……馮-勃洛姆堡中校帶領一個營在東麵已經快接近三岔路口了,這個時候,隻要你們再想辦法往前拱一下,當麵的武藤旅團那個步兵大隊就可能崩潰……不能從哈爾科夫河右岸的河灘地上想點辦法麽?我這邊兩個105mm輕型榴彈炮的炮管都快打紅了!”
電話那頭是博克少校的聲音,同樣喘著粗氣,“師長……這太難了,我的兩個營一路上殺過來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現在隻剩下800多人,對麵日軍一個步兵大隊至少還有1000人,而且得到了中國裝甲部隊的火力支援,我們衝了三次都衝不上去,要我說,師長,得用大炮狠狠的揍他們,然後我們再衝不遲……中路烏克蘭誌願者那個預備隊該上了吧?要不然我的團損失太大了……”
“想辦法派部隊沿著河灘地迂回過去,從側翼打擊敵人!我讓炮兵139營的大炮替你們開路!10分鍾後進攻!”馮-諾伊豪斯情緒焦躁的扔下了電話,這時候一個參謀怯生生的捧著一個電話話筒報告,
“報告將軍,西蒙-佩特留拉閣下的電話,說東線進攻受阻,能不能讓鐵甲列車駛回哈爾科夫舊城繼續提供火力支援,否則對方的迫擊炮火力太猛、馮-勃洛姆堡中校和馮-迪克邁爾上校的部隊都攻不上去……烏克蘭誌願者第2師第4旅的主力團更是被聯軍一個裝甲連的逆襲在大路上給吃掉了大半個營……”
馮-諾伊豪斯心知肚明,這一定是東門外反擊的兩個德軍步兵營不敢直接跟自己報告,攛掇西蒙-佩特留拉這家夥來跟自己要援兵……
“總司令閣下,東門外的反擊是關鍵,哪怕把兩個步兵營和烏克蘭步兵團打光了,都應該毫不猶豫的衝過去,叫馮-勃洛姆堡和馮-迪克邁爾指揮他們的部隊離開大路兩邊,暫時放棄對三岔路口的進攻,而向東南方向插過去……爭取對武藤旅團的腹背形成威脅……讓您的誌願者部隊接替兩個德國步兵營空出來的陣地,牽製住敵人的視線!”
馮-諾伊豪斯這是無奈之舉,他把寶壓在正在往回機動的烏達河對岸的炮兵第141營上,隻要這個炮兵營加入東南戰場,填補炮兵140營損失殆盡的空缺,那麽,他有信心在天亮前擊潰武藤旅團主力……至於聯軍在三岔路口的大本營和後勤基地,這會兒馮-諾伊豪斯有一種不祥的預兆……不行隻能先暫時放棄這塊肥肉……
誰知道聯軍這半夜已經從北麵增援了多少兵力過來……三岔路口就像一個看不透的漩渦……這讓德國少將決心先解決南邊的武藤旅團主力!
1918年7月31日23:30,哈爾科夫森林,聯軍東路迂回二梯隊指揮部
“團長!正麵進攻的德國人撤了,換了烏克蘭部隊上陣,對方沿著大路兩翼的森林進攻……裝甲第4連和日本騎兵偵察中隊的壓力很大,對方投入了至少4個步兵營的兵力,黑壓壓的撲了過來……我怕側翼會被敵人突破!”一頭大汗的裝甲團參謀長任大道衝進了指揮部,裝甲第4連此刻拱衛著三岔路口前最後第三道防線,車載步兵已經全部下車作戰,而酋崎正剛步兵第18聯隊的騎兵偵察中隊則防守著右翼的陣地……
“德國人撤了?不可能!烏克蘭人攻的那麽凶,這個時候德國佬怎麽肯撤……南線武藤旅團還在休整,現在全靠烏克蘭步兵營和劉翼-飛的裝甲第2營扛著對方兩個步兵團的進攻……這個時候東線的德國人怎麽可能撤退?”呂煥炎的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大庭中將在北線投入的2個聯邦步兵第15師所屬75mm野炮營的攻擊使得東線戰場聯軍的壓力輕了不少,至少頭頂上不在有德軍鐵甲列車炮火的來回肆虐……
這也證明了呂煥炎一直沒有動用手裏兩個聯邦步兵第14師的75mm野炮營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