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

第九百三十二章 趙以寬的前世今生

集群司令兼日本第十二師團師團長柴五郎中將這麽一頓咆哮和怒吼,終於控製住了會議室內的秩序,集群參謀長板-垣征四郎大佐和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2聯隊聯隊藤田心知肚明,司令官閣下看上去兩邊一齊訓斥,其實是站在板-垣和藤田這邊,胳膊肘並沒有往外拐。

因紮、基克維澤和烏季斯這三個前蘇俄紅軍師長,如今的伏爾加聯邦少將氣鼓鼓的坐了下去,眼神卻依然瞪著對麵的板-垣和藤田,說起來基克維澤和烏季斯其實也就是幫個腔而已,他們指揮的步兵第17、第18師以新兵為主,隻有炮兵營是換裝了聯軍華夏產的75mm野炮,把炮兵營交出去正好免了步兵師日後承擔艱巨和獨立的作戰任務,何樂而不為?

因紮的想法比基克維澤和烏季斯要積極的多,一來他的步兵的16師是察裏津集團軍唯一的主力師,全部是老兵不算,各級指揮員也都是葉戈羅夫和因紮在蘇俄紅軍第九方麵軍的老部下,換裝了全副華夏製式的新式M1903春田式步槍、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勃朗寧輕重機槍和M60、M81兩款犀利的步兵迫擊炮,算得上士氣高昂兵強馬壯!

因紮就等著捋起袖子帶領自己的子弟兵在烏克蘭戰役中大顯身手呢,這個時候,刷的一個整編,把他視為最大倚仗的2個75mm野炮營給順走了,那可是36門大炮,等同於早先蘇俄紅軍步兵師的6個炮兵連的火力,而且日式三八式野炮比俄製老式火炮更輕便、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這叫因紮怎麽咽得下這口氣?這等於把他的聯邦步兵第16師兩顆虎牙給拔了,日後沒了火炮支持,跟武裝到牙齒的德國佬幹仗那就得用人命去填了,這怎麽吃得消?就是裝備了2個野炮營,聯邦步兵師的火力比起德國步兵師那3個105mm輕型榴彈炮營外加一個150mm重型榴彈炮營的炮兵也弱得多,沒了炮更是沒法對陣了!

“我說馬克西姆.阿列克謝耶維奇,司令官閣下說的不錯,頓涅茨克集群是一個完整的集體,精誠團結是最重要的,你那兩個75mm野炮營算不了什麽,我相信真要派你們上陣的時候,集群的獨立第12重炮兵旅團到時候也可以配屬給你們步兵使用和作戰的麽!”

亞曆山大.伊裏奇.葉戈羅夫身為集群副司令兼副參謀長,同時又是伏爾加聯邦察裏津集團軍的司令,這廝一開口就徹底扭轉了會議室裏的氣氛,柴五郎嗬嗬笑著接口道,“葉戈羅夫中將說的很對,組建獨立重炮兵旅團的目的不是讓炮兵旅團獨立作戰,而是把好鋼用到刀口上,因紮少將,到時候沒準你的師不是失去了2個野炮營,而是多了1個野炮營和1個獨立重炮兵聯隊配合你們作戰呢?”

“但願如此!我可醜話說在前麵,炮兵部隊必須接受前線步兵部隊指揮官的統一調遣,要不然協同和配合作戰脫節準保捅簍子!”因紮哼哼著這才坐了下來不再吵吵了。

“諸位,時間很緊迫,混編的工作,薩馬拉隻給了我們2天的時間,德國空軍迄今還龜縮在基輔一線,這既是個好消息,也叫人心裏不安定呐,德國佬的戰鬥機飛行員都是王牌居多,我們聯軍航空隊基本上還是個菜鳥隊,好運氣不會一直偏袒戰場上的一方,未來的戰鬥艱苦程度,不能忽視!”

集群總指揮柴五郎中將背著手,站在作戰大地圖前陷入了沉思,身後則是一幫日本第十二師團和察裏津集團軍的旅團長、師長們湊著頭在竊竊私語,參謀長板-垣這時候又道,

“司令官閣下,諸位,我認為,雖然薩馬拉要求我們集群暫緩出動,以便中路哈爾科夫集群向南進攻時,頓涅茨克的德烏聯軍敢於北上增援和調動,不過在我看來,頓涅茨克集群老這麽引而不發容易暴露目標不算,部隊的士氣也不容易保持,因此我有個大膽的想法!”

說著板-垣大佐起身來到了作戰地圖前,拿起指揮棒指著地圖道,“原本我們是兩路進攻,南線用獨立裝甲第3團和騎兵第12聯隊作為機動部隊插入,現在根據混編計劃,這支部隊可以稱為集群混合裝甲旅,當然和財大氣粗的哈爾科夫集群不能比,我們隻有一個裝甲團和一個騎兵聯隊,為此,我建議用兩個野戰炮兵聯隊換裝道奇卡車後,換裝下來的馱馬和兵力,組成一個新的騎兵聯隊,這樣,頓涅茨克集群混成裝甲第2旅的實力就壯大了!”

“哈,這感情好,不過,大佐閣下,日本野戰炮兵第12聯隊和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2聯隊的騾馬,用來拉車當然好使,用來給騎兵當坐騎隻怕有點夠嗆吧?”說話的是裝甲獨立第3團的團長趙以寬上校。

這趙以寬乃直隸天津人氏,家世富裕,1914年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15年騎兵科畢業,加入參戰軍後最早在吳佩孚的第三師當的師部偵察營少校營長,後來在收複外蒙古的作戰中帶領騎兵偵察營立了不少功勞,因功晉升為中校團附,在收複貝加爾湖的作戰中團長負傷,這廝帶領部隊打的相當勇敢頑強,戰後晉升為上校步兵團長。

之後吳佩孚的第三集團軍下轄的三個師換裝組建了三個師屬裝甲團,這廝就當了第20師的師屬裝甲團團長,也算一員驍將,由於日本士官學校留學的經曆,這廝日語說的極為順溜,因此這會兒見步兵旅團長居然敢瞧不起騎兵和裝甲部隊,忍不住跳了出來開口給鬆木聯隊長幫腔。

要說趙以寬這廝32歲才當上上校,以他的資曆在參戰軍的中國軍人裏不算升的最快的,原因是這廝最早因為辛亥革命的緣故,中斷了之前在日本士官學校的課程回國,好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保留了當時這些中國留學生的學籍,允許他們日後返回學校完成學業,趙上校的同期士官學校的同學中,有名氣的得算是張群和王柏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