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伏波回到了達米埃塔城的同時,在欽察汗國的親王之間,也在爭論是與華夏是否采取一種比較平和的態度。而在這其中,幾個親王的利益以及各個勢力不同的要求。
“也許我們不該和他發生衝突,你們得知道他敢賣給我們火器,就不怕我們用。倘若他連這樣恢複的火器都不在乎的話,那隻能說明他有更好的東西。我恐怕……”
蒙哥大將軍並不想與趙伏波為敵,雖然趙家是大宋的趙家,但已經擁有了羅斯以及中亞正打算向西亞、東歐拓展勢力的他認為,與趙伏波為敵是不當的,最少就現在來說是不合適的。
試想趙伏波可以打敗十幾萬十字軍的話,那麽他軍隊的力量絕對是不可被小看的。雖然蒙古軍隊就算沒有諸如“城城炮”或者“輪回炮”之類的熱兵器,他們也能夠對付那十來萬的十字軍。雖然他們的重騎兵很厲害,這一點不容否認。但他們打野戰以及機動作戰的能力,比起蒙古軍來說就相當差了。
遊牧民族出身的蒙古軍隊,作戰方法是飄乎而又詭異的。雖然可以肯定,與十字軍的騎士們正麵對抗未必能夠勝利,但輔之以騎射,並使用騎兵在對方陣形散亂時進行側襲的戰術,蒙古軍隊在對付歐洲的騎士時,依然無往而不利。
當然,在馬丁到來,並改變了曆史進程之後,那已經是老皇曆了。倘若蒙古軍隊麵對的是法蘭西皇帝又或者說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的,裝備了包括火槍、“地獄使者野炮”、“輪回臼炮”的得到全套“基本型出口火器”的新式軍隊,那麽毫無疑問必敗無疑。
畢竟射程3000與1500米的火炮存在時,什麽樣的騎射都不過是找死。尤其麵對火槍橫隊的時候,沒有壓製火力的騎兵衝鋒同樣是一種愚蠢的行為。畢竟武器已經升級換代,那麽戰爭的方式就必然要產生變化。這倒是一件毫無疑問的事情。
“大將軍,雖然您說的話非常有道理,隻是大宋呢,如果我們不與趙家為敵的話,那大宋會不會與我們為敵呢?”
說話的是忽必烈親王,他掌管的區域恰恰是“漠南”,也恰恰就是大宋的北部邊境。甚至他還在打算在此次這裏用兵結束之後,可以使用新式的武器,再度進攻大宋。
倘若說到蒙古帝國的架構的話,他們這時候還沒有能力進行一個真正國家的建設。畢竟他們始終無法脫離遊牧民族的,那種劫掠以及以戰養戰的手段。這也就注定了,他們必然會失敗。隨著曆史的發展,科技的進攻,遊牧民族的這種作戰方式,受到高科技武器的屠戮,那不過一個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而已。可就這時南宋的科技發展水平,遠遠無法對抗蒙古民族的,帶有強烈遊牧特征的戰法。其實整個世界對於這種作戰方法都難以克製,甚至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中國明末之後。
蒙哥大將軍看了一眼自己的兄弟忽必烈親王,他搖了搖頭,用下巴示意了一下前麵桌子上的武器。那是一枝由華夏島打造的,使用青銅槍管的火槍。在它旁邊還有一枝短筒的火槍,再過去是拉發式的手雷。倘若說到探路的伯雅魯罕、敦侃與孛兒隻斤.阿速台帶回的關於武器的消息裏,還有就是讓蒙古人擔心的“飛燕III型弩炮”。
600米的射程,已經超過了這個時代裏所有投向式兵器的射程。尤其在配備了拉發式的引信之後,雖然不如華夏軍隊使用的撞擊引信,但相對來說卻可以比較準確的控製彈著點。這比之師誌冬盜版出來的“霹靂炮”,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尤其狡猾的珍珠小枝謝傑萊.杜爾,在給充當使者的伯雅魯罕、郭侃與孛兒隻斤.阿速台演示的時候,使用的是純粹的華夏軍隊的炮彈。TNT裝藥炮彈的威力,比起黑火藥不知道要大多少倍,自然給伯雅魯罕他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尤其得到了第一手匯報資料的蒙哥大將軍與賽因汗拔都、親王旭烈兀,對於他們的描述之中,關於費萊凱島上這些武器的印象就更加深刻。
曾幾何時,他們把趙伏波視做眼中釘肉中刺,第一個轉變來自於通過阿米娜得到了來自費萊凱島的商品。那時他們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製造出那麽精美的產品。雖然這時的蒙古帝國已經侵占了不少的地方,但那些精美的商品他們從來沒有見過。
至於基本的三種武器,對他們來說那是相當不錯的東西。最少使用大馬士革鋼鋒刃的武器,比起他們的蒙古彎刀那是好太多了。而且在這一次的交戰之中,他們發現羽林鎧係列鎧甲、以及華夏出產的武器,對付傳統的阿拉伯軍隊,那實在是一種相當輕鬆的情形。
在短時間裏,他們占領了大片阿拉伯人的土地。可當派出的伯雅魯罕帶回的,新式火器的消息之後,幾個人都震驚了。尤其是那長短的火銃以及手榴彈,更讓他們擔起心來。倘若麵對這樣裝備的軍隊,該如何對付呢。這也是幾人都對趙伏波的勢力,起了擔憂的原因。
但問題在於,此刻入侵阿拉伯帝國的他們,則擔心在阿拉伯區域,會不會產生與趙伏波的強烈對抗。如果是那樣的話,他們肯定就要麵臨那些強力武器的攻擊。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趙伏波肯銷售的武器,絕對不是他手中最好的武器,那麽到底會遇到什麽樣的武器,就令人不能不擔憂了。
親王忽必烈可不像他們這樣了解情況,而且他放不下的,始終是大宋那人口巨大,出產豐富的國家。因此在今天談及是否與趙伏波為敵的時候,他的意見是堅持要打下去的。而他的理由也非常充分,除過師誌冬“發明”的火器之外,他還想到了另外一路人馬,那就是此刻盤據在勃撒羅的趙旭!
“我看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