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說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占領的態勢,兩支強大的遠路而來的阿拉伯軍隊,這時都駐紮在城外要不是就在船上。根本不到城裏去,難道這真的是因為那封信的原因嗎?
事實上諸位讀者知道,這座城市是與英諾森四世教皇有協議的。可以說遠道而來的兩支大軍,都已經在前期的劫掠之中收到了回報,此刻這裏的事情基本上與他們沒有什麽關係。
當然他們不會直接所城市交給英諾森四世教皇,相信這兩支軍隊不走,教皇也不會敢於來到這兒,所以雙方都在等著趙伏小以的反應。至於趙伏波的打算,自然要是把整個拜占庭帝國裏的學者們梳理一遍,同時把這裏的財富梳理一遍。教廷對此有些擔心,那位事來了教皇書信以及促成了投降事宜的大主教並沒有離開這兒。
他同樣在期待著趙伏波的到來,說來還是個熟人,他就是那個熱那亞的主教——巴多羅買。他曾經在英諾森四世教皇組織的教廷軍與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在都靈進行決戰。到趙伏波率領當時的“華夏羽林軍”趕到後,整個戰場上因為當時西班牙的軍隊,而局勢完全改觀,教廷也不得不與趙伏波簽署城下之盟。
等教皇到了塞浦路斯島的時候他才真切的感覺到,他在對抗什麽樣的勢力。塞浦路斯,這裏是地中海上的一個重要船舶補給點。因為在大航海時代裏有這樣一個問題,常常困擾著商人們。那就是一條船上,到達目的地,貨物與補給的比例應該是多少。一來當量操縱船的人比較多,二來船的載重量也十分有限。
那麽當“鯨級快速運輸船”出現之後,成了多方搶購的目標。可惜的是,這種快速帆船出售,也僅僅隻出售給自己的盟友。而且“華夏帝國”的盟友們對於這件事也非常認真,作為國王他們都明白,自己的商船隊保持強大會帶來多少利潤。然而,這不會阻止商人們為了賺錢,而挖空心思做某些手段的。
因此以法蘭西皇帝路易九世以及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代表的歐洲諸強,他們率先把火炮搬上這種“大鯨級快速運輸船”然後與普通商船組成大的船隊,來進行遠程的商業交易。這避免了華夏帝國技術秘密的泄露,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皇家的收益。因為這些大船隊,都由皇家牽頭,然後私人募股組成。股東們的獲利之中,還需要向國家繳納一定的保護費,作為護航的費用。這樣的好處會產生規模效應,甚至補給也可以集中裝在一條船上,其他船隻就可以滿載貨物。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歐洲人終究對於技術有著等於的敏銳。這依然是其“傳統文化”造成的,畢竟他們不像中國人因為農耕文明而更容易聚成大家族。因此許多歐洲的船隻在建造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考慮使用那些畜力驅動係統。雖然他們不懂得物理學,造不出那種大大的船用螺旋槳,但明輪船卻可以造就的出來。
這當然會降低那種驅動係統的效率,不過在商人們的眼裏,時速快一節,往返航程上用的時間就得節省好多,而這就是金錢。如果說別人不懂得,那麽威尼斯與熱那亞的商人們那是太明白了。無法得到船舶的人,就依靠去那些船上參觀,然後仿造。隻不過這種船也隻在發些非“華夏帝國”盟國有些市場而已。
但終究證明一點,因為地中海商業文明的發達,對於效率以及技術,歐洲人有著特殊的愛好。這一點,是當時的大宋、後來的大明以及未來的大清所遠遠不及的。現在有了“華夏帝國”,自然那些國家已經沒有建立的機會了。最少因為清是後金人,隨著“華夏帝國”的建立,金人會死得相當徹底,最少蒙古人不會因為他們自己的腦袋,而留下金人的腦袋,最少負責任的說,大清永遠不會出現了。
這些變化是英諾森四世教皇,在塞浦路斯島上看到的。甚至通過在這裏的談論,他也知道了最初趙伏與路易九世以及阿圖瓦伯爵之間的恩怨。也直到這時他才明白,為何當時教廷受到攻擊的時候,法蘭西皇帝路易九世這個虔誠的“完美怪物”,居然並沒有發言阻止。
“我真蠢,居然相信了阿圖瓦伯爵那個混蛋,如果不是他的話……”
這是在塞浦路斯島上看到的事情,讓英諾森四世教皇完全改變了自己的打算。是的,完全改變。他不會再與“華夏帝國”作對。如果問他在這兒還看到了什麽,那就是今天的塞浦路斯倘若再想來攻打的話,已經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了。這裏的軍隊,作為華夏帝國的盟友,自然也有著先進的火器。
隻不過地方小點,軍隊也少點,在接納了英諾森四世教皇之後,得到了“秦皇AMP”級戰艦,以組立他們自己的海軍。而且當時的“秦皇AMP”級戰艦,依然裝備的是“飛燕III型弩炮”。那麽現在,當他們派了特使,並夾帶著英諾森四世教皇的特使,慶祝趙伏波建立香格裏拉行省時,同樣得到了保證。即華夏帝國將會向他們出售“地獄使者”型艦炮,這是用“地獄使者型野炮”改裝而成的前裝火炮。
這一切的變化,讓英諾森四世教皇決定,教廷首先要與“華夏帝國”盡可能的合作,至於其他人,等他人打得過“華夏軍”再說吧。
正是因為如此,那位熱那亞主教巴多羅買被派到了君士坦丁堡,他在這兒第一的要務不是協助抵抗而是勸降。甚至那封投降書裏,提到趙伏波的原因也在於,他要盡力保持君士坦丁堡這座富有羅馬情調的城市存在下去。
而這種威脅自然也是拜伯爾斯.奔杜格達裏國王與阿紮姆.突蘭沙蘇丹不得不考慮的事情。也正是因為他們的考慮,才出現了這奇怪的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