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蒙古兵是不是夠勇敢,但麵對這一大片到處是地雷、陷阱的平原上,他們承受了極大的傷亡。幾乎每走一步,都有人被炸死。麵對使用的全是踏雷的雷場,因為沒有絆弦也就無從起獲。
而且因為科技的差異,蒙古人想不明白,有些地方人走過去不炸,但騎著馬走過去一定炸,為何呢?還有些地方,卻隻炸大車不炸人馬,這又是為何呢?
缺乏科技知識的他們,除過憑生命來一步步的填這雷聲之外,根本沒有什麽好的辦法解決問題。當這個消息傳遞到親王忽必烈的耳朵裏時,正叼著雪茄煙頭痛的他,一下子就瞪起了眼睛。
“什麽,我們居然為了這一小片土地損失了3000人?……我的雄鷹之神,我們遇到了什麽樣的魔鬼!難道那些華夏軍的人對這片土地下了什麽禁製麽?”
看著那原野上進軍的蒙古士兵之中,不時在爆炸裏被轟起幾個人、幾個騎兵又或者一輛馬車,這讓親王忽必烈感覺到肉痛。但他不能不進軍,因為前麵的那座城不攻下來,他就沒有辦法進軍其他的地方。原因很簡單,要麽分兵看守,其他人進攻。要麽就是強攻而下。
不能分兵的原因,前麵已經說過,在麵對“華夏軍”的時候,分兵就是死。至於強攻而下,卻是親王忽必烈最擔心的事情。上一道竹城,對方的兵力分散讓他損失了數萬大軍,那麽眼前這個硬核桃,要用多少人命去“砸”呢?
看著原野上倒在地下的士兵以及戰馬的屍體,這時因為沒有人敢靠近,依然暴露在蜀地溫暖的氣候下。不用問,幾天之內或者這些屍體就會發起臭來。臭並不會使親王忽必烈有些什麽不舒服的感覺,但就讓那些戰士們死後無法安徽,是他最大的傷感。
這一小自原野的盡頭處,是另外一道竹城。它一直伸延到江邊的兩個圓柱形的堡壘,並與它們牢固的連在一起。雖然親王忽必烈不知道那些堡壘是做什麽用的,但他想得明白那些一定是些用來遮斷河流上進攻的堡壘。
其實親王忽必烈一點也沒有猜錯,那些在江邊的堡壘的確就是為這樣的目標而建立的。兩個江邊的堡壘裏部署著全部的“地獄使者II型野炮”,它們即可以以直射火力遮斷江上的行動,同時也可以用側射火力來對付攻竹城的大隊人馬。
在它們的身後,由於是嘉陵江與渠江交匯的地方,江水湍急江麵也相當寬闊。根本不可能從後部進攻,而且射程8000米的“地獄使者II型野炮”,也已經覆蓋了整個江麵。
“輪回II型臼炮”這樣的曲炮炮,則布置在竹牆之後的堅固的堅固的堡壘裏。它們可以覆蓋前麵5000米所有的一切,也就是說再想攻這裏,就不得不麵對這些重炮火力。在“輪回II型臼炮”火炮堡壘的後麵,則是成片的“簡易竹火箭”的發射架。
多達500個的發射架,可以讓整個營地一次投射的這樣的武器達到500發。至於炮彈,這裏與江對岸的基地裏,在不停的製造著。因為此刻地雷以及其他的陷阱已經完全停止了製造,主要生產手榴彈以及簡易竹火箭這些武器。因此現在可以以每天500枚的數量在不停的製造。畢竟火藥、竹子以及瓷器對於蜀地來說,根本不是什麽重要的東西。
而且“誌願者”能夠上戰場的人,也多達3000餘人。在蒙古人沒有炮火支援,隻能拿人命去填的進攻戰裏。他們同樣可以使用“拋射”手段,在短時間裏提供大麵積的覆蓋攻擊。在這裏他們使用的就不是對付野獸的普通箭枝,而是“觸發式火箭”,大家知道這樣的箭不管什麽樣的盔甲,一箭命中就必然喪失戰鬥力。50毫升汽油能燒成什麽模樣,用想的了猜到了吧。
“王爺,根據他們在竹城那裏的表現,隻怕這城並不好攻,我們恐怕需要更多的人手才成!”
親王忽必烈眼睛斜了一眼說話的張文謙,繼續在用望遠鏡看著遠處的營地。他的心中想的想,這個硬核桃到底該如何砸。顯然對方的打算是,任你千變成化我則以不變應萬變。
你分兵,我進攻,你集中,我對峙。
分兵之說,對於親王忽必烈而言,那幾乎是完全不考慮的事情。畢竟趙伏波率領的“華夏軍”在薩萊城之戰裏,一天之內殺光了10萬蒙古大軍,那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而且以他所知的,“華夏軍”的戰線,無不是以1對10之戰。那自己如何敢於輕易分兵呢?
而且此刻他手上,不過隻有12~13萬軍隊,剩餘的7~8萬都留在後麵。一是保護那些糧草補給,還要保護好後路。萬一有個什麽閃失,也可全軍而退。
這也是他不願意分兵的原因,不過此刻看著這倒在地雷上的3000餘名士兵的屍體,他深深擔心的是,麵對眼前的要塞,自己這12、3萬人就真的夠用嗎?
在前麵幾天的作戰時,對方時而進行的覆蓋式炮擊。雖然似乎威力並不大,但那密度實在是讓人害怕的。畢竟別說炮彈,就算一枚手榴彈在身邊爆炸,那也是人所萬萬經受不起的。
那麽現在的問題就在於,自己手下的軍隊,是不是夠攻占眼前的要塞。倘若按照張文謙所言,從後方抽調一定兵力來到這兒,那當然對於眼前大戰大有好處。一是可以從後麵使用水軍迂回,二是攻擊的時候也可以持續行動。說白了還是那句話,打不過你,但我可以累死你。
固然突破前麵的竹城時,傷亡大了些,但終究是突破了他們的防線。那麽下麵如果也用這樣的手段,是不是就可以突破眼前的要塞呢。
親王忽必烈知道,眼前的“華夏軍”同樣沒有退路。他們必然會死戰到底,這讓他看到了一點希望。
“倘若他們敗一次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