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為後

第四十三章:趁亂謀反

朱元璋對楚流煙的意見,深以為然。隻不過陳友諒有龐大的水師在手,是朱元璋遠遠不及的。陳友諒又占據湖北和江西等地,屬於長江上遊,朱元璋所在的應天,是長江下遊。要攻打陳友諒,必須要仰首而戰,這對朱元璋而言是很不利的。

李善長、劉伯溫所言,都符合情理,楚流煙、徐達的意見,在出奇製勝。經過深思熟慮後,朱元璋終於同意了楚流煙、徐達的意見,先攻打陳友諒。這時候,陳友諒已經在采石稱帝,國號漢,自稱為漢王。

朱元璋命徐達為主帥,常遇春為副帥,藍玉、湯和為左右先鋒,並率領傅友德、馮國勝、周德興等人,向池州進攻,沒有想到事情出乎意料的順利,居然很快就攻占了池州。接著在九華山下大戰,徐達、常遇春率領將士,一鼓作氣,很快就拿下了九華山。

此時,誰也沒有預料到,又一件事發生了。

仍舊是殺降。常遇春殺了三千人。在藍鳳凰死後,所有的人都以為常遇春殺降的嗜好已經改掉。徐達再三叮囑常遇春,九華山一戰的降兵,要收歸元帥麾下,無論如何也不能殺掉。卻沒有想到,常遇春一麵答應著,一麵把降兵殺了個精光。

三千人,無一幸免。血流成河,哀鴻遍野。

常遇春特意派人給陳友諒送信去,說是遇人殺人,遇神殺神,你區區一個陳友諒,又算得了什麽東西。

陳友諒收到書信大怒。他麾下有三十萬水師,兵精將強,而朱元璋手下的水師,隻不過才區區一萬而已。朱元璋竟然感這麽挑釁,豈不是活得不耐煩了麽?

陳友諒出動全部艦隊,包括他的精銳戰艦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江海鱉等,這些戰艦都有幾層樓高,炮火齊全,朱元璋的艦隊,在這些戰艦麵前,顯得隻不過像是漁船一樣了。

陳友諒精兵一出,勢如破竹,很快,太平失守,應天危急。

此時此刻,朱元璋手下將士一片混亂,而朱元璋也沒有時間追究罪魁禍首常遇春了。他現在應該做的是想到對策,來應對眼前的局勢。於是,朱元璋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參與者包括他手下所有的將領和謀士。

朱元璋高踞帥坐,沉聲說道:“如今的局勢,想必大家都已經清楚。不知道諸位將領可有什麽好主意,能夠對付得了陳友諒?”

令朱元璋大失所望的是,大多數的人都主張逃跑。有個謀士名叫方臣的說道:“啟稟大元帥,陳友諒有浩浩水師三十萬,我軍隻有一萬水師而已。如今和陳友諒打仗,打的就是水上戰爭。依我看,實力懸殊,取勝無望,倒不如感覺退守定遠,保存實力,以圖有朝一日,東山再起,或者割據一方,做一方隻王者,也好過全軍覆沒。”

另外一個謀士說道:“方先生說的有道理。隻不過,眼前這個局勢,陳友諒怎麽會允許我們安居定遠?依我看,倒不如和陳友諒投降吧。投降以後,說不定還能謀得一官半職,將來陳友諒當了皇帝,我們還有榮華富貴可享。要是現在不投降,恐怕以後想投降都沒有機會了。”

朱元璋不禁大怒,他壓抑著自己心中的怒氣,一句話也沒有說,隻是冷冷的掃視著下麵的謀士和將領。

李善長說道:“元帥,我倒是有個建議。退守定遠實在是太遠,戰線拉開太長,最作戰不利。而投降,又違背元帥想爭霸天下的初衷。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先避在紫金山,等到陳友諒放鬆警惕,再重新把應天拿下來,不知元帥意下如何?”

朱元璋聽了李善長的話,沉思了一會兒,也默不作聲。李善長的話,固然有幾分道理,可是要讓朱元璋這麽輕而易舉的把應天城讓給別人,也不是他心甘情願的事情。可是要是不放棄應天,陳友諒一旦攻打進來,恐怕再想逃走,也不容易了。

朱元璋習慣性的把目光轉向了楚流煙,問道:“流煙妹子,你的意見如何?”

楚流煙的目光,悠遠綿長,她說道:“我想見陳友諒一麵,看能不能和談,暫時與他劃江而治,保住應天。我們好不容易才打下應天,就是就這麽輕易放棄,於心何忍?縱容要聽天命,也要盡人事。何況,我始終認為天命所歸在元帥這裏。”

楚流煙從容不迫的把話說完,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毫無疑問,與陳友諒談判,無異於與虎謀皮,此計不通。

朱元璋搖頭說道:“流煙妹子,此計不通。陳友諒乃是一個奸險小人,他如今處於勝勢,與他談判多半不成,要是他不顧道義,怒斬來使,那豈不是眼睜睜把你送火窟麽?此計萬萬行不通的。”

“元帥,現在除了這個法子,就隻能退守紫金山了。難道元帥要看著這麽多年的心血,付諸於流水麽?”楚流煙諄諄善誘:“去找陳友諒談判,總是有一線生機。”

劉伯溫站了起來,說道:“元帥,流煙姑娘說的也有道理。既然如此,就讓笑笑跟隨保護,可保流煙無虞。”

“我也去。”徐達霍然站了起來:“既然隻能去找陳友諒談判,我也去。”

朱元璋沉思一會兒,心中明白,要是當真談判,應該他這個主帥身先士卒,前去談判。可是陳友諒乃是奸險小人一個,要是施什麽手段,謀害他,那豈不是前功盡棄了麽?他是萬分不舍楚流煙前去的,可是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

他想了想,終於點點頭,說道:“好吧,就讓流煙和天德帶著笑笑前去談判。此去危險重重,要是稍有不慎,你們要想法子先逃出去為好。”

楚流煙與徐達點頭答應,帶著笑笑趕去與陳友諒談判。朱元璋特意寫了一封書信,交給二人,信中所寫,無非是希望與陳友諒談判,並就之前常遇春殺降一事,表示了歉意。朱元璋原本就是地痞流氓出身,所謂拿得起放得下,也並不覺得寫這信有什麽不妥當之處。

可是,在楚流煙與徐達走後,軍營中卻有人覺得很是不忿,認為朱元璋根本就不配做元帥,想娶朱元璋而代之。那個人就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本來是朱元璋的侄子,他投奔朱元璋後,曾經立下大功,朱元璋就把他收為義子,希望他能大有作為,卻沒有想到,朱文正狼子野心,覬覦主帥之位已經很久了。如今,恰好陳友諒大軍攻來,朱元璋無從招架,常遇春被申飭,徐達與楚流煙離開,這正是奪取主帥之位的好機會。

是夜,朱文正帳中燈火通明。他高高盤踞在主位上,下手坐著陳其、慕容瀧等謀士和將領。

朱文正站起來,踱來踱去,想了半天,終於說道:“如今元帥無能,致使我軍受到陳友諒狙擊而無力自保,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陳其站了起來,躬身道:“當取而代之。”

陳其的話,說得如此明白,倒是把所有的人都嚇了一跳。

慕容瀧說道:“將軍,你可記得燭影斧聲麽?當可效仿。”

朱文正大喜,說道:“既然兩位將軍都支持,也未嚐不可。隻不過,有一件事,本將軍一直未能決斷。”

眾人齊聲說道:“將軍請說。”

朱文正回答說道:“如今那人,”他指了指朱元璋的營長方向,“手中握著兵權,我們人數不如,要不要借助外力呢?借助外力,又恐外頭之人趁機而入,不借外力,恐怕不是那人對手。”

“安外必先攘內。”陳其畢恭畢敬回答道。

朱文正聞言,心中已經有了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