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這道軍報,在前半部分,劉備講述了敗敵的經過。
中間部分,他分析了目前兗州敵我的形勢。
他認為己軍目前雖然擋住了劉岱、鮑信援軍的進路,但劉、鮑都尚未出全力,劉岱不甘心在兗北的失敗,為了自身在兗州的威望,他還在積極地謀劃再次進擊兗北黃巾,鮑信的部曲也有部分留在了兗北,如果他兩人,尤其是劉岱暫時全麵停止與兗北黃巾的作戰,然後抽出兵力再來攻打的話,劉備認為己軍是難以抵住的,畢竟戰時與平時不同,就算兵力可以支撐,但所消耗之大量的軍械物資僅憑合鄉、東平兩地的輸送,將會是後繼無力。
特別是劉岱在兗北的失利,導致兗北黃巾大舉入侵東平國,現今差不多已經占據了東平的半郡之地,如果在與劉岱、鮑信的交戰過程中,兗北黃巾突然進犯,怕是會被兗州黃巾“漁翁得利”,到頭來連這剩下的半個東平國都將不能保住。
目前兗北的局勢是三方混戰,犬牙交錯,濟北國已經幾乎都是黃巾軍的天下,東平國的汶水以北,也就是東平國的北部,雖有兗州兵的駐留,但單就兵力而言之,兗州兵方麵已是全然落處下風,僅能勉強自守,汶水以南的東平國境內共有三縣,分別是壽張、東平陸、寧陽,壽張在最西邊,臨東郡,現有兗州兵駐守,東平陸在寧陽的西北邊,現下是李瓚親自在那裏坐守,寧陽在東平的最南邊,離劉備所在之樊縣不足百裏,江鵠便是在這裏設防禦敵。
劉備、陳褒、江鵠,加上李瓚,他們眼下麵對的不止是劉岱、鮑信兩部,還有兗北黃巾的壓力,當然,對劉岱、鮑信來說,他兩人也是同樣如此,不僅西有劉備等為阻,北邊還有黃巾的進犯,——江鵠此前之所以急於殲滅鮑信的來犯之部,固是有他性悍勇之故,然而這其中卻亦是有寧陽、東平陸以北的黃巾勢力越來越大,他與李瓚在北邊所受的壓力漸重之緣由。
對兗北現下的局勢,不用劉備分析,荀貞也很清楚,事實上,為了避免出現劉備所說之“被兗北黃巾漁翁得利,到頭來連這剩下的半個東平國都將不能保住”的最壞結果出現,他已於日前檄令趙雲,命他調了一些兵馬進駐合鄉,與荀濮、孫康合兵,時刻準備赴兗馳援。
在這道軍報的末尾,劉備提出了一個解決當前困境的辦法。
他建議道:“備在合鄉,聞李乾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乾者,山陽巨野人也,有雄氣。明公若能得其歸附,令擾山陽,則劉公山必不複再有進犯之心。劉部一退,鮑部不足慮矣。如此,既退兗州援兵,備等便可分兵東平,並力固守寧陽、東平陸,使兗北黃巾不得犯汶水以南。”
李乾、李整父子的名字,荀貞亦有耳聞。
與徐州接壤,或離徐州不遠的兗、豫諸郡縣中,而今最有名的強豪有三人。
一個是沛國許褚,此人與曹操同鄉,譙縣人,聚集了少年、宗族數千家,現屯於沛西,因為過往在與黃巾交戰時表現出的絕人勇猛,他早已是名震淮汝、陳梁。孫堅對他有過招攬,但被他婉拒了,孫堅當時將要進攻陳、梁,為不致使他投敵,也沒有怪罪他。
一個是江夏李通,此人雖是江夏人,但現下卻是盤踞在與江夏接壤的汝南郎陵一帶,部曲亦有賓客、宗族數千家。孫堅也曾招攬過他,但也被他婉拒了。
再一個就是山陽李乾,如劉備所述,他是巨野人,巨野西與濟陰郡的乘氏接壤,北與東平國接壤,大約是因覺得巨野離兗北黃巾的勢力範圍太近,故此他聚了賓客、宗族數千家,離鄉轉至乘氏。劉岱、濟陰太守吳資先後都招攬過他,他采取的應對辦法是:既不投靠某一方,保持己方的割據之實,但在名義上仍自認是兗州的治下民,肯出些糧秣送給他們。
海內兵亂以來,州郡豪強群起
,這些豪強,大者擁眾上萬,橫行郡國,抗禮守相,小者亦能聚賓客、宗族數百,據塢自立,為縣鄉之霸。
隨著形勢的發展,這些地方豪強們有的投靠了某方的勢力,比如臧霸等泰山兵,先是投靠陶謙,繼又依附荀貞,有的則盤踞郡縣,待價而沽,同時,並采用各種手段進一步地擴充自身之實力,以持續增強自身在地方郡縣上的影響力,比如許褚、李乾、李通就是這樣。
許褚、李乾主要是憑借己身之名,而得到許多別地輕俠、流民的絡繹往投,從而壯大實力,而李通除此之外,還通過兼並來進一步地增加部伍,他先後吞並了周直、陳郃等強豪的部曲,又招降黃巾兵卒,發展至今,可以說,許褚、李乾、李通三人中,已是尤數李通的實力最強。
不管李通也好,許褚、李乾也罷,他三人而下雖仍是民身,論之名勢,卻早非尋常的郡縣長吏可比。也正是因此,許褚、李通才敢不接受孫堅的延攬。
卻是說了:許褚、李通不應孫堅的延攬,那麽李乾就會應荀貞的延攬麽?要知,李乾此前可是已經接連拒絕過劉岱、吳資兩人的招攬了,本地的長吏他尚不從,又會從在徐州的荀貞麽?
聽了荀貞的發問,戲誌才、荀攸兩人不用考慮就已有回答。
荀攸說道:“李乾屯在乘氏,此兗州之腹心地也,他一旦起兵,必遭山陽、濟陰之共擊,其雖有賓客數千家,而斷難為劉兗州、吳濟陰兩人聯手之敵。攸料李乾定不會從附明公。”
戲誌才也是這樣的觀點。
荀貞其實也是如此想的,因此,他之前才一直沒有派人去與李乾聯係。
不過,既然劉備提出了這個建議,卻也不妨遣個人去李乾那裏試試他的態度,反正即使他果真不同意,對荀貞也沒什麽損失,但他如果同意,對荀貞則將會大有利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