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書評區答iamdushe,毒蛇兄的書評,寫的有點長,且對書中一個重要問題有說明作用,所以就幹脆傳到這裏給大夥隨意看看。嗯,這是免費章節。
PS:今日第一更已發。)
先說儒,我推崇《孔子》《孟子》,但貶低變成封建統治者思想武器的儒家思想,當儒家思想從江湖躋身於廟堂之後,他逐漸喪失了本來麵貌,最終麵目全非,淪為笑柄。
中國曆史上幾個鼎盛時期,一者為秦,二者為漢武,三者為隋唐,前兩者一者誕生於儒家治國思想未確立之時,一者誕生於劉徹這樣千古一帝橫空出世且儒家思想初立未大立之時,隋唐則是在幾百年大爭之世之後,世道大亂,儒不儒的問題影響相對小了很多。
再往後看中華的千年曆史,便隻剩下積貧積弱的宋,外族入主暗無天日的元,不溫不火沒什麽精氣神的明,滿狗入主的廢清,千年悲哀、衰敗,儒家思想貴為統治者治國的最大殺器,居功甚偉。
所以,我認為,以儒治國是失敗的。至少,不是最好的那一批。哦,如果有人跟我說外國、西方也是王朝更替、強弱有時,我就隻能無語以對。西方,除了宗教他們有什麽治國的?其他的,佛教?神靈?別搞笑了。跟他們比什麽。
再說商鞅之法。
所謂依法治國,莫說先秦,便是現在,“王子”犯法了會與庶民同罪?所謂律法,不過是統治階層製定來維護他們利益的罷了,他們哪裏會用律法去搞死他們自己?這個,古今如是,不用贅言。
昔者秦國立於大爭之世,四麵皆敵,憑商君變法而終一統天下,可見商鞅之法可強國沒有疑問,秦民守法、秦國社會井井有條,不說多好,至少強於山東六國,斯時斯景,可見商鞅之法可理國。至於秦一統後之殘暴乃至亡國,不可歸為商君之法之過,誠如你所說,這是封建製度不可突破之局限。倘若,扶蘇繼位,倘若秦皇如漢武,在最後與民休息......
法家與儒家相比較,何者更有利於中華屹立於世界,雖曆經千年而不衰,久為強國,答案顯而易見。因為秦國以關中之地對抗山東六國可立於不敗,再加上一個巴蜀之地便統一了六國。試問,在而後兩千年曆史中,以儒治國之際,以華夏九州物產豐饒之地,能戰勝一個外敵便已是舉國同慶,何談能勝六國?最終竟然讓草原人兩度入主中原,豈不悲夫?
若是以商鞅之法治國,不用秦國不滅,後世無數個朝代,早就統一了東邊、北邊、西邊、南邊諸國,偌大東方何至於如現在這般?
每每念及於此,不勝憤懣悲愴。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曆史,有太多的偶然,所以才會有那麽多假設。
不要說曆史都是必然的,那是個笑話。從現在看,自然什麽都是必然,但在那時,隻需要一個人一念之間,曆史便會迥然不同。
不是說法家最好,不是說法家無敵,不是說法家完美......法家之國不是大同、不是天堂,人間也成不了大同、成不了天堂。一切絕對平等、公正,一切完美,都是在做傳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鬥爭,有壓迫與被壓迫。人有強弱,萬物有命,世道不絕,鬥爭不止。
所以我說的商鞅之法治國隻是一個比之儒家思想治國更好的選擇而已。
你總不能讓我將現在的聯邦製、社-會-主-義搬到漢朝去吧?
再說,就算聯邦製,社-會-主-義......不說了,違禁了。
嗬嗬。
不是說儒家思想治國就一無是處,我還是那句話,儒家思想治國,可以教化百姓,可以正社會秩序,但不可能強國。法家思想以及商鞅的耕戰體係,除卻同樣可以育民,正秩序之外,最重要的,他能強國。秦國一個春秋五霸的末流弱國都能在商君變法之後統一山東六國,其強國功用不用質疑。
當然,要在西漢施行商君之法,如竇非所說,需要作出改變。不可讓國民隻知道守法、種田、打仗,還需要樂、文等等。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各種軟實力,豐富文化,這些是竇非需要去做的。
就說這麽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