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狂人

第一百九十二長 裁軍

12月中旬某天,合肥迎來難得的晴朗天氣。火紅的太陽懸掛高空,驅散了冬日裏的陰寒,給冬寒裏苦熬的人們帶去一絲絲溫暖。

合肥西郊遍植青鬆,就算在隆隆冬日,整個西郊依舊一片綠意濃濃。一條碎石小路掩映在蒼鬆翠柏之間,小路的盡頭直達丘陵維護中的幽密山穀。

今日西郊幽穀的寧靜被打破,一隊隊身著筆挺軍服的光複軍戰士站立於道路兩旁,一隊隊民間樂手吹打著嗩呐鑼拔,手裏搖動著招魂靈幡,緩慢而又沉重的在林間碎石小道上前行,空氣中飄蕩著一股股陰冷肅穆的氣息,壓抑得周圍肅立士兵差點喘不過氣來。

王進滿臉肅穆,一身正裝帶著合肥文武官員緩步跟在樂手身後,一步一步的向幽穀走去。跟在後麵的,則是一隊隊總督親衛隊戰士,最前麵兩名軍官高舉光複軍軍旗,其它戰士手捧著白色花圈一臉嚴肅緩步而行,神情中說不出的肅穆和冷厲。

跟在衛隊身後的,是一大群神情低落,不是因為傷心難過掉下眼淚來的普通民眾。他們一個個神情或哀傷或淒切,手臂上套著黑布圈,攜老扶幼沉默的跟在都督衛隊身後,一股股嚴肅悲傷的氣氛充斥其間,就連最調皮搗蛋的小皮猴也老實下來,乖乖待在家人身邊。

整個合肥西郊都沉浸於一種哀傷肅穆的氣氛當中,盡管行走在林間小道上的人群密密麻麻,連成一條長好幾裏的長蛇陣,但他們鬧騰出來的動靜極小,在呼嘯的寒風當中幾不可聞,沉浸於哀傷的氛圍當中不可自拔,震懾於肅穆的氣氛不敢弄出太大聲響。

等到所有人都進了幽穀,聚集到山穀正中心那坐巨大的,延綿好幾裏長的陵墓園區,時間已經到了下午三點鍾。隨後祭奠戰死光複軍將士們的儀式正式開始,嗩呐聲戰鼓聲不約而同響徹天地。經過一係列儀式,最後王進拿著由安徽軍政府起草,大儒潤色的祭文禱告,然後放進陵園中央的銅盆中燒成灰燼,那些烈士家屬們跟著嗚嗚輕聲哭泣起來……

這是民主進步黨牽頭主導,聯合光複軍還有安徽軍政府,對曆次擴張戰鬥中戰死將士們的一次集體祭奠,同時也是一種凝聚民心士氣,提高軍隊戰鬥力的良好措施。

王進特意在合肥西郊找了這麽一個地方,既不是人煙稠密的鬧市也不是人跡罕至的荒郊野嶺,修建了一處占地不下進十平方公裏的烈士陵園。凡是為了民主進步黨的發展和擴張和犧牲的光複軍戰士們,他們的骨灰都將被移放到烈士陵園,他們的功績將被永刻於石碑之上,接受萬家香火還有親人們的祭奠,享受無上榮耀與崇拜。

陵園廣場聳立一塊高達十來米的花崗岩巨碑,‘英雄紀念碑’五個血紅的大字從上而下排列,結合周圍蒼鬆翠柏,丘陵環繞的靜謐環境,遠遠望去一股肅穆凜然的氣氛撲麵而來,給人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凜然之威。

軍政府之所以花費這麽大力氣,調用無數人力物力,在短短幾個月時間,便建立起如此一座恢弘雄偉的烈士陵園,就是為了激發起光複軍戰士們的戰力,形成一種可以延綿傳承的軍魂,使得戰士們心頭擁有一種強大的榮譽感,進一步催法和刺激光複軍的戰鬥力。

這時代的人心還是淳樸的,隻要能吃飽飯沒有後顧之憂,戰士們對於榮譽的追求還是很熱切的,誰不想自己死後能被人崇敬供奉,橫為子孫後代榮耀誇讚的對象?

當然,王進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心思單純,最起碼那幫大開過眼界的中高級軍官們在麵臨生死抉擇,或者關乎到自家身家性命時,會起一些不該有的念頭。對付這些中高級軍官,王進和民主進步黨自有另外一套辦法,單單一個烈士另還遠遠不夠。

他也沒指望那些手握實權的將領們能夠死心塌地,隻要他們能夠按照命令執行好任務就成。他推動軍政府花費了這麽大的精力,為的就是凝聚最底層戰士們的軍心。隻要呢馬那瓜穩固住底層戰士們的軍心,不管上麵那些中高級軍官們有何心思,都能夠保證民主進步黨和他王進對光複軍的徹底掌控!

軍政府對這一次的儀式非常重視,就是要突出烈士陵園的神聖和榮耀。自從南北雙方展開和平談判,各主要戰場紛紛熄火之時,軍政府就在籌劃和準備。

合肥西郊響了整整一個下午的嗩呐戰鼓聲,等煩瑣的儀式終於完成回到合肥城時已是傍晚十分,王進拖著疲憊的身子並沒有急著回家,而是第一時間趕到了軍政府駐地,拉著安徽軍政府省長吳楚一起商量事情。

“子玉兄,歐洲那幾個軍火商聯係得怎麽樣了?”

“他們那邊倒是沒有問題,隻是要價太高。”吳楚臉上閃過一絲無奈,端起茶杯狠狠灌了一口:“最近歐洲的局勢越發緊張,各國都加強了軍備,對各種武器彈藥的戰略存儲也加大了規模,咱們這時候想要幾條最先進的武器生產線,不是主動撞上門去給人宰麽?”

“沒辦法,咱們想要趁著歐洲列強沒精力顧忌東方之時發展壯大,等到他們回過神來的時候,卻發現已經阻止不了咱們的發展,沒有強大的武力保障咱們成?”王進揉了揉眉心,也是一臉的無奈和疲憊:“北洋方麵也不讓人省心,咱們要顧忌的地方還多著呢。”

黎元洪還沒有當選為正式總統,北洋方麵就迫不及待的通過他提出裁軍命令。裁撤軍民由地方政府安置,軍械由陸軍部統一調配。為了顯示誠意,北洋軍首先進行了裁軍。倒不是袁世凱和北洋集團真的心胸寬廣,隻不過是趁機對北洋軍進行改變而已。

此次南北大戰,雖然北洋並沒有失敗而且還在江蘇站穩了腳跟,可是北洋軍在戰場上的表現讓人大失所望,袁世凱認為一貫到了該做改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