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寧州正是秋老虎猖狂的時候,但是在數千裏之外的西藏,晨風之中已經帶著凜冽的涼意了,封敬亭早上起床的時候,還是感覺有些不習慣這裏的氣候,尤其是空氣中始終若有若無飄散著一股硫磺味,讓他感覺總是不太舒服。
作為一個地道的南方人,要適應這裏的高原氣候,還是有些困難的,剛到這裏的時候,因為劇烈的高原反應,他在醫院裏躺了一個多星期,直到這幾天才適應了過來,這段時間,連飯都好好吃過幾頓,說到吃飯,這裏如果不用高壓鍋,做出來的飯總有一股夾生的味道,真是見鬼。
這裏的海拔差不多有4300多米,水的沸點甚至不足85度,如果不是因為論文需要,打死封敬亭他也不願意來這個鬼地方。
倒是有好幾個女同學,聽說這裏的溫泉不錯,都還打聽怎麽過來,不過聽說封敬亭說自己剛來就住了一個星期院,就紛紛打消了主意。
這大概就是物理學對人考驗吧,不僅僅是在智力上,還是在身體上,因為觀測條件的需求,最好的望遠鏡往往都設在最偏遠的地方。
羊八井天文觀測站是大概算得上是中國觀測條件最好的天文觀測站,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空氣純淨的就像雪山頂上的雪花,這裏有中國和德國最新合作建設的亞毫米波常規天文望遠鏡,也有效果最好的宇宙射線實驗大廳,在這個海拔,來自地球的背景輻射被大幅度削弱,觀測宇宙射線的效果比在低海拔區域要好的多。
封敬亭是一名很普通的高能物理碩士生,宇宙射線作為高能物理始終關注的重要一塊,在研究天體物理、粒子物理方麵始終占了很大比例,一方麵,人類想盡辦法研發大型的對撞機,重複的做著一次又一次的撞擊,驗證著一個又一個的猜測,另一方麵,物理學家也不放過宇宙射線這個“天然”的對撞機,許多高能的射線攜帶的能量比人類加速器中達到的能量要大的多,而且這些撞擊都是免費的,當然,也是隨機的。
觀測站主要就是搜集某些特定超高能射線因為撞擊產生的次級粒子,這些次級粒子也會繼續撞擊繼續產生更次級粒子,如此下去,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粒子群,這個現象被稱為“廣延大氣簇射”,研究這個現象是當前物理學很重要的前沿課題。
封敬亭的博士課題就是關於粒子束的來源和形成過程,這個課題是導師幫他篩選的,按照封敬亭的想法,這個課題其實更接近天體物理的範疇,但是對撞機的實驗是在是太難申請了,封敬亭不得不對現實暫時妥協,於是就來到了這個鬼地方。
他要做的就是盡量多搜集高能粒子束的產物資料,並在已經確認的天體中,合理的假設這些粒子的來源,可能的天體結構,反應模式,當然,整個細節的推導也要做到非常精致,讓人無可反駁。
這個過程還算有點意思,封敬亭感覺上就好像自己根據上帝造物的痕跡,來推測他老人家造東西的細節,這個過程更像是猜測,比如人觀察到地上有一灘水,完全可以假設是下雨,地下水,冰塊融化,露水聚集……前提是你想盡辦法說服別人相信你,所以你就得有數據和理論結構,形成一個看似完美的證據鏈,許多理論性的論文其實就是這些東西,其實真實的情況往往會讓人目瞪口呆,或許這攤水僅僅是誰家的小狗隨地大小便,而你正好感冒了而已。
羊八井天文觀測站算起來還是一個新站,正式的數據記錄才開始了幾個月,但是記錄的數據已經非常充足了,一方麵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另外也有一部分因素是這個項目屬於國家重點的項目,受到的關注很大,封敬亭一邊看著電腦上磨磨蹭蹭的分析讀取過程,瞥了一眼剩餘時間,大概還需要好幾個小時,其實大多數時候就是這種等待,每次這個時候,他都會打開郵箱,搞搞自己感興趣的小玩意。
封敬亭熟悉的登錄了一個網站,輸入了用戶名和密碼,然後在密密麻麻的英文條目中,篩選著自己想要的東西,得益於讀碩士的時候曾經參加過LHC的一個實驗項目,他有一個賬戶能夠在LHC的網站上下載自己想要的實驗或其他觀測數據,這個網站就是專門為高能物理學家準備的,大家平時都在上麵交換、共享研究資料,LHC的最新實驗數據也往往都在裏麵,不過因為數據量很大,大家都是自己編算法,由網站提供計算資源,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哎,物理學總是需要等待。
他這次是為了幫別人一個忙,這次的下載的數據是一個學弟的畢業論文需要的,他沒有賬號,所以就找上了他,聽說他的論文是跟宇宙膨脹有關的,想到這裏,封敬亭搖頭笑了笑,研究這東西看起來真沒什麽意思,宇宙實在太大了,不管是空間尺度還是時間尺度,研究它膨脹還是縮小,膨脹的快還是慢,都沒有什麽現實意義,最多隻是為科幻小說提供點素材罷了。
比起這一點,高能物理就強的很多,不說遠的,隻說人類要是能掌握聚變反應的尺度,實現持續大規模的商業使用,就算太陽突然消失了,人類也能靠地球上的水活到星際移民的那一天。
宇宙膨脹方麵主要關注的數據大多來自著名的哈勃望遠鏡,當然,一些重要的次級指標,比如哈勃常數之類,都隨著原始數據免費附送了,也好給下載者一個參考。
在把數據壓縮發送前,封敬亭大概看了一下數據,一大串,按照觀察時間劃分,大概都是同一個數字,後麵跟著一大串小數點,小數點的前幾位數字也都差不多,隻有後麵開始出現混沌一般的混亂,封敬亭知道引起那些混亂的原因有很多,觀察精度啦,計算機精度啦……反正都是這些東西。
數據文件的最後有一句英文提醒:“因為不明原因,一下這幾天的觀測數據可能有誤,希望使用者慎重考慮。”
這句話下麵跟著幾個日期,封敬亭大概看了一下,都在這個月,連續好幾天,時間段也都標示的很明顯,換算成北京時間大概是9點到12點之間。
封敬亭沒怎麽接觸過哈勃那一塊的數據,所以對這些偏差也不是很了解,不過根據他的了解,他也知道像哈勃那麽備受重視的科學觀測儀器,在技術上是不太可能出錯的,更何況是連續數天的錯誤,這個提示讓封敬亭的好奇心上升了起來,在科學界,一切正常是最讓人無聊的,偶爾的不正常才顯得有趣,因為那通常是一些未知的東西。
哈勃常數是測算宇宙膨脹速度的一個常用指標,眾所周知,宇宙膨脹最關鍵的證據就是人類通過望遠鏡觀察到所有的恒星都在遠離我們,因為這種遠離形成光學上的多普勒效應,所有的光都有紅移現象,而哈勃常數就是根據被測光線“到底有多紅”來反向算出遠離速度,一般來說,這不是一個定值,往往根據觀測對象的不同而出入很大,封敬亭這次下載的數據全都是以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半人馬α座為目標測定的,這顆星星距離我們大概4光年。
封敬亭給自己的電腦上也複製了一份,把原來那份給那位學弟發送了過去,然後他打開文件,隨手從LHC網站上搜索了幾個實用的分析軟件,裝載上數據。
時間一分一秒的度過,筆記本的反光在封敬亭眼鏡上不斷的閃爍,大概半個小時後,封敬亭揉了揉摘下了眼睛,揉了揉太陽穴。
封敬亭看了這麽久,不是因為數據晦澀難懂,而是他有些難以接受,如果這些數據真的不是因為技術原因——封敬亭現在幾乎就斷定肯定是技術原因,隻是還沒查出來而已,那就隻有一個可能——宇宙在變大的同時,還會間斷性縮小。
在那幾天的異常數據中,在某個瞬間——幾乎是不可測的時間段裏,哈勃常數停止了增長,反而縮小了一點點,這一點點是非常小的一點點,幾乎接近精度的極限,但這仍然不可忽視,要知道,這不僅僅是量得問題,更是質的變化——距離在縮小!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宇宙就不是之前人們想象的純粹是一個在不斷膨脹的氣球,這這中間肯定要加上一些東西——比如一根針會固定的給這個氣球放上一點氣,多餘的氣球就從這個洞裏流失了出去,這個理論聽起來非常讓人難以接受,雖然原先的膨脹理論也不見得受人待見——在這種宇宙的盡頭,是無窮無盡無意義的熱寂。
封敬亭登上了網站,看看相互討論的部分——果然,關注這部分數據的不僅僅隻有他一個人,許多被這個消息震動的科研工作者都在論壇上發牢騷,他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了一下,發了個帖子,很快就有了回複。
“我們就等著那幫家夥出來乖乖認錯吧,也許他們新招的技術助理是個金發美女,上帝,或許隻有這個理由才能讓大家接受這個可笑的錯誤!”這聽起來是標準的美國想法。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接受這個事實,如果硬要說數據沒錯的話,那唯一的可能是中國人正在製造黑洞——連續好幾天都在製造,不過最近他們停了,可能是因為他們玩膩了,因為根據數據我計算出,空間縮小是有一個中心的,這個中心大概就是大概在中國南方一帶——我們是不是該趕緊去看看地球上有沒有少了一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