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帥

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是袁崇煥苦練出的一支兵力並不很大、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滿清的八旗軍正麵交鋒

目前翻閱的史籍中,僅有吳偉業在清順治九年成書的《綏寇紀略》中明文使用“關寧鐵騎”這四個字。但是依據當時的輿論傾向,“關寧鐵騎”不大可能是指袁崇煥訓練的,以遼人為主的騎兵。袁崇煥當時有“投敵叛國”之嫌,直到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人根據《清太宗實錄》編寫《明史》時,乾隆下詔為袁崇煥翻案,而這時已經是150年後了。而《綏寇紀略》成書於順治九年,此外《太宗實錄》六十八卷。(順治九年敕纂,康熙十二年聖祖重修,雍正十二年敕加校訂。吳偉業本人沒有參與《太宗實錄》的編纂,不可能有機會提前知道內幕,所以他本人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為袁家軍歌功頌德。也不可能是祖大壽的親丁家將,因為其過早降清。隻有吳三桂,當時身家最幹淨,乃崇禎朝後期最耀眼的一顆將星,直到北京城破前,還為大明駐守著寧遠。最後雖然投靠滿清,但是性質卻不一樣,大家都理解他當時報國恨家仇而引清兵入關。此外野史中對三桂的讚譽也比袁崇煥與祖大壽等人多,從中就可以看出當時輿論所向。

明末,在練兵的問題上,袁崇煥力主“以遼人守遼土”。袁崇煥將這些客兵歸納為“南(江南〕兵脆弱”。說到最後,還是民風剽悍,有切身利害關係,而且多善騎馬的遼人最適於守遼土。因此,孫承宗與袁崇煥在歸附的十餘萬遼民(流民,一般與後金有深仇大恨)中精選身體強壯者,充實各軍,同時大力栽培祖大壽等一大批遼將。借著寧遠大捷後明軍士氣有所回升,開始敢於與後金軍騎兵作戰的機會,袁崇煥苦練出了一支兵力並不很大、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這支部隊後來被人們稱作“關寧鐵騎”,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滿清的八旗軍正麵交鋒(明末三大軍:關寧鐵騎——孫承宗、袁崇煥;秦兵——孫傳庭;天雄軍——盧象升)北京之戰的硝煙剛剛散盡,崇禎皇帝讓士兵用大筐把袁崇煥吊進北京城,隨即以通敵的罪名將袁崇煥下了大獄。北京城外的關寧鐵騎帶著一身的血跡返回關外。清軍先是在盧溝橋殲滅明軍7000餘人,又在永定門外擊潰滿桂等人率領的40000餘人,全殲山海關援軍4000人。此時北京城外的明軍全軍覆沒,已無再戰之兵。崇禎想起了關寧鐵騎。但祖大壽此時接到調令卻按兵不動。崇禎無奈,便讓在獄中的袁崇煥寫信給祖大壽,祖大壽這才帶著關寧鐵騎再次入關勤王。皇太極得知關寧鐵騎出兵入關,立即撤兵,留下了由堂兄阿敏指揮的重兵守衛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城。可是,令皇太極極為吃驚與震怒的是,他前腳回到盛京,阿敏後腳就跟著回來了——5月9日開始,在數日之內將阿敏軍全部擊潰,盡複關內四城,史稱“遵永大捷”。關寧鐵騎如此善戰,而且連皇帝的命令都敢不聽,隻聽袁崇煥的,這讓崇禎更加不安。“遵永大捷”後,北京警報解除,崇禎立刻下令將袁崇煥淩遲處死。同時將關寧鐵騎一分為三,一部分歸祖大壽指揮,一部分歸吳三桂指揮,還有一部分被調進關內,鎮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不久,祖大壽率領的關寧鐵騎被清軍全殲,進關的那部分也在與李自成的作戰中全軍覆滅,隻剩下吳三桂所部碩天啟7年5月6日,剛剛征討過朝鮮的後金大軍在大汗的親自指揮下向西進發了。皇太極相信,那次寧遠的失利主要是過於輕敵,缺乏攻堅的準備,而隻要準備充分,城池並不是堅不可摧的。就算打寧遠比較困難,要攻剛築不久的錦州應該還是可以的吧。5月12日清晨,後金軍從西,北兩麵發起了對錦州城的總攻.馬步軍對城垣輪番進行攻擊,後金兵們拖著盾車雲梯冒著炮火直向城下衝去.趙率教,左輔,朱梅和監軍太監紀用均身披甲胄,冒著後金軍雨一般的箭矢親臨督戰,指揮將士拚力射打.(表現這麽好的監軍太監在當時可真是稀罕物啊!),連攻3日,後金軍死傷無數,卻毫無進展,皇太極無奈撤軍,繞過錦州,直接攻打寧遠。28日黎明,後金軍先鋒出現在寧遠城北崗。很快,持各色軍旗的後金大軍沿寧遠外圍紮下九座大營,形成了對寧遠的包圍之勢。令後金軍驚奇的事情發生了。大批明軍整隊開出寧遠城外,總兵孫祖壽、副將許定國出西門;副將尤世威出東門。與滿桂,祖大壽等指揮的援錦兵馬一起,明軍沿著早已挖好的深壕內側列車營駐紮。皇太極帶領弟弟阿濟格和戈什哈們一馬當先衝了出去。數萬八旗騎兵直向寧遠城下衝去......"轟!"隨著一聲炮響,明軍各種火器一齊發射。城下的車營都司李春華指揮明軍使用“紅夷”(可能是紅衣大炮的較小型仿製品〕“木龍虎”“滅虜”等諸般火器“齊力攻打”。而威力更加巨大的則是城上袁崇煥親自指揮的紅衣大炮。一排又一排的後金騎兵倒了下去,但後麵的還在不斷衝上來。慢慢的,後金軍就要衝到明軍的戰壕了。皇太極等待著看到明軍在後金鐵騎麵前潰逃的熟悉的那一幕。然而,明軍並沒有潰逃,而是在手持紅旗的滿桂的指揮下迎頭衝了上來。大批的明軍騎兵從戰車後麵衝出來,與剛殺到的後金軍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大混戰。而明軍的火力也並沒有因為肉搏戰的開始而減弱,炮手抬高炮口,對準後金軍的中軍和後隊繼續猛烈轟擊。戰鬥很快的進入了白熱化,前沿的明軍和後金軍騎兵在拚死廝殺,而後金軍的後隊則在明軍炮火之下大批大批白白的傷亡。八旗將士們不顧一切的冒死猛攻,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們,隻要突破了前麵明軍的阻攔,立刻就可以消滅明軍城下的火器。接著就可以跟著潰退的明軍衝進寧遠城去,可是不論後金軍怎樣衝擊,明軍卻始終死戰不退。他們遇見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明軍,他們是袁崇煥手下的關寧鐵騎!雙方的傷亡都相當慘重。在混戰中,滿桂身中數箭,他和尤世威的坐騎均被射死。而後金軍損失更大,皇太極的叔伯弟弟濟爾哈朗,大貝勒代善的兩個兒子薩哈瞵和瓦克達也都負了重傷,戰將覺羅拜山,巴希等被射死!明軍和後金軍的屍體鋪滿了寧遠城外的曠野。激戰從早晨持續到了中午,後金軍傷亡越來越大,但勝利仍然是那麽遙遠!皇太極接到剛剛從錦州送來的急報,那裏麵報告了趙率教乘後金軍主力離開的機會,突然大開城門衝殺出來,攻入後金營中,大量殺傷後金軍之後又迅速撤入城中。皇太極再次無奈撤軍。關寧鐵騎首戰告捷,在寧遠城下的戰鬥中,成長起來的以騎兵——“關寧鐵騎”為核心的明軍開始敢於跟後金軍打野戰了!雖然是有寧遠城上炮火的支援,雖然明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士多死”,但畢竟明軍敢於刀對刀,槍對槍的幹了,而且還取得了勝利,這是前所未有的奇跡!袁崇煥指出"十年來,盡天下之兵未嚐敢與奴戰,合馬交鋒,今始一刀一槍拚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數十戰,解圍而去,誠數千年未有之武功也。這數千年雖未免有些誇張,但還是說出了寧錦大捷的重要意義。關寧鐵騎的威名打出來了!現在還是依城而戰,這樣發展下去,再過幾年就可以跟後金軍真正的爭雄於疆場了。3年之後,崇禎二年秋,皇太極避開了堅固的寧錦防線,繞道蒙古,於十月戊寅日(12月11日)突破喜峰口入塞,成千上萬的後金兵如潮水般向長城湧去。毫無準備而且剛剛才因為欠餉鬧過兵變的明軍幾乎立刻土崩瓦解,當年戚繼光苦心經營數十載的防線一夜之間化為烏有。26日,濟爾哈朗、嶽托指揮的右翼4旗軍與右翼科爾沁蒙古軍突破大安口入塞,半日間殲明軍5營。阿巴泰、阿濟格指揮的左翼4旗軍和左翼科爾沁蒙古軍破龍井關入塞,斬明副將易愛。27日,皇太極親自統領的主力軍克紅山口入塞。30日,後金軍合圍了北京的最後一道門戶——遵化。對於明朝君臣來說這無疑是個晴空霹靂。消息傳來的時候,即使是袁崇煥也不免大驚失色.但他立刻作出了一係列決策:防區最近薊鎮的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領4000輕騎立刻出發,急援遵化.幾個時辰之後,袁崇煥親率副總兵張弘漠,參將張存仁,遊擊曹文詔等人帶領緊急動員起來的部隊進關。第二天,總兵祖大壽負責指揮參將王承胤等人率領關寧大軍主力前往接應。經過袁崇煥等人多年苦心經營的關寧鐵騎的素質今天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督師大人軍令一到,十幾萬將士無不凜遵。從山海關到寧遠,錦州的無數座軍營幾乎同時忙碌起來,雖然大家心中都感到震驚,但基本上還能做到忙而不亂。山海關南門整夜都有軍隊源源不斷的開向關內.隻不過一天多的工夫,幾萬軍隊就完成了動員,開向前線,轄地數百裏的大軍區整個進入了戒備狀態。袁崇煥很清楚,趙率教的那4000輕騎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數萬八旗大軍的.他也不指望能那樣,他所希望的是趙率教能夠搶在城破之前馳入遵化。隻要有趙率教這樣善守的名將主持,再加上4000精兵,像遵化那樣的堅城是完全可以守得住的。可是在趙率教軍趕到前遵化已經陷落,趙軍於城外幾十裏處中伏,全軍殉國,趙率教英勇戰死!袁崇煥和他的幾千精騎就已經連續趕了2天2夜的路.在350裏的急行軍中,即使是他親自精選的9000最精銳的騎兵也有4000人掉了隊,但還是在十一月丁酉日(12月30日)晚趕到了北京城下。清晨,兩軍在廣渠門外擺開了戰場。一邊,是皇太極親自指揮的數萬八旗大軍,而另一邊,則是袁崇煥和他的5000關寧鐵騎!關寧鐵騎分為3個部分,祖大壽陣於南,王承允陣於西南,袁崇煥親率標營陣於西。3軍互為犄角之勢。明軍剛剛立陣完畢,後金騎兵就壓了過來!皇太極已經知道對手是遼軍了。這個消息一度使他十分緊張,不過他很快斷定這決不可能是遼軍的主力而且指望不上城中的炮火支援。廣渠門

一鼓作氣,先把這支明軍消滅了再說!為了謹慎起見,他投入了手頭幾乎所有的兵力,打算一個時辰就把他們幹淨利落的全部消滅,也給城上的其他人看看,頑抗的結果是什麽!一個時辰過去了,兩個時辰過去了,雖然敵人早已成了八旗大軍的汪洋大海中的一個小小孤島,但無論怎樣的驚濤駭浪都無法將這個彈丸小島淹沒!阿巴泰、阿濟格、思格爾......他最器重的精兵驍將都上去了,可他所等待的捷報卻始中沒有傳來!就在這時關寧鐵騎的4000掉隊人馬趕到,在後金軍的側後方發起猛烈衝擊,2麵鐵騎的夾擊下,後金軍最終陷入了無可救藥的混亂之中.如果我們早生三百多年,並且有幸站在此時的北京城頭上的話,一幅極其奇特的畫麵將展現在我們麵前——漫山遍野的後金軍在狼狽潰逃,而在他們後麵緊追不舍的隻有區區幾千關寧鐵騎!果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