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容可謂強大,除了郭開是寵臣之外,毛遂、虞卿、趙郝、樓昌四人皆一時之俊傑,充分體現了趙偃愛賢敬賢之心。若是幾年前來,估計趙偃還會請上那位白馬非馬先生,可惜已經死了。
當然趙國的名士自然不止這些,有些無法抽身,趙王隻是把在邯鄲的幾名召集起來而已。
而且名士並非真的一定就是賢德之人,樂閑早就聽說過這五人中,趙郝、樓昌於郭開交往甚密,是個小集團,這讓樂閑對趙郝、樓昌二人難免有些看法。
燕國這邊隻有樂閑和典客賈鷂。氣氛相當融洽,酒過三巡,趙偃問道:"昌國君,聽說燕昔日的太子丹現在已經在薊城登基稱王。昌國君乃是三代老臣,又是燕王的股肱大臣,不知在昌國君眼中燕王是何等樣人?"
"回大王,"樂閑向趙偃拱手行了個禮,答道:"我主天縱奇才,年級雖輕,卻勇武過人。我主雖知兵卻不好戰,且能從諫如流,禮賢下士。臣以為我主乃是人主中之英傑也。"
聽樂閑這麽一說,趙偃眼中略顯失望之色,不過趙偃掩飾得很好,外人絕看不出來。現在趙國占據著燕國三座大城池,若是姬丹軟弱無能倒也罷了,但若果真如樂閑所說,早晚必有一戰。
趙偃哈哈一笑,說道:"燕國又出賢明君主,寡人心下甚慰!嗯,昌國君此來,不知有何見教?"
樂閑又行了一禮,說道:"臣此來是想來替我主提一門親事。"
"哦,"趙偃麵現喜色,說道:"不知燕王看中了我邯鄲哪位女子?寡人當玉成好事!"
"臣所指的正是大王之女,七公主!不知大王鈞意如何?"
"啊?"趙偃臉色變了變,沒有直接回答,過了半晌,繼續問道:"寡人老矣,無法與燕王相比。諸侯中齊王建正當年輕,不知昌國君以為燕王比之齊王建,若何?"
樂閑一聽,臉上獻出疑惑之色:"這趙王既不說同意,也不說不同意,反倒提起齊王來。想那齊王田建比我主年長幾歲,不過也屬於年輕人,難道田建也向趙王提親了?"
想到這裏,樂閑心中有數,說道:"齊國雖是大國,但是齊王建繼承祖宗基業,之後並無建樹。想必其不過是平庸之主,但能守成而已。我主在太子時即能統兵打仗,北定東胡,東並朝鮮,拓地數百裏。又平定燕亂,為先王複仇。以臣之見,我主乃是中興之主,兩者孰高孰下,不言自明。"
趙偃沒有說話,旁邊的一人冷笑一聲,說道:"昌國君此言恐怕有所偏私吧?"
樂閑轉身一看,拱拱手說道:"哦,原來是樓大夫,不知大夫有何高見?"
樓昌也拱拱手還了個禮,說道:"齊國麵積是燕國的兩倍,而且人口眾多,豈是燕國能夠比擬?齊王才智過人,不過比燕王年長四歲,在弈棋上的造詣已經登峰造極,堪稱齊國第一人。燕王雖能平定內亂,卻畢竟武略不足,被齊國割取易水以南大片土地,至今不見有動靜。如此看來,齊王勝於燕王多矣!"
樂閑心道不妙,看這架勢,肯定是齊王也來提親了。不知樓昌得了什麽好處,這麽替齊王說好話!
樂閑遠來是客,也不好真的爭辯。失了外交禮節,不但於事無補,反而丟了燕國的麵子。想了想,樂閑才說道:"我主與齊王究竟誰勝過誰,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清的。相信大王睿智,心中自有明斷。"
旁邊廉頗是個直爽的人,聽到這裏,忍不住插嘴說道:"老夫曾與燕王交過手,燕王用兵如神,智勇足備,老夫佩服。齊王好弈棋,即使智機再高,畢竟不能用於經世,但紙上談兵耳。"
"話不能這麽說!"一旁的趙郝說道:"俗話說世事如棋局,胸中有大丘壑者,自能在世事中遊刃有餘。"
••••••
酒宴不歡而散,趙王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複,樂閑自然也不想就這麽算了,便在館驛中等候。過了十日,還不見動靜。
同來的賈鷂也是非常著急,對樂閑進言道:"昌國君,聽說如今郭開等臣頗受趙王寵信,不如給郭開送去重利,求他在趙王麵前多美言幾句?"
樂閑是個正直的士人,聽了搖搖頭,說道:"我也知道郭開用事,但此事事關我主終身大事,又是燕國國母,若是靠這樣的手段得到,傳出去恐惹人恥笑。"
樂閑是丞相,姬丹的近臣,賈鷂剛剛投降過來,自然不敢造次。又等了五日,樂閑去趙皮那裏回音,趙皮又從趙偃那裏得到回複,說七公主趙妍兒年齡還小,此事日後再議。
趙妍兒不過比姬丹小一歲,若是生在平民之家,現在早已經嫁人了,說不定都已經抱上孩子了。王室成員雖然可以晚幾年,但也絕對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樂閑知道這是推脫之詞,但既然別人不願意嫁,樂閑也沒有辦法,隻好悻悻然離開趙國。
當然,趙王有自己的考量,自己隻有一個女兒,總希望能嫁給一個大國,以後有保障。雖然聽說燕王神武,但是那些戰爭畢竟沒有與中原大國打。相對於燕王,趙王更加傾向於齊王。
這一切,作為主角之一的趙妍兒並沒有參與。這是一個父母包辦婚姻的時代,身為公主,雖然地位顯赫,更要為國家獻身,為政治利益服務。
直到樂閑離開前不久,趙妍兒才知道有人已經又向其父王提親。事關自己的終身大事,趙妍兒當然關心,急忙叫自己的貼身丫環小玉前去打聽。
於是小玉到王宮中打聽,發現是燕王派人來提親。小玉又到邯鄲各處打聽燕王的情況,回來向趙妍兒報告。
小玉口齒伶俐,添油加醋,將坊間以及廉頗等人口中得來的消息說得天花亂墜,說得七公主一心認定姬丹便是其一直尋找的少年英雄。
雖然這是一個父母包辦婚姻的時代,照理趙妍兒身為公主,地位顯赫,更要為國家獻身,為政治利益服務。不過趙王也不是完全不顧趙妍兒的感受,有的時候也會去征詢一下趙妍兒本人的意見。
聽了小玉的匯報,趙妍兒滿心歡喜,以為趙王必定馬上會告訴她這件事,問她願不願意。不知為何,趙妍兒左等右等,趙王卻遲遲沒有提起,直到小玉打聽來消息,說樂閑已經離開邯鄲城。
趙妍兒心中不滿,但是既然趙王沒有主動提起,趙妍兒一個小女兒家也不好去問。心中默默猜想了無數次,卻不知到底為何。
再說樂閑走後,一日姬丹正在禦書房看一些古籍,忽然一名太監走了進來,手中拿著一個托盤。
"大王,劉燁、葉華兩位大人差小人送來這個。"
太監遞上托盤放在桌上。姬丹一看,卻見托盤上放著一張薄紙。剛才太監提到劉燁、葉華兩人的名字時,姬丹便心中有所預感,現在見到這張紙,心下狂喜。不過姬丹還是強壓住激動的心情,伸手將那張紙拿了起來,翻來複去仔細觀看。
這張紙看上去比姬丹熟悉的那種紙稍稍厚了一些,表麵呈白色,白色中略略帶著一絲土黃。姬丹伸手去撫摸,感覺這紙麵還算光潔,如果非常仔細地觀察,能看出紙麵的厚度有一點不勻。
"人類曆史上第一個最偉大的發明啊!"姬丹用手撫摸這這張紙,心中感慨萬千:"今日終於在我的手中誕生了!"
"來人,快取筆墨來!"
姬丹激動之餘,聲音有點大,把自己都嚇了一跳。不久,太監拿來了筆墨,姬丹展開這張紙,揮筆寫下了四個字:曠世絕代!
製鹽雖然能降低鹽價,給百姓帶來實惠,同時給姬丹帶來豐厚的收益,但是與造紙相比,對後世的影響卻不可同日而語。
自從有了文字,下麵最大的問題便是這文字的載體了。雖然木牘、竹片,甚至甲骨、羊皮也可以用於書寫,但是畢竟不方便。自從姬丹臨朝以來,每天從各地送來的奏章就有一車,姬丹看著就頭疼,一般便直接命人把這些奏章送到丞相那裏去了。
還有,王宮中有很多藏書,都是木牘做的,姬丹有一個藏書殿,就設在禦書房背後,裏麵全是木牘做的書,每次姬丹想要取來閱讀,都要專門差人拿著梯子去挑。
現在的木牘都是用上好的木材做的,造價昂貴,費材費力。造紙則不同,原材料可以是樹皮、麻、破布等任何植物纖維,成本低廉,等造紙的工藝成熟了,相信造價比木牘要低很多,光是代替木牘這一項官府用途就可以節省一大筆錢銀。
而且,燕國國力貧乏,姬丹想要發展國力,光靠多種地是不夠的,姬丹還是想普及文化知識,靠培養人才來發展。現著木牘價格太貴,無法普及文化,等紙造出來了,價格降低,就有了可能了。
姬丹寫完字,欣賞了一陣,意猶未盡,說道:"傳劉燁、葉華來見孤!"
"是!"
沒等太監轉身,姬丹說道:"算了,還是孤自己去見他們吧!"說著,起身出了禦書房,一路小跑,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