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姬存孝沒有跟上來,孟燭也止住了士卒。孟燭仔細觀察片刻,手一揮,喝道:"出擊!"
旁邊出來兩名向導官,來到山穀口空曠之處,各自取出一麵帶白條的青旗,上下揮舞一陣。頓時,山坡上響起一陣殺聲,左邊殺出田橫、錢琉二將,右邊殺出王戌,各自領著萬餘齊兵衝殺下來,而孟燭也返身從穀口殺出。
剛才姬存孝見到地形不對,怕中埋伏,所以沒有衝進去。現在果然有伏兵。山穀之間空間狹窄,騎兵難以展開。剛才若是姬存孝若是殺入穀口,難免處於劣勢,但是現在在空曠地上,卻是不怕。姬存孝大喝一聲,揮師迎上。
齊兵在這裏聚集了有近三萬人馬,數千騎兵,而姬存孝不過一萬騎兵,卻並不落後。不過孟燭善於用兵,自從上次在參加方城大戰之後已經總結出一些對付燕軍騎兵的招數。
齊國步兵並不落單,五六人一組,四處設置障礙。步兵躲在障礙物背後不停地放冷箭,讓姬存孝的騎兵防不勝防。燕軍衝了幾次,發現並不占便宜,隻好邊戰邊走,漸漸往南撤退。現在姬存孝也是燕軍中的老將了,撤退時也有些章法,沒有拉下一名騎兵。
田橫等將率領騎兵追擊,但是姬存孝並不是真的敗退,撤出裏許,返身再戰。燕軍騎兵多,齊軍騎兵少,反而不敵。等後麵齊軍步兵再次趕到,姬存孝再次領著大軍後退。
如此反複,退出十數裏,齊軍突然鳴金收兵,不再追趕。姬存孝勒束軍士,徐徐從容而退。
退出二十裏,前麵迎來一支大軍,姬存孝一看旗號,正是燕王姬丹親統大軍前來接應。兩下合兵一處,繼續向阿城方向進發。
聽到燕軍損失了近兩萬兵馬,死了一員大將,姬丹不禁心痛不已。當時姬丹命劉建、裴興領兵兩萬,在阿城外紮營,原是聲東擊西之計,讓齊軍誤以為燕軍要大舉進攻阿城,然後自己領兵直取徐城。
現在徐城、武垣都落入姬丹手中,但是沒想到劉建、李敖的大營這麽快就被攻破,兩萬大軍隻剩下劉建帶出來的三千餘士卒和姬存孝收集的一些散兵。看來齊軍中也有有勇有謀之輩,否則不可能這麽快就被攻破。姬丹暗自後悔在攻破徐城之後沒有立即領兵去攻打阿城。
武垣城的田豹並非良將,遲早會落入姬丹手中,但是死去的士卒卻永遠不可能活過來。當時如果姬丹先去攻打阿城,至少可以將阿城圍住,劉建、李敖的大營也不會被攻破,那兩萬士卒也不會損失了。
不過現在後悔也沒用。姬丹領兵前進,不久大軍來到阿城城下,姬丹下令將阿城團團圍住。
這次姬丹總共出兵十萬,橫渡易水。戰到現在,姬丹的大軍損失了兩萬多士卒,現在還剩近八萬。本來姬丹的安排,幹疤、曹永、朱力各領兵一萬,沿著南麵大清河支流駐紮,謹防齊國援兵前來偷襲。馬晃、葛奉領兵一萬,連同徐城收編的降卒駐守徐城。
現在既然武垣城也落入燕軍之手,姬丹便又改變了策略,令曹永鎮守武垣,朱力鎮守徐城,幹疤居中支援。根據姬丹的命令,沿著大清河,燕軍在一路上設置了無數哨兵和烽火台,一旦有風吹草動,附近的燕軍便會馬上趕到。
而姬丹親領近五萬大軍,加上投降的齊軍兩萬餘,直逼阿城。
本來在武垣城投降的齊軍就有三萬,但是有很大一部分齊軍老弱不堪。姬丹直接下令將他們留在武垣城,等日後戰爭平息再放回齊國。淘汰完老弱,最後隻剩下兩萬齊兵可用。
阿城是齊軍重點防守的城池,太守孟燭統領四萬兵馬,加上田橫、王戌、錢琉的兵馬,總數不下六萬。經過幾次大戰,姬丹的兵馬損失不少,但是現在駐守阿城的大軍損失更多,總共消耗了近三萬士卒,現在阿城內隻剩下四萬兵馬。
五萬對四萬,雖然燕軍比齊軍多,但是想要攻城也不容易。不過姬丹現在也不著急,打算先圍上一陣子再說。
根據上次王廉的統計,整個燕國能征到的精兵總共隻有三十萬,而一場大戰死傷上萬是很普遍的事情,姬丹也不敢真的把自己的精兵都砸上去。兵源就那麽多,要是傷了國本,那真要學越王勾踐那樣十年生聚才能將人口再次增加了。
不過姬丹也不是什麽都不做,一圍住阿城,姬丹便分兵把整個三角洲上分布於各個城鎮上零零碎碎的齊兵通通抓了起來,然後換上燕國人。
同時,姬丹在這片三角地帶開始征兵,用來補充損失的兵力。幾天折騰下來,姬丹又得到了五千勁卒。不過這些勁卒剛剛招募,還沒有訓練,無法上戰場打仗,姬丹在徐城外設置了新兵營,由一些剛剛受了輕傷,需要調養的老兵去訓練他們。
另外,姬丹渡河時帶來的糧草並不多,隻供一月用途。現在半月過去,眼看著糧草已經消耗了一半以上,姬丹隻好命人去籌集糧草。
若是從薊城運糧過來,則耗時耗力,十萬擔糧食減去開銷,隻剩下五萬擔。好在武垣、徐城被齊國占領之後為了防備燕國的進攻囤積了不少糧草,統計下來,整支燕軍可以用上三個月,姬丹也就不用太擔心了。
雖然姬丹嚴防齊兵渡過大清河,但是姬丹自己的探子卻來去無阻。不久,從齊國傳來消息,田單已經調集了十萬大軍,準備前來增援。聽到消息,姬丹還是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從這幾天齊兵的表現來看,燕軍的戰鬥力雖然要強出一截,卻並沒有強太多。現在齊國的騎兵也都裝備上了馬具。現在的差距就是燕軍用的是東胡馬,而齊國用的是中原馬種。除此之外,燕國的士兵都是青壯,而齊國用的士卒並沒有經過挑選。
算起來,即使齊兵真的渡河過來,姬丹還是能打贏的,但是那樣打法雙方就要死傷很多人了。齊國人口遠多於燕國,而且過去十年都沒有遭遇過戰爭,國力比燕國要強上不少。田單的十萬大軍打光了問題不大,回去可以再召來十萬。但是姬丹的兵馬要是打光了,到哪裏去征兵?
想要攻下阿城,又不想費多少兵馬。姬丹現在是舍不得孩子,卻又想套到狼。
這是一個難題。這天,姬丹把所有城下的將領都聚集到了帳下,包括齊國的降將,來商量對策。
"孤欲攻取阿城,但是又怕傷亡太大,諸位有何高見?"姬丹用目光掃視了一遍帳內的將領,問道。
看得出齊國的降將對這樣的會議有些不適應。這是一個等級製度極為深嚴的時代,上下級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從來都是上令下從,沒見過有姬丹這樣領兵的,身為燕王反而要去征求下級的意見。
沉默了一會兒,張式上來說道:"大王,既然可以用挖地道攻入徐城,何不故技重施,對阿城也用地道。"
不等姬丹說話,姬男上前說道:"此計既然已經用過了,想必齊軍已經知曉,恐怕徒傷將士性命。"
"嗯!"姬丹想了想,說道:"攻徐城之時,有齊兵逃了出去,想必去了阿城。如今阿城守軍必知我計,此計不能再用。"
眾將一聽,又陷入沉默。過了一會兒,降將魚迪上前奏道:"大王,末將與阿城太守孟燭有舊,願意去招降。"
姬丹看著魚迪,沉默良久,說道:"魚迪,你若果真能招降孟燭,孤封你為侯,爵位絕不比田豹低!不知魚將軍以何辭說之?"
"謝大王!"魚迪說道:"末將與孟燭的副將陳炳乃是表親,請大王封孟燭為侯,到時候末將與陳炳暗中遊說,如此方能成事!"
"準奏!"姬丹很爽快地答應了。
燕國的侯位一年食祿在兩千擔到一萬擔之間,現在若是能用每年數千擔糧食換來一個大城池,外加數萬大軍,對姬丹來說當然是非常劃算的事情。雖說糧食每年都得發給被封侯之人,但是畢竟是可以擠出來的,若是兵戎相見,首先勝負成敗難以逆料,同時損失的兵馬可不是那麽容易補得回來的。
魚迪領命出了大營,前往阿城。現在阿城城門早就緊閉,魚迪孤身來到城門口,說有要事求見副將陳炳,守城將士馬上去報告。不久,城牆上放下吊籃,將魚迪拉到城上。之後不久,魚迪便被帶到了太守府,見到了太守孟燭。
本來魚迪並不想先去見孟燭,誰知軍士直接將其帶到太守府,魚迪隻好硬著頭皮來見。
"孟太守。"魚迪拱拱手打了個招呼,卻並不下跪。
"你降了燕王,還來此做甚?"孟燭問道。
"無他,來會故友。"
"故友?"孟燭冷哼一聲,說道:"你是來做說客的吧?難道你想要慫恿我部下造反不成?"
話到這裏,魚迪見不說已經不行了,反而鎮定下來,正色說道:"公可知今日之形勢否?"
孟燭看了看魚迪,答道:"未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