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燕太子丹

第二百零五章 齊國之殤

雖然親事算是說定了,但是這次虞卿代表女方前來說媒,與禮不合,隻能算是一次暗示,然後必須由男方的媒人前去女方正式提親,方合禮數。這一點,雙方都不敢馬虎,虞卿走的時候特地與樂閑提了一下,要求燕國這一方去納采。

這個時代講究三書六禮。所謂三書即為聘書、禮書、迎書,而六禮即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

納采是六禮中的第一禮,男方派遣媒人到女方正式提親,同時下聘禮。若是女方統一,就會舉行采納儀式,收下聘禮。

雙方都是諸侯王族,禮數不可少。不久,宗正王公公從太廟擇得黃道吉日,姬丹名樂閑備好聘書,帶上納采的禮品,前去邯鄲城。

這個形式非常重要,不過那些禮物卻並不貴重,其中有綿羊(羊和祥也,群而不黨之意)、雁(雁則隨陽之意)、清酒(清酒降福)、白酒、粳米、稷米、蒲、嘉禾、五色絲、合歡玲等等。東西雖然不貴,但是每一樣都象征著美好的寓意,和對新人的祝福。

這次樂閑出使非常順利,到了邯鄲,將聘書和禮品交給趙王,趙王又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宴會,宴請樂閑。這樣訂婚的儀式算是正式完成了,趙、燕兩國也算是半個盟國了。

同時,這件事情在邯鄲街頭巷尾也正式傳開了。在任何一個朝代,王室成員的一舉一動都是普通百姓的談資。對於姬丹這位曾經在邯鄲做過人質,趙國未來的女婿,邯鄲人的印象似乎不差,百姓們聽說此事都很高興。

大國之怒,赤地千裏,流血百萬!這回秦國真的怒了。朝堂上,不光是秦王,就是滿朝文武也都怒氣衝衝。

"相父,寡人欲起兵伐趙,何人可為大將?"

"回大王,臣以為蒙驁蒙將軍可擔此任!"

"蒙將軍!"

"臣在!"

"寡人命你領兵直取邯鄲,不知蒙將軍要多少兵馬?"

"回大王,趙國乃是大國,臣以為至少二十萬,再少便不能建功。"

"好,寡人給你二十萬,你十日之內發兵攻取!"

不等蒙驁答應,下麵出來一名大臣,上前說道:"大王,臣有奏!"

"哦?"嬴政看了一眼,原來是大夫頓弱。頓弱乃是三朝老臣,也是秦國有名的智者。此人在秦王朝有極大的影響力,便是嬴政前麵兩代君王,都有倚重。嬴政年紀雖小,卻已有明主之風,對於朝中大臣自然也不敢怠慢,忙問道:"大夫有何高見?"

"大王,臣以為,攻趙不如取韓。"

"哦,請問其說!"

"昔日我祖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得賢臣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沒,我祖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至今,我大秦國強民富,以大王之賢明,當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橫掃諸侯,吞並天下,正其時也。而山東之六國,韓為天下之咽喉,滅韓則中原之腹心大開。大王不取韓,而取趙、燕,竊為大王不取。""頓弱語氣緩而凝重,有一股自然而然的說服力。

"這麽說寡人應該先攻韓國?"

"正是!成皋,中原之門戶!以老臣之見,不如先攻成皋。隻要攻下成皋,中原之門戶洞開。到時候大王隻須遣一員上將,不止是韓國,魏、趙甚至齊、燕等國之地,大王也可任意取之!"

嬴政聽了麵露喜色,轉身看向呂不韋,問道:"相父,你看此事如何?"

"回大王,頓大夫此言是也!"

"好!"嬴政大喜,一拍大腿說道:"蒙驁,寡人還是給你二十萬大軍,攻打韓國,直取成皋!"

"是!"

成皋,本古東虢國。春秋鄭製邑,又名虎牢,春秋之鄭,戰國之韓,皆為重地。曆史上圍繞成皋發生的事情數之不清,後世楚漢亦相持於此,漢置成皋縣,南朝宋置司州,後魏置北豫州,皆治此,隋改縣為汜水,唐徙汜水於今治。

東漢建都洛陽,虎牢關成了重要門戶。三國董卓作亂,袁紹、曹操等十八路諸侯進軍洛陽,當時董卓命呂布駐守虎牢關,以拒諸侯。後來劉備、關羽、張飛在關前與呂布大戰,打敗呂布。董卓認為虎牢關不足守,便遷都長安。

這些事情,足見此地戰略地位的重要。

消息一傳出,天下震動!韓國首擋其衝。

"大王,可速派人前去趙、魏、齊、楚、燕五國請求合縱,共拒強秦。"韓國相國公孫嬰如此奏道。

"準奏!"

所謂合縱,是戰國時期的一種外交及軍事策略,指多個國力較弱的國家聯合起來對付一個國力較強的國家,首倡者為縱橫家公孫衍。至今,用合縱之計最著名的有兩次,第一次為公孫衍倡導、楚懷王主盟的楚魏韓趙燕五國攻秦之戰(前318年),第二次為孟嚐君倡導、齊湣王主盟的齊魏韓三國攻秦之戰(前296年)。這兩次合縱方一勝一敗,即使是敗了,也成功遏製住了秦國的攻勢。從此,各國一有戰事,就會想到合縱。

韓國使者從都城新鄭出發,往返於六國之間,不絕於道。韓國離趙國與魏國最近,最先得到答複,趙王與魏王並不糊塗,已經答應出兵相助。

不久,去楚國的使者也回來了,楚王對秦國痛恨無比,表示馬上就會發兵前來韓國。聽到這些消息,韓王微微鬆了一口氣,現在隻剩下齊國和燕國了。

與此同時,中國曆史上一位傳奇式的奇女子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此人正是齊王田建的生母齊國君王後。

君王後是齊國的附屬國莒國太史敫的女兒。當時齊國被樂毅攻陷,齊湣王被殺,全國隻餘下莒和即墨二城。太子田法章逃亡到莒,化名在太史家擔當園丁。君王後在偶然的機會見到法章,當時便慧眼識人,感覺到太子的非凡身份,表示要下嫁。

不過此事被其父太史敫知道,極力反對。君王後不顧其父的反對,與法章私訂終身,並生下兒子田建。這違反了當時禮製,以至於父親和她斷絕關係。

後來田單利用火牛陣破燕軍,迎立太子回朝,是為齊襄王,君王後亦成為王後,並立田建為太子。盡管如此,太史敫還是再也沒有認君王後這個女兒,終其一生沒有再見君王後一麵。

公元前265年,齊襄王去世後,君王後協助田建(齊王建)執政。在她輔政的41年裏,田齊一直都很太平,她對秦國非常謹慎,但亦對其它五國信任。所以四十多年來齊國都沒有受到秦國及其他五國的威脅。

當然,對於這四十年的太平,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說法。讚揚的說她為齊國贏得了四十年的太平,批評的說她失去了四十年本該遏製秦國的時光,以致最後被秦國所滅。

對於這些心口雌黃,自不必多提。要說君王後之才智,在中國曆史上女子之中堪稱空前絕後第一人。在當時的環境能夠慧眼識英雄,看中一個落魄的仆人,這不僅僅是眼力,更是膽魄。試想女人一生隻能嫁一次,如果法章真的隻是個仆人,或者一個其他什麽普通人,或者法章即使真的是齊王,如果從此失勢,豈不是與仆人無疑?君王後能夠在父親強烈反對的情況下與法章私定終身,天下之奇女子也隻有那位同樣慧眼識人,死心塌地輔佐劉邦的呂雉呂太後能比了。

關於君王後,曆史上還有一件趣事,足以說明其不下於男兒的才識。當時秦昭襄王派使者給君王後送去玉連環,說:“齊多知,而解此環不?”

君王後把玉連環給群臣看,群臣自然是解不開。此時,君王後見到秦國的使者站在一邊竊笑,君王後突然明白過來,玉連環是玉匠製環時從一塊完整的玉石上雕鑿出來的,再聰明的人都不可能解開。秦王出這樣的鬼主意,完全是在淩辱齊國。

君王後冷笑一聲,對秦國的使者說道:“如此小事,便是我國中小兒也能解開,虧著你千裏迢迢趕到齊國來請教!”

說罷,君王後叫侍從取來一把鐵錘,向玉連環狠狠砸去,破碎的玉石飛散了一地。“這不是解開了嗎?”君王後說道。

見此,秦國使者怒氣衝衝地說:“哪有這樣解玉連環的?你這是蔑視秦王,秦王絕不會寬恕齊國。”

君王後絲毫不懼,正色說道:“玉連環乃是秦王送來請妾身解的,妾身出於對秦王的尊敬,才幫了這個忙。秦王是個明理之人,奇會恩將仇報?”

使者無言以對,怏怏然退出了齊宮。

此時齊王田建跪在君王後麵前,俊秀的雙目含了淚痕:"母後!"

"王兒,人誰無死,你不必悲傷。"君王後倒是豁達,說道:"自從嫁給你父王,我富貴窮極一時,還有什麽不知足的?如今我時日不多,有些話要說與你聽。"

"是,母後,孩兒聽著呢。"

說著君王後歎息一聲,繼續道:"我齊國國家富裕,財稅充足,人口眾多,在中原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國。本來我大齊的國力足以與秦國抗衡,自從四十年前燕國的燕昭王得了樂毅輔佐,聯合其餘五國,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後來雖然先王得到田單田相國輔佐,最終得以複國,但是從此實力大損,再也無法與秦國相抗衡。”

“如今多事之秋,秦國與各國諸侯不和,互相攻伐。齊國與秦國不接壤,正好可以置身事外,休養生息。齊國若要恢複國力,不如爭取和平,保持中立,對秦國恭敬有加便可保無事。”

“是,母後。”田建說道:“昨日韓國有使者來,說秦國要攻打韓國,希望齊國出兵相助。這麽說,齊國不應該出兵?”

“對。諸侯各國的紛爭,不過是圖利而已,王兒不用去管他們。”君王後喘息一聲,繼續說道:“大臣之中有些可用,有些不可用,王兒應當心中有個數。”說著,君王後朝周圍看了看。田建朝旁邊的宮女、太監說道:“都退下!”

“是!”

等周圍人都退了下去,君王後沉默半天,卻不開口。田建有點等不及了,問道:“母後剛才提及之事如何?”

“剛才說到哪兒了?”君王後問道。

“剛才說大臣中有些可用,有些不可用。不知誰能用,誰不能用?”

“哦,大臣之中…”說到這裏,君王後似乎又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說道:“你母後我老了,剛才想得好好的,現在又突然忘記了。”

田建聽了無可奈何,隻能不再提此事。當天半夜,君王後便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