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人名為廉憲,是廉頗的長子。廉憲長得彪悍無比,子承父業,從小隨父親征戰各方,也是一員猛將。
聽到廉憲提醒,廉頗也不避諱,用正常的聲音平靜地說道:"燕王非比他人,不久便為我主之佳婿。何況燕王乃是天下少有之雄主,豈會用這等卑鄙伎倆?"
"哈哈哈,說得好!你我同飲此杯!"
說著,姬丹先一飲而盡。等廉頗將酒喝下,姬丹說道:"廉將軍真是大將風度,令孤折服。孤有軍務在身,不便久留,還請將軍放行。"
“讓出道來!”廉頗朝身後大喊一聲,把手一擺,說道:"請!"
趙國士卒紛紛讓到路旁,姬丹朝廉頗拱拱手,領著大軍穿行而過。廉頗駐足一旁,等姬丹大軍通過之後很久,還在路上看著。
"父親,我們要不要跟上去?"廉憲說道。
廉頗遙遙頭,說道:"不必了,趙王自會派人監視。"接著廉頗歎了口氣,說道:"哎,燕王雖然年幼,卻胸襟磊落,膽略過人,非當世其他君王可比。若是世上還有一人可比的話,也就先王趙武靈王了。"
趙武靈王雖然過世四十餘年,但是其在趙國人的心目中,永遠都是無可替代的。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胡服騎射”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建立了不朽之偉業。
武靈王即位之初,趙軍對外作戰屢次戰敗。有鑒於此,武靈王說:“沒有王的實力,怎麽敢竊取王的名號?”下令取消王號,命國人稱自己為“君”。同時向代地的少數民族學習,實行胡服騎射,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以增強軍事力量。
當時的代地並不屬於趙國,而是屬於中山國,還有林胡、樓煩等小國。中山國對趙國構成了很大的威脅,趙武靈王調集全國的力量,對中山國連續進攻了五年,陸續攻滅中山國,攻破林胡、樓煩等國,於是國勢大盛,開始成為與秦國爭霸天下的強勁對手。
當時的秦國國君是秦昭王與宣太後當政,趙武靈王想親自觀察這對母子,了解其為人,以利於以後對秦決策。於是趙武靈王想了一個大膽的主意,在趙國大臣樓緩出使秦國的時候將自己扮作隨從,在一旁觀察。
樓緩與宣太後和秦昭王比較熟識,趙武靈王希望通過這種私人會麵可以更多地了解這對母子。極其敏感的秦昭王和宣太後在接見樓緩時,發現向來以風采自傲的樓緩對他身後的高大隨從不經意間有屈順之意,頗感好奇,於是開始詢問起這位隨從來。
在與這個氣度非凡的中年男子的問答中,發現這個人的胸懷與見識更是了不起。母子二人在欽佩之餘,也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在樓緩告辭後,趙武靈王已感覺到宣太後和秦昭王對自己有所察覺,便匆匆辭別樓緩,返回趙國。
臨別前,趙武靈王告誡樓緩,秦國母子二人皆為人中龍鳳,務要小心應對。宣太後與秦昭王覺得樓緩的隨從絕非等閑之輩,必是趙國的極貴之人來窺秦情。於是,速派使者宴請樓緩與這個非凡的隨從晚間再到王府作客。使者回報,樓緩同意了。
晚間,樓緩赴約而不見那名隨從。樓緩說這個隨從白日失禮,已被遣回趙國。這更加堅定了宣太後的判斷,認定這個人就是趙武靈王,急忙派精騎追逐。精騎一路狂奔,追到邊塞也沒有見到趙武靈王。守塞之人告訴他們,趙國的使者剛剛離去。
於是,宣太後和秦昭王對趙武靈王深窺秦政大感忌憚,趙武靈王在一日,都不敢與趙國交鋒。
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式的君王也會犯低級的錯誤,趙武靈王在選擇繼承人上麵沒有處理好,結果沙丘之亂中被親生兒子幽禁而活活餓死。不過即使這樣,其在趙國曆史上的地位還是不可動搖的。廉頗將姬丹比作趙武靈王,那是對姬丹那極大的褒獎了。
姬丹的大軍一路向西南行進,一直受到趙國兵馬的監視。不過姬丹沒有任何表示,在趙國的監視下行軍。對於趙國的舉動,姬丹也能理解,這燕軍萬一遠征抗秦是假,陰謀襲趙是真,趙國豈不是要吃大虧?
大軍行至宋子城外已是日暮,姬丹下令在野地裏安營,留宿一夜。這裏是當年宋子城之戰的戰場,姬丹想起當年的大戰不禁心有餘悸。
第二日大軍繼續前進。接近邯鄲城外時,姬丹想起了七公主趙妍兒,不僅有些心動。不過現在不是見麵的時候,姬丹想著等回來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去見上一麵。
大軍日行夜宿,繼續往西往南。從邯鄲南部渡漳水進入魏國,這裏已經是在鄴城附近了。早知道燕軍前來,守在各隘口的魏國士卒也沒有攔阻便讓道通行了。魏國也沒有象趙國那樣派兵對燕軍進行監視,魏國與燕國並不接壤,姬丹便是攻下了魏國的城池也沒什麽用,孤城一座,無法守住。
接著,姬丹領著大軍沿著魏國的官道,經過蕩陰、朝歌等城池,在懷城渡過大河,進入韓國。
早有韓國的官吏守在各個隘口,見到燕軍到來急忙去稟告韓然。不過這裏離熒陽城很近,縈陽城往西不遠就是成皋,反而離韓國的都城新鄭卻不近。由於韓王韓然在新鄭,姬丹來這裏也不是來出使韓國的,所以姬丹並沒有去見韓王,而是直奔成皋而去。
到了成皋城下,才知道真正的戰場並不在成皋,而是在東周公轄下的鞏城,姬丹急忙又領著大軍往鞏城行去。成皋城地理位置特殊,姬丹的大軍必須從城內穿過才能到達鞏城,不過這裏的韓軍早已接到命令,沒有為難燕軍便讓他們通過了。
曆史上,蒙驁是在這次出兵攻下了成皋的,來時姬丹一直在擔心,怕秦軍早已開始進攻,說不定已經攻破成皋了。既然見到成皋城完好無損,姬丹也鬆了口氣。隻要這座中原的門戶大城完好無損,秦國並吞六國的勢頭還能遏止。
不過姬接近鞏城不遠,前麵的斥候上來報告。
"報!鞏城外有大隊兵馬正在混戰。"
"哦?"姬丹心中一懍,問道:"有多少兵馬?都是哪國兵馬?"
"回大王,戰場上塵土飛揚,隔著洛河看不清有多少,隻覺得兵馬不計其數。"
"嗯,再探!"
姬丹想了想,說道:"大軍繼續前進!"
姬丹是在洛河南岸,於是領著大軍繼續朝洛河上遊行進。來到一處渡口,姬丹勒住馬頭向北眺望,從這裏可以隱隱看到戰場上的情景。
雖然看不大清,但是姬丹還是嚇了一大跳,這戰場的覆蓋麵積比姬丹以前經曆的任何一場都要大。尤其是那喊殺聲遠遠傳來,顯得特別的渾厚悠長,姬丹便是在這裏都能清晰地聽到。還有那掀起的塵土,姬丹都覺得足足有三丈高,怪不得斥候看不清楚。
"戰國的大戰果然宏偉!想必即使是戰國之後的戰場也不見得有這麽宏大的場麵!"姬丹心中想著,下令渡河。
此時曹永上來,說道:"大王,臣以為此處不易渡河。"
"哦,怎講?"
"此處離戰場太近,渡河中容易被敵軍發現。若是敵軍突然殺至,而我軍兵馬尚未全渡,必遭大敗。以臣之見,不如繼續向西,再找渡口渡河。"說到這裏,曹永頓了頓,繼續解釋道:"我軍不過兩萬兵馬,若是在戰場上正麵與秦軍交鋒,也不過杯水車薪。不如繞道到秦軍後方,從後麵偷襲,定能出奇製勝!"
"好!"姬丹一聽,馬上意識到這個主意的價值,當機立斷,下令道:"大軍繼續前進二十裏,再找渡口渡河!"
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勝。秦軍正麵已經有四國的大軍在對陣作戰了,姬丹的兩萬大軍正好以奇製勝。
接著,姬丹的大軍偃旗息鼓,朝西又行進了二十餘裏的樣子。這裏已經看不到戰場上的情況了,不過這正是姬丹想要的,姬丹看不到戰場的情況,戰場上的秦軍也必然看不到姬丹的大軍,姬丹下令大軍立刻渡河。
一天前,蒙驁領兵到了這裏,將兵馬駐紮在洛陽城內休整一日,同時命人到鞏城去下戰書。一場大戰不可避免,合縱國也不想示弱,幾名主帥一商量,馬上作出了答複。很快,蒙驁便收到回應,來日決戰。
第二天,鞏城城外兵馬大集,延綿數十裏。合縱國一方的兵馬分為左、中、右三路,左路軍有魏國十萬大軍,由魏國大將芒卯統領。中路有韓國十萬大軍,加上趙國六萬,共計十六萬。右路有楚國十萬大軍。三路大軍共計三十六萬兵馬,氣勢極盛。
值得一提的是,東周公治下的城池雖少,卻親自領了五千兵馬,來到軍中效力,現在編入中軍,與韓軍在一起。
而秦軍這邊也分為三路,左右兩軍分別由蒙驁的兒子蒙武和副將辛勝統領,各自領兵六萬。蒙驁自己居中軍,統兵八萬。看起來秦軍的兵馬明顯要少得多,不過大家心中都清楚,秦軍的戰鬥力是戰國七雄中最強的。
實力決定一切!隻有以絕對的實力,將對方徹底擊潰,所有的目的便都能達成。否則,一切都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