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派往各國的使者也都回來了。首先韓國是個小國,上次秦國前來攻打都是靠了燕國等國的救兵才擊退的秦軍,根本不敢得罪燕國,當場便拒絕了趙國的請求。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此時還在世,極力主張出兵救趙,魏王也支持出兵。不過聽說韓國不肯出兵,魏王也猶豫了,怕寡不敵眾,想要等其他諸侯國的反應。
不久,楚國、秦國也表示要出兵相救,正在準備兵馬。不過等他們出發,燕軍已經攻下趙國幾乎絕大部分地區,隻剩下邯鄲了。
聽說楚國、秦國、魏國等國要前來救援,姬丹下令姬男守在代郡的兵馬留下一萬,其餘四萬前來增援。至此,燕國在趙國的兵馬達到了四十萬。同時姬丹下令李寬攻打楚國的薛城、倪城兩座城池。
當然李寬也不是真的打,隻是做個樣子而已。楚國聽說燕軍要在東邊對楚國動手,慌忙將已經出發的兵馬調到東邊去了。這樣,楚軍不來,魏軍自然也不肯再來,隻剩下秦軍,想要趁火打劫。
燕軍已經圍困邯鄲一個月了,這一天,姬丹下令誰能去邯鄲城內說服趙王投降,姬丹就封誰為侯,封地就是邯鄲。姬丹命令一出,降將魏加表示願意一試。
魏加有些口才,前去邯鄲城內,一陣威逼利誘,說燕王有令,如果不降,等城破之日便要屠城,城內雞犬不留。如果出降,燕王就封趙王為公,並將富饒的膠西郡賜給他做為食邑。
當然這隻是說詞,趙王見到救兵不來,又聽說燕軍善於攻城,便決定投降。受降之日,姬丹當場封魏加為趙侯,食邑邯鄲。
姬丹沒有對趙嘉怎麽樣,後來聽說魏加曾以封趙嘉為公作說詞,姬丹便索性封其為榮國公,不過沒有將食邑封在膠西郡,而是封在了膠東郡。現在膠東郡是真正的大後方,又有即墨這座大城,百姓富足不比膠西差多少,趙嘉也就心滿意足了。
趙嘉被封為膠東郡後第二天,便帶著趙國王室宗親,舉宗搬遷到膠東郡去了。走的時候,趙嘉搬走了趙國國庫中的幾乎所有錢銀。姬丹雖然知道這件事情,不過沒有說什麽。趙嘉畢竟是燕國王後的兄長,兄妹倆關係也挺好,姬丹已經占了趙國,也就不想再奪他的財物了。
等秦軍姍姍來遲,邯鄲城已經到了燕軍手中。這裏五十萬大軍,秦軍也不敢造次,便撤兵回去了。
攻下邯鄲,等姬丹再次進入邯鄲已是數日之後了。此時塵埃落定,趙王已經搬出了邯鄲城,前往膠東郡去了。經過數次戰火,邯鄲城居然還是老樣子,不過街上行人少了很多,隻有差不多以前的一半。姬丹在各處遊覽一番,然後就入駐趙王宮中過夜。
與攻下齊國一樣,接下來便是如何治理、穩定趙國了。姬丹將趙國分為三個郡:巨鹿郡、邯鄲郡、中山郡。姬丹命虞卿為巨鹿郡守,盤麟為邯鄲郡守,司馬空為中山郡守。
大燕錢莊也在不久之後到了趙國,在各個城池開分店。不像齊國的情況,大燕錢莊在趙國還是蠻受歡迎的,邯鄲城的富戶都願意把錢銀存到錢莊去。畢竟現在燕國的王後是原來趙國的七公主,而且趙嘉的待遇也不差,整個膠東郡都是他的食邑。而且現在趙國三個郡裏麵倒有兩個郡是趙國的大臣做郡守。
姬丹接收了趙國差不多二十萬降卒,經過一番改造,最後留了十五萬。這裏凡是被遣散的老兵都得到了補償,那些戰死的士兵,無論以前是什麽國家的都給予了補貼。甚至老百姓在戰爭中損壞的房子,姬丹都撥了款組織人去修好,經過一、兩個月的治理,趙國民心大定。
燕軍沒有回師,五十萬大軍屯兵在邯鄲城南,魏國的鄴城北部。燕國進攻趙國的時候,魏國的信陵君主張救趙,姬丹這是要給魏國一定的軍事壓力,想要把魏王壓服。
不過魏王沒有壓服,東周公倒是親自來了,還帶來了其領地的所有人口、地圖冊。
"臣姬尚拜見大王!"一見麵,姬尚就行了個大禮。
"東周公不必客氣,不知這次不遠千裏而來,是不是秦國又犯邊境了?"
"不,不,秦國沒有出兵。"姬尚連忙答道:"臣此來是想將臣管轄的土地獻給大王。"
"哦?怎麽,你不想做東周公了?"
"嗯,臣覺得…嗯,臣的封地處於各大國之間,總有一天要被吞並,不如就獻給大王。另外,臣想能否請大王在燕國領地內封臣一塊土地,也好延續香火。"
"哦,原來是抱大腿來了。"姬丹心中想道。洛陽、鞏城都在魏國南部,與燕國並不交界,姬丹要了這邊土地,也沒法守住。不過姬丹想了想,還是答應了。
"不知東周公看中了燕國那一塊土地?"
"臣覺得如果能把臣的封地安排在薊城附近,臣便不勝感激了。"
"哦,既然如此,孤把方城、易城兩城封於你,如何?"
姬尚大喜道:"謝大王隆恩!"
"傳孤的旨意,仍封姬尚為東周公,食邑方城、易城。"
按照燕國的律令,凡是受封的封地還是由燕國來管理,隻是其一年的稅收所得,有一半要交給受封的人。所以姬丹封出去那麽多封地,並不會傷到燕國的國本。到現在為止,姬丹還沒有封過大臣,等以後真正安定下來,大臣們的封地也不會少。
姬尚受了封賞,便前去接收封地。等姬尚接受完,便與大將薑嚴前去鞏城、洛陽,接收城防。當時洛陽是由各諸侯國共同防守的,歲入也歸各國。等薑嚴到了鞏城,這裏東周公的兵馬自然歸薑嚴管,而洛陽城內卻有各國的駐軍。
現在趙國歸降了燕國,趙國派駐的一萬兵馬表示願意歸薑嚴接管。韓國是個小國,見到燕國強勢崛起,不敢得罪,韓王一紙調令便將駐紮在洛陽的一萬兵馬調了回來,表示放棄在洛陽的利益。
但是魏國和楚國卻並不服氣,兩國各有一萬駐軍,聯合起來抗拒薑嚴,差一點打了起來。見此,薑嚴急忙勒束兵馬,保持克製,才沒有打起來,並立刻快馬向姬丹報告。
姬丹派使者前去兩國協商,兩國都不肯讓步,最後姬丹也隻好讓步,保證每年的歲入有他們的份額,同時他們也要從洛陽撤軍。為了表示公平,姬丹也給韓國留下了一份份額,如此,魏、楚兩國這才肯撤軍。
此事看似圓滿解決,不過接下來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東周公帶著眷屬居家搬遷,前往自己的封地,在經過魏國的時候,突然殺出一支兵馬,將東周公全家五百餘口全部殺死,一個不留。
消息傳來,這下姬丹真的怒了,下令兵分兩路,大舉進攻。一路由曹永領兵二十萬,在泰山郡甄城集結。一路姬丹親自統領三十萬大軍,在邯鄲南部集結。
聽到消息,魏國大驚,急忙派遣使者向韓、楚、秦求救。這回楚國和秦國都沒有猶豫,很快楚國的十萬大軍便到了魏國,而秦國上次準備支援趙國的兵馬還沒有解散,直接派到了魏國。
便是韓國,似乎也意識到不能讓燕國一家獨大。這天,韓國突然出兵,攻占了鞏城和洛陽,燕國大將薑嚴隻身逃歸。然後韓國派遣十萬大軍也到了魏國。
於此同時,魏王組織了二十萬大軍,命信陵君為大將,統帥三軍,嚴密防守燕軍。見到魏國聲勢浩大,燕軍也不敢輕舉妄動,兩軍就這樣對恃著。足足過了半年,天氣轉冷,雙方這才罷兵。
有了這次經曆,姬丹知道燕國現在是鋒芒太露了,決心先不再出兵,而是加緊操練,等到各國有變的時候再出兵。
不久,趙妍兒和梅傲雪各產下一子。梅傲雪產子在先,取名為姬勝。趙妍兒產子在後,取名為姬誌。雖然姬誌生在後麵,但是他畢竟是王後的兒子,姬丹立姬誌為太子。而姬勝則被封為富貴侯,食邑中山郡。
到了第二年,姬丹在群臣的強烈勸諫下,在薊城登基,繼皇帝位,國號大燕。
消息傳出,諸侯震動!
秦王宮中正在早朝,無論是秦王還是大臣都帶著怒氣。
"諸位愛卿,寡人尚且不敢稱帝,燕王姬丹竟敢稱帝,真是豈有此理!寡人決定以王翦為大將,發兵四十萬,討伐燕國。諸位以為如何?"
"大王,"大夫甘羅上前說道:"燕國鋒芒正盛,此時不宜伐燕。臣以為不如伐楚。"
"伐楚?"
"楚國地大而君愚,大王據之,正好可以擴充疆土,壯大實力!"
此時頓弱也上來奏道:"大王,臣也以為伐燕不如伐楚。"
"嗯,既如此,伐楚當用多少兵馬?"
"回大王,臣需三十萬兵馬,才可蕩平楚國!"王翦說道。
"既如此,孤便發兵三十萬,王翦仍為大將,討伐楚國!"
由於燕國的崛起,現在秦國的相對實力有所下降,但是其絕對實力並沒有變。對於楚國來說,確實是秦國強上很多。消息一傳出,楚王急忙命景離為大將,領兵四十萬迎敵。
雙方在荊山遭遇,一戰不勝,楚軍敗逃。到了藍田,景離再次整頓軍馬,與秦國再戰再敗,然後據守郢都。三月之後,郢都被秦軍攻破,楚王被亂軍所殺。接著,秦軍長驅直入,一路朝東攻城略地。
楚國群龍無首,此時,消息傳遍楚國,驚動了正在項地閉門讀書的項燕。項燕義憤填膺,當即決定起兵。項家是楚國大族,項燕在項地振臂一呼,不久便召集了一千鄉勇。項燕便領著這一千鄉勇一路向西。
到了各城池,守將聽說項燕是主將,紛紛表示服從,大軍迅速增加到了十萬。到了壽春附近,項燕遇到逃亡至此的昌平君熊啟。熊啟是楚王熊完的兒子,項燕當機立斷,立熊啟為楚王,定都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