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唐

第五十章 山海(三)

五千名騎兵在果毅都尉李括的率領下呼嘯著衝入營塞,氣勢如滔天駭浪。

濮大錘替李括擎起大唐軍旗,緊緊護衛在自家主帥身側。

“命令弟兄們每兩百人一組,仔細搜查每一處帳篷、倉室。”李括單手握著韁繩,下達了命令。

“衝進去,仔細搜查!”竇青拔出腰間橫刀,率領兩百名銅武營兵勇率先跳入了一處營壘。整個校場上空空蕩蕩,許多橫刀、弓箭丟棄在地上。靠近山隘的一排輕木及茅草搭建的營房內根本沒有一個吐蕃人。

“進去搜查!”竇青揮了揮手,下達了命令。

眾兵勇還是小心翼翼的單手舉著盾牌,小步向室內探去。他們都是百戰老兵,極富經驗。敵人往往都隱藏到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借助地形的優勢他們可以用一支羽箭就要了你的性命。所以,用盾牌時刻護住自己的要害就顯得極為重要。

屋內地麵上有許多散落的米粒,看的出來,吐蕃人剛剛離開不久。

“竇將軍,我們在灶房發現許多注水煮米的鍋灶都是剛剛熄滅!”一個隊正衝竇青抱了抱拳,躬身稟報。

“灶火熄滅了多久了?”竇青轉過身來,問道。

那隊正撓了撓頭道:“牛糞還沒有滅星兒,應該不會超過一個時辰。”(注1)

竇青點了點頭:“叫大家不要喝這裏的水,小心敵軍投毒。挨個鋪位搜查,看能不能得到一些線索。”經曆過許多大戰,竇青對兵不厭詐理解的極為透徹,體現出了一個經驗豐富將領的優良素質。

眾兵勇答應一聲,紛紛進入營房,挨個搜查。因為人數眾多,唐軍隻用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將偌大的營房全部搜查完畢,大夥根本沒在營房中發現一個吐蕃人,不過確是發現蠻子留下了許多木箱、軍械一類的輜重,顯然吐蕃人逃走的非常急切。

竇青皺了皺眉,思忖片刻下令道:“讓大家夥原地待命。”

竇青走出了營房便徑直朝李括走去:“都尉大人,我們這座營壘中沒有發現吐蕃人,看情況他們應該剛剛離開不久。”

李括點了點頭歎道:“其他營的弟兄大多也是這個結果,看來我們的行蹤已經被他們知道了。”

“將軍,不如我們先紮營在此處,此時已是入暮,在這裏過夜總好過荒郊野外。”竇青低聲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李括搖了搖頭:“我還是得去問問高將軍的意思。兵貴神速,如果現在命輕騎追趕或許還能追的上。畢竟我們這次的任務重大,決不能讓吐蕃人回到九曲城報信!”

“怕什麽,我麽足足有三萬大軍,即便吐蕃人把九曲城一代的守軍全調回城池也不過兩萬。隻要我們齊心協力,未必不能奪下城池。”張延基卻是不想漲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憤聲道。

“畢竟吐蕃人修建的城池不似我們大唐中原一代的堅城,多是用土塊牛糞粘合而成,幾輪投石機拋射就能將其砸的稀爛!”

周無罪搖了搖頭道:“凡人呐,凡人。你以為吐蕃人隻會用牛糞、粘土這樣低級的材料嗎?他們從關隴擄掠了多少人,其中又有多少漢人工匠?你以為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建造堅固的城池嗎?”

李括歎道:“九曲城緊鄰勺時山,乃是青石砌成,堅固無比,怕是我們使不得蠻力。”

正自爭論間,高秀延已經在親兵的護衛下走進了營壘。

“拜見高將軍!”諸將皆是一抱拳,衝高延秀行了一軍禮。

他擺了擺手徑直問道:“怎麽樣,李都尉,可有發現什麽蛛絲馬跡?”

李括行了一軍禮道:“回將軍,看樣子吐蕃人剛離開不久,我們是否要去追擊?”

高秀延敲打著手指思忖著厲害關係,良久,他還是決定了追擊!如果吐蕃人得到消息,通知大通穀和大非川一代的守軍靠攏圍擊,自己這三萬人騎兵很有可能被包了餃子!即便不為河湟會戰的大局著想,他高秀延也要為自己考慮考慮。

剛要下達命令卻聽得一聲‘乒’響,鮮於瑜成從西側近手一處營房跌跌撞撞的跑了出來。一向沉穩持重的他竟然冒失的跑至李括身前,哆哆嗦嗦的說著:“人,人,全是人。”

高秀延立時皺起了眉頭,心道這李括辦事如此不謹慎,明明營房中有吐蕃兵藏匿,他卻沒有察覺。

他微微一笑道:“營房中有多少吐蕃人?他們可曾放棄抵抗,甘願投降?”

鮮於瑜成這才注意到高秀延也在此處,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哽咽道:“將軍,不是活人啊,全是一個個人頭,人,人頭。是唐人,是唐人...”說道此處,他放佛又看到人頭滾滾的場景,一時胃中翻江倒海,中午吃的炒餅合著鼻涕眼淚一股腦兒的湧了出來。

眾人見他如此,都知出了大事,忙在高秀延的帶領下向西首營房而去。

但聽吱吱一聲輕響,虛扣的木門大開,一股腐屍的惡臭鋪麵而來。

流蠅亂舞,浮蛆蠕動,直叫人俯身欲嘔。

偌大的營房中,累著一百多顆人頭,皆是怒目圓瞪,直直望著門首。

一些新兵見到如此景象嚇的抱頭痛哭,幾個沒見過血的雛兒甚至把昨夜的酸水都嘔了出來。

“是唐民,他們是唐民!”林峰見到此景象,上前擦著眼淚道。“他們應該是吐蕃人從關隴擄掠而來的唐人奴隸。吐蕃人知道我們大軍將至,這些奴隸帶著也是累贅,就,就全部殺了。吐蕃人不養沒有用的奴隸,奴隸但凡生了病都會被主人割了腦袋,充作軍功!”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的臉色瞬時變得慘白,這些人是唐人,是與他們血脈相連的父老鄉親!

“這些小娘養的吐蕃雜種!”濮大錘聲淚俱下,揮了揮拳頭咒罵道。

“殺光吐蕃畜生,宰了他們!”

“報仇,報仇!”

“替鄉親們報仇!”

在場眾兵勇多是出自隴右道,這些慘死的唐民說不準就是鄰村窯洞中的叔伯,或者是自己小時同鄉的玩伴。現在這麽多人頭擺放在他們麵前,這麽多血債記在心間,如何能叫人放下?

“此仇不報,誓不為人!”李括此刻已經完全被悲憤衝昏了頭腦,無論如何他要讓這些犯下滔天罪行的禽獸付出代價!

血債隻需血償,也隻能血償!

......

近五千名輕騎在李括的帶領下飛速在山間疾奔。即使是期期黑夜,他們也不敢點燃火把照明。因為,火光一燃,他們便能想起那遍室人頭的慘狀,想起那烈火燒灼後的屍臭,想起那一雙雙圓瞪怒嗔的明目...

火光熊熊,他們燒掉了人頭壘成的佛塔,卻燒不掉植入心中的憤恨;沸油滾滾,他們焚去了屍體砌成的城牆,卻焚不掉扇在臉上的屈辱。(注1)

為了盡快趕上這支吐蕃隊伍,大夥連夜騎上戰馬,沿著泥濘凹陷的小道奔馳東進。除去在座騎上就著涼水咽下的胡餅,大夥還沒有進食;從早上算起,大夥還沒有合過眼。但五千多名唐兵,沒有一人埋怨。他們要去替自己的父老鄉親報仇,他們要去找回自己丟失的尊嚴!

“大人,有火光!”竇青看到前側山坳口若隱若現躍動的火光,朗聲提醒。

“是吐蕃人!隻有吐蕃人才習慣在坳口中紮營!”林峰厲聲補充道,吐蕃人多對神佛極度密信,認為在山坳間紮營可以更貼近自然,會得到香巴拉的祝福。

“弟兄們,殺進去,替我們的父老鄉親們報仇!”李括拔出了腰間黑刀,寒聲道。

數千唐軍快速殺上,挾裹著國仇家恨衝入吐蕃人在坳口設置的木質寨門,踏向了吐蕃人臨時搭建的歪歪扭扭的帳篷群。

吐蕃人根本沒有料到唐軍會連夜追擊,他們沒有在營寨前灑下鐵蒺藜,沒有在坳口設置草塵覆蓋的陷馬坑,甚至連木柵欄都是歪歪扭扭的象征性擺著。(注3)

說到底,他們低估了唐軍的仇恨,他們低估了唐人的尊嚴!

那些吐蕃士兵多在熟睡,怎料到唐軍會從天而降?紛紛提起褲子抱頭鼠竄。可他們如何跑的過騎兵,隻幾輪衝殺,就有近五百多名吐蕃士兵被唐軍砍翻,殘肢斷臂隨處可見。

“敵襲,敵襲!唐寇來了,都他娘的給老子起來,拿起長矛,頂上去!”一名吐蕃百夫長披上了外衣,近乎嘶啞的咆哮著。

..................................................

注1:牛糞是吐蕃人的主要染料。它在高原牧區作為燒茶做飯的燃料已有千年的曆史,對於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廣大農牧民來說,牛糞至今仍是最佳的燃料。煤炭運輸不便、路途遙遠、煤氣不可想象、太陽能風能都不穩定,就地取材、低碳環保的牛糞,就是牧區牧民最寶貴的生活物資。

注2:即指京觀,用人頭壘成佛塔,用屍體砌成城牆。是一種近乎原始的武力炫耀。

注3:《唐通典》卷一五二記載:陷馬坑,長五尺,闊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槍、竹簽,其坑似“亞”字相連,狀如鉤鎖,以草及細塵覆其上,軍城、營壘、要路皆設之。

ps:寫的我飯都吃不下去,心裏酸酸的,隻希望大家銘記這段曆史。

順帶求收藏,求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