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

第五十節 誤判(上)

李國英指揮著自己的總督標營以及其他四千甘陝綠營逼近了萬縣。

雖然這次清軍的質量還未必比得過上次,但在李國英的統一指揮下,眾將就算心懷怨恨也不好發作出來。而袁宗第顯然早就知曉清軍還有兩萬披甲,有八百多總督標營的甲騎,因此明軍老老實實地守在城裏,完全沒有再出來攻擊的意圖。

袁宗第並不知道李國英隻帶來了五千披甲,不過就算他知道,也會繼續守城。袁宗第認為自己已經占了很大的便宜了,他繳獲了近四千套裝備,還抓到了近萬的戰俘。現在袁宗第一心想著安心消化勝利果實,不要一個不小心又吐了出去。

為了摧毀萬縣的軍屯,李國英一趕到就下令攻城,他的理由和劉體純當年對鄧名說的差不多,那就是大軍頓兵城下會有損士氣,必須要進行一些戰鬥來維持軍心;而且攻城對李國英還有額外的好處,那就是讓袁宗第更加摸不清清軍的虛實,老老實實呆在城裏,不要出來幹擾李國英收割莊稼。現在李國英對袁宗第的實力已經不再輕視,雖然他有重建的標營的幾百騎兵,但是如果真地爆發了激烈的野戰,李國英也沒有信心能完成徹底摧毀萬縣軍屯的計劃。

萬縣的城牆上到處都有崗哨,重點保衛的城樓上更是站滿了甲兵,所有的城門外都有一座掩護城門的營寨,讓清軍無法輕易靠近城樓。不過就算清軍能夠靠近也沒有什麽用,因為據來過萬縣的人觀察,城牆上所有的缺口都已經修補好了,好像城樓還被加高了一截。找了幾個經驗豐富的人近距離觀察後,他們也證實了這個說法,萬縣的城樓好像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固,尤其是南城樓加高得最多,清軍預先打造的雲梯肯定是夠不到城樓的牆垛上。

“袁賊準是種了不少地啊。”來的路上李國英遇到的農田並不多。熊蘭在的時候,萬縣的西南方本來有大量軍屯,現在看上去有兩千多畝地,地裏麵的莊稼已經都被袁宗第搶收過了。但接到衛士的報告後,李國英仍然堅信自己早先的判斷,他認為袁宗第一定開墾了很多耕田,招募了大批的人手,聚攏的百姓甚至可能有小十萬,不然無法解釋袁宗第怎麽能在大片墾殖的時候,還能把萬縣的城牆全部翻修一遍。

親自前去觀察的時候,李國英發現西南方向的軍屯並沒有被完全搶割走,有少量莊稼還是被燒毀在地裏的,顯然袁宗第是在打仗後返回萬縣才開始搶收的。而收了一些後發現了清軍的先鋒,就謹慎地燒毀了部分糧食,退回了城裏。

李國英還在萬縣的南城樓外,看到了明軍新修的碼頭,它和修船廠一起用石頭的圍牆保護起來,門樓外也有營寨庇護,和萬縣南門外的營寨遙響呼應。這兩座營地之間還有用柵欄圍起來的通道,並派駐有士兵把守。

攻打萬縣是肯定不可能的,光是打造新的攻城器械就要花不少時間,那個時候估計鄧名早就派來援兵了;就是攻打這個碼頭也未必是件容易的事,石砌的圍牆看上去相當堅固,而且距離萬縣城不遠,清軍很難徹底截斷兩者之間的聯絡。清軍攻打碼頭的時候不但會受到來自背後的火力,還可能遭到萬縣明軍的突襲。

“袁賊這到底是種了多少田啊?”李國英看完明軍的部署後,心髒砰砰直跳。袁宗第這個人他很了解,戰術水平還不錯,這麽多年征戰下來,雖然未必總能有什麽奇思妙想,但在戰場上反應迅速,也不會犯下什麽低級的失誤;可是袁宗第並不以治理見長,實際上虁東眾將都沒有什麽治理才能,包括永曆天子派來的文安之,雖然氣節、心胸都相當了得,但對如何在困境中經營領地也沒有獨到的心得。

而看眼前這副架勢,李國英估算了一番,覺得袁宗第聚攏的百姓肯定要超過十萬了,數萬人規模的軍屯效率已經非常之低下了,軍屯的餘糧不但要養活幾千甲兵,還要能夠供應上萬民夫修補城牆、構築碼頭的工事——李國英感覺自己必須對袁宗第的治理水平做出新的評價。雖然他很難想通袁宗第到底從哪裏找來這麽多的百姓,但是能夠治理十萬人規模的軍屯,那絕對是了不得的人才,李國英都未必能把這麽大的軍屯控製好——如果袁宗第居然不用軍屯模式,那更要高看一眼才是。

但清軍靠近萬縣後,休養多時的萬縣水師也開了出來。現在清軍的水師已經退走,江麵上全是明軍的戰艦。把李國英的部隊仔細觀察了一番後,明軍那幾艘裝了大炮的新銳戰艦還開到江邊,向嚐試靠近碼頭的清軍開炮示威。

“還有大炮,還有能裝下大炮的戰艦。”袁宗第不斷刷新著萬縣的實力,李國英已經完全拿不準袁宗第到底在萬縣聚攏了多少人力了。如果袁宗第人力富裕得都開始修建炮艦了,那他的陸軍到底實力如何?如果李國英處在袁宗第的位置上,他不會在隻有幾千甲兵的時候就開始不務正業地鼓搗什麽炮艦,就像現在敵軍來襲的時候,炮艦可沒法保衛城池和外麵的耕地。

現在李國英越來越懷疑袁宗第的陸軍實力不止幾千甲兵,上次和張勇、王明德交戰的兵力也許隻是袁宗第一部分的實力。

“萬縣周圍有這麽多的地好種麽?”李國英沒有來過萬縣,但聽部下的報告,如果不運來大量的牲口和工具,萬縣這裏的軍屯產量上不去,養一、兩萬輔兵和兩、三千甲兵是效率比較高也不太容易引起矛盾的做法,當年三譚的規模稍大,就出現了不少內部糾紛。

李國英越來越心虛,但還是隻能硬著頭皮繼續進攻,如果讓袁宗第再這麽發展下去,那明年別說成都,就是萬縣他都要打不過了——堂堂的川陝總督,怎麽能落到這般地步?連一個縣的敵手都配不上嗎?

萬縣西南的軍屯最靠近清軍來的方向,袁宗第搶收肯定也是從這裏開始,既然這裏的軍屯都有少量是匆忙燒毀的,那其他方向上的耕地也許還安然無恙。現在李國英隻能一邊小心謹慎地前進,一邊認定袁宗第不敢出城逆襲——他連耕地都燒了,顯然是認為野戰無法戰勝清軍——如果能夠燒了袁宗第的田,那接下來的一年袁宗第就要忙於養活他的大批人口了,若是能收割走萬縣的大部分產出——現在李國英認定產量很可觀,那重慶就賺大了。

為了防備可能非常強大的明軍出城襲擊,清軍不辭辛苦地在萬縣周圍修築營地,壕溝、鹿角是裏三層、外三層。明軍沒有主動出擊,清軍搜索隊也始終找不到袁宗第的田都在哪裏,一些熊蘭時期的軍屯上麵居然是野草叢生,顯然已經被荒棄很久了。

“袁宗第的田應該在萬縣的另一邊。”在萬縣西邊的山地裏搜索了一天,累得半死的搜索隊對李國英報告:“翻過萬縣北麵的大山,應該就能看到賊人的田了。”

“萬縣的東北?”一個曾經在熊蘭時期跟著高明瞻來過萬縣的清軍士兵忍不住質疑道:“那邊都是山啊,不是說山裏不能開墾點田出來,可那都是零星的小塊,能有多少的產出?”

“你還說萬縣不可能有十萬人所需的田地呢。”搜索隊員不滿地反駁道,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指責,指責他們沒有找到明軍的田,可田地又不是碎銀子,除了睜眼瞎怎麽會發現不了?

“確實不可能有啊,這裏又不是川西平原。”那個充任向導的清兵這兩天挨了不少數落,萬縣有好幾萬人是千真萬確的,城牆、碼頭的變化也不容置疑,這個清兵隻能低頭認錯,現在見到搜索隊一直找不到萬縣的田地後,他又鼓起勇氣開始爭辯:“萬縣這裏根本不可能有這麽多的田。”

“如果你沒說錯的話——”一直旁聽爭論的李國英開口了,他沒有來過萬縣,所有的了解都是從別人口中聽來的,不過到了萬縣一天後,他也覺得這裏的地勢看上去不像是糧倉:“那就是最壞的事情發生了,是成都在補給萬縣,這樣萬縣就確實不需要太多人口,因為不需要種地嘛。而萬縣這麽重視碼頭和戰艦也就說得通了,他們是在滿足成都的要求,甚至可能是成都的命令!”

李國英聽說過那個委員會的事,直到現在為止,他好像還沒有聽到袁宗第加入委員會的消息,他一直認為這或許說明鄧名和袁宗第之間有什麽矛盾,可能是因為同在四川所以有比較激烈的領土、人口競爭。

但情況顯然不像李國英期待的那樣,成都居然可以完全供應萬縣的需要,這種後勤上的支援除了意味著信任,也會帶來相應的權利和控製能力。萬縣這不就大力發展造船業,甚至不惜犧牲陸軍的實力嗎?

“袁賊,他沒種田。”李國英苦笑一聲,幾日來的辛苦奔波,整夜的視察營地、部署防禦讓他感覺簡直快支持不住了:“退兵,速速退兵。”

現在李國英最擔心的就是成都、敘州的援兵,如果成都和萬縣的關係這樣緊密,那派來的可能就不隻是緊急出動的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