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五號,國民軍第一軍主力匯集蚌埠一線外,包括第一師、第二師、第四師、第九師。由於這段時間經過了初步調整,對後勤人員進行了大量的擴編,把後勤部所轄的運輸隊直接納入到各師的輜重部隊裏麵,短時間內讓各師的人數編製從九千多人上漲到一萬一千多人。而征用了這些壯丁民夫由於是附屬兵力,不會直接參與部隊的作戰,所以質量略差一些也不會嚴重影響到部隊的作戰,相反後勤人員的增加讓部隊的大範圍機動能力迅速提升,而不是和之前一樣必須時刻依賴後勤部的後勤補給供應。
如此各師人員的數量膨脹也直接讓國民軍的總兵力憑空上漲了大約六分之一,但是實際上原有的戰鬥人員還是那麽多,多出來的這些後勤人員本身也是後勤部的運輸隊,所以本質上並沒有改變多少。然而從編製上看卻是讓各師的兵力上漲到了一萬一千多人,而第九師這個經過火力擴編的特殊主力部隊人員更是達到一萬三千多人。如此就導致了第一軍的總兵力接近了五萬人。
憑借第一軍現在的兵力就已經超過了蚌埠一線的北洋軍,現在北洋軍在蚌埠的有馮國璋的第二軍殘部兩萬多,徐樹錚的第十一師一萬多,加起來也不過三萬多點,而且由於連續戰敗導致士氣低下,並且由於在江北作戰中損失了大量的重武器,導致蚌埠守軍的火力水平已經遠遠不如北洋軍以前的正常水準。如此情況下要像擋住第一軍的進攻是很困難的事情。
更不要說國民軍在津浦線上除了一個第一軍外,還有一個第二軍呢。第二軍在之前的曆次作戰中第二軍下屬的各師損失不小,第八師和第五混成旅都必須需要休整,喪失了短時間內大規模進攻的能力,而身為第二軍主力的第九師也被調到第一軍參與前線作戰,所以位於第一軍之後擔任預備隊性質的第二軍雖然下轄第五師、第八師和第五混成旅,但是第五混成旅還留在了江北,而第八師則是留在了滁州休整,隻有一個第五師抵達北上到了明光擔任第一軍的預備隊。
盡管第二軍下屬的兩支部隊在休整,但是關鍵時刻也是能夠來出來繼續作戰的,所以津浦線上的國民軍繼續保持了兵力上的優勢。
如此兵力和火力上的優勢要是還拿不下來蚌埠的話,那麽陳敬雲就要考慮是不是要把李繼民撤下來了。
李繼民現在可謂是意氣風發了,李繼民在前段時期的軍銜和職位是很尷尬的,他是有著中將的軍銜,但是卻一直就任第一師的師長,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國民軍中唯一一個中將師長,後來好不容易等到沈綱調到了參謀部任職參謀部總長後,他李繼民才是名正言順的提上來就任第一軍的軍長,後續又是率領第一軍所轄的第一師和第四師以及後續增援的第十六混成旅、第十七混成旅在江北以及滁州西線進行作戰,力敵唐天喜的第十師、於有福的第二混成旅、靳雲鵬的第五師大半兵力。
後續的作戰中立功不下,並在烏衣鎮和第九師一起配合包圍殲滅了潘矩楹第二十師殘部,迫使潘矩楹投降,並且還在曆次作戰中殺傷了北洋軍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師以及第十師一部分兵力。盡管這數個月的戰事中李繼民的風頭沒有沈綱那麽響亮,也沒有和徐離善那樣一鳴驚人,也不想左玉剛那樣力纜狂瀾,但是他穩紮穩打的做派也是為國民軍在江北戰役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想當初唐天喜第十師從滁州西進的時候,國民軍一大票將領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重演當初鎮江之敗。要知道去年鎮江之戰中,第一師可是在唐天喜的手中吃了個大跟頭,直接導致當時的第一師師長陳衛華被撤職,時間過去了一年半後的今天陳衛華都沒能重新爬上來。當時時任第一師師長的李繼民卻是擋住了,盡管當時的第一師麵對齊裝滿員的唐天喜第十師處於兵力劣勢,但是李繼民卻是成功的擋住了唐天喜的西進步伐,成功掩護了第二軍在巢湖的軍事行軍。正是當初有了這份戰功,後續沈綱調任到參謀部任職參謀部總長的時候陳敬雲才會把他提起來任職第一軍軍長。
而任職第一軍軍長後,李繼民也是沒讓陳敬雲失望,牢牢的牽製住了唐天喜的第十師和第二混成旅以及江北的第五師,保證了第二軍進攻合肥時沒有後顧之憂。等到拿下合肥後,他又是積極配合其他部隊發起猛攻,最後和其他各部隊一起奠定了江北戰役的勝利。
雖然說李繼民在數個月的戰役中沒有出很大的風頭,但是他的功勞卻是有的,所以在後續的津浦線作戰中,陳敬雲就用第一軍擔任主力,並把第九師調給了第一軍。如此安排也自然就是讓李繼民獲得蚌埠戰役的指揮權。如果說陳敬雲不信任他的話,那麽陳敬雲就會讓袁方的第二軍指揮部去指揮這個戰役,要知道國民軍的軍指揮部可是單純的戰役指揮部,要指揮作戰的話直接編入各部隊就可以了,讓袁方指揮的話完全就可以把第一軍的幾個主力師調到第二軍下轄。
但是陳敬雲沒有這樣做,說明他還是信任李繼民的指揮能力的。
能夠混到今天這個地位的李繼民自然對這裏頭的彎彎繞繞清楚的很,明白自己此時身上擔負的重要責任,更加明白現在這個時候就是到目前為止自己最風光的時候。隻要蚌埠這場仗大好了,下一步進攻徐州乃至繼續北上的戰役也可能會交給自己指揮,到時候他李繼民在國民軍中足以和沈綱相提並論。
懷著如此心思,十一月十五號抵達蚌埠之後,李繼民就是指揮部隊迅速發起了進攻!
他要在寒冬來臨之前打到徐州乃至山東去,徹底實現參謀部對於今年寒冬來臨之前占領江蘇和安徽的戰略構想。
十一月的天氣在南方諸省中雖然還保持著溫熱涼爽的天氣,但是在北方地區氣溫已經慢慢降低,自從立冬過後蚌埠、徐州這些地區晚上的氣溫也變得很低了,國民軍後勤部已經是開始給靠近北方作戰的部隊優先配發冬裝了。
現在天氣隻是涼爽還好,但是隨著時間繼續過去,而且隨著國民軍繼續北上的話,那麽寒冬大雪天氣就會對國民軍的行動造成相當大的麻煩,到時北洋軍也能夠利用寒冷的天氣為防守增加一定的籌碼。
所以參謀部內是早已經有了預備方案,那就是希望在大雪天氣來臨之前盡量的把戰線往北推進,最好是占領徐州,而天氣真正到了大雪飛揚的時候,那麽國民軍就是暫停攻勢,停下來休整,補充人員和物資,準備來年的春季攻勢,再一口氣打到北京去。
國民軍從七月份宣布北伐到現在已經有五個多月,而從八月份開始渡江作戰到現在也已經有了三個半月,如此長時間的連續戰鬥讓國民軍的戰爭物資消耗眾多,盡管之前國民軍已經為了這場戰爭準備了足足一年,在蘇南地區儲備了大量的補給物資和彈藥,但是前線部隊一直持續高強度的戰鬥到現在,也讓國民軍的彈藥儲備下降到了比較低的層次,根據後勤部的預計,目前後勤部的彈藥儲備還能夠支撐各部隊進行大約一個月左右的進攻所用,而時間繼續延長的話那麽各部隊的彈藥供應就會出現短缺,到時候就隻能是福州兵工廠生產多少前線部隊用多少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可以直接利用彈藥儲備。
冬天的來臨給國民軍的行動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卻未必是壞的,對於馮國璋等人來說自然是希望冬天大雪天氣越早來越好,隻要支撐下去緩過了這個冬天,北洋軍就能夠重新集結兵力,來年發動反攻奪回江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南方各省的人們也沒有因為冬天的來臨而停息了激情,甚至很多商家都因為冬天的來臨而發了大財,比如給國民軍供應軍服、軍被、軍鞋等物資的廠家更是賺了的缽盆滿盈。現在國民軍的總兵力可是一天天都在大規模增加中,到目前為止,國民軍的陸軍兵力已經接近二十萬人,加上其他非戰鬥兵力的以及海軍和空軍的話,總兵力超過二十五萬沒有問題。而到明年這個數字還會繼續擴大,到時候國民軍擁有超過三十萬的總人數是可能的。、
而如此大規模的軍隊所需要的各種軍事物資可不是一般都多,軍服、軍被、軍鞋這三大項可是讓國民軍轄區內的眾商家賺足了錢,不但華夏銀行直屬的福鼎紡織公司接下了一大批的訂單,而且還有眾多公司也是獲取了大批的訂單,畢竟福鼎紡織公司的產能有限,要短時間內供應數十萬套的軍服也是有著極大困難,所以就讓福杭紡織公司等紡織企業也獲取了一大批的訂單,甚至由於軍服的冬裝需求緊迫,這些紡織企業生產不過來就會外包給那些小型家庭作坊,不但是軍服軍被,其他的一些低技術含量的軍事物資大多也是這個模式,所以讓國民軍轄區的眾多企業得到了大批軍事物資訂單的同時,也讓國民軍轄區內,尤其是上海、杭州周邊的小型民營企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些家庭式作坊興許隻有那麽十來個人甚至隻有幾個人,但是他們的數量眾多,不但能夠有效的補充大型工廠的產能不足,而且還能繁榮地方經濟。
而這就是所謂的用戰爭帶動經濟發展的一個明顯例子。
這一點同樣包括在軍械生產方麵,雖然國民軍的軍械生產都是在福州兵工廠內,但是福州兵工廠要生產出來產品,就要雇傭大批工人,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福州兵工廠從國民軍獲取的大量軍事物資采購費中有極大一部分都是工人的薪資費用,而這些工人的收入增加後就會花出去,比如要吃飯,比如要穿衣服,要修建房子,要買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而這些錢又會流入到其他行業當中,並帶動整個社會產業鏈的發展。
所以不管是軍工生產還是其他軍事物資的生產,都能夠一定程度上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而這個也是陳敬雲為什麽堅持要用軍費自購軍械乃至其他軍事物資的原因,因為這些錢在自己的地盤裏花出去之後除了能夠得到自己需要的軍械和彈藥外,還能夠創造眾多的就業崗位,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從而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而人民的消費過程中又能夠給政府增加稅收,而這些稅收又是變成了軍費,如此形成了一個循環。
但是如果把大批軍費都用於外購的話,那麽就無法得到這些好處了,所以能夠自產的東西還是要自產的好。
當然,這不是說天天進行戰爭就能帶動經濟發展,隻是說在必須進行戰爭的情況下,把大量的軍費在內部消化掉要比直接外購軍械好很多,哪怕後者的軍械更便宜和質量更好。
在戰爭的刺激下,南方諸省,尤其是浙江和蘇南地區這一片長江三角洲的經濟獲取了畸形的發展速度,而這種繁榮假象也讓工商階層更為支持陳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