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灰色晨霧逐漸散去,羅德尼回到聲望號的艦橋上。看來是個好天氣。
雖然損失的防護巡洋艦隊,但第一戰列艦分隊和第二戰列艦分隊都受損輕微,已經恢複日間巡航隊形,灰色的艦艏壓碎海麵上的油跡。
遠方出現了朦朧的艦影,是逃走的黃猴子的艦隊嗎?
艦隊國際在幹些什麽?此刻他們已經開到戰場邊緣,羅德尼少將在聲望號的艦橋上不耐煩的等待報告,右舷遠處的暮色中是炮口發出的點點火光。
防護巡洋艦隊全軍覆沒,導致羅德尼沒有偵查艦隊可用。艦隊國際始終沒有現身的八艘明級鐵甲艦如同烏雲壓在羅德尼的心頭。
在聲望號的兩側身後,另外七艘戰列艦正待命出擊,這是一筆大得令人無法想象的賭注,這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決戰艦隊,整整六萬噸的鋼鐵巨獸。她們平行排成2列,以巡航隊形前進,每列相距2000碼。
時間正一分一秒過去,如果艦隊國際的主力不出現,則皇家海軍將遭遇一場敗仗,以四艘防護巡洋艦的代價擊沉一艘敵艦。帕萊勒豐、庫克等海軍世家血脈斷絕,還損失了一個胡德。這些世家在皇家海軍人脈深厚,即使羅德尼家族傳人也無法敷衍過去。
敵人的偵查艦隊已經逃跑了,羅德尼隻能將希望寄托於對手尾隨而來,但對方何時到來,從什麽方位到來,卻是個問題。
羅德尼是炮術軍官出身,深信集中的炮火是一切海戰的決定因素;“特拉法爾加的勇猛穿插在蒸汽鐵甲的時代已經不合時宜,所有戰列艦排成單列並占據有利位置,蒸汽艦隊才能發揮最大威力,也是唯一作戰方式。”
現在正處於關鍵時刻,“沉默傑克”少將緊張的想:一旦位置判斷錯誤被對方橫切大T字,那被殲滅的就是自己。不過如果一直等到看見艦隊國際再布陣,顯然為時過晚,一些戰艦的開火角度被阻擋,一些戰艦在敵前轉向,而根據情報,艦隊國際的八艘鐵甲艦都在3500噸上下,可謂小巧靈活。
4點03分,海麵上已經朦朧發亮,羅德尼接到新的報告:“海麵上空無一物。”
羅德尼隻能詢問位於右舷最靠外的決心號戰列艦:“你能看到什麽?”半小時後點決心號回複:“東北方出現巨大的煙柱”。
這時羅德尼開始明白艦隊國際的位置,黃猴子們比預料的還要接近,Z艦隊隻有15分鍾時間將2列縱隊變成單列,而蒸汽艦隊的緊急變陣在曆史上未有先例!一秒鍾都不能再浪費了,就在這種時候羅德尼還不敢確認,謹小慎微的個性暴露無疑。
很幸運的,決心號的觀察哨此刻剛好發現兩列整齊的艦隊遙遙出現在海平麵上。於是5點14分,決心號回答:“東北偏東位置發現敵方艦隊。”不久反擊號也發回相同報告。
現在情形很清楚了,羅德尼還有一件為難事,根據他自己回憶:“當時我要做的決定,就是命令全艦隊向左舷還是向右舷展開。我的第一反應是向左舷,這樣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與敵方接戰。不過根據決心號和反擊號的報告,顯然對方已近在咫尺,向左展開很可能還未完成,對方已經殺到。這樣就是將打頭的複仇和聲望兩艦送到對方的炮口下。而向右展開可能與敵方艦列平行,無法擊中己方所有炮火。”
向左還是向右,這就是問題所在。八千名官兵不耐煩的等著,當事人承受的壓力是史學家無法想象的。霍雷肖•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用2小時決定最終的布陣,羅德尼用了20秒鍾。
20秒鍾後羅德尼抬起頭來,用一如既往的冷漠語調對信號官下令:“很好,升起勻速前進的角旗,複仇號領先向左轉向。第二戰列艦分隊緊隨決心號。”
5點15分,聲望升起三麵信號旗,最上麵的是藍白豎條相見的三角旗,表示勻速前進;同時用燈光通知:從左側開始的戰列艦依次向左舷轉向,隨著分隊旗艦跟進,以複仇號為首,英國戰列艦隊一字排開,逐漸拉成全長5000碼的艦列。
皇家海軍現在向著“第二次特拉法爾加”全速前進,在那場偉大的海戰中,納爾遜上將穿著全套禮服指揮戰鬥。現在聲望號艦橋上的每個人重新檢查自己的儀表:深藍色防水帽,雙排扣上衣和圍在領口的白圍巾。
艦隊國際的主力,八艘明級鐵甲艦排成兩列縱隊,劈波斬浪而來。他們遲到了。按照原定計劃,本該在收到李自成號的電報之後,就要直奔決戰地點,但艦隊國際擴張太快,不成熟的軍官和水兵耽誤了時間。
指導前哨戰鬥基本告一段落,主力艦隊才姍姍來遲。
主力艦隊編成龍驤、龍武兩軍,龍驤軍旗艦為中山王徐達號,龍驤軍大都尉兼艦長郎-達斯-秦,下轄信國公湯和、衛國公鄧愈、宋國公馮勝三艦。
龍武軍旗艦為開平王常遇春號,龍武軍大都尉兼艦長費裏德裏希-達斯-莫非-梅塞斯密特,下轄潁國公傅友德、曹國公李文忠、黔國公沐英三艦。
兩軍並驅爭先,在兩萬米的距離上,就觀測到了英國艦隊的黑煙。明級鐵甲艦的最高航速雖然和英國人的武士級大致相當,都是14.5節,但明級的標準排水量隻有3500噸,遠低於武士級的9000噸,這意味著明級的轉彎半徑要小得多,擁有更高的敏捷性。
在出發之前,秦朗和莫非就商定了戰略,龍驤軍和龍武軍各自為戰,而不要組成戰列線,“沒有一磅重量用於向後攻擊”的明基戰列艦,兩座炮塔都在前部,也支持兩人的戰術。
皇家海軍的Z艦隊剛剛布陣完畢,龍驤軍和龍武軍衝鋒而來。秦朗和莫非突然發現前方8000碼處立起一道火牆。
長時間的期待結束了,揭幕的時刻終於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