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慢慢熟悉了,朱顯波覺得該是時候給徐光啟灌輸點東西了,這天趁著沒事又把徐光啟請到自己家裏。
“徐先生,很多知識我知道,但是說不出理由,我這裏呢有很多書,你先看著,把一些問題集中起來我們探討,我那幾個丫鬟學識也不錯的,到時候我們定期召開學識會,大家好好交流。”先穩住這書生再說。
“一定,一定的,謝謝朱公子,在下真是好學,不會耽誤你們吧。”徐光啟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哪裏的話,要不是家道中落,我朱某現在也該進京趕考了,你我在這陌生的地方遇到就是緣分,而且你我都這麽好學,研究些學術問題是理所當然的,朱某為了糊口還要做點生意,先生要是不嫌棄,今後資金上有啥困難就開口,我一定鼎力相助。”
一來二去,這兩個書生成了忘年交,徐光啟也不再客氣,來朱顯波家,隻要有新書一定翻翻,當然經過朱顯波等四人連番洗腦和灌輸,徐光啟開化了許多,知識自然也豐富了許多,不再是那個隻會八股文言文的書呆子,好像枯木逢春般的精神煥發。
朱顯波看在眼裏,喜在心裏,終於把這書呆子往學術上引了,成不成才就看他自己了,也許大明的將來就靠他這樣的書生了。
而徐光啟對於這個年輕的書生朱公子也逐漸有好感,加上平時經常切磋學問,沒多久兩人幾乎就無話不談,甚至徐光啟還想桃園結義呢。是啊,在明朝時代,難得遇到這麽開明的,還懂學問的,又是富家公子,而這個公子居然沒有任何架子。這公子家裏藏書無窮,連丫鬟個個都學富五車啊,徐光啟心想能認識朱公子也是自己三生有幸啊。
隨著兩人不斷熟悉,徐光啟倒也不再客氣起來,經常一有空閑就跑到朱顯波家來看書,教書,切磋學術。而朱顯波則吩咐馬爹、吳媽每次徐光啟來總來多買點菜,一來給徐光啟補補身子,二來帶點回去,這讀書人,不是熟悉的人東西還不肯要呢。
慢慢的也就習慣了,徐光啟也不再提去廣東的事情了,而張蕾幾個也幫著張羅徐光啟的生活,家裏買啥都給徐光啟備上一份,徐光啟也成了這朱家一份子一樣。
相處時間久了,朱顯波也覺得徐光啟這個書生其實很可愛,但是為了大明的將來和自己的前途,一方麵還是要勸他去科考,另一方麵則要強化灌輸自己的理念了,將來才會想起自己,接受自己的觀點,說不定能拉自己一把,又或者相互提攜。
“徐兄,你說當今我大明的隱患在哪裏,出路又在哪裏?”朱顯波總是有意無意提政治,這徐光啟天生人才,不參與國家大事,光教書確實可惜了。
“這。。。”徐光啟似乎很為難,書生就是書生,似乎對於政治不敢興趣。
“徐兄,這樣可不行啊,你這一身學識不報效朝廷可就可惜了。何況當下當下我大明朝廷內有外患,你我都是讀書人,應該多關心時局啊。”
“賢弟教訓得是,說來慚愧,認識賢弟前,愚兄就是一書呆子,終日想著教書度日。這些日子與賢弟等人相處,我徐某茅塞頓開,受教匪淺啊。至於剛才的問題,未曾思及,還請賢弟賜教。”
“我也是自己琢磨的,賜教談不上,你看,我大明朝廷自萬曆朝以來怠政多年,政令不暢,朝廷要員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導致各地上行下效。具體體現在救災上反應遲鈍,綿軟無力,導致民怨日積月累,才有各地的農民起義。”
“朝廷如果不迅速穩定內政,如何抵抗倭寇騷擾,北方的蒙古,金國從來未曾真心降伏隻等我大明內亂一定會趁機而入,而東南的荷蘭人盤踞著台灣窺視大陸,是不好的預兆啊。”朱顯波大有隆中侃大山的味道。
“那豈不是危在旦夕,依賢弟明見,朝廷該當如何,你我書生其他士子等該當如何?”
“朝廷首先得開源節流,大力發展商貿,充盈國庫,再在各地大修水利,廣施仁政,以圖先安災民,再求政局穩定。而你我書生應該利用自己的學識,為提高我大明的農業種植水平、製造水平貢獻自己的力量,到那時糧食產量大增,各種裝備得到提升,尤其是武器裝備。”
“我大明朝禁止海外貿易已久,難道開禁不怕倭寇侵擾更頻繁嗎?”
“所以說,我們要努力提高裝備水平,倭寇也好,荷蘭鬼子也好,無非是仗著船堅炮利,如果我大明的船比他們的好,炮比他們的猛呢?”朱顯波反問道。
“這個還真沒仔細想過,很久以來我大明都是采取禁海策略啊。”
“所以說我大明的出路在你我這樣的書生身上,在大海上,隻有征服了浩瀚的大海,我大明的陸地統治才會日益堅固。東邊的日本,朝鮮,南邊的南洋諸國,倘若哦我大明有艦船一月即可往來,那個還能不臣服於臥大明,何來現在的沿海倭寇啊。還有西方的波斯,荷蘭,西班牙,大不列顛那個不是海軍強國啊,如果我們大明不急起直追,隻怕將來隻能龜縮在陸地上不敢下海啊。”
“賢弟乃聖人也,假是諸葛再世也一定自歎不如。你時常說我專注於教書可惜了,賢弟窩在這九江小城才是屈才,大大的浪費啊。”徐光啟聽朱顯波這段高談闊論,確實是聞所未聞,茅塞頓開。
朱顯波看經過自己的引導,徐光啟對政治還是比較關心的,看起來有戲,慢慢灌輸吧,就算自己不能當大官,培養一個優秀的徐光啟也算是莫大的貢獻啊。徐光啟呢自然把朱顯波當奇人一位,不時請教天下大事。
就這樣兩人從開始的學識談到科學,再談到軍事和政治,兩人也在很多方麵達成了共識,眼下隻缺機會讓兩人實踐了。
其間,阿三也來過幾封信,言語間無非十分掛念朱顯波幾個,想來九江陪伴他等,隻是父母管得嚴,讓其努力學習武藝,並準備年內為其完婚,明朝了,二十五還沒結婚的倒也少見,也許是練武耽誤了。
突然想起徐光啟,不知道這書生成家沒估計夠戧。朱顯波在回信中告知阿三,不要光知道練武,還要習文,多讀點書,尤其是四書五經,孫子兵法等。
按照朱顯波的想法,文有徐光啟,劉三這人不錯,武功基礎也紮實,要是懂點兵法,參軍去,效力朝廷,那將來朝廷文武兩員大獎跟自己有莫大的關係,說不定也能飛黃騰達一回。
——————————————————
兄弟姐妹們,朋友們給力支持下!收藏、紅票!什麽都行!
你們的鼓勵就是我碼字的最大動力!
魔力在這裏拜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