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大明

第216章 江戶大屠殺

朱顯波見到姚啟聖後也沒說啥廢話,單獨把他叫到了一旁“知道朕為什麽放著唐寧波不用單點你姚啟聖嗎?”

“難道是因為微臣有海上作戰經驗?”

朱顯波搖搖頭“就你那點作戰經驗,作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名將之後,唐寧波不會輸給你。”

“那微臣不得所知了。”

“朕希望你到日本後,以你以往的鐵腕輔助祖大人,徹底掃平各軍閥餘黨。修築各重要城鎮城防,讓日本做到長治久安。”

“謝謝皇上賞識!”

“你也別著急謝謝,打完仗之後要多想想治理之策,看看如何才能確保日本服帖。朕的目標是稱霸天下,不能讓這些小鬼子成天在後麵捅刀子!”

“臣一定竭盡所能為皇上解憂!”

“還有祖大人也是一員名將,凡事要多和他商量,尊重他。意見相左時要充分商量,不要輕易冒進。更不能獨樹一幟!戰場要充分利用大明的步槍優勢。”

“微臣謹記皇上教誨!”

“你還要給朕帶封密信給祖大人。”說完從懷裏掏出早已準備好的書信。其實不用猜姚啟聖也明白皇上要跟祖大壽說什麽,無非是兩人精誠團結,徹底蕩平日本餘孽之類。

姚啟聖是聰明人,一來他是皇親了,二來朱顯波特意囑咐他用鐵腕輔助祖大壽。其實也就是當皇帝的說不出後,要是一粗人簡單點就是這樣說的,到哪裏後,你不要手軟,該殺的殺,該燒的燒,該關的關。當然朱顯波也確信姚啟聖明白了他的意思。

於是冊封姚啟聖為征夷將軍,官升四品。率2萬步槍兵,2萬步兵乘運兵船前往大阪。天津港兵部早已準備大量商船,加上集結起來的四艘補給艦,4萬人就這麽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而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接到命令後,兩隊更換了責任區。東海艦隊負責駐守大阪及東日本沿海區域巡防。北海艦隊則負責九州、四國及日本海的巡防。

盡管隊伍已經派出,朱顯波還是不放過幾位軍事大臣。“你們要想辦法在有限的開銷下努力的組建出第五、第六艦隊來,現在才打下馬六甲,艦隊就不夠了。長此以往,勝算全無!”

幾個人也不敢吱聲,點點頭,回去在準備埋頭苦幹。

按照朱顯波的想法,但凡戰事親征是最好的,不過這小小的日本叛軍讓大明皇帝親征說不過去。而且戰後又免不了殺戮。這些會影響他一個皇帝的威名,最主要的是自己南征馬六甲剛剛離開京師兩個月,朝堂上需要他這個皇上,於是就趕回京師坐等消息。

這樣一來,朱顯波也終於有時間抽查下這段時間各部的政績了。當然重點還是放在了工部的修築官道和戶部的商貿上。要想富,先修路。路修起來對於大明朝的統治也是有好處的。

當然,朱顯波也不忘在安慰後宮嬪妃的同時極力討好張蕾,並請出朱丹、周濤遊說。十八般武藝全部用上,張蕾總算勉強在宮內呆上三個月,秋天再去杭州。給出的理由居然是夏天杭州太熱,朱顯波當然希望她永久的留在京師,現在朝廷也比較富足,她要是喜歡折騰,隨便整就是了。

這樣安靜的日子過了不到一個月,日本總督祖大壽的奏章來了。看過奏章的幾個大臣都心急如焚,徐光啟連夜召開了政務院會議並在第二天朝堂上匯報給朱顯波。

“啟稟皇上,日本總督祖大壽來報:自姚啟聖帶兵抵到大阪後。兩人兵合一處一路殺向江戶,東海艦隊則沿海收複了數個淪陷的海港。並於四天後圍攻江戶城,江戶日本民眾在伊達政宗等帶領下進行了頑強抵抗。並派出數路忍者燒我大軍糧草。祖大壽後要求東海艦隊登陸合圍,於六月十三日攻下江戶城。”劉立洋按照奏章上詳細的匯報著日本那邊的戰鬥情況。

而這些早就在朱顯波的預料之中,大明這麽多步槍兵還有東海艦隊幫忙,要是拿不下一個叛軍占領的江戶那才奇怪了:“這很正常啊,還有什麽事?”

“破城之後,祖大壽回京都,東海艦隊回岡本港駐防,留姚啟聖守江戶並清剿日本東北部的殘餘叛軍。姚啟聖在江戶城內及周邊的小田原、太田等地大肆清剿叛軍,並斬殺了所有的俘虜和嫌疑分子,共計有五萬餘人。並揚言如果私人窩藏伊達政宗族人將滅其九族,而伊達政宗藏身之城鎮將麵臨屠城下場。祖大壽幾次派人提醒姚啟聖要仁德服眾,姚啟聖一意孤行。故祖大壽上書請聖上定奪。”

劉立洋剛說到這裏,朝堂一片嘩然,又是姚啟聖,又是斬殺俘虜。。。尤其是那些官職較低未能事先知道奏章內容的大臣們,紛紛搖頭歎息。

“肅靜!還有什麽內容!”

“祖大壽還提到,目前日本民怨較大。消息傳到九州後,島津貴恒揚言報複。其他各地原本已經解散的各大名又開始招攬人馬。另外祖大壽還提到,姚啟聖放縱屬下在江戶城內奸*淫婦女。派人查實時,姚啟聖則堅決否認。”

聽到這裏朱顯波也皺起眉頭,這個姚啟聖看來還是死性不改啊。這下自己在朝堂上又要厚著臉皮保他了。

“根據祖大壽所奏,擬即可增派2萬步兵,5千步槍兵前往大阪,以免發生更大的亂局。眾卿以為如何?”

“皇上,祖大壽隻怕很難節製姚啟聖,微臣建議調回肇事者姚啟聖,以平息日本國內民憤。然後再派使者前往京都,讓日本國王出麵安撫百姓方為上策。”已經回到京城的李承宗說第一個發言。

沒錯,這在平常人看來這樣的做法是最為穩妥的。誰激起的民憤,下了誰的官是最簡單粗暴而有效的辦法了。

“皇上,日本國叛亂並未完全平息,此時召回平夷將軍,臣以為不妥。”劉立洋特意不說姚啟聖而平夷將軍,是要提醒大臣們,姚啟聖是欽命的平夷將軍。任務就是去平息叛亂的,至於做法上難免有點過火那屬於風格問題。

“祖大壽不是在奏章上說了嗎?很多事情尚未定論,朕也以為不能臨陣換將。要清算姚啟聖也要等日本叛亂平定再說。至於斬殺俘虜一事,朕還是那句話。他們為什麽不趁早投降,為什麽要固守,讓我大明損失慘重。為什麽要派忍者四處燒我軍糧草。說到底他日本國隻不過是大明的普通屬國,如果不強行製服它。將來邂邏、爪哇等紛紛仿效我大明將如何是好?”

“可皇上。。。如果各大名因此迅速恢複武裝,暴力抗擊大明將如何收場?”

“是啊皇上,還請皇上三思!”大部分群臣分成了兩派,有主張即刻增援的,也有主張撤換姚啟聖的。

“想造反的不管你怎麽做都會造反。姚啟聖隻不過是把他們從陰暗的角落裏拉了出來而已。正好,一個個出頭的,大明分而殲之。朕以為傳令錦衣衛派遣人手調查姚啟聖及其不下在日本的所做所為,同時令祖大壽嚴格節製姚啟聖即可。”

朱顯波說完這句,堂下突然安靜下來。這些臣子們整日在京為官,聰明得很。這皇上大風一吹,看來定調了就好再強出頭了。

朱顯波當然不希望把姚啟聖召回,一旦召回來。這朝堂之上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罷他的官。這個頭不能開,不然自己也會受到牽連。武裝也好,凶殘也好,自己注定要和姚啟聖一起承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