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國

第八百九十九章 退守漢中

“都給我閉嘴。”有著這樣一幫置生死與度外的下屬是為將者的幸運,不過眼下形勢緊迫錯綜複雜張繡絕不能讓這般的吵鬧進行下去。身為一軍之將,他考慮問題所處的角度就要站得更高,鄞縣一戰隻是漢中戰事的一個局部,按成易龍之法或確可在此戰之中受益,但運用此法會對燕軍士氣軍心造成的影響他不能不加以考慮!一軍統領自有一軍統領的威嚴,張繡一旦高聲出言房中也立刻安靜下來。

年青將領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勇於為此承擔責任,張平等歲數較大的統領在生死之間亦能有不遜於年輕人的勇氣,這一切都值得讚賞。但兩軍對陣兵家之事不是光有血勇就能取勝的,戰法亦有局部與整體之分,在某些情況下對局部有利的戰法未必就能對全局起到作用,有的時候甚至會因一時所得產生相反的效果,就需要統軍大將去整體衡量,在他們的眼中不僅要有局部隨時都不能忘了大局成敗。

張繡思考之時所有人都選擇了安靜,而軍師的眼光依舊沒有離開計時器,方才眾人的你爭我奪並未對其產生半點的影響,但眾人對此絕不會有怨怪之心,張虎長久以來的表現已經證明了他的一切所為都是必要的。權衡再三,最後張繡的目光還是停在了軍師身上,在他心中已然傾向於采取這條策略,雖然會因此對軍心造成一定的影響可他相信憑借長安營士卒的素質是可以將之調整過來的,不過茲事體大,張虎雖將戰事盡付與他可軍師在場他還是希望其能有所指示。

“張平率所部人馬再衝擊一陣以攻為守,公行,全營撤守漢中!”一直沉默不語的軍師終於有了動靜,可此言一出卻又出乎了在座大多數將領的預料,眼前形勢雖亦緊迫卻還似乎未到十萬火急的關頭。

漢中一戰雙方主帥曹操張虎皆為知兵之輩,可說是高手對決,但往往這樣事關全局的大戰未必便能稱得上精彩,雙方對對方的目的與優勢都是一目了然,更不會留下太多的機會為敵所趁,“先為己之不可勝,再待敵之可勝。”成為共同的指導思想,一切的出奇製勝都是要承擔一定風險的,且還很是需要對方的配合,而一旦雙方都是堂堂之陣,主帥謀慮相當,就會成為對峙拉鋸和硬實力的比拚,此處在青州一戰之中也表現的十分明顯,隻不過此處處於優勢的換做了曹軍!

圍棋與象棋之道中有所謂“大賽無名局”的說法,為了切身利益考慮對陣雙方都會選擇最為穩妥的戰法,細膩的局麵之中總是波瀾不興,對殺激烈的局麵絕少出現,這一點在兵家之道上亦是相同!戰國之時有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秦趙各占一半,每個人都有著極為輝煌的戰例,絕不乏精彩奇詭之戰法運用,可當這四大名將互相對壘之時,那種戰局卻真的是乏善可陳,顯得很是平淡。

長平之戰前期趙軍主將正是老將軍廉頗,麵對白起數十萬優勢秦軍,他的應對之法就是固守,並未在其中運用任何太過高深的戰法,對於戰局的把握老實之極,甚至可說有些笨拙!但笨辦法在某些特定的局勢下就是最佳的應對之道,無論白起如何引誘示隙經驗豐富的廉頗就是不為所動,看上去似乎示弱但秦軍卻總無法擊破趙軍防線。

後來的事情大家很清楚,秦人反間流言二計並用,使得趙國臨陣換將,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老辣穩重的廉頗,麵對白起的示敵以弱這位趙國名將趙奢之後全線出擊,正中敵之下懷,長平一戰白起坑殺四十萬精銳趙軍不但建立起了自己殺人王的聲名亦將秦國最為強大的對手趙國一舉擊敗,如此巨大的損失之後趙國亦隻有守成之局!

後秦王嬴政令大將王翦領軍進攻趙國,率軍相抗的便是另一名將李牧,二人輸攻墨守勢均力敵,局麵相持不下,此時又是李斯等人用反間之計使得趙國換將,李牧拒不從命竟被賜死!似乎反間計對趙王總是格外的好用,竟是略施不爽!大樹既倒,趙國豈有再能抗王翦之將?被秦軍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掃進了曆史塵埃之中!

長平之戰老將廉頗戰略執行徹底,根據多年的戰陣經驗與雙方的實力對比做出了最為準確的判斷,如今這漢中之戰曹操對形勢的把控亦是一般,無論對麵之敵是張虎還是劉毅,兵力的劣勢都是難以改變的,隻要抓住這個主要方麵一力擊之就是最佳戰法!作為進攻的一方,他的選擇比之當年的廉頗還要更為靈活機動,優勢也在不斷擴大。

與之相比張虎對戰局的認識不會在曹孟德之下,可他所受的掣肘卻要更多,米倉山、定軍山兩處皆是戰略要地,倘若他手中兵力略微充足,假使張遼的燕雲軍前番已在手中,那麽米倉山的失守絕不會出現,依托兩大險要加上鄞縣一地及馬超司州營的存在他便可構築起一條立體縱深的防線來應對曹軍大軍。可事實是他手中可用之兵不過司州長安二營不足十萬人馬,對漢中軍的戰力亦談不上了解太深,強要派燕軍鎮守此兩處不但會削弱正麵抗衡對方的兵力且兩軍的協調還會成為更大的問題,此消彼長之下如今漢中的局麵並不難理解。

用成易龍之策張虎可以肯定能夠拖延曹軍更多的時間,可身為主帥,又是燕王劉毅的謀主,他考慮到的層麵比之張繡還要再高幾分,霹靂罐一出,鄞縣便成焦土之地,眾將隻能看見軍心士氣方麵的損失,而張虎卻不得不考慮漢中之處的民心,此對燕王大業影響深遠。

一直以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心向背,成敗所在”在世人心中都隻有某種象征意義,便是張虎郭嘉這般的大才在此處的理解也要遠在劉毅之下,可司隸之戰麵對來勢洶洶的韓張聯軍,子才算是徹底體會到了燕王口中人民戰爭的含義!倘若不是司隸百姓的大力相助,聯軍的退路怎會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之內就變得千瘡百孔,大大拖延了其後撤的速度,為燕軍全殲韓張聯軍爭取了最為充裕的時間。

在司隸作戰燕軍的後勤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各種物資能在最短的時間被運送到製定的地點,步軍防禦陣地亦可在在最快的時間之內構築起來,傷員能夠得到妥善的安置,而這一切都要歸結與民心所向四字!劉毅的惜民之策,張虎自己坐鎮此處多年一力貫之使得生活逐漸富足起來的百姓對燕地的歸屬感越發強烈,一旦遭遇外來打擊他們就會爆發出極大的潛力,司隸一戰他們就是幕後潛在的功臣!

張魯治理漢中之時還稱得上政通人和,如今燕王一到卻是幹戈四起,百姓流離失所遭受戰亂之下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怨言,很多時候他們可不會去管天下大勢如何,自己的生計才最為關鍵,倘若此戰用焦土之法,鄞縣一處玉石俱焚,對燕王在漢中的聲望是有很大打擊的,且在有心之人的利用之下產生的影響便是張虎也難以做出推斷!

身為戰將,考慮純粹的戰事得失再正確不過,可站在張虎的角度不僅要有戰局之內的考量亦要有戰事之外的計較,即使拋開民心不談,長安營一旦在這鄞縣之地損失過巨對於接下來的漢中守禦戰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等張遼大軍等到今日已經是他的極限了,曹軍攻擊的堅決程度已然到了他計算之中最壞的地步,如果還是一力堅持下去將本就略顯單薄的兵力再度高速消耗下去,對全局絕無好處!

“軍師,按易校尉之法我軍足可一戰,張某亦不是惜身之輩,此時談及勝負為時過早,何故便要退軍?”對於張虎的指揮風格張繡張遼包括甘寧等大將都是極為了解,軍師雖然是個文士可在戰場之上從來就不缺乏殺伐決斷,他一旦下定決心就是不容置疑的,但就這一點而言,還要勝過賈詡、郭嘉、戲誌才等人,方可為三軍之帥。但一般而言出於尊重大將權威的考慮,子才亦很少會越級下令,這在軍中也是頗為犯忌的,以張虎的周全自然麵麵俱到,因此在軍師出言之後,張平猶豫片刻還是言道,燕王從不反對將領提出自己的意見。

“形勢如此,無暇細說,眾將各自下去整軍,公行,組織全軍退往漢中!”張虎聞言並不作色,右手一擺依舊堅定的言道,二者的考慮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之上,他此時也沒許多的時間去加以解釋!

“諾!”這一下以張繡為首眾將都是躬身領命,軍令一旦明確,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一樣要執行,這也是燕軍之中的鐵律,再有意見都得放在心裏,倘若因此而導致全軍行動延誤,無論意見對錯當事人都要受軍法重責,此處身為燕軍戰將,眾人都是深知!

得軍師之令張繡立刻親自安排,撤軍這個戰陣經常用到的環節是燕王在操演綱要之中屢次強調的,必須做到精雕細刻的地步,否則便易為敵所趁。而張虎心中卻有歎息之意,張遼的燕雲軍最終沒有能夠創造奇跡,退守漢中之後他要麵對的局勢將更為沉重!